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生代谢物(BuLock引入微生物学的概念)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22 次生代谢物Bu'Lock引入微生物学的概念次生代谢物(secondary metabolites),是指某些微生物生长到稳定期前后,以结构简单、代谢途径明确、产量较大的初生代谢物为前体,通过复杂的次生代谢途径所合成的各种结构复杂的化合物。来源次生代谢物的概念最初产生于植物学领域(1958年,Kohland),1960年,Bu'Lock 把它引入微生物学中。特点分子结构复杂、代谢途径独特、参与的酶数量多、在生长后期合成、产量较低、生理功能不很明确(尤其是抗生素),其合成一般受质粒控制。一般来说,形态构造和生活史越复杂的微生物,其次生代谢物的种类也越多。次生代谢物的种类极多,与人类的医药生产和保健工作关系密切,如抗生素,色素,毒素,生物碱,信息素,动、植物生长促进剂以及生物药物素等。次生代谢物的化学结构复杂,分属多种类型如内酯、大环内酯、多烯类、多炔类、多肽类、四环素类和氨基糖类等,其合成途径也十分复杂,但各种初生代谢途径,如糖代谢、TCA循环、脂肪代谢、氨基酸代谢以及萜烯、甾体化合物代谢等仍是次生代谢途径的基础。合成途径①糖代谢延伸途径,由糖类转化、聚合产生的多糖类、糖苷类和核酸类化合物进一步转化而形成核苷类、糖苷类和糖衍生物类抗生素;②莽草酸延伸途径,由莽草酸分支途径产生氯霉素等;③氨基酸延伸途径,由各种氨基酸衍生、聚合形成多种含氨基酸的抗生素,如多肽类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 D-环丝氨酸和杀腺癌菌素等;④乙酸延伸途径,又可分2条支路,其一是乙酸经缩合后形成聚酮酐,进而合成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灰黄霉素类抗生素和黄曲霉毒素;另一分支是经甲羟戊酸而合成异戊二烯类,进一步合成重要的植物生长刺激素——赤霉素或真菌毒素——隐杯伞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