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港(中国福建省泉州市境内的港口)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18
泉州港
中国福建省泉州市境内的港口
截至2015年5月,泉州港已建成投产的码头泊位91个,其中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25个。2016年,泉州港辖区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7512.28万吨;集装箱吞吐量情况完成206.49万TEU。据2019年12月泉州港官网显示,泉州港拥有仓库总库容量为38725平方米;油库25座,总容量为811350立方米;堆场338000平方米。据2019年12月福建省泉州港口发展中心显示,泉州港港口集装箱航线108条,其中外贸线30条,内贸线78条。
历史沿革
唐朝,泉州与广州和扬州等,并称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大港口。唐朝特在泉州设参军事,管理海外交通贸易事宜。唐朝来泉州贸易的外国商人主要是阿拉伯和波斯人,还有东南亚以及印度、埃及、日本、朝鲜等国家和地区的人。7世纪初,阿拉伯正式派遣使节来中国,随后来者日多。“至武则天时期(684-704年),阿拉伯人经商于广州、泉州、杭州诸良港恒数万”。泉州港也因“南海蕃舶”常到,而“岛夷斯杂”,出现了“市井十州人”的盛况。
宋元两朝时期,以泉州为中心的航海贸易为龙头,与亚洲海域“北洋”、“东洋”、“西洋”实现了连接与互动,形成了东方世界的海洋经济圈。
宋朝时期,泉州与国外往来的有70余个国家和地区,海外交通畅达东、西二洋,东至日本,南通南海诸国,西达波斯、阿拉伯和东非等地。进口商品主要是香料和药物,出口商品则以丝绸、瓷器为大宗。
宋元祐二年(1087年),泉州设立市舶司,嗣后又设来远驿,以接待贡使和外商。为鼓励海外交通贸易,宋代的泉州市舶司和地方官员,每当海舶入港或出航的季节,特为中外商人举行“祈风”或“祭海”活动,以祝海舶顺风安全行驶。
元朝时期,泉州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增至近百个,其贸易范围仍以通西洋为主,相对稳定的航线大抵与宋相仿。当时泉州港是国际重要的贸易港,也是中外各种商品的主要集散地之一。经泉州港进口的香料有58种,宝货珍玩12种,工业原料27种,纺织品19种,金属物9种,器用品6种,副食品7种。经泉州出口的丝绸织品54种,陶瓷器41种,金属、杂货和药物63种,远销到64个国家和地区。
元末至正十七年到二十六年(1357-1366年),泉州发生一起持续十年之久的战乱,史称亦思巴奚战乱,或“亦思法杭兵乱”。《八闽通志·至正近记》和《福建通志·元外纪》记载尤详。这场战乱,不仅重创了泉州、兴化一带的社会经济,更导致当时世界最大港口泉州盛极一时的海外贸易大幅衰落,泉州海外交通中心地位的打击更为严重,泉州海外交通从此走向衰落。
进入明朝时期,泉州的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但由于明政府施行了严厉的“海禁”,限制泉州港只通琉球,使泉州港对外贸易受到极大限制。成化十年(1474年)市舶司移设福州,泉州的来远驿也随同市舶司废置,标志着泉州港外贸地位的下降。清代,在清初战争和海禁、迁界的影响下,泉州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港口的繁华已烟消雾散。
1949年后,由于海峡两岸的对峙和紧张的军事形势,泉州港于1957年关闭。
1957年以后,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对泉州港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在内港、后渚等作业区陆续开展码头建设,结束了泉州港没有正规码头的历史。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泉州在原有基础上重建港口。
1980年,泉州港务管理局成立。
1983年1月1日,泉州港正式恢复对外籍船舶开放,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为全国24个对外开放港口之一。
1997年7月,泉州港后渚作业区2个5000吨级集装箱码头泊位建成投入使用,标志着泉州港集装箱业务发展步入了一个崭新阶段;9月30日,泉州第一座5000吨级集装箱码头(2个泊位)在后渚港建成并投入试运营,首泊巴拿马籍“苏悦”轮载运74个标准箱直航日本。
1998年12月,泉州港围头作业区万吨级闽台贸易码头正式经营集装箱装卸业务,成为泉州港首个万吨级集装箱码头。
2004年4月,泉州港石湖作业区3#泊位建成投产,标志着泉州港开始拥有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
2001至2005年,“十五”期间,泉州港航建设投入9.4亿元,其中大部分投入到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
2011年,泉州港石湖作业区4#10万吨级泊位、围头作业区2#10万吨级泊位建成,泉州港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增至3个。
