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山(横跨日本静冈县和山梨县的活火山)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21
富士山
横跨日本静冈县和山梨县的活火山
富士山(日语:ふじさん;英语:Mount Fuji),是横跨日本静冈县(富士宫市、富士市、裾野市、御殿场市、小山町、骏都区)和山梨县(富士吉田市、鸣泽村、南都留区)的活火山。主峰剑峰海拔3775.63米,是日本国内最高的山峰。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富士山
英文名
Mount Fuji
别名
芙蓉峰、富岳、不二的高岭
原文名
ふじさん
所属区域
所属国家
日本
所属省级行政区
本州岛
景区信息
景区类别
世界文化遗产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形地貌
海拔高度:3775.63米
地理坐标:35°21′28.8″N、138°43′51.6″E
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千米
主要景点
新仓山浅间公园、河口湖、山中湖
官方网站
http://www.fujisan-climb.jp/en/index.html
开放时间
8:00-17:00
自古以来,富士山就被视为圣山,又因山顶是浅间大神的供奉地而被视为圣地。为了平息火山喷发,律令政府设立了浅间神社,用于祭祀和祈祷。随着时间的推移,富士信仰变得多样化,最终衍生出村山修玄和富士公等教派。
富士山由富士五湖、剑锋、新仓山浅间公园等景点组成,已是知名的旅游圣地,也被选为日本三大名山(三神山),日本百大名山,日本地质百选。1936年在富士山周围成立富士箱根伊豆国立公园。1952年(昭和27年)被日本官方指定为日本特别名胜,2011年(平成23年)被指定为史迹,2013年6月22日(平成25年)与相关文化遗产群一起被指定为“富士山-神圣之地和艺术启迪之源”,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富士山位于日本本州岛中南部,东距东京约80千米,是横跨静冈县(富士宫市、富士市、裾野市、御殿场市、小山町、骏都区)和山梨县(富士吉田市、鸣泽村、南都留区)的活火山,地理坐标为北纬35°21′28.8″,东经138°43′51.6″。
气候
富士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山顶月平均气温除夏季外大部分时间都在零摄氏度以下,年平均气温为-7.1摄氏度,三岛平地与富士山山顶之间的全年平均温差为22摄氏度。
富士山顶峰以强风气候为主,全年刮西北偏西或西风,年平均风速为12米/秒,8月是最温和的月份,平均风速为7.4米/秒。山顶最大瞬时风速为1964年10月5日记载的91.0米/秒,而平地的最大瞬时风速是室户岬的84.5米/秒。
地质
富士山火山活动的主要成因是太平洋板块向菲律宾海板块下的俯冲运动。富士山地处伊豆半岛与本州岛碰撞向北弯曲的位置。从板块上看,它位于欧亚板块的外缘,菲律宾海板块从南俯冲到大窝(系鱼川-静冈构造线以西),与北美板块或鄂霍次克板块的联动点,也是三个板块的边界区域(三联点)。由于板块运动,火山反复活跃喷发,导致熔岩、火山岩和火山灰一遍遍地堆积起来,最终形成富士山山体。
富士山的形成先后经历了先小御岳、小御岳、古富士、新富士四个时期。其中,最古老的为先小御岳,然后是小御岳火山,它们形成在约70万-20万年前。其次是古富士火山,形成在10万年前。最后的新富士火山形成在约1万年前,经历了五个时期,在11000-8000年前,大量熔岩从山顶火山口流出(古熔岩流);8000-4500年前,火山灰从山顶火山口间歇性喷出(平静期);4500-3000年前,山顶火山口和侧火山喷出大规模熔岩和小型火山灰(中间熔岩流);3000-2000年前,富士山频繁的爆发性喷发,主要来自山顶火山口;2000年前至近年,熔岩(最新的熔岩流)和侧火山的火山灰反复喷发。每大约500年富士山就会发生一次大喷发,在有记载的历史上,最近大喷发的日期为800年、864年和1707年。从那时起,富士山的火山活动就进入安静期,尚未再次爆发。
