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驼(南美洲骆驼科羊驼属动物)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18
原驼
南美洲骆驼科羊驼属动物
原驼(拉丁学名:Lama guanicoe),是南美洲骆驼科羊驼属的动物,也是美国骆驼的野生祖先,共有4个亚种。成年体长190~215厘米,肩高90~130厘米,体重90~141千克,最小的个体在秘鲁北部,最大的个体在智利南部。原驼的平均寿命为15~20年,有的可达28年,在圈养环境中,已知的最长寿命为33.7年。原驼整体颜色从浅棕色到深棕色均有,头部灰色,腹部白色。头部较小,无驼峰,脖子和腿细而长。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原驼
英文名
Guanaco
拉丁学名
Lama guanicoe
分布区域
南美洲
平均寿命
平均15~20年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纲
哺乳纲(Mammalia)
目
偶蹄目(Artiodactyla)
科
骆驼科(Camelidae)
属
羊驼属(Lama)
种
原驼
主要特征
体长
190~215厘米
体重
90~141千克
原驼的绒毛纤维非常细,被用于很多高档纺织品。同时,它是维持生态系统功能、控制植被生长、传播种子和在其所栖息的每个生态区域的食物链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物种。
分类历史
米勒(Müller)在1776年将原驼分类为一个物种,他将其命名为“Camelus guanicoe”。1782年,智利自然学家莫里纳(Molina)描述了其形态、生活习性和主要价值,并将其命名为“Camelus huanacus”。由于这些命名差异易造成不便,奥斯古德(Osgood)为其命名为“guanicoe”。1913年,伦贝吉(Lönnberg)第一次根据原驼的体长、绒毛颜色、头部大小和头骨比例对其亚种尝试进行了描述。1995年,秘鲁的惠勒(Wheeler)第一次尝试描述了关于原驼之前提出的四个亚种的地理学范围分布。
形态特征
原驼的毛色为由浅到深的红棕色,胸部、腹部和腿的内部或多或少呈纯白色,头部呈灰黑色,口、眼和耳朵边缘周围白色。尽管所有原驼种群的整体外观相似,但颜色可能因地区而异,靠北方的种群整体颜色相对较淡。原驼头部相对较小,无驼峰,上唇裂开,下切牙呈匙形,且根部闭合,脖子和腿长而细。耳朵小且直,每只脚上有两个垫衬的脚趾。心脏较大,其血液中每单位体积的血红蛋白含量大约是人类的四倍。雄性原驼的犬齿明显增大,但在体型或颜色上没有性别差异。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原驼原产于南美洲,主要分布在秘鲁、玻利维亚、智利和阿根廷。巴拉圭和福克兰群岛有少量分布。
亚种分布
原驼共有四个亚种,如下表:
拉丁学名 | 分布区域 | 命名者 | 命名年份 |
Lama guanicoe guanicoe | 南纬32°~55°,从安第斯山脉的西坡延伸至巴塔哥尼亚 | Müller | 1776 |
Lama guanicoe cacsilensis | 南纬8°~22°,北部到秘鲁的卡里普(Calipuy),南边到智利北部 | Lönnberg | 1913 |
Lama guanicoe voglii | 南纬21°~32°,并穿过阿根廷的干旱地区和平原 | Krumbiegel | 1944 |
Lama guanicoe huanacus | 在智利南纬22°~28°之间 | Molina | 1782 |
栖息环境
原驼在海平面到雪线(即海拔0~4500米)均有存在,并且它们通常更适应生活在高海拔地区,主要包括灌丛沙漠、低地草原、稀树草原灌丛和湿温带森林。它们可以在极端恶劣和季节性强的环境中生存,比如在智利北部极度干旱的阿塔卡马沙漠和南美洲南端持续潮湿的火地岛,两种截然不同的气候中都有它们的存在。总体而言,原驼栖息环境的特点是:季节性很强的气候、冬季干燥或被雪覆盖、低温和中高强度的风。除此之外,原驼栖息环境中通常降水稀少和蒸发量较大引起干旱,导致植物生产力低下。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原驼是食草动物,以草、灌木、地衣、肉质植物、仙人掌和花卉为食。它们有三个腔室的胃,可以帮助它们提取食物中的营养。它们可以摄食环境中各种生物,体内可保存大量水分且能量代谢能力较强,使它们能够在恶劣(包括极端干旱)的环境下生存。如有些原驼生活在阿塔卡马沙漠,那里可能50年都不会下雨,它们会从仙人掌和地衣的食物中获取水分,而仙人掌和地衣从雾气中获取水分。
群居行为
原驼群体通常由一只雄性、数量不等的雌性和幼年原驼组成,成年原驼总数通常在5~13只。为释放资源以减少食物竞争,当幼年原驼生长到一岁左右时,将被逐渐逐出群体。当雄性原驼在4~6岁时,会组建新的群居集体,并不断对其他群体的原驼进行攻击,以争夺食物供原驼群体生存。
