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汉语词语)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18
基本信息
中文名 | 口述 |
外文名 | Dictate |
注音 | ㄎㄡˇ ㄕㄨˋ |
拼音 | kǒu shù |
类型 | 汉语词语 |
词语概念
反义词: 笔述
引证解释:指口头叙述。
基本含义
口述资料的利
历史
1、 亲历性。口述资料的内容往往是当事人亲身经历的,无形中它就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只有真实的东西才能更具有震撼力,以它作为教学资源可以使学生更快地融入课堂。
2、 情感性。口述资料是经当事人口述而记录下来的,当事人口述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加入了自己对事件的理解,因而具有一定的情感性。带有情感的资料更具有人性化,也就更容易打动学生。
3、 角度丰富。不同的人对事件的理解是不同的,因而同样的事件经不同的人介绍,角度是不同的。角度丰富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多维的历史,丰富对历史的整体感知。
口述资料的弊
1、缺乏整体性。我们所能找到的口述资料大多只是反映历史的局部,缺乏对事件的整体认识。因而在使用口述资料时,我们要注意对知识的整合,不可以偏盖全。
2、资料的真实性要注意辨别。口述资料是由当事人根据自己的经历和理解形成的,当事人不自觉就会加入自己的理解,不同的人根据自己经历的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因而我们在使用时要注意去伪存真,还原历史的原貌。
口述史指的是由准备完善的访谈者,以笔录、录音等方式收集、整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观点的历史研究方法。
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或理解为固化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现在通常理解为图书、期刊等各种出版物的总和。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也是交流传播情报的最基本手段。正因为如此,人们把文献称为情报工作的物质基础。在国内国外,都常常可以看到有人把“文献”与“情报”,“文献学”与“情报学”等同起来,虽然这种等同未必适宜,但却反映了文献在情报活动和科学中的极为重要的地位。区分文献类型或形式有多种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是根据载体把其分为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和声像型。(1)印刷型:是文献的最基本方式,包括铅印、油印、胶印、石印等各种资料。优点查可直接、方便地阅读。(2)缩微型:是以感光材料为载体的文献,又可分为缩微胶卷和缩微平片,优点是体积小、便于保存、转移和传递。但阅读时须用阅读器。(3)计算机阅读型:是一种最新形式的载体。它主要通过编码和程序设计,把文献变成符号和机器语言,输入计算机,存储在磁带或磁盘上,阅读时,再由计算机输出,它能存储大量情报,可按任何形式组织这些情报,并能以极快的速度从中取出所需的情报。近年来出现的电子图书即属于这种类型。(4)声像型:又称直感型或视听型,是以声音和图像形式记录在载体上的文献,如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科技电影、幻灯片等。
文献在科学和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表现在:(1)是科学研究和技术研究结果的最终表现形式;(2)是在空间、时间上传播情报的最佳手段;(3)是确认研究人员对某一发现或发明的优先权的基本手段;(4)是衡量研究人员创造性劳动效率的重要指标;(5)是研究人员自我表现和确认自己在科学中的地位的手段,因而是促进研究人员进行研究活动的重要激励因素;(6)是人类知识宝库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意义
实例
比如说,一位司令假定为甲,他给电报员乙说:发电报给兵分队,命兵分队撤退,当我们转述时,就是甲口述给乙,让乙给兵分队说让他们撤退。这就是口述的用法。
用处范围
1:兵事上2:王朝中3:上级与下级之间4:第三人称转述时5:传记中
参考资料
[1]
资料 · 汉典[引用日期201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