地形地貌
富士山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由玄武岩构成的大型成层火山之一,坡度平缓,山麓辽阔,四通八达。此外,越接近山顶,天际线越陡峭。经过小御岳火山、旧富士火山和新富士火山三代喷发活动,形成了现在的圆锥形山体。江户时代的宝永4年(1707年),富士山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火山喷发活动,形成了如今的宝永火山口、东侧广阔的火山以及灰火山荒地。
水文
富士山最重要的水资源为富士五湖,位于北麓,由山中湖、河口湖、本栖湖、西湖和精进湖组成。山中湖在约5000年前和1400年前分两次形成。河口湖在大约2万年前时诞生,并在1万年前时形成了现在的形状。本栖湖的轮廓形成于3万年前,形成湖泊的主体外形,在此过程中形成了“濑之海”,约1200年前,常岩火山的喷发将濑之海分成了西湖和精进湖。
富士山山脚下山坡水量充沛,上山坡干涸,北面有富士五湖,南面有数百处涌泉,水资源丰富。每年约有 22 亿吨雨雪降水,平均每天储存约 450 万吨地下水。富士山湖泊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是位于海拔约 1,000 米以上的雨雪,这些雨雪为生活在富士山周围的人提供了重要的水利资源。
生物多样性
动物
富士山里有37种哺乳类动物在此繁衍生息,如珍贵的日本鬣羚、亚洲黑熊等。在此栖息的鸟类有100余种,占日本全国已发现鸟种的四分之一,除了岩雷鸟之外,几乎所有的鸟类都分布在富士山的山腰位置。山上没有地表河流,导致附近两栖动物很少,有记载的也只有少部分青蛙等。除此之外,富士山还有120余种蝶类以及10余种蜻蜓类昆虫,蝶类分为森林性蝶类以及珍稀的草原性蝶类。森林性蝶类有富士绿小灰蝶、雌赤绿小灰蝶、姫黄斑日阴蝶等;珍稀的草原性蝶类有姫白蝶、姫小灰蝶、浅间小灰蝶、胡麻小灰蝶、里银豹纹蝶等;蜻蜓类有青丝蜻蜓、琉璃星蜻蜒等。
植物
富士山上自然生长着 1,000 多种植物。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的分布区域,随着海拔的升高,植物的种类也会逐渐发生变化。相对稀有的植物有七瓣莲、短果杜鹃、落叶松、山梅花、高岭蔷薇、无叶兰、坛花兰、小双叶兰、金铃花、山苎环、富士樱等。
历史沿革
名称起源
富士山在日本古代有很多种称呼,如富士、芙蓉峰、富岳、不二的高岭等,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富士”。富士山名称的起源在日本民间有很多传说,影响最大的是《竹取物语:辉夜姬传奇》中的辉夜姬与天皇的故事,辉夜姬重返月球后,留给天皇不死仙丹以及一首诗歌,天皇对辉夜姬的离开悲痛欲绝,久久不能忘怀,所以登上离天最近的山将不死仙丹以及诗歌焚烧掉,从此以后这座山就被成为“不死之山”,即“富士山”。此外还有一种说法,天皇派武士津和物去日本最高山上焚烧“长生不老药”,跟随他登山的人数众多,因此这座山成为“武士之山”,后人称为“富士山”。两种说法都和富士山上烧的‘长生不老药’有关。
富士山信仰
富士山被认为是“妖海”,慢慢演变成从远处崇拜的“福地神”。富士山喷发之时,喷出猛烈的火焰,让当时的人们认为神在发怒。在静冈县富士宫市,发现了被认为是绳文时代中期(约5,500 - 4,500年前)祭祀场所的遗迹,因为无法靠近火山而只能在此处进行祭祀。现在山宫浅间神社(富士宫市)依旧保留着当时没有正殿参拜场所的习惯。富士山的神灵,曾被称为“富士之神”,在平安时代(794年-1192年)被称为“浅间大神”。当时,富士山火山活动剧烈、影响甚远,朝廷对此非常重视。浅间大神的品位在短时间内被朝廷从“明神”提升到“小三品”再到“前三品”,可以感受到当时朝廷急迫之感。
864年,富士山火山喷发,这次喷发导致民房损毁很多,当消息传到平安京时,日本朝廷将此归咎于神明仪式的疏忽,因此河口湖町河口的浅间神社在甲界八代郡建造了大量的浅间大神神社。富士山的喷发活动平息后,修验者开始踏足山中,以希望可以获取富士山的神力和灵力。
