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光圈(摄像机的镜头)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22
大光圈
摄像机的镜头
基本信息
中文名 | 大光圈 |
定位 | 专业或准专业级上 |
做工 | 比一般的镜头要好得多 |
标注方法 | 长焦端和广角端 |
基本介绍
标注方法
首先说一下长焦端和广角端
以A75的35-105mm镜头为例,35mm端就是广角端(以W表示,wide,宽阔的)105mm就是长焦端(以T表示,tele,望远的)一般标注光圈,最有良心的情况就是标注四个值以kodak 7440为例F2.8-F5.6/F4.8-F9.5从左到右依次为广角端最大光圈-广角端最小光圈-长焦端最大光圈-长焦端最小光圈
一般家用机标注时省去两个最小光圈以sony F717为例F2.0-F2.4,分别为广角端最大光圈-长焦端最大光圈。另外也有些较为特殊的标法如717也可以标为F2.0/F2.4--F8,表示最小光圈全段都是F8FZ10标的F2.8-F8表示全段最大F2.8最小F8甚至可以单标为F2.8,表示全段最大光圈F2.8恒定
最后,一些定焦机光圈是固定的,一般只标一个值,如F3.5。以canon A95和kodak 6490为例A95实际上是F2.8-F8/F4.9-F8。6490是F2.8-F8/F3.7-F8。所以A95和6490在广角端光圈范围是一样的,只是长焦端最大光圈没有6490来得大。考虑到6490是10X长焦机,在3x处最大光圈肯定介于F2.8和F3.7之间,差距再大一点但要考虑镜头的问题,本来所有长焦机在长焦端最大光圈上都是占便宜的。从成像质量来说,同样价格的镜头,变焦越大成像好越困难。
先来谈谈大光圈的问题
光圈大有什么用呢?
一个是增大通光量
第二个就是缩小景深
当然,还有个比较隐藏的影响,就是画质,在后面会论及。
先来谈谈通光量
因为标注的F数值实际上和光圈孔半径的倒数成正比而镜头的通光量又和孔的面积成正比(好复杂)所以换算下来就是F值每增大1.4(即),通光量增加一倍。通常F值顺序如下(一个等比数列)1 ,1.4,2,2.8,4 ,5.6,8,11,16,22,32 ...... 以上每级通光量减小一半。
现在就很清楚了,F4比F5.6光圈大一级,单位时间的通光量大一倍,即在曝光量相同的前提下,采用F4比采用F5.6,快门速度可以快一倍。换句话说, 这样看起来,大光圈的作用就很明显。比如拍舞台模特,光线不足,这时候同样焦距下,sony F717的F2.4(长焦端)能够比普通家用机的长焦端F4.8快门快4倍左右,这样因为快门慢导致的糊片几率当然大大缩小了。
再来谈谈景深。
所谓景深,简单的说可以理解为照片中清晰的那部分距离范围。你拍照时候,以对准焦的那个物体为中心,离它距离前X米,后X米那的东西都是清楚的这个X就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景深,X越大,景深越深,反之亦然。大家都看过那些经典的人物片子,除了主体人物是清晰的以外,比主体近和远的东西都有一定的模糊,这样你一眼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主体上。没错,这就是利用大光圈造成浅景深的例子。同一个镜头,在焦距不变的情况下,光圈越大,景深就越浅。同样以F717为例,长焦端F2.4和F8的背景虚化有天壤之别。前者可以把你从茫茫人海里“抓”出来,后者可能就要费半天劲了,除非你是美女。
ok,从上面的讨论看来,光圈大是很有好处的。那为什么DC厂家不把光圈做得越大越好呢?
首先,得考虑成本。光圈大到一定程度,就必须要扩大镜头的口径,以追求更大的通光可能镜头是一分钱一分货的东西,72mm口径就比52mm的贵。为什么大多数长焦机(F3.X)比家用机的长焦端光圈(F4.9甚至5.X)大?因为长焦机都是口径巨大的大炮,自然和家用机那个小镜头相提并论,当然,价格差也摆在那里。
第二,光圈做大并不意味着画质上升。玩过摄影的都知道,同一个镜头画质最好的往往不是在大光圈,而是在最大光圈收缩3-4级情况下。所以对于大多数消费DC,大光圈下的图像质量都不如中等光圈。
第三,景深浅并不是什么时候都需要。大光圈意味着对焦必须非常准确,否则稍有对错很容易就把主体拍糊掉。一个极端的例子就是传统胶片傻瓜机,那玩意都是利用小光圈下的超焦距,根本无需对焦(因为此时景深长,从1.5M到无限远都是近似清晰的),比需要调焦对焦的机器方便的多--用家用机不就图个方便?
