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前身)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18
唐山交通大学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3个义项
西南交通大学前身
基本信息
中文名 | 唐山交通大学 |
国家重点学科 | 12个 |
别名 | 唐山交大 交大唐院 |
创立时间 | 1896年(清光绪22年) |
机构类别 | 国立大学 |
展开
学校概况
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是中国近代土木工程、矿冶工程、交通工程教育的发祥地,为中国的近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的人才。民国著名学者、政治家、教育家吴稚晖先生曾经评论过:中国“真正能注重科学工程的学校,寥寥可数”,而其中就有北洋(今天津大学),南洋(今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唐山(指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尤其是后者,“才可算得纯粹的一个科化的工校”,较前两者也“尤专精”。清华大学校史也载“清华工学院初创时,国内已有南洋、唐山(指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及北洋诸校,工科教育已十分成功”。
交通大学历史渊源简图
交大简史
山海关建校(1896 - 1900)
随着铁路事业的发展,国家迫切需要铁路建设人才。1896年,津榆铁路总局(北洋铁路总局)创办了中国第一所铁路学堂——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创始人之一吴调卿,以津榆铁路总局总办的身份兼任铁路学堂第一任总办(校长)。
1896年11月20日,北洋铁路总局在上海《申报》上刊登《铁路学堂告白》,开始招生。
光绪二十二年,皇帝朱批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创办证件。
唐山路矿学堂时期(1905-1911)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山海关沦陷。山海关铁路学堂为俄军强占,学堂教学被迫中辍,师生离散。这对中国铁路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巨大损失。
1902年8月,八国联军从山海关撤军,1903年督办关内外铁路大臣和关内外铁路总局总办曾经积极筹划,力图恢复山海关铁路学堂,终因经费支绌,未能实现。
1905年,在唐山筹备恢复建校时,学堂仍按山海关铁路学堂旧制设立铁路工程科,学堂名称以唐山铁路学堂命名。1906年3月27日,确定学堂名称为“山海关内外路矿学堂”,但因为校址已在唐山,后称“唐山路矿学堂”。
1906年8月初,学堂在天津,上海,香港等地主要报纸刊登招生广告,开始招生。经过考试,一共录取学生121名。
1907年2月12日,建校工程大体竣工,计建成校舍110余间。春节过后,学生齐集唐山校园,分为甲乙两班于3月4日正式开学上课。
1907年7月,清政府设立邮传部,主管“路轮邮电”四政。8月,山海关内外铁路总局改称京奉铁路局,归属邮传部。唐山路矿学堂归邮传部京奉铁路局管辖。
1908年1月11日,邮传部通知京奉铁路局,结束路局总办执掌校务的体制。1月20日,邮传部颁发学堂关防(校印)。学堂脱离京奉铁路局,改由邮传部直辖,校名改为“邮传部”唐山路矿学堂”。从此学堂成为独立开办,面向全国铁路的学校。
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时期(1912-1920)
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成立中华民国。清政府的邮传部为民国政府(北洋)的交通部所取代,该校归交通部直辖。
1912年1月19日,教育部颁发《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学堂一律改称学校,学校监督,堂长一律改称校长。7月14日,该校便由唐山路矿学堂更名为 唐山铁路学校。1913年9月,遵照教育部和交通部的指示,该校更名为 唐山工业专门学校。
1916年是该校历史上大放异彩的一页,是自该校成立二十年来办学成绩的一次大检阅。1914届毕业生黄寿恒,1916届毕业生茅以升考取官费赴美留学。黄寿恒入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硕士学位,修习飞机制造;茅以升入康乃尔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继续修习桥梁专业。
