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城镇(分布于特大城市周围的城镇)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18
卫星城镇
分布于特大城市周围的城镇
卫星城镇是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建立这种城镇旨在控制大城市的过度扩展﹐疏散过分集中的人口和工业。卫星城镇虽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在行政管理﹑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上同它所依托的大城市(母城)有较密切的联系﹐与母城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以农田或绿带隔离﹐但有便捷的交通联系。
基本信息
外文名 | The satellite towns |
别名 | 卫星城市 |
拼音 | wei xing cheng zhen |
中文名 | 卫星城镇 |
其他信息
特点 | 独立性,但与母城联系紧密 |
来源 | 17世纪 |
所属学科 | 建筑学 |
应用 | 大城市体系 |
收起
起源
英国1903年在伦敦郊区建立了最早的花园城市莱奇沃斯。卫星城镇概念则是美国的C.C.泰勒于1915年提出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英国和美国卫星城镇获得较大规模的发展。
初期多为距离较近、规模较小的“卧城”,以居住职能为主,位于交通干线上,一般离中心城市30~50公里,人口2~6万人。随着功能的扩大,如工业企业、科研机构和大学的建立,卫星城镇的规模于50年代后期增加到8~10万人;70年代中期又扩大到15~25万人。卫星城镇与中心城市的距离也加大了,甚至达 80~130公里。
这种趋势在卫星城镇发展较早、数量较多的伦敦最为明显。其他如巴黎、东京和莫斯科等也呈现此种趋势。中国自50年代末期以来,也有一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建设了若干卫星城镇。
建设
卫星城镇
特点
卫星城镇
②发生过程。借助于母城的力量发展,一种情况是在特大城市影响下使乡村自然变质,另一种情况是按照规划人湿地建立卫星城镇。
③职能。为母城承担部分职能,以工业、居住、文化教育为主。
④地域结构。多数是在旧有小城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少数是在郊区空地和乡村地区建立。卫星城镇可以根据其各种特点的指标划分出各种类型。
作用
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卫星城镇的投资巨大、建设时间较长,对缓解中心城市上述问题的作用不明显,反而吸引了其他地区的人口和企业、事业单位,不如把这方面投资用来改造中心城市或建设新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