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明成祖朱棣次子)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18
朱高煦
明成祖朱棣次子
基本信息
姓名
朱高煦
爵位
汉王
所处时代
明朝
出生时间
洪武十三年十二月庚申(公元1380年12月30日)
去世时间
宣德元年九月辛丑(公元1426年10月6日)
享年
46岁
民族
汉族
家庭情况
父亲
明成祖朱棣
母亲
仁孝文皇后徐氏
原配
韦氏
文学成就
主要著作
诗作:《洞天秋望赐周玄初》《怀仙歌赐周玄初》《感兴》二首、《拟古诗》六首
朱高煦性情凶狠彪悍,年少时顽劣,不得明太祖朱元璋的喜爱。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朱高煦被封高阳王。明太祖去世后,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朱高煦随军出征,屡次在朱棣濒临危难之际出手相救。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明成祖朱棣即位。在皇太子的人选上,明成祖一度在嫡长子朱高炽和朱高煦之间犹豫不决。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明成祖立朱高炽为皇太子,封朱高煦为汉王。朱高煦不肯离开京城,屡次拒绝前往封地,并多次陷害朱高炽。
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后,对朱高煦大加封赏,朱高煦却不断寻找机会,想要抢夺皇位。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明仁宗病逝。太子朱瞻基从南京赶往北京。朱高煦企图在半路截杀朱瞻基,未果。明宣宗朱瞻基顺利即位。
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朱高煦起兵造反。明宣宗御驾亲征,平息叛乱后,将朱高煦废为庶人,关押在皇城内。最终,朱高煦被烧死在铜缸内,他的几个儿子也全部被诛杀。
人物生平
少时顽劣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明太祖去世。燕王朱棣派世子朱高炽和朱高煦进京哭临。舅舅徐辉祖知道朱高煦刁蛮放肆,私下叮嘱他要注重礼仪。朱高煦却根本不听,偷了徐辉祖的快马,自己直接渡江回到燕国。沿途杀害官吏百姓,在涿州又打死了驿丞,引起朝臣们的不满。
建功立业
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四月,白沟河之战中,朱棣被都督瞿能追赶,情况危急之际,朱高煦率领数千骑兵驰援,将瞿能父子斩杀于阵前。十二月,燕军在东昌兵败,朱棣只身逃走,恰逢朱高煦率军到达,击退了追兵,救了朱棣。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燕军在浦子口战败,朱高煦指挥军队奋力作战,扭转战局。朱棣轻拍着朱高煦的背,告诉他自己病了,世子身体不好,要他多努力。朱棣数次转危为安,朱高煦功劳最大。朱棣认为朱高煦英勇善战,很像自己。朱高煦非常得意,常常倚仗军功为非作歹。
储君之争
建文四年(1402年),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即皇帝位。随即命令朱高煦率领军队前往开平守卫边防。在太子的人选上,朱棣一直犹豫不决。淇国公丘福、驸马王宁与朱高煦关系不错,常常在明成祖面前称赞朱高煦劳苦功高,明成祖一度很想册立朱高煦为太子。最终因为朱高炽仁善贤能,并且是明太祖所立的世子,而朱高煦又做过很多违法之事,最终明成祖选择了朱高炽做为太子。永乐二年(1404年)。朱高炽被册立为太子,朱高煦被封汉王,封地在云南。朱高煦很不高兴,不肯去遥远的藩国。他跟着明成祖视察北京,之后极力请求返回南京,明成祖无奈,只好同意。朱高煦还得到天策卫做为自己的护卫,动不动就把自己比作唐太宗。随后,他又请求明成祖,给自己增加了两队护卫,所作所为越发恣意放纵。