1918年10月,在天津部分校友的推动下,本校校友会在唐山开始筹备。1919年1月19日,唐山校友会正式成立。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该校学生群起响应,既而成立学生会,发表宣言,通电全国,支持北京学生的爱国正义斗争。
1920年5月10日,该校举行唐山复校15周年(建校24周年)纪念大会。
唐山交通大学时期(1921-1937)
1921-1937年间,该校校名屡有更易,但习惯上称之为“唐山交通大学”。
1920年12月12日,北洋政府交通部长叶恭绰以“交通要政,亟需专才”为由,拟订统一教育办法,将交通部所属之上海工业专门学校(今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唐山工业专门学校(今西南交通大学)合并改组为交通大学,设立上海学校和唐山学校两校。12月14日,叶恭绰又追加提案,将北京邮电学校和北京铁路管理学校(1909年成立,今北京交通大学)也并入交通大学,称交通大学北京学校。
唐山交通大学
1922年6月20日,交通总长高洪恩以“交通大学组织未善”,提交国务会议议决,将交通大学改组为两所独立的学校。沪校改称交通部南洋大学,唐校改称交通部唐山大学。京校撤消,并入交通部唐山大学,称唐山大学北京分校。1923年唐山大学本部划出部分专业给北京分校,同时北京分校独立,更名北京交通大学。
1926年秋,交通部代理总长兼唐山大学校长常荫槐利用京奉铁路局历年拖欠学校的半学经费20余万元,筹建交通部唐山大学锦县分校,设管理,工程,矿冶三个系,1929 年锦县分校独立,改称东北交通大学,张学良任校长,1931年6月与东北大学合并。
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设立大学院掌管教育。该校因在北洋政府管辖区内,仍属北洋政府交通部管辖。
1928年2月,北洋政府交通部指令唐山大学改名唐山交通大学,随后国民党军队进行的北伐战争迅猛发展。6月15日,国民政府宣布南北统一。国民政府委派孙鸿哲为接收委员,接收唐山交通大学。
6月29日,国民政府交通部公布《交通大学组织纲要》。根据纲要,唐山交通大学改称 第二交通大学;交通大学平校改称第三交通大学;上海的南洋公学,因早已在国民政府管辖区内,改称第一交通大学.
9月4日,国民政府颁布《交通部直辖交通大学组织大纲》。9月8日,交通部依据大纲规定,将第一交通大学,第二交通大学,第三交通大学,改组为交通大学,校部设在上海。
西南(唐山)交通大学校训碑
1930年2月,按照交通大学的统一部署,着手筹办唐山工程学院研究所,9月成立。
5月2日,交通大学公布校训:
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1934年,《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院歌》谱写完成。歌词如下: “翳唐山,灵秀钟;我学院,声誉隆。灌输文化尚交通。习矿冶,土木工,窥学术,贯西中,相期同造最高峰。璀兮如金在熔,灿兮如玉相攻。桃浓李郁,广座被春风。宜诚笃,宜勤朴,基础坚,事功崇。文轨车书至大同。”
抗战南迁时期(1937-1946)
该校校址唐山,地处冀东,乃华北最前线。自“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魔爪伸入关内,该校所受威胁日益加重。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正值暑假,学生大多回家探亲,惟1938届学生正由伍镜湖教授带领,在北京西山进行铁路测量实习。事变骤起,情势紧急,不过10日,唐山交大校园即落入日寇魔掌。
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钢印
1938年3月下旬,教育部令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并入唐山工学院,为我院铁道管理系。铁道管理系并入后,师生人数剧增,湘潭校舍不敷使用,学校于 5月23日迁往湘乡杨家滩。
交通大学贵州分校钢印
1944年11月初,日寇向桂北发动进攻。日寇在占领桂林柳州之后,又攻占黔南独山。平越离独山仅百余公里,国民党宪兵队宣称:平越已经划为前线,交通大学贵州分校即将进驻督战队。自此月余,平越处于混乱状态,学校不得不亟谋迁移。在来不及确定迁移地点和教育部未予拨款的情况下,学校于11月16日布告全校,暂时停止上课,到重庆去集中。
1945年1月3日,罗忠忱校长到达重庆,与交大唐平两院在渝校友会商,得知璧山丁家坳有一交通技术人员训练所可用,当即议定暂迁璧山丁家坳复课。2月上旬,大部分师生已到,15日正式开学上课。
6月6日教育部为了开发西北,建立西北交通人才中心,指令该校于暑期迁往甘肃天水,改称台湾交通大学甘肃分校。7月25日,顾宜孙校长上书教育部,力申学校师生员工不堪再迁之苦,胜利复员在望,恳请免于迁陇。8月,日本帝国主义投降,抗日战争胜利,迁陇之议作罢。
