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1997年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电影)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17
泰坦尼克号
1997年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电影
电影《泰坦尼克号》(Titanic)是一部由美国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执导,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凯特·温丝莱特,比利·赞恩,凯西·贝茨主演的剧情/爱情/灾难片。该片于1997年11月1日在东京电影节首映,1997年12月19日在美国上映。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泰坦尼克号
英文名
Titanic
别名
铁达尼号(港/台)
语言
英语/意大利语/德语/俄语
影片片长
194 分钟
获得奖项
奥斯卡奖/金球奖/英国电影学院奖/格莱美奖
演职人员
导演
詹姆斯·卡梅隆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
主演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Leonardo DiCaprio)
凯特·温丝莱特(Kate Winslet)
比利·赞恩(Billy Zane)
编剧
詹姆斯·卡梅隆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
摄影
拉塞尔·卡朋特(Russell Carpenter)
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
康拉德·巴夫四世(Conrad Buff IV)
理查德·哈里斯(Richard A. Harris)
服装
德博拉·林恩·斯科特(Deborah Lynn Scott)
美术
迈克尔·福特(Michael Ford)
马丁·莱恩(Martin Laing
配乐
詹姆斯·霍纳(James Horner)
席琳·狄翁(Céline Dion)
特效
监制
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
乔恩·兰道(Jon Landau)
莎朗·曼恩(Sharon Mann)
帕米拉·伊斯利(Pamela Easley)
格兰特·希尔(Grant Hill)
制作信息
制片公司
二十世纪福克斯(Twentieth Century Fox)
派拉蒙影业(Paramount Pictures)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墨西哥/澳大利亚/加拿大
发行信息
发行公司
二十世纪福克斯(Twentieth Century Fox)
派拉蒙影业(Paramount Pictures)
上映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时间
原版:
1997年12月19日(东京电影节)(全球首映)
1997年12月19日(美国)
1998年4月3日(中国大陆)
3D版:
2012年2月14日(意大利)
2012年4月4日(美国)
2012年4月10日(中国大陆)
