虽然父母文化水平不高,但不一定代表家庭教育不好,往往越没有文化的父母对于读书的向往越强,所以父母从小就激励孩子好好学习,给孩子立规矩,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告诉孩子学知识的重要性,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创造更好的未来![点亮平安灯][点亮平安灯][点亮平安灯][福][福][福]
父母没文化不是理由。问题在于父母用自已的短缺去作样板教育孩子认真读书,作镜子。加上孩子听话、认真、勤奋所得到的结果!做到了真正的言传身教![害羞]
要有良好的家风和天赋,主要还是靠她有自爱和努力!
我是老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这样的学生我经历了很多。
1.学生聪明,勤奋。
父母没有文化,孩子成绩差或者普通是常态。父母有文化,孩子成绩有一定帮助是常态。
父母没有文化,孩子成绩好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孩子聪明,勤奋。这些孩子智力普遍较高,而且非常善于学习。
我年轻的时候,社会诱惑少,这些孩子比一般孩子更加勤奋。我见过普通一家三个孩子都陆陆续续考上清华。
我见过学费10块,女孩子手里只有5块,家长不给钱。她在学校周围转悠,被我看见一声吼“给我到学校去。”20多年后,她成为我的同事,而同龄人却在农村收割稻草。
我现在的时候,社会诱惑大,这些孩子更加单纯,如果能够抵制诱惑,成绩上升更快。
这是孩子好成绩的先天条件。
2.父母朴素教育思维。
这些家长绝大部分都有传统朴素的教育思维。“忠孝仁义礼智信"在他们身上尤为明显。他们知道孩子必须听老师的话,他们告诉孩子学习才能改变命运,他们会让孩子打猪草,却同时让孩子搞学习。力所能及的提供了基本的学习条件。但凡有一个“读书不如打工”的言行,孩子肯定上不去。
这是养成孩子好成绩的主力军。
3.九年义务教育。
中国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就是如同欧美私立教育水平的九年义务教育。这个教育为孩子提供了非常平等的平台。让每个孩子在具备自我选择能力以前,能够获得最好的教育模式。
这是养成孩子好成绩的背景。
4.朴素情感的老师。
老师在教育学生时,采用的是平等的教育模式。随有可能在其他时候照顾了一下某些学生。但是在教育输出时基本上做到一视同仁。
如果孩子成绩好,他们会毫不吝啬的把爱送给孩子。他们也曾经带着这些孩子吃肉,也曾经把自己孩子的旧衣服给这些孩子。不求什么回报,只是会产生一种淡淡的成就感。“老子挽救了一个小家伙!”这种成就感会伴随老师一生。
这是养成孩子好成绩的莫大助力。
以上是孩子成绩好的四个原因。
寒门出贵子
说两个身边的故事:
我大学同学父母都没有文化,但是,她学习成绩非常好,读了市重点高中,又以特别高的成绩考入985大学,在大学里做了三年优秀生,大学里的优秀生是整个系的成绩评比,好像还获得过北京市的大学三好学生一类的奖励吧。
我同学是姐姐,她的特点是好强、好胜,无论学什么一定要争第一,她父母没有文化,但家境不是很坏,我觉得她有强烈地通过考取大学改变自己命运的想法。
她的弟弟却只读了专科。
我邻居家女孩,爸爸初中毕业,妈妈高中毕业。爸爸是国家职工,可工资非常低,又喜欢赶时髦,喜欢大把花钱。她的妈妈,做着小买卖,早出晚归,特别辛苦,赚的钱确实比她爸爸多了很一些,但能力有限,体力有限,所以没有多到让女孩可以任意消费的情况,也就是够供女儿读书和老公偶尔铺张。
女孩和我同学不一样,并不是争强好胜的性格。她看到自己的妈妈每天早出晚归,灰头土脸,看不出女人的样子。她觉得自己绝对不能过妈妈那样的生活,正好原本家境困难的好朋友的姐姐读了不错的大学,毕业后变得很时尚,又使全家也跟着好了起来。
女孩发誓,好好读书,一定不过自己妈妈那样的生活。她读的普通高中,但学习成绩挺好,也考了一所还不错的大学。
写下这个邻居家女孩,让我想起孟母三迁而择邻的故事,有点那种感觉。
总体上,我觉得父母没有文化,孩子成绩很好,并不少见,也各种原因都有,比如:
父母的勤劳,使孩子效仿,勤奋学习。不过有的父母的勤劳,让孩子看到勤劳致富,就喜欢上了勤劳致富,未必去学习课本了。
父母的勤劳,再加上周围有读大学的亲友,使孩子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