1946年3月8日,教育部指令唐山工程学院迁回唐山原址。3月12日,教务主任伍镜湖教授自重庆飞抵北平,转道唐山接收校园,并主持复员准备工作。4月4日,台湾交通大学贵州分校改组,唐 平两院恢复战前旧称,各自独立。6月20日,唐院复员大队出发,沿陇海铁路归唐。一路上又得到校友和群众的帮助。
1946年8月23日,唐院复员大队一行,终于回到阔别九年,魂牵梦萦的唐山校园。
唐山工学院时期(1946-1949)
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台湾交通大学贵州分校的历史。1946年8月14日,教育部复文唐山工程学院:经行政院审核,原台湾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更名为国立唐山工学院,隶属教育部。
8月23日,唐山工学院复员唐山。因铁道管理系迁回北平(更名为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唐山工学院只有土木工程系和矿冶工程系两个系。
复员前后,唐院师生和各地校友曾对学校的发展调整问题进行了广泛认真的讨论规划。意见大致为:恢复唐山交通大学校名;将矿冶学科分为采矿和冶金两个学科,增设建筑,机械,电机等学科。并力陈:作为独立的工学院,机,电两科不可或缺。
9月,学校在上海,天津,唐山三地招收新生。11月1日,新旧学生均报到注册。是日,开始上课。
12月初,行政院决定调整高等学校教工的生活补助标准,唐山工学院教工的生活补助拟按照河北省的标准执行,而河北省标准与平津地区相较约为二与三之比。但实际上,唐山物价与平津地区不相上下。行政院的决定给唐山工学院造成极大困难。为此,唐院全体教师既痛感生活待遇明显低于平津及京(南京)沪地区,实属不平;同时,又深感学校拨款较之他校为少,对学校发展前途十分忧虑。
4-5月,国民党政府宣布要压缩教育经费,进行院系调整。教育总长朱家骅下令上海交通大学停办航运,轮机两系,取消一个学院,并改校名为南洋工学院。上交师生坚决反对,立即奋起反抗,并组成护校委员会赴南京请愿,进行斗争。
5月初,在上交护校运动的影响下,唐山工学院班长联席会议决议成立护校委员会,提出“恢复交通大学校名,增加办学经费”的要求。护校委员会还派出代表与各地校友联系,争取校友支持。为了表示护校决心,全体学生进行了罢课。
1947年5月15日,是该校建校51周年,唐山复校42周年校庆纪念日。唐山工学院隆重举行抗战胜利复员后的第一次校庆盛会。纪念会上,顾宜孙院长首先致辞,后宣读了教育部部长朱家骅,次长杭立武,交通部部长俞大维,次长谭伯羽的贺电。前院长、北洋大学北平部主任李书田教授讲话,建议唐院恢复“唐山交通大学”校名。各地校友纷纷发来祝贺函电。全体学生向全体教授献上“万世师表”锦旗一面,以表达对教授们的崇敬之情。
校庆之际,学院重新确定原交通大学之校训为唐山工学院之院训。院训曰: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与此同时,学院还正式公布了1934年所谱作的院歌。
5月末,为恢复交通大学校名,唐平沪三校护校委员会开展联合斗争。唐山工学院护校委员会派代表去南京、上海与当地校友联系。南京,上海及各地校友对护校运动表示坚决支持。校友茅以升,赵祖康,朱国洗等还列举事实说明:自1937年交通大学三校改属教育部以来,受到种种限制,不利于交通教育发展。为了有利于保持学校传统,有利于学校发展,应恢复交通大学校名。
茅以升等校友认为:交通大学唐平沪三校原由交通部创办,三校其所以有今日之成就,归功于交通部之大力扶植。为求护校运动根本问题之解决,关键在于摆脱教育部之领导。因此,护校运动应发展为“回(交通)部运动”。南京,上海两地校友迅速响应。护校运动遂发展为“回部运动”。
由于解放战争的迅猛发展,1948年暑假前后,一些校友致函学校,建议南迁。师生中一些惑于国民党的反动宣传,惧怕战火的人以及部分南方籍师生也要求学校南迁。11月11日,时局变化加剧,战事逼近唐山,迁校的呼声日益高涨,人心动荡,课程无法继续,开始停课。停课后,主张南迁的师生组成迁校委员会。随后学校收到校友来电,因顾虑师生员工的安全,催促及早南迁,有“教育部准许迁萍乡”之说。
11月17日,学校召开紧急院务会议,经过激烈辩论,通过了一条“即行南迁”的议案。一经通过,学校师生员工及家属即行分头觅取南下途径,准备南迁。家居南方的一些师生立即开始行动。大部分师生员工分成三批经天津乘船南下。最后一批师生员工二百余人,于11月21日离开唐山,部分图书仪器也装箱南运。经极其艰难的旅途生活之后,12月6日,最后一批师生员工到达上海。先后到达的师生员工,大部分在上海交大暂住。
12月12日,唐山解放。在唐山工学院校园中仍有部分员工留守,迎接了解放。
1948年11月唐山工学院南迁上海,因事出仓促,师生员工的旅费及日常生活用费,工价未予津贴。在12月初到达上海后,虽暂借上海交大旧文治堂及体育馆两处容身,但吃饭问题却自始非常严重。上海物价高昂,且逐日上涨。我校师生员工,既无公教人员的配给,又买不到上海市民的户口米,教育部又不拨经费。学校唯一的财源知识校友们的一时的资助,杯水车薪,但难维持久远。于是迫不得已,又采取紧急疏散办法,由汪泰葵教授和金传炳讲师率领了200多名学生,于12月15日自上海乘车前往江西萍乡。
