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弦乐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15
管弦乐
由声乐与器乐发展起来的音乐
基本信息
中文名 | 管弦乐 |
外文名 | orchestral music |
拼音 | guǎnxiányuè |
类型 | 音乐术语 |
鼎盛时期 | 19世纪到20世纪 |
起源 | 声乐与器乐 |
关联人物 | 海顿 |
收起
基本介绍
历史
管弦乐是随着16,17世纪声乐与器乐的发展逐渐形成的,到了18世后,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均作出巨大贡献。19世纪到20世纪管弦乐发展达到鼎盛时期,一大批优秀作曲家与优秀作品相继出现。
发展历程
欧洲
长期附从于声乐,至十六世纪才逐渐独立。随着乐器制作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歌剧的兴起,使十七世纪的器乐创作有了显著进步,产生了舞曲合成的古典组曲,以及曲式自由的序曲,而赋格曲、幻想曲、随想曲、变奏曲、前奏曲等体裁也渐被普遍使用。十八世纪,小提琴音乐迅速发展,歌剧序曲体裁的变革,曼海姆乐派等积极探索新的形式和表现手段,均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革新提供了有利条件。海顿确立了管弦乐队编制和主调音乐样式;莫扎特则进一步加以肯定,并发挥了木管乐器独特的表现力;贝多芬以交响性、戏剧性手法写作管弦乐序曲,给了奏鸣曲式以广阔的表现天地。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管弦乐创作尤为繁荣,扩大了题材范围,加强与文学的结合,兴起了由柏辽兹倡导的标题音乐创作;罗西尼、威尔第、比才等作曲家,尤其是瓦格纳,扩大了歌剧中管弦乐的表现力,充实了乐队编制,丰富了配器手法,突出了音乐色彩,发展了和声语言;在体裁上也更为多样,出现了李斯特的标题交响诗,比才、格里格的乐队组曲,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以及诸如狂想曲、音乐会序曲等大量管弦乐作品。即使象门德尔松、勃拉姆斯等音乐家的管弦乐作品,在和声、对位、配器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不少作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诗情画意。各国民族乐派也大显身手,德沃夏克、斯美塔那、西贝柳斯、柴科夫斯基、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等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创作技巧亦属先进之列。
基本编制
大规模的器乐演奏团体,称为管弦乐团。近代的管弦乐团又称交响乐团,或交响管弦乐团。管弦乐团由下列四组乐器构成。
管弦套曲
代表作品
巴赫
巴赫小提琴协奏曲
勃拉姆斯
舞曲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勃拉姆斯·第一、二号钢琴协奏曲、幻想曲勃拉姆斯·二重协奏曲;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勃拉姆斯·交响曲全集
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莫扎特·交响协奏曲布鲁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苏格兰幻想曲柴科夫斯基·第四~六交响曲
柴科夫斯基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斯拉夫进行曲柴科夫斯基·管弦乐作品(意大利随想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洛可可主题变奏曲。
理查·施特劳斯
德彪西
德彪西·大海;莱斯庇基·罗马的泉、罗马的松树
德沃夏克
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
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新大陆”、五首斯拉夫舞曲、德沃夏克·第五、七号交响曲
埃尔加
埃尔加·弦乐小夜曲布鲁赫·科尔尼德莱;
格什温
格什温·蓝色狂想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拉赫玛尼诺夫