自2012年4月1日起,福建省行政区划内原湄洲湾港的四个港区、泉州港的三个港区以及莆田港的兴化湾港区,合并组成湄洲湾港。原泉州市港口管理局、莆田市港口管理局及其相关机构相应并入福建省湄洲湾港口管理局。
区位环境
位置境域
“海丝”起点
泉州港,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福建省泉州市,海岸线长达421千米。泉州港辖有四湾5个港区16个作业区,即:湄洲湾西岸肖厝港区和南岸斗尾港区;泉州湾东北面的崇武港及泉州湾港区秀涂港、蚶江港、石湖港、内港港、后渚港、华锦港;深沪湾港区的祥芝港、永宁港、深沪港;围头湾港区围头湾的围头港、水头港、金井港、东石港、安海港、石井港等。
泉州湾:位于台湾海峡西岸,闽中沿海崇武城与祥芝角之间,后渚港为泉州港最大港区,位于晋江下游和洛阳汇流入海口处,岸线长18千米,水域面积为25万亩。
气候条件
- 降水
泉州港年平均降水1202毫米,春、夏为雨季。
- 雾况
泉州港年平均雾日数6.8天,1至5月雾较多,雾的持续时间不长,对船舶航行影响不大。
- 气温
泉州港年平均气温20.7摄氏度,7月最高,月平均28.6摄氏度,1、2月最低,两月平均12.1摄氏度。
水文特征
- 潮汐
泉州港属正规半日潮,平均高潮位4.83米,低潮位0.31米,平均潮差4.52米;最大潮差6.3米,最小潮差5.1米。
- 潮流
泉州湾口为逆时针回旋流。大乍至崇武沿岸一般为东流,流速约1.54米/秒,湾内逐渐变成往复流。湾内潮流一般是顺深水水道流动,主流经小坠岛与祥芝角之间。湾口至秀涂,大潮潮流流速为1.63至2.21米/秒。
泉州港
硬件设施
运营情况
主营业务
航班航线
据2019年12月福建省泉州港口发展中心显示,泉州港与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海丝”沿线国家通航,拥有6条“海丝”集装箱班轮航线和若干条“海丝”大宗散货航线。泉州港港口集装箱航线108条,其中外贸线30条,与中国香港、中国台湾、菲律宾等地区和国家通航;内贸线78条,航线辐射中国国内各主要港口。
客货运量
2001年,泉州港港口吞吐量达到2106万吨,居全国沿海港口第16位,集装箱23.58万标箱。
2003年,泉州港港口吞吐量达到2511万吨,比增18.3%。集装箱41万标箱,比增50.2%。
2004年,泉州港港口吞吐量达3093万吨,居全国沿海港口第18位,集装箱完成54.2万TEU。
2011年,泉州港港口吞吐量达到9330.48万吨,比增10.4%。集装箱156.86万标箱,比增14.5%。
2012年,泉州港港口货物吞吐量累计完成10372万吨,同比增长11.2%。
2013年,泉州港港口货物吞吐量108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超170万标箱。
2014年,泉州港港口货物吞吐量累计完成11201万吨,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88万标箱。
2016年,泉州港辖区港口货物吞吐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完成7512.28万吨;集装箱吞吐量情况完成206.49万TEU,同比增长3.72%,其中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2.08万TEU,同比增长33.26%。
2018年,泉州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1.28亿吨,比1949年的5万吨增长2560倍。
文化特色
建设规划
2018年1月19日,福建省交通运输厅会同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召开《泉州港总体规划(修订)》评审会,听取编制单位关于《规划》主要成果以及吸纳征求意见情况的汇报。省直有关单位及泉州市有关单位代表及特邀专家参加会议。会议认为《规划》成果基本符合港口总规编制要求,原则同意《规划》对泉州港的功能定位及“1港3区6作业区”的总体布局。规划期内,泉州港将重点推进泉州湾港区石湖、锦尚作业区公共码头建设,形成规模化集装箱作业区;加快开发围头湾港区石井作业区,服务于地方石材、粮食等产业布局发展和对台直航运输,最终将泉州港建设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和福建省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
荣誉表彰
2012年9月25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中国质量发展论坛”上,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予泉州港为中国“首批54个世界卫生组织口岸核心能力达标口岸”之一。
价值意义
参考资料
[1]
70年数次“蝶变”焕生机 泉州港:继往开来再扬帆-闽南网 · 闽南网[引用日期2021-07-27]
[2]
港口介绍——福建省泉州港口发展中心 · 福建省泉州港口发展中心[引用日期2021-07-27]
[3]
泉州湾近海污染触目惊心 人大代表呼吁拯救(图)-搜狐新闻 · 搜狐[引用日期2021-07-27]
[4]
泉州港并入湄洲湾港引争议_新浪厦门_新浪网 · 新浪网[引用日期2021-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