朱高煦身高七尺多,善于骑射,常常跟随明成祖北征。在明成祖身边时,朱高煦找到机会就要诬陷太子。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明成祖北征时,内阁首辅解缙因事入京,拜见皇太子后离京。朱高煦便指责解缙故意等到皇上出行后,私下拜见太子,没有人臣之礼,解缙因此获罪致死。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明成祖巡幸北京。内阁首辅黄淮、太子洗马杨溥等人辅佐太子监国。次年明成祖回来时,朱高炽遣使者迎接稍迟,朱高煦乘机进谗言,明成祖一怒之下,将东宫官属全部投入诏狱。黄淮、杨溥都被关了十年。
拒绝就藩
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明成祖将朱高煦的封地改到青州,可是朱高煦仍然不肯去就藩。明成祖怀疑他有异心,命令他立即前去藩地。朱高煦却并不听令,私自挑选了一些健壮的兵士做为自己的护卫。接着,他又招募了三千私兵,这些私兵没有军籍,只听朱高煦的号令。朱高煦纵容他们四处抢劫。兵马指挥使徐野驴捉拿了违法的士兵,要论罪处罚。朱高煦非常生气,亲手用铁瓜打死了徐野驴。众人不敢反对,朱高煦越发无法无天,竟然越级使用皇帝专用的车马物品。
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明成祖搜集了朱高煦私造兵器、阴养死士、招纳亡命之徒等数十条违法之事,严厉呵斥了他,并剥去他的衣冠,将他囚禁在西华门内,想要把他废为庶人。朱高炽念在兄弟之情,哭着为朱高煦求情。最终,明成祖撤掉了朱高煦的两队护卫,诛杀了谄媚之人。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明成祖将朱高煦的封地改到乐安州,并要求他立即出发。朱高煦到达乐安州后,心中非常怨恨,意图谋反。朱高炽多次写信劝导告诫他,朱高煦却毫不理睬。
起兵造反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明成祖病逝,明仁宗朱高炽即位。朱高煦派人每天监视朝中动态,期待朝廷乱起来。明仁宗知道这些事,却没有怪罪他,反而将朱高煦召到京城来,赏赐给他数以万计的财物,还增加了他每年的俸禄,将他的长子封为世子,其他儿子们都封为郡王。随后,朱高煦回到了封地。
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明仁宗驾崩。当时太子朱瞻基正在南京办事,紧急赶回北京奔丧。朱高煦计划在半路伏击朱瞻基,因为时间仓促,未能成功。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后,对朱高煦的赏赐非常丰厚。朱高煦上书陈述利国安民的四件事,明宣宗不仅命令主管部门立即实行,还亲自回信致谢。明宣宗常常对大臣们说,朱高煦的上书看起来很真诚,想必他已经没有异心了。对于朱高煦的各种要求,明仁宗无所不应。朱高煦认为明仁宗软弱可欺,更加放肆。
宣德元年(1426年),朱高煦起兵造反。他派遣亲信到京城,暗中联络朝中大臣作内应。山东都指挥靳荣等人支持朱高煦,他们将刀、箭、旗帜发放到卫所,掠夺周边郡县的马匹,设立五军。世子朱瞻坦留守藩国,指挥四哨。英国公张辅,御史李濬拒绝了朱高煦的招降,并将朱高煦造反的消息上告了明宣宗。
兵败投降
起初,明宣宗派宦官侯泰给朱高煦送去书信。朱高煦部署重兵、面南而坐会见侯泰。他抱怨明成祖强迫他到外地就藩,不满明仁宗用金钱诱惑他。他让侯泰回去告诉明宣宗,先将大臣夏元吉等人捆绑后送过来,然后再谈其他的事。侯泰很害怕,只能支支吾吾地应付着。回去以后,侯泰都不敢将朱高煦说的这些忤逆之言全部告诉明宣宗。
