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河马(产自西非森林沼泽的一种半水生哺乳动物)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18
倭河马
产自西非森林沼泽的一种半水生哺乳动物
倭河马(学名:Choeropsis liberiensis)是产自西非森林沼泽的小型河马科动物。形态和河马类似,但在大小、解剖结构、行为和生态上有明显区别。倭河马身形倾斜,腿比河马细,脚趾更灵活。鼻子、耳朵可以像河马一样通过肌肉瓣关闭。倭河马的下颌只有2颗门齿。成年倭河马肩高约为75~100厘米,体长为150~175厘米,体重为179~273千克。
基本信息
拉丁学名
Choeropsis liberiensis
别名
侏儒河马、利比里亚河马
分布区域
西非
保护级别
濒危(EN)
命名者
Morton,1849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哺乳纲
目
偶蹄目
科
河马科
属
倭河马属
种
倭河马种
亚种
倭河马指名亚种、尼日利亚亚种
主要特征
体长
150~175厘米
体重
179~273千克
倭河马是食草动物,但很少吃草与水生植被。倭河马的大部分食物是蕨类、阔叶植物和掉落到森林地面的果实。倭河马妊娠期为6~7个月,一胎一仔,少数双胞胎。圈养倭河马的寿命为35~40岁,野生倭河马预计短些。
分类与演化
分类
倭河马分为两个亚种:指名亚种与尼日利亚亚种。
- 指名亚种,学名(C. l. liberiensis),在利比里亚、塞拉利昂东、几内亚东南和科特迪瓦西南分布,背部轮廓倾斜。
- 尼日利亚亚种,学名(C. l. heslopi),仅在尼日利亚的尼日尔三角洲分布。20世纪40年代初之后,没有该亚种可靠记录,可能已灭绝。与指名亚种相比,尼日利亚倭河马的背部轮廓更平,颅骨特征也不同。
演化与系统发育
倭河马的演化研究通常在河马下进行,二者是近亲关系,过去人们认为河马科的近亲是猪科或西貒科动物,但20世纪90年代的分子研究表明河马科与鲸类动物密切相关。关于河马科起源的最新理论表明,河马和鲸类有一个共同的半水生祖先,在约6000万年前与其他偶蹄动物分化。大约5500万年前,河马和鲸类再次分化。
倭河马没有已知化石记录,但它在河马科中独特原始的身体特征表明其祖先在中新世晚期与其他谱系分化。在中新世晚期,河马科开始在非洲扩张,生态系统多样性增加。随着时间推移,河马科的分布范围越来越广,扩散到南亚、欧洲南部。
形态特征
倭河马是小型河马科动物,现存河马科只剩两种物种,另一种就是河马。倭河马与河马形态类似,都是半水生哺乳动物,但在大小、解剖结构、行为和生态上有明显区别。倭河马只有河马一半高,体重不到后者的1/4。成年倭河马肩高约为75~100厘米,体长为150~175厘米,体重为179~273千克。
倭河马和河马一样,皮下腺会分泌粘稠的碱性分泌物,使它们的身体呈现出粉红色。这种分泌物有助于抗菌防晒。倭河马皮肤也很容易干燥裂开,因此需要长时间呆在水中。
倭河马的身体轮廓从后向前倾斜,有利于在沿岸森林中觅食。与河马相比,倭河马更适应陆地移动,倭河马的腿和脖子更长,头部更小,眼眶和鼻孔没有那么突出,因为在深水中呆的时间短些。倭河马比河马脚更窄,脚蹼更少,脚趾更宽,有利于频繁进出水面,在陆地上行走。
倭河马鼻子与耳朵可以像河马一样通过控制肌肉瓣闭合。倭河马的下颌只有2颗而不是4颗门齿,最长犬齿记录为30.4厘米。倭河马的犬齿不用于进食,而是防御及攻击,并不断生长。倭河马的牙齿不如河马,几乎没有贸易价值。
分布栖息
地理分布
倭河马目前只在西非的上几内亚低地森林分布,在利比里亚、科特迪瓦、几内亚和塞拉利昂四个国家出现。
栖息地
倭河马主要栖息于低地原始和次生常绿林,有时沿着长廊林进入稀树草原地区。倭河马喜欢人类干扰少的孤立地区,经常在河漫滩与沼泽地区出现,很少在高地森林地区出现。倭河马栖息地需要足够的掩蔽物,方便休息、照顾哺育幼崽。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倭河马与河马一样,主要在夜间活动,白天休息,经常沿着水道和森林河谷行走,穿过河流与小溪觅食。倭河马是食草动物,但很少吃草与水生植被。倭河马食用各种各样的草本植物,包括蕨类植物、阔叶植物和掉落到森林地面的果实。
与河马不同,倭河马似乎不吃肉。在偏远农业地区,倭河马在雨季偶尔食用作物,但不被视为害兽。倭河马偶尔使用后腿站立,前腿靠着植物根茎的姿势进食。
社会行为
倭河马非常难观察,尤其在低密度的主干森林区域,它们非常少见,也很少被拍到。因此野生倭河马的行为知之甚少,家域、领域、性行为、母子互动的详细信息缺失。
倭河马是高度独居的动物,目前所知的最大群只有3头个体,由一对繁殖倭河马与一头青少年倭河马组成。倭河马受到惊吓时,会逃到森林或河流中,躲避入侵者;如果受伤或被困,倭河马的攻击性很强。
倭河马专家、作家亨切尔(Hentschel)记录到一头雌倭河马的家域面积为50公顷,一天的活动范围为1.8公顷。倭河马专家、作家布洛(Bülow)记录到一头雄倭河马的家域面积为180公顷。几头雌倭河马的家域可能重叠,它们的定居性很强,布洛还记录到记录到一头雌倭河马一天最远移动800米。
