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存量与货币流量(货币存量与货币流量)
货币存量 又称货币供应量,指经济社会中一定时点上存在的货币的数值。在不兑现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通常包括两个部分:非银行部门所持有的中央银行的负债凭证,简称现金(通货);非银行部门所持有的商业银行的负债凭证,简称存款货币。货币存量是一个静态的货币概念,它所描述的是某一时点上货币数量的横断面。货币供应量是以美国经济学家M.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者所推崇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他们认为货币供应量是经济过程的内生变量,其变动是由商品生产和交易内在因素决定的,同时对经济过程有直接的反作用,又便于中央银行进行直接控制。 货币流量 由美国经济学家M.A.柯普兰在《美国货币流量研究》(1952)一书中首先提出,后被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采用。它是指经济社会中一定时期内发生的货币的变动数值,表示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支出或流动数量,即货币存量与单位货币参加交易次数的乘积。例如,截至1990年12月31日止,货币存量为100亿元,其中,每一货币在一年内平均参加交易次数为5次,那么,该年内的货币流量就是500亿元。因此,在一个给定的考察期内,货币流量等于货币存量与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货币流量是一个动态的货币概念,它所描述的是某一时期内货币数量的纵断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