平安时代后半期,当火山喷发活动平息时,富士山变成了圣地,许多修行者在这里修行,这是修验道的修行场,修验道是日本古代山神崇拜和外国佛教的融合。室町时代后半期,普通百姓开始在登山家的带领下登山(拜山)。江户时代,各地组织了很多称为富士山的团体,富士山崇拜盛行,山上挤满了登山者。明治时代,女性登山禁令解除,山道维修也有了进展,观光登山开始流行,登山者络绎不绝。即使在今天,仍有许多登山者在山顶遥拜日出。
主要景点
富士山景点最著名的就是剑锋,它是富士山的最高峰,海拔3775.63米,位于富士山顶环形火山口南部偏西。其次主要景点是富士五湖中的河口湖、山中湖和本栖湖。河口湖是富士五湖的代表,在富士五湖中海拔最低,位于富士山剑锋北部。本栖湖最大水深138米,是富士五湖中最深的湖泊,千日元钞票背面画的倒置富士,实际上就是从本栖湖拍摄到的风景,它位于富士山剑锋西北,与河口湖隔精进湖、西湖两湖相望。而山中湖则是富士五湖中离剑峰最近的一个,位于富士山剑峰东北方向,与河口湖中间隔着富士吉田市的主城区。河口浅间神社历史悠久,紧靠河口湖,位于河口湖的北方偏东,新仓山浅间公园是远眺富士山最佳的风景地之一,位于富士吉田市市区北部,紧靠河口湖东部。
主峰
富士山主峰海拔3775.63米,是游客攀登的最终目标,山顶冬季积雪,直至隔年六、七月才会溶化。主峰顶部的大火山口直径约800米、深200米。游客到达山顶之后可看到山顶上的浅间大社奥宫,可体验绕火山口一周的火山口巡游,还可以游览日本海拔最高地点“剑锋”石碑和山岳信仰相关的历史遗址。天气晴朗时,在山顶可欣赏到日出、云海、影富士等大自然风光。
河口湖
河口湖位于富士五湖中海拔最低的地方,已成为富士山周边观光的据点。湖泊东临三峠,北接御坂山地黑岳、节刀岳,西邻十二岳。东岸有富士河口湖温泉乡,湖畔有河口湖音乐盒之森、滴答山缆车、河口湖游览船、河口湖耍猴剧场、露营场、众多饭店、旅馆、餐厅、物产店等。另外,还有山梨县内唯一的游艇场河口湖游艇场。位于河口湖畔的“河口湖-富士山全景索道”能够一览富士山和河口湖的绝景,欣赏富士山的广阔全景,乘坐河口湖游船则是能够在湖边慢慢欣赏富士山的自然景观。
山中湖
山中湖是富士五湖之一,位于山梨县南都留郡山中湖村,是日本海拔第三高的湖泊。山中湖的四季会呈现出不同特点的景观,春天可以欣赏郁金香、秋天可以欣赏红叶、冬天可以欣赏钻石富士以及生活在山中湖的天鹅群。
本栖湖
本栖湖横跨山梨县南都留郡富士河口湖町及南巨摩郡身延町,深度为五湖中最深,达121.6米。1000日元背面的倒置富士山图案,其实就是富士山在本栖湖的倒映。从湖边可以登顶龙岳山,元旦的时候可以看到“钻石富士”。本栖湖景区还拥有富士山地区最好的奶牛养殖地以及广阔的牧场。
河口浅间神社
河口浅间神社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神社,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神社的道路两旁都是树龄超过800年的参天大树,其中树龄1200年的七棵被称为神木。这里供奉的神是木花开耶姬,据说能够保佑祈祷之人子孙兴旺、结缘相亲。
新仓山浅间公园
新仓山浅间公园位于日本山梨县富士吉田市新仓3353,在新仓山半山腰,设立于1959年10月。这座公园因其可一览富士山及樱花的景观而具有颇高的人气。公园中矗立着新仓富士浅间神社和神社的宝塔,登上宝塔能将远方富士山的景色尽收眼底。
文化活动
供奉、祭祀山神是富士山的传统文化活动,目的是祈求五谷丰登、国家安全和参拜者平安。
初猿斋
日期:4月初申日
建国节
日期:7月10日
这是在 7 月和 8 月开山季节祈祷富士山平安的节日。7月9日在涌玉池祭祀后举行火祭(神轿和揉),祭祀当天举行登山者的平安祈愿。
富士山顶奥宫开山祭
日期:7月1日
在本殿举行祭典后,登上富士山,举行奥宫开山祭祀。开山期间,神道教祭司将为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服务和祈祷,并提供祈祷、御札、御守。
富士山顶峰奥宫闭幕祭
日期:8月31日
主要是用于感谢开山祭祀期间的平安与和平。
闭幕节
日期:9月11日
用于祈求神德不变。
相关文化
由于富士山是日本最为著名的山峰,因此在日本各地都有很多带有“富士”字样的地名。静冈县有富士市、富士宫市、富士郡,山梨县有富士吉田市、富士河口湖町、藤川町。比较常见的是,在日本可以看到富士山的地方被称为富士见(例如埼玉县富士见市),而类似于富士山(主要是成层火山)的山脉被称为“富士”(例如信浓富士)。