随后,朱高煦给公侯大臣们写信,横加指责。明宣宗终于下定决心,准备派兵征讨朱高煦。大学士杨荣等人建议明宣宗御驾亲征。明宣宗认为,自己初即帝位,亲征可以震慑那些有心反叛之人。而且,朱高煦外强中干,必定不敢出战,叛乱应该很快就会平息。
朱高煦听说明宣帝亲征,十分害怕。明宣宗送信给朱高煦,信中写道,如果朱高煦交出唆使他反叛之人,就可以免罪,仍然可以享受以前的待遇。如果他不肯投降,将会受到严惩。朱高煦没有答复。明宣宗将大军驻扎在乐安城北面,筑墙封住四面城门。诸将请求攻城,明宣宗没有同意,又一次送信给朱高煦,朱高煦仍不答复。
当时,乐安城中有人偷偷溜出来,想要归顺明宣宗。明宣宗厚赏了这些人,让他们回去广为宣传。不少人想要抓住朱高煦进献给朝廷。朱高煦很害怕,秘密派人给明宣宗送信,表示晚上和妻子告别后,就出来领罪。当晚,朱高煦烧毁了兵器和反叛的证据。第二天,朱高煦准备出城投降,却被属下拦住了。朱高煦偷偷从小路跑出来,投降了明宣宗。明宣宗拿出大臣们要求诛杀朱高煦的奏章,朱高煦看后更加害怕。明宣宗让朱高煦动员儿子们投降,朱高煦一一照办。明宣宗又派兵擒获了朱高煦的同党,赦免了城中百姓的罪过。随后,明宣宗将乐安州改为武定州,胜利回朝。
凄惨死去
朱高煦和他的儿子们被废去王侯之位,贬为平民,囚禁于西安门内。跟随朱高煦造反的亲信都被诛杀,只有长史李默因为劝谏朱高煦而免于一死,贬为平民。天津、青州、沧州、山西等地响应朱高煦造反的六百四十多个都督指挥全部被诛杀,那些故意放纵、藏匿叛军的人有的被诛杀、有的被发配到边疆戍边,人数达到一千五百多人,流放到边疆的有七百二十人。明宣宗特地命人将此事记载为《东征记》,用来警示群臣。
朱高煦被囚禁期间,他和妻子、子女们的饮食、衣物与以往一样。明宣宗去探视朱高煦时,朱高煦故意伸脚绊倒明宣宗。明宣宗大怒,命力士用一个重达三百斤的大铜缸罩住朱高煦。朱高煦力气很大,将铜缸顶了起来。明宣宗命人在铜缸四周点燃木炭,朱高煦在铜缸内被灼烧致死。他的妻子和几个儿子也全部被处死。
诗词作品
朱高煦流传下来的诗作有十首:《洞天秋望赐周玄初》《怀仙歌赐周玄初》《感兴》两首、《拟古诗》六首。
人物评价
朱高煦桀骜不驯,不服管教,经常做出不法之事。他的舅舅魏国公徐辉祖曾形容朱高煦“勇悍无赖,非但不忠,且叛父”,他认为朱高煦将来必定会成为大患。明朝思想家焦竑也对朱高煦有类似看法:“凶横、淫荒、狡黠、险狼、跋扈,不可御久矣。”清初历史学家谷应泰认为朱高煦既没有谋略,也没有才气,他写道:“然而煦者,不过桀骜不臣,非有深图远算。”明末清初的历史学家查继佐也有相同的观点:“然而煦残无谋,不能用人,寡助。”
不过也不可否认,朱高煦好武善战,在靖难之役中立下大功。清初历史学家谷应泰这样评价朱高煦:“强力善骑射。燕藩兵起,摧锋陷敌,从征有功。”明朝思想家焦竑写道:“靖难兵起,仁宗居守,庶人有膂力,善骑射,从行颇有功。明末清初学者钱谦益认为朱高煦倚仗军功,得到了明成祖的青睐:“倚恃靖难功,倾动东朝,太宗几为所惑。”明朝学者陈懿典认为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中立下的功劳,与部下的善战,敌对方在道义上不占优势有很大关系:“靖难虽功多,亦以所从者武,所摧者瑕,然较于居守,则根本为钜。”
朱高煦犯上作乱,最终兵败惨死。明朝历史学家高岱认为朱高煦之所以失败得如此快速,是因为明宣宗吸取了以往的教训,采取了恰当的措施。他写道:“高煦之征,役不逾时,兵不血刃,而罪人斯得者,何成功之速哉?盖鉴前事之失而得处置之宜也。”谷应泰也有相同的观点:“煦不先争济南,转躏河北,而困守孤城,束身就缚,岂非外多夸诈,内实怯懦,宣宗料敌真神算也。”
史书中对朱高煦有很多的负面评价,然而也有史学家认为有些负面评价并不能反映实际情况。明末清初学者钱谦益提到:“史称其(朱高煦)日事游嬉,不肯学问,史家严辞溢恶,或未可尽信也。”钱谦益举例说,朱高煦有过很多诗作,臣僚们称赞他“英资睿智,雄才盖世,合二圣之规模,成一代之制作。”