倭河马的家域受水源、食物影响。倭河马选择带有淹没树木的河流、沼泽洼地,以及地面植被丰富的地区定居。
生长繁殖
繁殖
倭河马的发情周期约为35天,发情持续1~2天。与河马只在水中交配不同,圈养倭河马在水中陆地都可以交配,但仅在陆地上分娩。野生与圈养倭河马都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分娩季节,尽管某些猎人报告说新生倭河马在旱季初,11~1月更常见。
倭河马妊娠期为6~7个月,一胎一仔,少数双胞胎。
生长发育
刚出生的倭河马体重为4.5~6.2千克。倭河马6~8个月断奶。与河马不同,圈养倭河马宝宝并不总是与妈妈呆在一块,而是独处,只是间歇性喝奶,约3~5个月大时,才跟着妈妈。
倭河马3~5岁性成熟。圈养雌倭河马最早2岁10个月大分娩,雄倭河马最早3岁4个月大交配。圈养倭河马3岁长到成年体型。在科特迪瓦的阿扎尼国家公园(Azagny National Park),曾有一头年幼的倭河马淹死,表明沼泽区域不是倭河马最佳繁殖场所,因为年幼的倭河马不是游泳高手。
圈养倭河马出生性别比失衡,小倭河马性别明显偏向雌性,超出大部分已知性别失衡的动物,似乎与喂食过多及有利于生产雌倭河马的饲养方式相关。
圈养倭河马寿命为35~40岁,一头野外捕获的雌倭河马活了近44岁。野生倭河马没有数据,寿命预计比圈养短。
种间关系
倭河马的主要捕食者,尤其是年轻倭河马的捕食者有豹子、尼罗鳄,以及非洲岩蟒。倭河马专家、作家亨切尔(Hentschel)拍到一只青少年倭河马被一只豹子杀死,以及发现1只豹子与1只倭河马同时受伤。年幼的倭河马容易遭受很多动物袭击,如非洲金猫、非洲灵猫。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野生倭河马数量总计未知,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1999年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现状调查以及行动计划(Action Plan)估计最多只有几千头。2008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估计为2000~3000头。2015年估计成年个体数量不到2500头。
致危因素
倭河马主要威胁有森林破坏、碎片化及盗猎。
倭河马的分布范围急剧减少,尤其近五十年更为明显。森林破坏是倭河马最大威胁,倭河马历史分布范围内的森林逐渐被采伐、耕种,变成种植园(橡胶、咖啡和油棕)以及人类定居点。近年来的采矿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威胁剩余森林。剩余的森林碎片化,导致倭河马种群孤立,增加局部灭绝风险。
森林碎片化使猎人更容易进入,进一步威胁倭河马生存。现在几乎没有野生动物完全不受干扰的安全地区,导致倭河马撤退到越来越碎片化的森林中。
虽然倭河马一般不是生存狩猎的主要目标,但猎人可能为了获取丛林肉杀死它们,有报告称某些地区的倭河马正成为商业猎手的目标。与河马不同,倭河马的牙齿几乎没有贸易价值,但身体的许多其他部位,包括头骨,可能用于仪式或传统医药。
保护级别
2015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倭河马列为濒危(EN)物种,2015年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国际贸易受严格管控。
保护措施
1,现存倭河马主要在保护区内发现,保护区的有效保护与管理是保护倭河马关键措施。倭河马最大保护区为科特迪瓦的塔伊国家公园(Taï National Park)及保护区,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几内亚也有一些倭河马保护区,注重保护区的管理,加强保护区的廊道建设,有利于倭河马保护。
2,加强国际合作,定期开展倭河马保护研讨会,促进倭河马保护。2010年11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IUCN SSC)河马专家组分组和伦敦动物学会在利比里亚蒙罗维亚举办了一次研讨会,制定区域性倭河马保护战略,以指导与倭河马相关的保护和研究活动。2012年12月,利比里亚林业发展局和动植物国际主办了一次国家行动规划会议,会上制定了保护利比里亚倭河马的行动计划。
3,其他保护倭河马的措施还包括圈养繁殖,注重圈养繁殖对倭河马的保护作用。截至2013年12月31日,据《国际倭河马研究手册》记录,在133个机构中,有353头倭河马。然而,倭河马的年龄结构不太合理。年幼的倭河马数量稀少,性别比失衡(38.53%为雄性,58.64%为雌性,2.83%未知),出生30天的倭河马死亡率很高,达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