1949年1月,心力交瘁的顾宜孙院长再次请求辞职。教育部没有批准辞职,但准允他请假,并准允了唐振绪以教授身份代行院务。1月11日,唐振绪代院长到职视事。
1月19日,唐振绪教授与茅以升,赵祖康,胡博渊,朱国洗等校友举行座谈会,会商唐院南迁后的校址与复课问题。经过讨论议决:争取十天之内,在上海寻觅独立性校舍复课;如果于期限内无法实现,即去萍乡复课。
唐振绪代院长不负众望,他费尽心力,为寻觅校址日夜奔波。终于商得上海交大王之卓校长同意,在不影响该校教学的情况下,借用上交的课堂,实验室等,作为唐院师生复课之用;又商得交大校友会的同意,借用新文治堂,作为唐院师生住宿之需。于是唐振绪代院长于2月1日,在上海召开第一次院务会议,力陈在沪复课之必要。结果,会议一直通过:即日在沪筹备复课。
在江西萍乡的二百余名师生,得悉学校决定在沪复课,于2月中旬返回上海。
3月12日,教育部准允顾宜孙教授辞去院长职务,正式聘任唐振绪为国立唐山工学院院长。
3月19日,院务会议决定,自3月28日起,在沪恢复上课。3月28日,在学校的运筹指挥下,全校师生员工经过艰苦紧张的筹备,终于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借上海交大校舍恢复上课。对此,上海交大给予很大支援。上课未及一个月,时局发展急转直下,因国民党反动当局搜捕学生和强迫学校疏散,因而课业无法继续,不得不宣告停课。
4月27日,上海警备司令部发出命令,勒令上海十五所大专院校紧急疏散,限令三天内退出原址。“倘逾期犹未完成此项疏散工作,则由警察局等机构派队前往,强制执行。”唐山工学院被迫停课。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从上海交大搬到启明新村。
在唐山,1949年3月,华北交通学院自石家庄迁来唐山校园。华北交通学院是华北解放区1948年8月创办的高等专科学校,隶属华北人民政府交通部。
未随学校南迁的罗河教授等员工,1949年4月自平津等地回到唐山,组成复校委员会,组织修复由于南迁和国民党军队进驻而遭到破坏的校园,以迎接上海解放后将要返回唐山的师生员工。
1949年初,为支援人民解放战争,修复铁路,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设立了铁道部(新中国成立后改组为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唐山工学院归军委铁道部接管。1949年6月,军委铁道部派顾稀为接管唐山工学院的军代表。顾稀已于3月先期到任。
1949年5月30日,该校在上海的地下党组织决定派王效通和邓洋两位同学返回唐山,尽快与唐山取得联系。6月初,王效通和邓洋到唐山,向军代表顾稀汇报了那么前上海的唐院师生情况。顾稀旋即派接管联络员赵锐和李泳携款前往上海,迎接唐院师生员工返回唐山。
1949年6月19日,唐振绪院长率领该校大部分教职工及家属和学生共约600多人,与上海交大等高校师生依依告别,自上海启程北返。经过8天8夜的艰难行程,于6月27日到达唐山。在车站受到以接管代表顾稀为首的华北交通学院师生员工和没有南迁的我校师生员工的热烈欢迎。
中国(北方)交通大学时期(1949-1952)
1949年7月8日,军委铁道部决定:国立唐山工学院,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华北交通学院合并组建中国交通大学,下设唐山工学院和北平管理学院。7月13日,中国交通大学正式成立,由我校校友茅以升任校长。唐振绪担任中国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院长,刘炽晶担任中国交通大学北平管理学院院长。
在唐山工学院内,增设机械,电机,化工等系,这些系的骨干教师大都是上海交大校友。
毛主席亲笔为我校题写校名
1950年8月,中国交通大学更名为北方交通大学,仍下设唐山工学院和北京铁道管理学院。
1951年4月,毛泽东主席应茅以升校长之请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1951年秋,为支持北京铁道管理学院新校舍的建设,唐山工学院建筑系(教授6名,副教授4名,讲师3名和助教2名)调整到北京铁道管理学院(1952年调整到天津大学)。
唐山铁道学院时期(1952-1971)
1952年下半年,教育部在全国进行了大规模的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工作。宗旨为:适应国家建设需要,根本改变旧中国高等教育文理科多,工科少,设校设科无计划,以致院系重复,人力物力分散,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调整的方针为: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大学。调整的重点在华北,东北,华东等地区。这次调整涉及100多所高校,主要是把一些大的大学分解成为一些小的学校
