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科学家(例如法拉第、居里等人)尝试在磁场内测量物质所含磁矩之大小及其随温度变化的关系,从而发现不同物质的不同反应。一物体所含磁矩的量称为“磁化量”。单位磁场所能引起的磁化量称为”磁化率”(magnetic susceptibility),由磁化率对温度的定量关系,我们便可定义反磁性、顺磁性及强磁性等的不同。 若将磁铁一再分割,每一新得之颗粒皆为一新的磁铁,具有南、北(S 、N)极,分割到最小而仍会保有N、S两极的即为磁矩。目前,我们已知电子自旋或公转,就造成此种最小单位(好比电流绕线圈流动造成磁场)。换句话说,磁矩就是电子运动(公转、自转),未被抵消的净量,亦即为磁陀(magnetic spin)之净值。 磁距的产生是因为一条电子轨道中只有一个电子,电子的单向运动产生电流,再由电流产生异于地球磁场的磁场,而磁距为0的则是一条轨道由两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有效电流为0,则所产生的磁场方向相反,互相抵消。 通过这种原理就可以测得分子或原子中有多少个成单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