影片灵感来自一起真实的传奇巨轮首航沉没的悲剧事件,主要讲述了厌倦上流社会虚伪生活的富家千金罗丝在豪华游轮泰坦尼克号上,与贫穷的画家杰克真心相爱的故事。影片围绕着女主人公罗丝的记忆展开,故事基调凄惨而不失甜美,实现了人性与爱情的完美结合。它所创造的爱情神话使观众完成了对完美爱情的想象性满足,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
该片的预算在当时是空前的,筹备阶段已经引起了媒体和业界的高度关注,正式上映后更是轰动一时,风靡全世界,在一年内就取得了十八亿美元的全球票房,之后更是突破二十亿大关,成为了当时电影史上最卖座的电影,获得了多达十一项奥斯卡大奖和十四项提名,同时横扫了金球奖,英国电影学院奖等多项知名大奖。
影片剧情
1996年,一位老妇人看见电视新闻正在报导一起沉船打捞事件,得知人们在84年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上找到一幅素描,画上的少女戴着一条钻石项链,而这枚钻石正是众人一直苦苦寻找的“海洋之心”。作为唯一的知情人,她专程来到负责打捞的研究船上,讲述了一段往事。
1912年4月10日,号称“世界工业史上的奇迹”的豪华游轮泰坦尼克号第一次出航。贵族女孩罗丝(凯特·温丝莱特 饰)与母亲及未婚夫卡尔(比利·赞恩 饰)坐上了头等舱。与此同时,落拓不羁的少年画家杰克(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饰)偶然得到了一张下等舱船票,也登上了这艘游轮。
罗丝早已厌倦了上流社会的无聊生活,对未来的婚姻也不抱期待,正准备投海自尽时,杰克发现并救下了她。于是,罗丝开始向杰克倾诉烦恼,而杰克总是耐心地陪伴开导她,两人感情迅速升温。卡尔发现了这段恋情,他送给罗丝价值连城的项链“海洋之心”,希望挽回她的感情,但是罗丝不为所动,下定决心上岸后要与杰克在一起。她来到卧室,赤裸着身体戴上了“海洋之心”,由杰克画下了一幅素描画像。
星期天晚上,泰坦尼克号在风平浪静的海面撞上了冰山,即将沉没,人们四散逃离,可此时的杰克却被卡尔陷害,困在了下层船舱。罗丝赶来救出了杰克,并在杰克的劝说下上了救生艇。然而,她还是不忍心放弃杰克,在最后关头回到船上,两人紧紧相拥在一起。
随着泰坦尼克号缓缓下沉,杰克带着罗丝跑到船尾,爬上栏杆,直到船只完全沉没,杰克将罗丝推上一块浮在海面的木板,鼓励她勇敢活下去,自己却留在了冰冷的海水中。不久,救援船赶来,罗丝幸运生还,杰克却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此后,罗丝遵循他的遗愿,结婚生子,成家立业,安稳幸福地度过了下半生。
84年后,垂暮的罗丝回到当年泰坦尼克号沉没的那片海域,趁夜将"海洋之心"抛入海中,以此纪念这段永恒的爱情。
演员与角色
角色名称 | 演员 | 角色介绍 | |
罗丝(青年) | 凯特·温丝莱特(Kate Winslet) | 没落贵族家的女儿,年轻美丽,善良勇敢。为了能保住家族地位,罗丝的母亲要求她嫁给卡尔,但罗丝不慕名利,真心实意地爱上了穷小子杰克。杰克死后,罗丝放弃了曾经的身份地位和婚约,成为了一名演员,安稳终老。 | |
罗丝(老年) | 格劳瑞亚·斯图尔特(Gloria Stuart) | ||
杰克 |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Leonardo DiCaprio) | 贫穷的画家,英俊潇洒,风趣开朗。他多次鼓励罗丝,使她苦闷绝望的心境得到改变。同时,两人情投意合,逐渐坠入爱河。最终,当泰坦尼克号沉没后,杰克把最后的生机让给了罗丝,自己则葬身大海。 | |
