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等植物(藻类、菌类和地衣的合称)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20
低等植物
藻类、菌类和地衣的合称
低等植物指是与高等植物相对,藻类、菌类和地衣的合称。低等植物与高等植物的区别在于,高等植物有胚的结构,而低等植物在发育过程中不出现胚。
演化历史
太古代(约34亿年前)出现了原核生物细菌和蓝藻,元古代晚期(15~14 亿年前)出现了真核藻类;古生代寒武纪和奥陶纪出现了褐藻、红藻等高等海生藻类,古生代志留纪是地球上海洋分布最广,海藻最繁盛时期。一般认为,真核藻类由原核藻类进化而来。单细胞真核藻类逐渐演化出群体、多细胞和丝状体类型。真核藻类可能经三条演化路线。①叶绿素a +d路线(红蓝路线),红藻可能是由原核蓝藻演化而来,或二者有共同祖先。其他真核藻类可能是从原鞭藻类演化而来。②叶绿素a+e(杂色路线),可能原鞭藻先演化出中核藻类,再进化到真核藻类。③叶绿素a+b (绿色路线),可能原鞭藻演化出原绿藻类,再进化到其他含叶绿素a、b的真核藻类,古代绿藻、轮藻可能演化出苔藓和蕨类。
(二)菌类和地衣的发生和演化
化石证据表明,前寒武纪就已出现了真菌,但其起源尚无定论,许多学者认为由藻类等多元演化而来。黏菌因兼有动物的某些特性,其化石更为罕见。菌藻共生体的地衣化石较少,2005 年在我国贵州省瓮安磷矿(产生于约6亿年前)的黑色磷块岩石中,发现了球状蓝藻和真菌组成的地衣化石。
植物特点
藻类植物
绿藻门:多生于淡水,少数生于海水,陆生者多分布于阴湿环境。植物体多种多样,有单细胞的,如小球藻属,单细胞群体的,如盘藻属;多细胞丝状体而不分枝的,如水绵属,多细胞丝状体而分枝的,如刚。此外还有膜状的,如石zhuan属(Ulva)或非细胞结构的,如管藻目。绿藻的细胞壁分内外二层,外层由果胶质组成,内层由纤维素构成。每个细胞通常只有一个细胞核。色素体1~多个,形状有杯状,网状、片状、带状等。色素体主要含叶绿素,其它还有胡萝卜素、叶黄素等。故呈草绿色。淀粉核埋在色素体里,数目随种类而不同。贮藏之物是淀粉。繁殖时形成的游动孢子具有等长的鞭毛2或4条。
绿藻门
硅藻门:生于淡水及海水中。一般是单细胞或单细胞的群体。硅藻的细胞壁由硅质和果胶质组成,果胶层常相粘结,形成群体。壁分两瓣套合,盖合的一瓣称为上壳,被盖合的一瓣称为下壳,瓣的上面称为瓣面,瓣面上有左右对称或辐射对称的花纹,两瓣的侧面,套合成双层的部分称为带面。有的硅藻,两瓣面的中部各有一条裂缝,称为脊,脊的两端和中央各有一环状增厚部分,称为节。细胞中仅含一细胞核。色素体的形状和数目随种类而不同,含叶黄素、胡萝卜素、叶绿素和藻黄素,故呈黄褐色、绿色或蓝色。贮藏的物为脂肪和沃露汀,散生在原生质中。有性繁殖时,配子同型,具2条不等长的鞭毛。
低等植物
有时植物体上有或大或小的囊状物,里面贮有气体,所以称为气囊。褐藻主要含褐色的褐藻素,也含有叶黄素、胡萝卜素和叶绿素,故通常呈褐色。色素体的形状不规则。不含淀粉核。光合作用产物有单糖类和多糖类。游动孢子具不等长侧生的鞭毛2条。本门重要药用植物有海带、昆布、海藻属植物等。
红藻门:生长于海水中。植物的外形和内部构造似褐藻,也有类似的分化,但植物体较小。同一植物有三种植物体:孢子体、雌配子体和雄配子体,三种植物体在外形上没有什么区别。
菌类
植物体的营养细胞内无叶绿素及其它光合色素,一般营寄生或腐生生活,寄生就是从活的有机体中获得营养物质;腐生就是从有机体的残骸上获得营养物质。也有兼营寄生和腐生的种类。菌类植物共分三门:细菌门、粘菌门和真菌门。
细菌门:分布很广,是一群低等的、微小的单细胞植物,单独生存,有时成群体(菌落),存在,没有明显的细胞核。不含叶绿素,少数种类合有其它色素,大多营寄生或腐生生活。细菌的外部形态有三类:①球菌,常呈球形,直径1-2μm,球菌又分细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球菌、八球菌和葡萄球菌、②杆菌,杆形,长1~4μm,宽1/2~1μm,有者生有鞭毛;③螺旋菌,细胞长形而弯曲,略弯曲者称为弧菌,弯曲成几个波纹者,称为螺旋菌和螺旋体,螺旋菌也有着生鞭毛者。
由于原生质的流动,因而能蠕行在附着物上,并能吞食固体食物。变形体也有感光作用,平时移向避光的一面,繁殖时移向光亮的地方。粘菌营养体的结构,行动和摄食方式与原生动物相似,其繁殖方式又与植物相同,故粘菌兼有动物和植物的特性。除少数寄生在种子植物上外其余都是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