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鞘(呈鞘状包围着茎叶基部的结构)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18
叶鞘
呈鞘状包围着茎叶基部的结构
主要信息
中文名 | 叶鞘 |
外文名 | leaf sheath |
分布区域 | 植物 |
分类信息
界 | 植物界 |
其他信息
体征 | 指呈鞘状包围着茎的、叶的基部 |
展开
特征特性
叶鞘 leaf sheath 指呈鞘状包围着茎的、叶的基部,是由叶原基下部细胞分裂而成。也有的生成象叶舌状的附属器官。下端宽阔与茎连接,通常具有伸长区,由于细胞的居间生长,分别向上下两个方向伸长,并分化成纵列平行的维管束。不少种类的叶鞘把茎缠绕一圈以上,两边缘重合(笋壳),也有两边愈合变成筒状的。[蓼科(Polygonaceae)的托叶,称为托叶鞘(och-rea)],把叶鞘和托叶认为是相同器官的说法,一般尚难承认。
高等植物叶中,叶片或叶柄的基部较宽或扩大成片状,形成一圆筒体的鞘而将茎的一部分或全部紧密包围,这样的结构成为叶鞘.叶鞘或为开裂的或为闭合的,总之担负着保护幼芽及居间生长并加强茎的支持作用等功能.多见于许多单子叶植物和某些双子叶植物中.有时茎节上的鞘状物是拖叶的变态,又称“托叶鞘”。
形态结构
叶鞘(图1)
椴叶鞘柄木
落叶小乔木,高3.5-12米;树皮灰黑色;小枝圆柱形,灰绿色,无毛,有不完全的环形叶痕,髓部宽,松软,白色。叶互生,纸质,椭圆状卵形至宽卵形,长10-15厘米,宽8-16.2厘米,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先端突尖,基部浅心形,边缘的粗锯齿有须头,有时有波状棱角,掌状叶脉7-9条,在上面微凸,近于无毛,下面明显突出,疏生短柔毛,网脉在下面明显;叶柄淡绿 色,无毛,有纵走的条纹,上部圆柱形,向下逐渐扩展成鞘,长4.5-8.5厘米。总状圆锥花序顶生,下垂,微被短柔毛,长12-22厘米;花小,雄花的花萼管短,有裂片5,先端钝尖,长约0.3毫米;花瓣5,长椭圆形,长约5毫米,白色,无毛,先端钩状内弯;雄蕊5,与花瓣互生,花丝短,无毛,长约0.5毫米,花药长方形,长1.5毫米;花盘平坦,近于圆形,中间有1-3个小形圆锥状的退化花柱;花梗短,圆柱形,长约2-2.5毫米,疏被短柔毛或近于无毛,有小苞片2枚,干膜质,披针形,长约1-2.5毫米;雌花的花萼裂片3-5,不整齐,三角形,锐尖;无毛瓣及雄蕊;花盘不显著;子房卵圆形,长约5毫米,无毛,花柱3-4裂,略粗壮,长3-4毫米,多数先端2裂。果实核果状,卵形,长5-6毫米,直径3毫米,无毛,花柱宿存,成熟时紫红色至灰黑色。花期11月至次年3月;果期3-4月。
危害示例
叶鞘(图2)
代表物种
狗尾草
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杆丛生,高30~50厘米。叶带状阔线形,下部呈鞘状包围于茎上,叶鞘松弛,鞘口有较密长毛。7~8月于茎梢抽穗,圆锥花穗圆柱形,小穗2至数枚成簇生于缩短的分枝上,绿色,有芒刺,形似狗尾巴。谷粒长圆形,顶端钝,有细点状皱纹。花果期夏秋间。
叶鞘
产全国各地;生于海拔4 000米以下的荒野、道旁,为旱地作物常见的一种杂草。原产欧亚大陆的温带和暖温带地区,现广布于全世界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模式标本采自北欧。
稻OryzasativaL.
一年生水生草本。秆直立,高0.5-1.5米,随品种而异。叶鞘松弛,无毛;叶舌披针形,长10-25厘米,两侧基部下延长成叶鞘边缘,具2枚镰形抱茎的叶耳;叶片线状披针形,长40厘米左右,宽约1厘米,无毛,粗糙。圆锥花序大型疏展,长约30厘米,分枝多,棱粗糙,成熟期向下弯垂;小穗含1成熟花,两侧甚压扁,长圆状卵形至椭圆形,长约10毫米,宽2-4毫米;颖极小,仅在小穗柄先端留下半月形的痕迹,退化外稃2枚,锥刺状,长2-4毫米;两侧孕性花外稃质厚,具5脉,中脉成脊,表面有方格状小乳状突起,厚纸质,遍布细毛端毛较密,有芒或无芒;内稃与外稃同质,具3脉,先端尖而无喙;雄蕊6枚,花药长2-3毫米。颖果长约5毫米,宽约2毫米,厚约1-1.5毫米;胚比小,约为颖果长的1/4。染色体2n=24(Shu et Qu 1985, Yao Z.1984),x=12(Mukhergee et Debnath 1985)。
叶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