卡尔 | 比利·赞恩(Billy Zane) | 罗丝的未婚夫,相貌堂堂,家财万贯,但是品行却十分卑劣,是杰克与罗丝爱情之路上最大的绊脚石。他为了夺回罗丝,不惜构陷杰克偷盗,最后依靠编造谎言登上了救生艇。 |
影片制作
创作灵感
泰坦尼克号(RMS Titanic),属于英国白星航运公司,是当时世界上最宏伟、最奢华的客运轮船,被誉为“永不沉没”。可是,这艘巨轮却在首航之旅撞上冰山,沉入大海。这次海难被认为是和平年代少有的惨烈事故,共造成一千五百余人罹难,震动世界。
自看过1987年罗伯特·D·巴拉德拍摄的《国家地理》纪录片《解密泰坦尼克号》后,詹姆斯·卡梅隆就开始了最初的构思。向来沉迷海洋探险的他还热切渴望探索这艘沉船的遗骸,然后拍摄一部“泰坦尼克号上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为此,他花了大量时间研究泰坦尼克号以及沉船之前这艘船上所有船员和乘客的经历,以便更好地还原这段历史,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受。
选角
詹姆斯·卡梅隆最初曾考虑让里弗·菲尼克斯(River Phoenix)扮演男主角杰克,但这位年轻演员不久就去世了。派拉蒙公司也推荐了包括克里斯·奥唐纳(Chris O'Donnell)、比利·克鲁德(Billy Crudup)和斯蒂芬·多尔夫(Stephen Dorff)在内的几个演员,不过他们还是首推马修·麦康纳(Matthew McConaughey)。但导演认为他太老了,不适合扮演20岁的杰克。同时,他注意到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良好的女人缘,认为这种特质适合扮演杰克,最终因此选择了这个年轻人。
詹姆斯·卡梅隆认为罗丝的角色是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那种类型,因此他考虑过格温妮丝·帕特洛(Gwyneth Paltrow)、克莱尔·丹尼斯(Claire Danes)以及加布里埃尔·安瓦尔(Gabrielle Anwar)等人,但是凯特·温丝莱特凭借演技和热情给他留下良好印象,最终赢得了这个角色。
布景与取景
为了加强影片中泰坦尼克号的真实感,卡梅隆制作了一个电影史上最为壮观的模型——1:1比例的“泰坦尼克号”模型,超过一万四千名工人加入了这项工程。剧组结合了泰坦尼克号的图纸设计了船舱的内景,尽可能还原历史上的场景。无数精心制作的家具,摆件和餐具将这艘梦之船装修得奢华雅致,富丽堂皇,不输当时一流的豪华酒店。为了拍摄外景,福克斯于墨西哥购入一块土地,在此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电影工作室和一座包含船体复制模型和巨大水箱的摄影场地。
为了凸显气势,影片用了95个远景镜头来拍摄船体,这其中还有50个运动镜头,进一步增加了画面的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为了更好地还原泰坦尼克号沉没时的场景,詹姆斯·卡梅隆尽量使用用全比例的船体模型。但是,拍摄船体断裂的全景镜头时,是先在水上使用1/8比例的模型拍摄,捕捉到真实的水花飞溅画面,之后再进行后期处理。
后期制作
在整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泰坦尼克号从头到尾就没有真正下海过,技术人员在实景拍摄海水画面的基础上,精心调节了阳光、天空、云层、风速等因素相关的各种参数,制作出了以假乱真的画面。此外,影片中的飞鸟、鱼、浪花、冰山、烟雾以及部分镜头中的乘客也都是电脑动画制作出来的。
