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16
基本信息
分类 | 高阻接地 消弧线圈接地 |
中性点不同接地方式的比较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中性点经传统消弧线圈接地。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即在中性点和大地之间接入一个电感消弧线圈。作用是为解决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电流大,电弧不能熄灭的问题。在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利用消弧线圈的电感电流对接地电容电流进行补偿,使流过接地点的电流减小 到能自行熄弧范围。其特点是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时,按规程规定电网可带单相接地故障运行2h。对于中压电 网,因接地电流得到补偿,单相接地故障并不发展为相间故障,因此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的供电可靠性,大大的高于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消弧线圈的电感电流对接地电容电流的补偿方式分为1.全补偿 2.欠补偿 3.过补偿。1,2存在串联谐振过电压问题,因而过补偿得到广泛采用。
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
调气隙式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
调气隙式电感是将铁心分成上下两部分,下部分铁心同线圈固定在框架上,上部分铁心用电动机,通过调节气隙的大小达到改变电抗值的目的。它能够自动跟踪无级连续可调,安全可靠。其缺点是振动和噪声比较大,在结构设计中应采取措施控制噪声。这类装置也可以将接地变压器和可调电感共箱,使结构更为紧凑。
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
配电网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
对电缆为主的系统可以选择较低的绝缘水平,以利节约投资,但是对以架空线为主的配电网因单相接地而引起的跳闸次数则会大大增加。对以电缆为主的配电网,其电容电流达到150A以上,故障电流水平为400~1000A,可以采用这种接地方式。采用低电阻方式时,对中性点接地电阻的动热稳定应给予充分的重视,以保证运行的安全可靠。
配电网采用自动跟踪补偿装置
随着城市配电网的迅速发展,电缆大量增多,电容电流达到300A以上,而且由于运行方式经常变化,特别是电容电流变化的范围比较大,用手动的消弧线圈已很难适应要求,采用自动快速跟踪补偿的消弧线圈,并配合可靠的自动选线跳闸装置,可以将电容电流补偿到残流很小,使瞬时性接地故障自动消除而不影响供电。而对于系统中永久性的接地故障,一方面通过消弧系统的补偿来降低接地点电流,防止发生多相短路;另一方面,通过选线装置正确选出接地线路并在设定的时间内跳闸,避免了系统设备长时间承受工频过压。因此,该接地方式综合了传统消弧线圈接地方式跳闸率低、接地故障电流小的优点和小电阻接地方式对系统绝缘水平要求低、容易选出接地故障线路的优点,是比较合理和很有发展前景的中性点接地方式。
柔性接地
中性点柔性接地技术是在传统接地方式的基础上,考虑在消弧线圈上串联或并联一些电阻,在发生故障时经一定延时投入,以此同时汲取经消弧线圈接地与经电阻接地的优势,并互相弥补不足之处。
现有研究成果表明.中性点柔性接地方式在抑制故障过电压、提高故障选线准确率等方面都有着一定优势,同时又可减少线路跳闸率,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实用价值。
柔性接地结构图
中性点柔性接地电流成正弦趋势变化,当其每次经过0值的时刻.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过电压。这是因为恢复电
压已经超出介质恢复强度的允许范围,因而产生了反复的击穿过程。当消弧线圈带并联电阻接入系统后。消弧线圈内的电感电流对于电容电流存在补偿作用.单相电容电流被补偿。则故障点残流会有明显程度地减小:此外,恢复电压的上升速度会明显减缓,这样一来就有利于介质的熄弧。此工作模式下,消弧线圈可以采用全补偿的工作方式,因为欠补偿方式可能会产生工频谐振,对系统造成危害。每相电弧接地过电压值与电网参数有关,在同样条件下,若有线间电容,除个别情况外,各相过电压均值和最大值都有所降低,说明增加线间电容有助于抑制过电压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