轶事典故
谗言离间
朱棣起兵造反后,令世子朱高炽留守北京,朱高煦随军出征。建文帝的谋士方孝孺知道朱高煦对朱高炽不服气,想夺取他的世子之位。于是决定采用离间计,造成燕国内乱。建文帝派锦衣卫千户张安携带有皇帝玺印的书信,前往北京,对朱高炽许诺,如果他归顺朝廷,将会封他为燕王。朱高炽收到书信后,没有启封,令人将书信和张安送到朱棣军前。宦官黄俨早已抢先汇报给朱棣,声称世子已经反了。朱棣心生怀疑,朱高煦趁机提醒朱棣,世子以前确实与建文帝关系非常好。恰在此时,书信和张安被送到朱棣军前,朱棣看过书信后,后怕不已,自己差点就中了离间计。
嘲笑太子
朱高炽被册立为太子后,明成祖让他和朱高煦一起去拜谒孝陵。太子身体肥胖沉重,足部还有疾病,常常失足踉跄,需要两个宦官扶着才能行走。朱高煦在太子身后讥讽道,前面的人跌倒了,后面的人就会警觉。跟在他们身后的皇太孙朱瞻基接着说,还有更后面的人会警觉。朱高煦回头看到朱瞻基,大惊失色。
父子反目
朱高煦曾经杀掉了次子朱瞻圻的母亲,因此朱瞻圻对父亲十分怨恨,屡次揭发他的过错。明成祖对朱高煦父子之间的矛盾既无奈又气愤。明成祖去世的时候,朱瞻圻正好在北京,密切窥探朝廷中所发生的事情,一昼夜六七次派人传信的给朱高煦。信中称朝廷要发兵征讨乐安,挑唆朱高煦起兵造反。朱高煦将朱瞻圻的行为全部上报给明仁宗。明仁宗召来朱瞻圻,责备他凭借流言就挑拨离间自己和弟弟朱高煦之间的关系。朱高煦建议诛杀朱瞻圻,明仁宗却认为朱瞻圻年龄还小,不应该杀掉他。于是命令朱瞻圻前往凤阳守卫皇陵。
人物关系
关系 | 姓名 | 简介 |
父亲 | 朱棣 | 明成祖 |
母亲 | 徐氏 | 仁孝文皇后徐氏 |
兄弟 | 朱高炽 | 明仁宗,母仁孝文皇后徐氏 |
朱高燧 | 赵王,母仁孝文皇后徐氏 | |
朱高爔 | 生母不详 | |
姐妹 | 朱玉英 | 永安公主,下嫁广平侯袁容,母仁孝文皇后徐氏 |
朱月贵 | 永平公主,下嫁富阳侯李让,母仁孝文皇后徐氏 | |
朱氏 | 安成公主,下嫁宋琥(西宁侯宋晟子),母仁孝文皇后徐氏 | |
朱智明 | 咸宁公主,下嫁宋瑛(西宁侯宋晟子),母仁孝文皇后徐氏 | |
朱氏 | 常宁公主,下嫁沐昕(西平侯沐英子) | |
朱氏 | 清河公主,下嫁李铭 | |
朱氏 | 真定公主,下嫁王谊 | |
妻妾 | 韦氏 | 汉王妃,与朱高煦一同被杀 |
郭氏 | 汉王庶妃,武定侯郭英的孙女 | |
儿子 | 朱瞻壑 | 汉王世子,病逝,谥号懿庄 |
朱瞻圻 | 因不孝被废为庶人,贬往凤阳守皇陵,与朱高煦一同被杀 | |
朱瞻坦 | 汉王世子死于朱高煦被杀之前 | |
朱瞻咨 | 济阳王,与朱高煦一同被杀 | |
朱瞻域 | 临淄王,与朱高煦一同被杀 | |
朱瞻垶 | 昌乐王,与朱高煦一同被杀 | |
朱瞻墿 | 淄川王,与朱高煦一同被杀 | |
朱瞻坪 | 齐东王,与朱高煦一同被杀 | |
朱瞻壔 | 任城王,与朱高煦一同被杀 | |
朱瞻㙊 | 海丰王,与朱高煦一同被杀 | |
朱瞻垹 | 新泰王,与朱高煦一同被杀 |
影视形象
影视剧 | 上映时间 | 导演 | 演员(饰演朱高煦) |
《饮马流花河》 | 1996 | 李野墨 | 黄河 |
《大明天子》 | 2005 | 黄祖权 | 徐煜杰 |
《大明玉玺》 | 2006 | 麦贯之 | 吕良伟 |
《大明奇才》 | 2008 | 龚艺群 | 傅亨 |
《郑和下西洋》 | 2009 | 马骁 | 杨帆 |
《极品家丁》 | 2016 | 王为 | 朱泳腾 |
《大明风华》 | 2018 | 张挺 | 俞灏明 |
《英雄决》 | 2019 | 陈家霖、杨晓波 | 廖诗琅 |
《山河月明》 | 2022 | 高希希、赵立军 | 王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