在影片关键的沉船场景中,为了让画面更真实,导演曾安排演员从倾倒的甲板上翻落下来,这导致了一些意外受伤事件发生,于是在演员工会的干涉下,詹姆斯·卡梅隆停止了这种危险的表演,代之以电脑后期制作的图像。
幕后花絮
詹姆斯·卡梅隆对自己和他人的要求都非常严格,拍摄压力和强度很大,演职人员都被折磨的痛苦不堪。有时候为了拍到一个完美镜头,他会亲自下水,并要求主演凯特和莱昂纳多每天都浸在冰冷的水池里拍一个小时戏。此外,恶劣的拍摄环境引起了多次意外事故,凯特手肘骨裂,莱昂纳多在拍摄中差点被一匹马踩过。
凯特发现自己必须在莱昂纳多面前赤身裸体后,为了打破尴尬的僵局,在他们第一次见面时微微一笑。
杰克那句著名的台词“我是世界之王!”不是编剧的创意,而是莱昂纳多即兴发挥的。它被AFI评为有史以来100句最伟大的电影台词之一。
主题与亮点
影片主题
《泰坦尼克号》是一部爱情神话作品,其最重要的主题就是超越世俗的爱情。罗丝对爱的追求超越了财势和肉欲,她渴望真正纯粹的爱与自由。而杰克也没有辜负她的信任,没有因为罗丝母亲和未婚夫施加的压力放弃这段感情。随着两人的爱情攀上巅峰,面临生死考验时,罗丝放弃生还的机会救出杰克,而杰克最终为救罗丝冻死在冰冷的海水中。影片给失落的现代人造了一个美梦,在这个梦境中,船会沉没,但爱却不会,就连死亡在这种坚贞不渝的爱情面前都显得无比卑微。
影片的另一个主题是浪漫的爱情故事背后严肃的人生哲理和人性观照。在泰坦尼克号即将沉入海底之时,固然有卡尔之流靠着谎言活命,置他人于不顾。但不离不弃的杰克和罗丝,以身殉职的船长和船员,将生路让给妇女儿童的乘客们,身上也都闪耀着人性光辉,体现着人们对生命的敬畏。这一幕幕众生相使沉船的悲剧蕴藏丰富的哲理和思辨,其中既有对外界的整体观照,又有对人内心世界的探索,从而使泰坦尼克号超越了普通游轮的意义,成为一艘生命之舟和哲理之舟。
叙事结构与风格
影片采用两种时空顺序的交织来构建叙事结构。开篇为顺时态的叙事,以寻宝事件引出影片的女主角,即已经年老的罗丝,继而通过罗丝对往事的回忆以倒叙的方式讲述主要剧情,即杰克与罗丝的爱情故事和泰坦尼克号的沉船事件。在此过程中,镜头在过去与现在、历史与现实之间自由穿梭,时而切到老年罗丝身上,在她的娓娓道来中勾起观众的好奇心,时而又以倒叙的方式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浪漫奇崛的爱情和凄惨哀伤的船难。
相比平实稳健的叙事策略,本片另辟蹊径,采用了紧张、意外的叙事方式,剧情的进展总能出乎预料,观众必须和主人公一起应对种种突发事件。例如,影片在杰克与罗丝温馨缠绵时突然地插入了撞冰山的事件,从渐入高潮的爱情故事突然转向了一场出乎意料的灾难,这种叙事风格能对观众产生巨大的冲击力。
此外,整部影片主要通过罗丝的回忆讲述主要剧情,具有强烈的追溯性色彩。影片中还采用了断裂的手法,改变了叙事风格,对主人公回忆性的片段进行有效的堆叠和重组,进而有效扩充了影片的叙事时间和空间,提高了影片的厚重感,使影片兼具了历史性和现实性风格。
人物塑造
影片刻画了罗丝这样一个敢爱敢恨的女性形象,完整地表现了罗丝被杰克的自由和不羁所打动后,逐步冲破思想和肉体牢笼,撕开上流社会的虚伪面具,勇敢追求真爱、找到自我,最终成为一名独立女性的思想历程,深刻表现出女性对于追求爱情自由的精神诉求。
此外,影片中还有不少十分出彩的配角,比如冷酷势利、蛮横自私的罗丝母亲,从启航到沉船一直在平静演奏乐曲的音乐艺术家们,为爱走下救援船,与丈夫同生共死的施特劳斯夫人,品格崇高、舍己救人的玛格丽特·布朗。这些有血有肉,形象丰满的配角与主人公杰克和罗丝一起,使《泰坦尼克号》成为世界电影史上最为成功的爱情片之一。