唐山铁道学院
1952年,唐山铁道学院冶金系,连同所有师资,学生,设备,图书等,调整到新组建的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科技大学的前身);采矿系调整到中国矿业学院(今中国矿业大学);地质组调整到北京地质学院(今中国地质大学);化学工程系14名教师(教授和副教授各4名,讲师1名,助教5名)和54名学生调整至天津大学;材料工程系调入北京铁道学院;电机系电讯组调整到原哈尔滨铁道学院;土木系水利组(教授7名,副教授9名,讲师12名,以及学生98名)调整到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的助教2名和学生6 名,哈尔滨铁道学院土木系及重庆大学铁道工程组学生,调入唐山交通大学。自此,唐山铁道学院成为专门培养铁道工务,机务及电务,电机等铁道建设人才的高校。
50年代初,该校在北京潭拓寺建立了唐山铁道学院北京分校,后成为铁道部党校。
唐山铁道学院一直受开滦煤矿底下采掘的影响,遂在甘肃兰州选址谋迁。1958年初建成了部分校舍,成为唐山铁道学院兰州分校。后来为了在华北地区保存一所名牌高校,国务院决定该校不迁兰州。为了适应党中央开发建设大西北对铁路运输专门人才的需求,该校报请国务院批准,把兰州分校改为兰州铁道学院。随后,该校的铁道建筑、桥梁与隧道工程内燃机车、铁道车辆、铁建系给排水专业、电气运输系以及北京铁道学院的运输系(一部分)成建制地连同师资,学生,实验设备及图书资料搬迁至兰州。由于唐山校址发展受到影响,同时为了支援西南地区的三线建设,国务院1964年决定:唐山铁道学院内迁至四川省峨眉县。1971年底,学校正式迁到峨眉,改名为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时期(1971-至今)
请跳转至词条西南交通大学,了解详细信息。
荣誉成就
唐山交大在社会上享有盛誉,正如唐山交大校歌所云“相期同造最高峰”。与清华、北洋及上海交大相比,唐山交大始终是小而精干,长期以来只有土木、矿冶两系,每年招生人数不足百人。学校亦一直奉行严谨的教学风格,故而淘汰率极高,每年毕业人数平均不足五十人,因此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英才。如1916年,教育部举行教学质量评比,唐山交大获评为全国第一,并被授予“竢实扬华”匾。1916届毕业生茅以升在康奈尔大学参加毕业及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均是最优,从此唐山交大毕业生可以免试就读康奈尔大学。又如1937年庚子赔款留学考试,除清华大学考取1人外,其他7个名额全部为唐山交大毕业生考取。教育家竺可桢,社会活动家杨杏佛,实业家李光前,经济学家刘大中,工程先驱杜镇远、赵祖康、胡博渊、李温平、侯家源、庆承道,著名科学家黄万里、林同炎、林同骅、周惠久、张维、严恺、肖纪美、钱崇澍等都曾在唐山交大就读。二十三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姚桐斌、陈能宽为唐山交大毕业生,吴自良曾在校任教。
唐山交通大学是中国土木工程、矿冶工程高等教育的发祥地,虽每年毕业人数不足百人,但培养了一大批中国铁路、采矿、冶金方面的专家、学者,为中国的现代化、工业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简列其中著名者如下(大体依毕业顺序):
茅以升:著名桥梁专家、教育家,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
杨杏佛:著名社会活动家、管理学家、南京大学商科创始人、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总干事;
李俨:数学史专家,中国数学史研究的开创者,中国科学院院士;
何杰:著名地质学家、教育家、采矿学家,北京大学地质学科的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
胡博渊:中国矿冶现代化的开拓者,民国第一任矿政司司长,矿业司司长,中国矿冶工程学会会长;
赵祖康:公路工程与市政工程专家,中国现代公路建设的奠基者,曾任上海市市长;
林同炎:世界著名结构桥梁专家、“预应力先生”,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张维:著名力学家、结构学家,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
周惠久:著名金属材料学家、教育家;西安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恢先:著名力学家,中国地震力学的奠基者,中国科学院院士;
严恺:著名水利学家,河海大学的创始人、校长,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