文学作品
富士山在日本的诗歌、故事以及游记中经常出现。历史上,它被认为是“骏河富士”,并且大多数描述都是围绕骏河而创作,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平安时代初期都良香创作的《富士山记》,这是日本史上第一部记录富士山山顶详细资料的散文诗,“富士山人,住在骏河国。峰接天空。高不可测。”展示了东京人对富士山的了解,表达了当时日本人对富士山的崇拜。
在平安时代药师寺僧人恭凯所著的《日本灵异纪》中也有关于富士山的记载,这是一本佛教故事集,书中故事记载了平安时代有人开始登上富士山的顶峰,并且详细地描述了富士山山顶的情况,但是这本书在日本被视为鬼怪书籍,书中内容被当地人当成传说。
《本朝世纪》是日本平安时代后期编纂的编年体史书,在书中明确记载了富士上人于1149年第一次登顶富士山顶峰,书中记载富士山为“永恒的山,在山的顶峰”。
《伊势物语》是日本平安时代后期的歌物语,在诗歌第九段东下行,“不知不觉之山,富士之岭总有一天会有斑驳的雪”。这证明当时的日本文人已经意识到富士山和其他普通山峰并没有什么不同,山上的皑皑白雪终会有融化的一天。
《更级日记》是平安女流日记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作者是平安时代菅原孝标女,菅原孝标女从上总国回东京途中起笔,将自己约40年的经历写成一部回想录。她在书中写道:“如果积雪没有消散,那么富士山深颜色的衣服上就会显得像穿着白色的衣服一样,相比山顶稍微平坦一点,烟雾腾空,傍晚也会看到山顶的赤焰。”这是对富士山景象的直面描写,抒发出作者对富士山巍峨景象的崇拜之情。
《海道记》是一本重要的日本古代文献资料,作者是鸭长明,和汉混合文体,成书于1223年(贞应2年)。作者于1223(贞应2)年4月4日从京都出发,当月17日到达镰仓,在镰仓滞留约10日。该书主要记述了作者滞留镰仓期间的个人的境遇和佛教思想,是有关京都与镰仓之间东海道的重要资料,书中有关于富士山的真实描述。他将富士山描述为“高耸入云的蓝天,比绘画中的山高得多”,这是从船上看到富士山为数不多的文学描述作品之一。
绘画作品
公元10世纪左右,日本曾出现一幅关于富士山的屏风画,可惜此画作早已经不存世。现存最古老的绘画是《圣德太子图》第 3 页(1069 年成画,现存于东京国立博物馆),由平安时代的羽千亭所绘,在当时圣德太子被尊为日本佛教的创始人。这部作品就是在登山传说的背景下诞生的,随着圣德太子名声的流传,大量仿制的《圣德太子图》流传开来。这幅画中的富士山山峰崎岖陡峭,形似中国水墨画中的山峰。
《富岳三十六景》,浮世绘画师葛饰北斋晚年的作品之一,1820年左右成画,属于浮世绘中的“名所绘”,描绘日本关东各地远眺富士山的景色。一般俗称初版的36景为“表富士”,追加的10景为“里富士”。画作中的富士山高耸入云,却又十分纪实,将日本人内心之中对富士山的崇拜跃然纸上。2020年1月15日,由中国湖北省博物馆主办的《富岳三十六景——浮世绘特展》在武汉展出。
《东海道五十三次》约于1832年、1833年(天保4、5年)左右成画,是浮世绘画师歌川广重的名作之一,描绘日本旧时由江户(今东京)至京都所经过的53个宿场(相当于驿站),即东海道五十三次的各宿景色。画作中有些景色并不完全写实,而是作者发挥了自己的想像。作品总计有55张图,涉及富士山的很多,大部分都把富士山神圣化。
《富士参拜曼陀罗图》在18世纪中叶成画,现存于静冈县立美术馆。画作中富士本宫浅间大社几乎占据了画面的下半部分,山路从左下角一直延伸到山顶。山顶之上,左右绘日月,正中绘阿弥陀三尊。太阳用金箔,阿弥陀佛涂金漆,强调神圣性。此外,作为富士山的神圣形象,在江户时代,“富士山和龙”经常被绘制成一组,同时代,画家们将登山者的数量与富士山的形象相关联,成为富士山灵性和神圣性的象征,龙的形象也逐渐出现在富士山的相关画作中。到18世纪,画家们开始自由描绘有关于富士山的画作,南画派、丸山四条派和西洋画家赋予了富士山绘画独特的魅力,使其形象变得更加多样化。
登山路线
富士山以山顶为目标的登山道主要有4条路线。最北侧是“吉田路线”,其次顺时针方向依次为“须走路线”、“御殿场路线”,最南边是“富士宫路线”,虽然这些路线都集中在富士山东侧,但到登山口的交通路线各不相同。