父母虽然没有文化,但父母崇拜有文化的人,这点不同于父母追孩子的成绩。父母的崇拜对孩子的影响也很大,我自己的妈妈最爱说的就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父母没有文化,家境贫寒,孩子渴望外面的世界,发奋读书。
当然也有父母没有文化,又好吃懒做,孩子受到外界刺激,发奋读书的,这种我认为不多见。
我觉得去寻找父母没有文化孩子成绩好的情况,还可以看看父母有文化,孩子却成绩不好的情况。看别人失败的教训,研究别人的失败,提醒自己不走那样的路,更好。
父母有文化,孩子成绩仍然不好的可能有这样几个原因:
1、 家庭不和睦,父母总是吵架,这样的孩子往往不够专注,心灵受伤,成绩会受到影响。
2、父母虽然有文化,但是却因为有稳定工作,生活中变得懒惰,自己不重视学习,不喜欢学习,尤其喜欢上玩手机、直播等,孩子受到父母惰性的影响,就不爱学习了。
3、父母对孩子过于娇生惯养。
4、父母疏忽了孩子,使孩子在外界受到负面影响,不喜欢学习。
其实,不止上述这些情况。
但感觉父母的榜样和周围的榜样是孩子的关键。
最近刚读过罗斯特里尔的《毛泽东传》,读了毛主席的学习经历和少年时父母和一些书籍对他的影响,也受到一些启发,推荐给您。
我读中学的时候班上就有这么一位男同学。
中学坐落在我们乡里,而男同学家在更偏僻的大山里。
他在学校住宿,周一走十几里山路来学校,周末又走回去。
他是一个安静害羞的人,学习不是最刻苦,但他各科成绩总是班上前几名。尤其作文写得好,老师总当范文在讲台上读。
那年我们班参加高考,有4个学生考上大学,他是唯一的新生。其他3个都是复读过的。
他为什么成绩那么好呢?我们班同学都很困惑。因为他不仅家庭条件差,父母目不识丁,他妈妈还有神经病(间歇性的)。
如今想来,觉得他在那种家庭环境中还能学习好。可能有如下三点原因。
一,父母没文化,心里对孩子有种愧疚感,于是期望孩子有文化,期望孩子超过自己。不能言传就身教。用实际行动激励孩子好好学习,任劳任怨地为家庭为孩子默默付出。
二,没有父母说教,没有父母干涉,孩子没有思想负担,没有精神压力,在老师的提点下,可以轻松愉快的挖掘自己的潜能。
三,妈妈有精神病,作为她的孩子,身体里也可能流淌着精神病的因子。我们知道,精神病在某一领域是很聪明的,有天赋异禀。
后来,听说这位同学大学毕业后只工作了两年(那个时候还包分配),就犯了她妈妈一样的神经病。一会儿清醒一会儿神经。然后就拿着少量的工资回家休息了。
父母没有文化,并不代表他们学习能力差,我们父母这辈人好多都是因为家庭条件不好而没钱上学。
我在农村长大,同村有位老舅,家里四个孩子,三个都是大学生。老舅也没有什么文化,年轻的时候跟着村里的老会计学了几年,然后就成了他们队的会计了。
老舅妈也是农村的,当时的条件不好,也没什么文化。
可是老舅他特别爱学习,不管是农业生产上的问题还是生活中的问题,他都喜欢向别人请教。而且不管对方年龄大小,只要他能给自己传授经验,老舅都愿意坐下来和人家聊一聊。
农民挣钱不容易,可老两口把四个孩子都供上了高中,三个孩子考上了好的大学,老二因为考得不理想,也不愿意复读就出去打工了。
爱学习,爱钻研的人不会因为文化高低而限制他们的发展。因为他们总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高效的方法。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我们闺女去年刚考上大学走了,其中的辛苦不言而喻,但是我听说他们班有个同学考上了北京科技大学,就是家庭条件不好,父母在金三角卖菜,但是孩子特别争气,不知道是怎样培养的,还有一个是我们同事就是《普通工人》哥的孩子,说考上了清华,他们家去年就有一个考上了北大,现在同事的孩子已经在重点高中,学习特别好,模考
都是第一,第二今年估计也没问题。不知道怎么回事。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从小潜移默化地受到父母的影响。使孩子从小认识到没有文化从认知到从事社会事业能力的缺憾,感到汲取知识的重要性,从内心激发出求知热望而决心走出一条不同于父母的掌握自己命运的路。加之父母也期望孩子有别于自己,把全部热情加注和支持孩子,当然不仅仅于物质更重要在精神方面。天才在于勤奋,学习也是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