原驼的群居行为是一种重要的反捕食策略,与独居个体相比,群居的每个个体能够投入更少的时间来警惕出现的攻击,投入更多的时间来觅食。群居中的雄性原驼会保护觅食区域,以防止其他雄性的攻击。群居范围各有不同,如巴塔哥尼亚东部的人口范围为4~9平方千米,而巴塔哥尼亚西部的群居范围可能是其两倍。
迁徙行为
在冬季干旱或积雪减少了食物供应时,原驼会形成多达500只的混合群体,并迁徙至更为隐蔽或食物丰富的地区。这些迁徙由于气候和地理的不同,可能呈现垂直或横向迁移。在冬季迁徙种群中,由于积雪环境使一些原驼在这段时间内较脆弱,所以它们会通过增加迁徙种群的规模以减少一些原驼外出捕食。
交流行为
原驼之间的交流行为包括:摇尾巴、闻气味、发出一系列声音和做一些动作。幼年原驼会通过降低脖子、弯曲膝盖和抬起尾巴等一些顺从的蹲伏表现,来安抚试图将它们赶出群居集体的雄性;原驼会发出一系列声音,用于传达信息和商讨社会地位角色;雄性原驼还会通过排泄物来标记群居领地,将家族内成员保持在一起;原驼生活于开阔栖息地中,使其可远距离看到同伴动作,从而促进了视觉交流。
攻击行为
雄性原驼的攻击行为包括:”吐口水“(可高达两米)、咬对方的腿和脖子、用颈部进行摔跤等。雄性原驼的犬齿明显较雌性的更大,会在攻击其他原驼的过程中使用。
防御行为
美洲狮(Puma concolor)和狐狸(Vulpes)是原驼的主要捕食者。它们会在遭遇危险时发出类似大笑的声音,来提醒其他原驼危险的存在。当面临攻击时,它们会吐出高达两米的口水和对其进行踢打等。同时,由于它们生活在几乎无法躲避危险的环境中,原驼的奔跑速度逐渐进化,可达56千米每小时。
原驼具有一定的生理适应能力,使其能够灵活地应对环境条件的变化。如个体可以通过“打开”或“关闭”位于其前后两侧的非常薄的羊毛隔热区域,以改变可用于与环境进行热交换的暴露的皮肤量,使得它们能够减少热量损失,从而适应环境温度快速下降。
生长繁殖
在南美洲,夏季12月初至1月初是原驼的交配季节。每年具一个繁殖季节,通常在11月和12月,具体时间受环境条件影响。妊娠期为11.5个月,每年产下一胎,新生儿出生时体重约为母体体重的10%。出生体重在7~15千克。极少数会产下双胞胎,但只有一个新生儿会存活。交配习性为一夫多妻制。
原驼可以在出生后的5~76分钟内站立。由于需要在严冬来临前快速生长,幼儿原驼在出生几周内就开始外出食草,到8个月大时,它们几乎只觅食,而不进行其他活动。由于第二年新生儿逐渐出生开始觅食,群居家族中食物竞争很激烈,因此会在原驼11至15个月大的时候,逐渐被赶出群居家族,从而释放资源以减少食物竞争。
雌性原驼在2岁时达到性成熟,3岁时首次繁殖。雄性在2~4岁时达到成熟,并在2~6岁之间形成了觅食区域后开始交配繁殖。每年有75%的成年雌性原驼与15%~20%的成年雄性原驼进行繁殖。原驼的平均寿命为15~20年,有的可达28年,在圈养环境中,已知的最长寿命为33.7年。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2016年,原驼在世界大陆总数为150万~220万,成年原驼的数量为100万~150万,大约81%~86%的原驼分布在阿根廷,智利的原驼占14~18%,秘鲁、玻利维亚和巴拉圭的总数不到总数的1%,面临即将灭绝的危险。
威胁因素
一些区域原驼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有:人类不断的狩猎、一些区域安装围栏设施、种内与种间食物的竞争。
保护级别
2016年,原驼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
2019年,原驼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
保护措施
为保护原驼,智利、秘鲁、阿根廷和玻利维亚的相关政府在原驼生活范围内建立了56个保护区,面积约14.6万平方千米,并出台法律及相关政策对人类狩猎原驼的行为进行了限制与管理。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20世纪90年代中期,原驼的绒毛被引入纺织业,其绒毛纤维非常细(14~16微米),质地松软,保暖御寒,被用于很多高档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受到高度重视。除此之外,原驼会在野生动物国家公园或其他一些开放式动物园中生活,供人们观赏。
生态价值
原驼在南美洲安第斯、巴塔哥尼亚和干旱地区生态系统的营养和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倘若没有原驼,美洲狮会捕食一些对人类很重要的家畜,如绵羊(Ovis aries)。原驼可加速植物定植,促进了营养物质的循环利用和其在退化土壤的生长。除此之外,食腐动物会以它们的遗体残骸为食,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循环。
相关文化
1950年,智利诗人、外交家巴勃罗·聂鲁达(Pablo Neruda)在其诗歌作品《漫歌》(Canto General)中,有几首诗是专门为原驼所写。此外,原驼还出现在各大热门杂志文章、许多电视特别节目和纪录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