林同骅:著名力学家、航空专家,中国第一架运输机的设计者,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刘大中: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台湾经济起飞的助力者之一,中央研究院院士;
李温平:中国机械筑路的奠基人、抗战中滇缅公路的建设者、抗战功臣;
黄万里:著名水利学家;
陈能宽:冶金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
大学旧址
唐山交大原址位于唐山市南湖生态城区域内,现西临南湖公园,东南临地震遗址公园,这片土地全为震后危旧平房改造区。一旦原址被作它用,就可能重蹈上世纪五十年代北京老城被拆除的覆辙,而成为永久的遗憾。呼吁按照复原如故的原则完成交大原址修复工程,作为近现代名校游的景点(文化园)或我市大学的一个校区或作为与西南交大产学研合作的基地。唐山交大原有建筑全部采用欧美大学园林式设计风格,是仿照美国伊利诺大学和康奈尔大学建成的杰作。(照片附后)如果其原址得以充分利用,可与铁路机车博物馆、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地震遗址公园及南湖公园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为展示南湖地区历史文化功能区的灵魂和地标性建筑。
1、唐山交大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办学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其声誉驰名中外。
该校多次更名,但人们耳熟能详的仍称为“唐山交通大学”。1896年5月,中国第一所铁路高等学府“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肇建,它就是后来蜚声中外的唐山交通大学前身,校史早于北京大学(1898年)、清华大学(1911年)。1905年10月迁址唐山,定名为唐山路矿学堂。这所学校的创办,使唐山与中国近现代交通史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唐山成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摇篮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1912年9月,孙中山先生莅临该校视察,发表了“革命需要武装、建设两路大军”的著名演说。唐山交大比照美国康乃尔大学模式办学,1914届毕业生茅以升在康乃尔大学的优异考试成绩,为所有唐山交大学子获取了免试入学攻读研究生的资格,从此唐山交大在国际声名鹊起,被誉为“东方康乃尔”。1916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在北京举办全国74所高等学校作业成绩展览评比,该校以94分的优异成绩荣获全国第一名。12月,该校荣获教育部优等奖状,授予“俟实扬华”匾额一方,自此“俟实扬华、自强不息”成为唐山交大精神,同时也成为唐山人文精神的宝贵历史财富。1934年全国8个公费留美名额,除清华大学考取1名外,其余7名全部被唐山交大毕业生囊括。1937-1945年抗战阶段,先后在湖南湘潭及杨家滩、贵州平越、重庆等地复课。1946年,重归故里--唐山。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校名。50年代,该校提出并指导建成了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先后参与设计建造了武汉、南京长江大桥,成渝、兰新、成昆铁路等重大工程项目。1972年该校迁至四川成立西南交通大学,在唐山设留守处(现光明南里唐山办事处)
2 、唐山交大是培养中国近现代发展史名人的摇篮,其学子创造了上百项全国第一。
该校英才辈出,先后培养出73名国内外著名院士,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7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9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双院士4名、中央研究院院士6名、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3名、英国皇家建筑学院院士2名、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名。茅以升、竺可桢、林同炎、杨杏佛、黄万里等学生的名字足以让其无比自豪。该校学生庄俊主持设计建造了清华学堂。
3、唐山交大是中国著名大学(研究院)的渊薮,孕育了多所亲缘高校。