影片中的不少人物都有真实的历史原型,例如玛格丽特·布朗夫人。在电影中,她帮助其他乘客登上救生艇,还劝说保留了不少空余座位的救生艇返回沉船救援幸存者。现实中她的表现比电影中更出色,她不仅尽力敦促救生艇返回,随后还在救援船上上安慰失去亲人的乘客们,并从头等舱乘客那里为他们筹集了 10000 美元捐赠款。后来,她成为泰坦尼克号幸存者委员会主席,一直致力于这次沉船事件相关的纪念活动。此后,由于描写泰坦尼克号沉没事件的各类文艺作品陆续出现,玛格丽特的故事逐渐受到人们的欢迎,她也被誉为“不沉的莫莉·布朗”,尽管她本人一生中从未使用过“莫莉”之名。
电影中另一位著名的历史人物是船上的小提琴家华莱士·亨利·哈特利(Wallace Henry Hartley),他经常被认为是泰坦尼克号海难中最杰出的英雄之一。在船即将沉没时,为了帮助人们保持镇静,他和他的乐队继续演奏,最终全部遇难。
影片中的船长爱德华·约翰·史密斯(Edward John Smith)向来以冷静和坚忍著称,是白星航运公司的高级船长,因其在富人中的声望而经常被称为“百万富翁船长”,泰坦尼克号的这次航行是他退休前的最后一次出航。最终他被确认遇难,但关于他是如何死亡的问题,目前还存在争议。《泰坦尼克号》采信了其中一种说法,拍摄了史密斯在被海水淹没前进入驾驶室的画面。但是,一些目击者声称,他们曾经看到史密斯从泰坦尼克号上跃入大海。
音乐
本片的成功和配乐的出彩是分不开的,配乐既能起到契合情节发展,渲染各种气氛,还能有助于人物心理的刻画。詹姆斯·霍纳在深入了解了影片的精髓后,采用了不少民族风味浓郁的曲段,例如优美凄凉、贯穿全片、奠定悲剧基调的苏格兰风笛曲。同时,配乐还会根据不同的场景,不断切换旋律和节奏,音乐从略带感伤的序奏到启航后的明朗辉煌,从三等舱舞会的热烈欢快到两人单独相处时的温馨浪漫,从沉船时的短促激昂到一片寂静后若隐若现逐渐出现的主题曲旋律,最终呈现出浪漫凄美的爱情以及灾难性的结局两个互相交织的主题,实现了音乐和画面的完美融合。
影片的主题曲是由著名女歌手席琳·迪翁演唱的《我心永恒》(My Heart Will Go On),此曲富有爱尔兰的风格,曲调甜美而哀伤,起承转合有如电影的缩版。它还被用不同的乐器反复演奏,应用在不同的情节当中,共计在影片中出现了11次之多,贯穿影片始终,成为影片故事情节发展的一条隐性主线。
此外,影片在音响效果上也十分注重真实感,如水的撞击声,海浪声,风声等,都被表现得栩栩如生,令观众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特效
为了拍摄好这部影片,派拉蒙邀请了业内著名的视觉效果制作公司数字领域(Digital Domain)来负责特效制作,从1996年5月开始,动用了300多台SGI超级工作站和24小时轮班工作的五十多名工作人员,总共花费了一年半的时间,几乎用尽了当时所有的现代电影特效技术。从三维跟踪到关键帧动画,美国先进的电影数字技术将全球观众带回了那个惊心动魄的沉船之夜。
从人物、船到海洋和其他布景,《泰坦尼克号》大量使用了后期合成的特效,可以说是世界上采用数字技术最具规模、最为成功的影片之一,其在第70届奥斯卡电影奖上获得的最佳视觉效果奖项,很大程度上应当归功于先进的计算机数字技术制作的后期特效。
影响与获奖
詹姆斯·卡梅隆是一位勇于创新,大胆开拓的电影艺术家,他并没有采用好莱坞已经成熟的电影模式,把影片拍成一部的单纯的灾难片、科幻片、动作片、爱情片或是浪漫喜剧片。而是博采众长,融合多种拍摄手法,在现代高科技基础上呈现了一种兼收并蓄、雅俗共赏的美学形态,由此风靡世界,刷新了电影史上的多项纪录。
