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射线(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22
α射线
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
基本信息
中文名 | α射线 |
外文名 | α ray |
发现时间 | 1898年 |
发现者 | 欧内斯特·卢瑟福 |
实质 | 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 |
简介
α射线实质
α射线,也称“甲种射线”。是放射性物质所放出的α粒子流。它可由多种放射性物质(如镭)发射出来。α粒子的动能可达4-9MeV。从α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偏转的方向,可知它们带有正电荷。由于α粒子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通过物质时极易使其中的原子电离而损失能量,所以它能穿透物质的本领比β射线弱得多,容易被薄层物质所阻挡,但是它有很强的电离作用。从α粒子的质量和电荷的测定,确定α粒子就是氦的原子核。
α射线是一种带电粒子流,由于带电,它所到之处很容易引起电离。α射线有很强的电离本领,这种性质既可利用。也带来一定破坏性,对人体内组织破坏能力较大。由于其质量较大,穿透能力差,在空气中的射程只有几厘米,只要一张纸或健康的皮肤就能挡住。
发现
卢瑟福1898年发现铀和铀的化合物所发出的射线有两种不同类型:一种是极易吸收的,他称之为α射线;另一种有较强的穿透能力,他称之为β射线。后来法国化学家维拉尔又发现具有更强穿透本领的第三种射线γ射线。由于组成α射线的α粒子带有巨大能量和动量,就成为卢瑟福用来打开原子大门、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的有力工具。
卢瑟福用镭发射的α粒子作“炮弹”,用“闪烁法”观察被轰击的粒子的情况。1919年,终于观察到氮原子核俘获一个α粒子后放出一个氢核,同时变成了另一种原子核的结果,这个新生的原子核后来被证实为是氧17原子核。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原子核的人工衰变,使古代炼金术士梦寐以求的把一种元素变成另一种元素的空想有可能成为现实。当时卢瑟福写了一本书就取名为《新炼金术》。
危害
只释放出α粒子的放射性同位素在人体外部不构成危险。然而,释放α粒子的物质(镭、铀等等)一旦被吸入或注入,那将十分危险,它能直接破坏细胞内的DNA。
相互作用
弹性
最新动态
2022年1月21日消息,阿尔法射线在肿瘤治疗中的潜力日益受到科学家和医生们的重视。同济大学核医学研究所余飞教授团队研究发现,阿尔法射线除了高效歼灭肿瘤细胞之外,还可以显著提高机体的免疫活力,激活自身免疫系统。这意味着,阿尔法射线能够高效地促进抗肿瘤免疫应答,具有从免疫途径发挥更强大抗肿瘤效应的潜力。
参考资料
[1]
中国医学专家发现阿尔法射线可“祛邪扶正” 有望造福晚期癌症患者 · 中新网[引用日期202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