1926年,唐山交大在辽宁锦县建立分校,后并入东北大学;1948年部分教授、专家帮助组建了解放军工程兵学院(现石家庄铁道学院);1950年3月,铁道部铁道技术研究所在该校成立,后迁至北京,现已成为铁道部科学研究院。1952年下半年,唐山交大部分教授、专家支援组建中国科学院;建筑系、化学工程系调整到天津大学;矿冶系调整到新组建的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科技大学的前身);采矿系调整到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和北京矿业学院(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材料工程系调入北京铁道学院(北京交通大学前身);电机系电讯组调整到原哈尔滨铁道学院;土木系水利组调整到清华大学,并部分支援了河海大学。1956年组建了唐山业余工学院(现唐山学院);1958年组建了兰州分校(现兰州交大),同年,又与煤炭部、天津大学一起组建了唐山矿冶学院(现华北理工大学)。
发展经历
唐山民间人士关于复建唐山交通大学的建议得到唐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唐山市主要领导4次做出批示,指示规划等部门认真研究可行方案。据了解,复建已进入规划设计阶段。初步计划将交大旧址建成“交大文化园”,与地震遗址公园、开滦矿山公园浑然一体,成为传承唐山震前历史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山交通大学本部原址位于唐山建设南路南侧,唐山南湖生态城自然风景区东部,原占地600余亩。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办学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唐山交通大学曾培养出茅以升、竺可桢、林同炎等一大批科学家。然而经过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破坏,原址仅余图书馆地基等遗迹。
据了解,规划中准备复建的唐山交大旧址毗邻目前正在建设的南湖生态城。2008年以来,随着南湖生态城的不断开发,唐山交大旧址所在地段逐渐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众多唐山市民也开始在网络上讨论“抢救利用唐山交通大学旧址”,并引起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众多唐山交大老校友及其亲属子女的关注。
唐山市城乡规划局林澎局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出于复建后的唐山交大旧址与城市发展相协调的考虑,规划部门计划一方面在原址上按照当初校园的设计,外观上建设成原来的样子,但复建后的功能会有所改变,让其真正成为文化园区,其中包括创意文化园等文化产业。让唐山交大校址复建不但能够传承唐山的历史文脉,而且能成为唐山城市发展的重要名片,提升唐山市的知名度和软实力。
研究分院
基本信息
西南交通大学唐山研究院(研究生分院)于2010年4月23日正式在唐山揭牌。
西南交通大学唐山研究院(研究生分院)为西南交通大学二级教学科研单位,是在《唐山市人民政府与西南交通大学关于开展全面战略合作的框架协议》下,由西南交通大学与唐山市曹妃甸工业开发区共同设立,通过产学研紧密合作的方式,充分利用西南交通大学科技、人才、教学、学科资源优势,结合唐山市社会发展及经济建设需要,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产学研平台建设、对外联络等综合性工作的专门机构。
学院作用
学校在曹妃甸工业开发区科教城内建立研究院,占地约1000亩,将为港口、能源、材料、环境、交通、物流、规划等新型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提供延伸式的平台。学校逐步在唐山曹妃甸工业区建立起科技开发与人才培养基地,与我市共同推进电子物流平台建设和数字交通信息软件研发基地建设,在城市建设、景观设计以及综合交通、环保等领域开发建设上开展深入合作,并在装备制造、电子与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及应用、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新能源与高效储能节能等方面开展产学研合作。唐山研究院(研究生分院)还将积极推进与政府、各级企事业单位、各高校在科学研究、产学研联盟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为我市的发展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成果、人才、智力支撑。
相关视频
全部
3802次播放00:23
唐山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