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国钟(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20
何国钟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
基本信息
外文名 | Guo-Zhong He |
出生日期 | 1933年5月5日 |
国籍 | 中国 |
出生地 | 广东省南海县 |
籍贯 | 广东南海 |
展开
人物简历
何国钟
1951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工系。
1955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机械系。
1979年以来曾先后在美国、德国、香港进行访问研究或讲学约四年半。
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6-2006年任该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任。
人物生平
何国钟 院士
何国钟同志从事科研工作40余年,取得多项重大科研成果奖。六十年代任固体与固液火箭推进剂燃烧理论与实验研究的课题负责人,对火箭推进剂的燃烧稳定性、完全性、均匀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固体推进剂燃速理论有建树,与他人共同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七十年代初开展连续波千瓦级化学激光器的研究,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千瓦级燃烧驱动的HF(DF)连续波化学激光器,与他人共同获1979年国防科委重大成果二等奖。八十年代从事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他与他人在分子束化学发光与激光诱导萤光的实验研究中,取得了我国第一批分子束实验的研究成果。1986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88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培养研究生30余名。
科研成果
50年代在国内首先研制出小型固体粒子密相输送双流态化反应器系统。
获1960年辽宁省文教先进工作者称号。60年代从事火箭推进剂燃烧的实验及理论研究,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70年代在国内首先研制出燃烧驱动连续波千瓦级氟化氢(氘)化学激光器,1979年获国防科委重大成果二等奖。
1978年开始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基础研究。
获得荣誉
20世纪50年代在国内首先研制出小型固体粒子密相输送双流态化反应器系统,获1960年辽宁省文教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60年代从事固液和固体火箭推进剂燃烧的实验及理论研究,其成果"固液火箭推进剂配方及燃烧的研究"获1978年中国科学院和辽宁省科学大会奖(集体奖),固体推进剂燃速理论和燃速调节实践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集体奖),"固体推进剂燃速理论"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70年代在国内首先研制出千瓦级燃烧驱动连续波氟化氢(氘)化学激光器,其成果"燃烧驱动连续波HF(DF)强化学激光器"1979年获国防科委重大成果二等奖;
1978年开始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基础研究,曾先后四次(1986,1994,1999,2005)获中科院或辽宁省(科技进步或自然科学)一等奖,其中"分子束反应动态学与分子传能研究"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研究领域
分子反应动力学,
化学激光,
火箭推进剂
代表性论著
参考资料
[1]
何国钟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引用日期202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