泰坦尼克号的影响力是空前的,它于圣诞节前几天上映,同时在美国的2700块大荧幕上放映,第一周就获得了2800万美元的票房收入。并且在开播后的14周里,依然能保持每周超过100万美元的票房。电影上映五周后,福克斯估计有7%的美国少女看过这部电影两次,这些年轻女孩不仅贡献票房,还在电影院外对男主演掀起一阵被称作“莱昂纳多狂热症”(Leo-Mania)的追星狂潮。当莱昂纳多未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的消息传来时,愤怒的粉丝们随即通过电话和邮件向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表达不满。
在中国,《泰坦尼克号》也引起一阵观影热潮,引人入胜的剧情深深扣紧了观众心弦,据说当年甚至有盲人进场观影,还有一位上海的男孩创下了连续观看14遍的记录。影院内场场爆满,迅速取得3.6亿票房,刷新中国电影票房纪录,并将这个纪录保持了11年之久。
获奖年份 | 组织 | 奖项 | 提名 | 结果 |
1998 | 第70届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影片 | 泰坦尼克号 | 获奖 |
最佳导演 | 詹姆斯·卡梅隆 | 获奖 | ||
最佳女主角 | 凯特·温斯莱特 | 提名 | ||
最佳女配角 | 格劳瑞亚·斯图尔特 | 提名 | ||
最佳化妆 | 蒂娜·恩肖 格雷格·卡农 西蒙·汤普森 | 提名 | ||
最佳配乐 | 詹姆斯·霍纳 | 获奖 | ||
最佳原创歌曲 | 詹姆斯·霍纳 威尔·詹宁斯 | 获奖 | ||
最佳电影剪辑 | 康拉德·巴夫 詹姆斯·卡梅隆 理查德·A·哈里斯 | 获奖 | ||
最佳音效剪辑 | 汤姆·贝尔福特 克里斯托弗·博伊斯 | 获奖 | ||
最佳摄影 | 拉塞尔·卡朋特 | 获奖 | ||
最佳艺术指导 | 彼得·拉蒙特 迈克尔·福特 | 获奖 | ||
最佳音响效果 | 嘉里·瑞德斯托姆 汤姆·约翰逊 加里·萨默斯 马克·优兰诺 | 获奖 | ||
最佳视觉效果 | 罗伯特·莱加托 马克·A·拉索夫 托马斯·L·费舍尔 迈克尔·坎弗 | 获奖 | ||
最佳服装设计 | 黛博拉·琳恩·斯科特 | 获奖 | ||
第55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 | 剧情类最佳影片 | 泰坦尼克号 | 获奖 | |
最佳导演 | 詹姆斯·卡梅隆 | 获奖 | ||
最佳原创歌曲 | 詹姆斯·霍纳 威尔·詹宁斯 | 获奖 | ||
最佳电影配乐 | 詹姆斯·霍纳 | 获奖 | ||
最佳编剧 | 詹姆斯·卡梅隆 | 提名 | ||
剧情类最佳男主角 |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 提名 | ||
剧情类最佳女主角 | 凯特·温斯莱特 | 提名 | ||
最佳女配角 | 格劳瑞亚·斯图尔特 | 提名 | ||
第51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 最佳摄影 | 拉塞尔·卡朋特 | 提名 | |
最佳影片 | 泰坦尼克号 | 提名 | ||
最佳服装设计 | 黛博拉·琳恩·斯科特 | 提名 | ||
最佳音效 | 嘉里·瑞德斯托姆 汤姆·约翰逊 加里·萨默斯 马克·优兰诺 | 提名 | ||
最佳电影音乐 | 詹姆斯·霍纳 | 提名 | ||
最佳剪辑 | 詹姆斯·卡梅隆 康拉德·巴夫 理查德·A·哈里斯 | 提名 | ||
最佳特效 | 罗伯特·莱加托 马克·A·拉索夫 托马斯·L·费舍尔 迈克尔·坎弗 | 提名 | ||
最佳妆发 | 蒂娜·恩肖 格雷格·卡农 西蒙·汤普森 | 提名 | ||
最佳艺术指导 | 彼得·拉蒙特 | 提名 | ||
大卫·林恩导演奖 | 詹姆斯·卡梅隆 | 提名 | ||
美国导演工会奖 | 最佳长片电影导演 | 詹姆斯·卡梅隆 | 获奖 | |
日本电影学院奖 | 最佳外语片 | 泰坦尼克号 | 获奖 | |