吉田路线
“吉田路线”是四条路线中登山人数最多的路线,以五合目为起点,剑峰为终点,海拔落差为1401米。(“合目”是日本传统的计算山高的单位,把一座山的高度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即为一合,目代表序数。富士山由山脚至山顶共分为十合,半山腰称为五合目,由五合目再往上攀登,便是六合目、七合目,直至山顶的十合目。)因山中小屋数量最多而闻名。另外,登山道的途中还有2处救护所,适合登山初学者和没有经验的游者。
须走路线
“须走路线”在富士山的正东方。须走口五合目为起点,剑峰为终点,海拔落差为1776米,相比“吉田路线”起始点海拔更低。在八合目处与“吉田路线”汇合,从这里开始和其他登山者一起登山。“须走路线”的优势是在下行的时候能够体验到“滑沙”。
御殿场路线
“御殿场路线”从海拔1440米的御殿场口五合目为起点,剑峰为终点,海拔落差为2316米。相比其他路线,“御殿场路线”需要经历最远的登山路程,也是海拔落差最高的路线,在七合目之上才会有木屋。
富士宫路线
到山顶距离最短的“富士宫路线”,从海拔高度为2350米富士宫口五合目为起点,剑峰为终点,海拔落差为1426米。上坡是一条登山道,富士宫路线的优势在于路线短。是继“吉田路线”之后最受欢迎的一条路线,而且因为登山和下坡都在同一条登山道上,所以高峰时非常拥挤。
开发与保护
世界文化遗产
富士山对日本人的自然观和日本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13年6月,被第37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富士山-神圣之地和艺术启迪之源”,是日本的第17项世界遗产。
第三项:呈现有关现存或者已经消失的文化传统、文明的独特或稀有之证据。
富士山信仰起源于对山神的崇拜。它的文化流传至今,如今的登山和朝圣依旧在延续古时对山神崇拜的形式和精神。以富士山信仰为灵感的文化资产的丰富作品成果表明,富士山是山区文化传统的难得见证,至今仍然存在。
第六项:具有显着普遍价值的事件、活的传统、理念、信仰、艺术及文学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连结。富士山作为近、现代西洋美术的主题被广泛使用,对西洋的许多艺术作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与具有这种显著普遍意义的艺术作品有着直接、有形的关联性,作为日本的象征及文化的符号在海外广泛扎根。
富士山作为一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其中有25个遗产点,作为整个项目的组成部分,如山口登山道、阿萨马神社、河口浅间神社等。
富士山遗产点总览
山顶的宗教场所 | 北口本宫富士浅间神社 | 山宫浅间神社 | 藤室浅间神社 | 船津产内树型 |
大宫村山口山步道(现富士宫口山道) | 西湖 | 村山浅间神社 | 三志住宅 | 吉田子宫树型 |
须山口山步道(现为御殿叶口山步道) | 精进湖 | 须山浅间神社 | 山中湖 | 莲花富士讲堂 |
须麻口山步道 | 本栖湖 | 富士浅间神社(须桥浅间神社) | 河口湖 | 白豆瀑布 |
吉田口山步道 | 富士山本宫浅间大社 | 川口浅间神社 | 忍野八海 | 松原美穗 |
清理运动
富士山在日本公民心中的崇高地位吸引了众多攀登者,也给富士山带来了许多垃圾。日本官方和民间组织自1998年起开始开展保护富士山环境的各种活动。
1998 年,环保主义者和登山者Toyohiro Watanabe成立了富士山俱乐部,通过组织清理工作、提高公众意识以及建立联盟来解决富士山的污染问题。2003年,俱乐部成员开始使用全球定位系统和手机摄像头收集垃圾的详细分布图,以帮助清理游客所产生的垃圾。2006 年,志愿者捡起了近 80 吨垃圾。
2002年,富士山俱乐部在登顶路线沿线设置了生物厕所,日本政府也在采取措施解决富士山的人类粪便管理问题,于2004年推出了焚化炉式厕所,成功解决富士山人类排泄物肆虐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