第二、四钢琴协奏曲等、拉赫玛尼诺夫·第二号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交响曲;交响诗“死岛”
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
拉威尔
拉威尔·管弦乐集(波莱罗、西班牙狂想曲等)拉威尔·管弦乐作品集
李斯特·管弦乐作品(前奏曲、马捷帕、塔索、匈牙利狂想曲等)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天方夜谭
斯特拉文斯基
斯特拉文斯基·夜莺之歌
马勒
马勒·第八交响曲马勒·第四交响曲、五首吕克特歌曲、大地之歌(一)、大地之歌(二)马勒·第四交响曲、
马勒·第五交响曲民族管弦乐
舒伯特
舒伯特·第八交响曲“未完成”、第九交响曲“伟大”、
舒曼
舒曼;拉罗;
圣桑
圣桑·大提琴协奏曲死与净化、变形、最后四首歌-理查·施特劳斯苏佩、奥贝、莫扎特等歌剧作品序曲集
瓦格纳
瓦格纳·“指环”、“名歌手”、“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中的音乐、瓦格纳·管弦乐作品、瓦格纳·管弦乐作品集。
威尔第
威尔第·歌剧序曲与前奏曲集
维瓦尔第
维瓦尔第·四季、双簧管协奏曲、巴松管协奏曲、短笛协奏曲
著名乐团
维也纳管弦乐团
乐队概述
成立于1978年,这是由维也纳的音乐家与在维也纳的来自各国的音乐家所组成的、一个充满朝气的优秀乐团。
拥有国际性音乐水准的维也纳管弦乐团
不仅保留了维也纳的音乐优秀传统,还致力于不断开拓新的音乐内容与探索新的演出形式。从乐团指挥、演奏家到乐团经理人,每一个人对无论是小型的室内乐演出,还是大型的交响乐、管弦乐的演出,同样都充满着艺术创作的激情并寻求精益求精的完美,大家一起分享着在音乐演奏中所得到的欢乐。
管弦乐
乐团特色
为了更多的让观众感受到交响音乐的无穷魅力,维也纳管弦乐团在保留古典音乐经典传统的前提下,特别注重对电影音乐、芭蕾舞剧音乐、歌剧音乐、轻歌剧音乐和音乐剧音乐的选择及演奏。在演奏某些热情洋溢的音乐时,乐团还注重使用与观众互动交流的演奏形式,例如:音乐家会走下舞台,在观众席中演奏独奏部分的乐句;在圆舞曲的演奏中,美貌的女音乐家会邀请观众上台与她一起翩翩起舞。在维也纳管弦乐团与观众近距离互动的演奏中,观众完全没有了以往的沉闷感,只有音乐带给他们的愉悦和享受,从而形成了一方面乐团认真排练海顿、莫札特、贝多芬、勃拉姆斯的优秀古典音乐,另一方面乐团也发挥创造性,大胆的演奏各种现代形式的多元化音乐作品的、既尊重传统又不断发展的乐团风格。
乐团成员
对每一次国内外巡回演出,都是倾情而又倾力的进行准备的,乐团成员与指挥一起,在排练中对音乐中每一个乐句是清澈的、或是活泼的,或是充满激情的,不断地进行仔细的研究和调整,尽可能的将乐谱中的内容充分表现出来。
乐队音色
细腻、层次丰富,弦乐队中既有曾是德国柏林爱乐乐团大提琴演奏家的彼得·沃尔森(PeterWolsen)、有曾在维也纳爱乐乐团任小提琴演奏家的沃尔夫冈·吉尔达(WolfganGelda),也有曾在法国巴黎歌剧院交响乐团任中提琴演奏家的摩尔·汉斯(MorHanss)。
乐队声音
控制力极好、音色明亮,无论是对辉煌的强音乐句还是对如游丝般漂浮的弱音乐句,都能进行恰到好处的演绎。而乐团木管乐队则配合默契、声音完美。这都源于不少管乐成员都曾在欧洲各著名交响乐团中担任过演奏员,具备了从演奏技术到音乐表现方面的高超水准。
乐队历程
管弦乐团每年都应邀在世界各国进行演出,例如:在南美洲各国的户外音乐会,在奥地利和德国的新年音乐会,在美国、日本的游年音乐会,在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台湾的迎春音乐会,在theKieierWeek的户外音乐会,“救援圣.·史蒂芬的大教堂”的慈善音乐会,在西班牙、荷兰、卢森堡的演出,以及不计其数参加的各种节日音乐会等等。
柏林的爱乐乐团
1882年
由解散了的,毕尔瑟管弦乐团的大约五十名团员作为中心,加上部分业余人士组成的。1884年由克林特沃特担任首任指挥,1887年后由彪罗就任常任指挥,为这个乐团打下一个牢固的基础,表现出充实的演奏内容从1895年起,改由尼斯什接任常任指挥,前后达二十七年之久,他把这个乐团训练成全世界首屈一指的最伟大交响乐团之一,尼斯什去世后,除了大战中某一时间外,都由福尔特万格勒担任指挥,直到1954年,这段时期,乐团声誉更隆。
1955年后
管弦乐
1912年创建于柏林
隶属柏林市立歌剧院(1967年改称柏林德国歌剧院)。早期由瓦尔特、克莱、姆佩雷尔、理查-斯特劳斯、伯姆等人指挥。1956-1972年由马泽尔(我最喜欢他)任音乐总指导。1980年起由西班牙指挥家洛佩斯-科博斯接任。现任指挥:祖伊特纳。乐团总员约14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