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链球菌属中的一种)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22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链球菌属中的一种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是链球菌属中的一种,具有致病性强的特点。可引起皮肤、皮下组织的化脓性炎症、呼吸道感染、流行性咽炎的爆发性流行。在菌落周围形成一个宽2~4 mm、界限分明、完全透明的无色溶血环,也称乙型溶血,因而这类菌亦称为溶血性链球菌,该菌的致病力强,常引起人类和动物的多种疾病。
基本信息
中文名 |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
特点 | 致病性强 |
外形 | 无色溶血环 |
寄生 | 人体上呼吸道 |
危害 | 引起变态反应性肾炎、风湿病等 |
病理分类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又称A群溶血性链球菌,是链球菌属中的一种,具有致病性强的特点。
菌落周围形成一个2-4mm宽、界限分明、完全透明的无色溶血环,也称乙型溶血,因而这类菌亦称为溶血性链球菌,该菌的致病力强,常引起人类和动物的多种疾病。
4、链激酶:又称链球菌纤维蛋白溶酶,能使血液中纤维蛋白酶原变成纤维蛋白酶,具有增强细菌在组织中的扩散作用,该酶耐热,100℃50分钟仍可保持活性。
疾病危害
致病机理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及其排出的毒素,首先损害人体的上呼吸道粘膜,引起咽部充血,水肿,这时局部有炎性细胞浸润和渗出,致使咽部、扁桃体、软腭甚至悬壅垂(俗称小舌)发生红肿。扁桃体、软腭处的粘膜往往发生坏死。坏死组织被病菌毒素和死亡的白血球放出的一种蛋白酶所溶解而形成脓性浮膜,覆盖在扁桃体及软腭上,出现好象白喉的“伪膜”(又称偎膜)。这样,就发生了化脓性咽颊炎和扁桃体炎。坏死组织脱落后,又使局部形成溃疡,严重的病人往往溃烂较深,从表面上看是烂糟糟的。这是患猩红热时特殊的咽部变化。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分泌的大量外毒素(主要是红斑毒素),可自局部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引起“毒血症”而出现高烧、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中毒症状和各种脏器的病理变化。
检测
相关数据
2021年10月,据香港文汇网报道,在9月至10月10日的短短40天内,香港卫生防护中心接到医管部门通报称,有79人感染侵入性乙型链球菌,其中7人死亡,38人仍在医院观察。香港感染及传染病医学会副会长林纬逊21日表示,此次很明显是一次集中暴发,相信与民众接触或进食淡水鱼有关。
参考资料
[1]
香港7人感染乙型链球菌死亡,专家称与接触或进食淡水鱼有关 · 澎湃新闻[引用日期2021-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