1999 | 全美音乐奖 | 最佳原声带 | 泰坦尼克号 | 获奖 |
格莱美奖 | 年度制作 | 席琳·狄翁、沃尔特·阿法纳西夫、西蒙·弗兰格伦、詹姆斯·霍纳、翁贝托·嘉提卡、大卫·格里森:《我心永恒》 | 获奖 | |
年度歌曲 | 詹姆斯·霍纳、威尔·詹宁斯:《我心永恒》 | 获奖 | ||
最佳视觉媒体歌曲 | 获奖 | |||
最佳流行女子声乐表演 | 席琳·狄翁:《我心永恒》 | 获奖 |
参考资料
票房与发行
电影的制作成本和延期造成的超额费用已经超过2亿美元,其中福克斯公司承担了大部分制作费用,而该片的国内发行商派拉蒙公司则分担6500万美元的发行成本。此外,两家公司还花费了3000万至4000万美元的国内外营销费用。这在当年前所未有的高昂投入使福克斯公司和媒体一样不看好本片的盈利空间。
1997年7月14日,影片在明尼阿波利斯进行试映,效果颇佳,观众们都做出很高的评价。1997年11月1日,影片在日本东京电影节首映,同样引发了观众席上的一片掌声。然后,它于1997年12月19日正式上映,影院座无虚席,持续火爆,使影片成为历史上第一部票房收入10亿美元的电影。截止1998年10月1日影片下映,在美国国内累计票房已达到6亿美元。国外票房更是高出一倍,超过12亿美元。3D版本的泰坦尼克号于2012年4月4日在美国正式上映,以纪念沉船事件一百周年,最终在全球赢得了3.436亿美元的票房收入,使该电影的全球总票房超过二十亿元。截止2022年11月,影片总票房已经达到22亿美元,位列世界第三。
影片于1998年9月1日以宽屏、平移和扫描格式在VHS和激光光盘上在全球发行。DVD版本于1999年8月31日发行,成为有史以来第一张销售100万张的DVD。2012年9月10日,蓝光版开始发行,限量版珍藏套装也在网上进行销售。
衍生作品
随着影片的持续火热,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曲,席琳·迪翁演唱的《我心永恒》(My Heart Will Go On)成为1998年世界上最畅销的单曲,并将影片的配乐推上了排行榜的首位。
2005年,由Nice Code和Dragon Co.制作,深圳南京科技公司发行的游戏泰坦尼克号正式上线。在游戏中,玩家可以选择扮演杰克或罗丝,目标是逃离这艘船。游戏结局与电影完全不一致,因为泰坦尼克号似乎以某种方式被修好,而杰克依然活着。
影片评价
专业评价
影片上映后,以壮观的视觉效果和传统悲喜剧的巧妙融合,赢得了评论界认可。
卡梅隆将这个传奇故事和主题填充得极其丰满,从浪漫爱情到面临危机,从傲慢的寓言到对工业的赞美。这是一部伟大的大型电影,因为此刻急需它的出现。——亨利·希恩(《奥兰治县纪事报》影评人)
就其最高水平而言,《泰坦尼克号》并不是一部由普通电影模式拍摄,由大笔资金和技术支持的平凡灾难片,而是对人类能够完成的伟大壮举以及反过来对这些壮举可能产生的惊人结果的探究。幸运的是,卡梅隆让影片的哲学色彩显现出来。此外,作为一部格局宏大的、伤痕累累的电影,影片将在不同层面吸引不同的观众。——杜安·伯奇(《好莱坞报道》影评人,资深媒体人)
《泰坦尼克号》是将爱情与灾难元素融合的成功案例,在灾难的背景下,爱情的力量能够被推向极致,正像卡梅隆所言:“直到我们的生命真正遭遇危机、面对真相之时,我们才知道自己将何去何从。”这是本片成为经典的关键所在。这个时代需要悲剧,在被消费和娱乐裹挟的生活中,我们需要看到有重量的东西,对灾难的描述以及永恒爱情的塑造恰如其分地弥补了观众内心对崇高感的需求,这就是悲剧的“净化”效果。——光明网
大众评分
(截止2022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