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语族(阿尔泰语系的三大语族之一)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18
蒙古语族
阿尔泰语系的三大语族之一
基本信息
中文名 | 蒙古语族 |
外文名 | Mongolian group |
现状简介
分布
历史研究
蒙古语族
经过几代人的调查研究,多数蒙古语学者认为,蒙古语族包括9种语言,但也有人认为卡尔梅克语和布里亚特语不是独立的语言。除蒙古语、卡尔梅克语、布里亚特语相近以外,土族语、东乡语、保安语之间也比较相近。它们在历史上也可能是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因此,从今往古逆推,近古某个时期蒙古语族可能只有5种语言。
从现代各语言的分布情况看,如果沿北纬40°画一条线,就可看出,蒙古语、卡尔梅克语、布里亚特语、达斡尔语主要分布在线以北,而莫戈勒语、东部裕固语、土族语、保安语、东乡语分布在线以南。但是蒙古语学者在描绘蒙古语族历史演变时更喜欢用东西两个语组的说法。从语言特征的异同多寡来看,东部语组包括蒙古语、卡尔梅克语、布里亚特语、达斡尔语、莫戈勒语,西部语组包括东部裕固语、土族语、东乡语、保安语。卡尔梅克语、莫戈勒语虽分布在西部,但卡尔梅克语和蒙古语最近,莫戈勒语与蒙古语相近的程度也大于与西部语组相近的程度。两个语组又可能是从古代的两个方言演变而来的。再往上就是统一的古代蒙古语了。
蒙古语族历史上的书面语是以蒙古、卡尔梅克、布里亚特这一支语言的古代口语为依据的,因此古代文献保留了这一支语言(主要是蒙古和卡尔梅克)某个历史时期的语言面目。其他各支语言没有古代文献,但在现代口语里保存了某些古代语言的遗迹,在历史比较研究上很有价值。
卡尔梅克90%,达斡尔语和东裕固语60%,土族语50%,东乡语33%,保安语22.4%,莫戈勒语约35%(估计)
而200核心词表的统计结果(以蒙古语为基准):达斡尔和东裕固语90%,土族语85%,东乡语78%,保安语70%
各语言之间差别大小不一,一般来说,地理上较接近的蒙古语族语言或 方言,相近的可能性较大些,土族语的民和方言和东乡语的相似程度较高。东乡语和保安语的相似程度较高。有学者认为,蒙古语族从东北(巴尔虎)到西南(保安族,同仁土族)之间的语言差别是逐渐加大的。巴尔虎和同仁保安语的差别之大,超过普通话和粤语,完全不能互通
各语言除了借词和同源词的发音不同之外,口语习惯也不同,关键语法成分的失去或被替换是造成口语差异的重要原因。
蒙古语族的历史比较研究始于20世纪初。20年代苏联学者Б.Я.弗拉基米尔佐夫的《蒙古书面语和喀尔喀方言的比较语法》起了开创和奠基的作用。50年代苏联学者Г.Д.桑热耶夫的《蒙古语比较语法》指出了蒙古人、布里亚特人、卫拉特人(卡尔梅克人)在一定环境下,可以互相通话,而土族语、莫戈勒语、达斡尔语,在蒙古语族里各自单独居于特殊的地位。美国学者N.N.波普于50年代写的《蒙古语比较研究导论》对于蒙古语的历史分期及每个时期的特征有扼要的论述。他在60年代写的《阿尔泰语比较语法》对于蒙古语族语言的分类提出了比前一著作更正确的观点:把土族语(因为他未见到东乡语和保安语的材料)和达斡尔语各自独立为一支,把莫戈勒语、卫拉特语、卡尔梅克语、布里亚特语、蒙古语统属于第3支,下面再分两组:莫戈勒语、卫拉特语、卡尔梅克语为一组,布里亚特语、蒙古语为另一组。卫拉特话指中国境内的,卡尔梅克话指在伏尔加河一带的。后者受俄语影响,与卫拉特话已有距离。50年代末期蒙古人民共和国学者Ⅲ .罗布桑旺丹写的《关于现代蒙古语族语言和方言的分类问题》注意到了蒙古语族现代语言和现代蒙古语的方言应该有明确的界限,但他把卡尔梅克语(及卫拉特话)、布里亚特语(包括巴尔虎话)放在方言之列。
亲缘关系
蒙古语族语言来自原始的共同蒙古语。从词源上说,各种语言的大部分常用词是共同的,其语音形式的不同有对应规律可循。语法粘附成分和构词附加成分也有许多是同一来源。下面举几个方面的例子来具体说明。
表3
表4
表5
表6
⑤各语言之间的同源词表现出来的语音对应规律很多,从辅音对应(表6)和元音对应(表7)中各举一组。表6中5种语言之间的辅音对应公式是:达斡尔语的“长”失 去了词首的x,保安语的“毛发”失去了第1个音节,东乡语的“毛发”失去了词首的f。上面没有列出的莫戈勒语、卡尔梅克语、蒙古语、布里亚特语失去了所有这些词的词首辅音。这些都可以 从比较中看出。 表7中所列各词,比较观察的对象除了“粗”指第2音节以外,其他都指词的第1个音节的元音。
这8种语言的语音形式可概括为5种类型。(表8)
从元音yy和y的有无看,只分两个类型,卡尔梅克语和东部裕固语出现yy和y,其他语言不出现yy和y。
表8
表9
这几个元音在 8种语言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概括 为表 9。(表9)
语言结构
蒙古语族
蒙古语族各种语言辅音的一致性表现在塞音、塞擦音按清浊和送气与否来分,都只有两套。古代可能是以清浊对立为主;现代语言大多是在词首元音前面读为清音不送气和清音送气两套(通常用b、扷、╫【扵】、ɡ、γ【G】等符号表示前者,用p、堭、呇【掵】、k、q等符号表示后者)。在非词首部位时清音不送气一套只有当它的前后都是元音,或一边是元音一边是鼻音、边音、颤音时才可能浊化,或浊化并擦音化。软腭部位的塞音分为ɡ、k与γ【G】、q两个系列,前者只和阴性元音结合,后者只和阳性元音结合,这就是许多语言都具有的辅音和谐律。有的语言保存辅音的两个系列,但与元音结合时不受辅音和谐律的限制,这是后世演变的结果。塞擦音只有一套(或是掵,或是堮),个别语言多出齿音堭一套,是历史演变的结果。如果出现堭、堮、慯三套,其中一套往往是只拼写借词的。
总之,整个辅音系统比较简单,古代只有单辅音,有的语言后世才发展出复辅音,但其组合方式有限。多音节的词在音节构成上,第1音节可以只有元音,也可以是元音后有辅音,或元音前有辅音,或元音前后都有辅音。非第1音节元音后可以有或无辅音,但元音前必有辅音。这些,都是蒙古语族各语言语音结构上的共同性。
蒙古语族各语言在构词和语法上都运用3种"后置的手段" :①派生词的构词附加成分居于词根之后;②表示形态变化的语法粘附成分居于词干之后;③表示词与词的关系,在格以外使用、起引介作用的虚词也居于被引介的实词之后(这种虚词称为后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