第四,广角端做到F2.8的光圈并不难,但长焦端要做到F3以上就很不容易了。这个可以有个直观的理解,一个长筒望远镜的进光量当然不能和眼镜比,对吧?所以有全程F2.8光圈的镜头很少。
ok,因为上面的诸多考虑,现在的数码相机厂商大多把3倍光学变焦家用机的光圈设定在F2.8-F4.8就是在成本和性能之间取平均的缘故。
结论一:大光圈有利有弊。
上面谈过了大光圈,下面来谈谈小光圈的问题。小光圈有啥问题?在我看来,目前大多数家用机的问题并不是最大光圈不够大而是最小光圈不够小!
首先来看看小光圈有什么用。
小光圈,和上面大光圈对应的,就意味着进光量小,景深深。景深浅用来拍人物,那景深深呢?用来拍风景用。小光圈不但能创造深景深效果,让风景全部处于清晰段,而且能够产生一种通透的效应,同时也比较有层次感(相对而言,因为家用机的层次感始终是个软肋)。
进光量小也是有特殊用途的。典型例子是拍瀑布和夜景。瀑布有两种拍法,要凝固瀑布的流动,清楚地看透水滴自然是大光圈+短快门,但要创造那种像拂尘一样的水线流动效果,就必须要尽量拉长快门时间(1/2秒或更慢)这时候就需要小光圈了。用canon A系列拍过瀑布的都有体会,F8对于白天的瀑布还是太大了,如果强行降快门速度势必造成过曝。这时候就觉得,如果有一个F26的光圈就好了。
目前的DC,不仅仅消费机,就连大多数半专业机也是最小F8这大大限制了DC在夜景和动态摄影方面的发挥。
值得注意的是,广角端和长焦端不但最大光圈不同,最小光圈往往也是有差别的。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柯达的6340,这个施奈德认证镜头在广角端可以有F2.2的大光圈,但最小却只能到F5.6。架上三角架拍夜景的时候就知道有多痛苦了....... 人家A70好歹还能到F8呢......
更倒霉的是,新出的7440广角端最大光圈收缩到了F2.8,最小光圈还是F5.6,优点去了,缺点还在。
结论二:最小光圈值得注意,尤其是广角端最小光圈。
最后一个部分,来谈谈F最大值F最小值之外的另一个光圈参数。这个东西一般都是不标注的,容易为人所忽视。
光圈级数。
按原理说,只要是使用了叶片光圈,都应该是无级可调的考虑到DC的性质,大多以1/2EV或者1/3EV为步长调整,即你调大一级光圈,快门不变情况下相当于加了1/2或1/3的曝光补偿这对于绝大多数情况足够用了。
但是,具备光圈优先的手动机器里面,并不是所有的机器都如此的慷慨
至于根本没有手动功能的傻瓜机,光圈到底能做多大的调整简直就是黑箱。
我曾经用过一点美能达G400,机身很小巧,也具备部分手动功能。但一进光圈优先模式,广角端竟然只有F2.8和F5.6两档可选。这也能叫光圈优先???相应的,快门优先也因为光圈级数过小而失去了调节意义。
美能达G400是便携机,mm用的,说实话就算没有手动也没什么。但有些打着手动机器牌子的缩水货也这么搞就过分了点。典型的例子就是现在大红大紫的SONY W1。
别的部分这里不评论,只看镜头。我先列一下两个机器的蔡司认证镜头的指标V1: 34-136mm,4X光学变焦,广角端F2.8-F8.0,长焦端F4-F8 W1:38-114mm,3X光学变焦,广角端F2.8-F5.6,长焦端F5.2-F10焦距还不是最大的问题,问题在光圈上V1在4X长焦端仍然有F4,W1在3X端却只有F5.2。同样在广角端,V1可以到F8,W1就只能到F5.6。
仅仅这样看,W1的镜头虽然远不如V1的,至少还和kodak 7440的那个施奈德头有一比(广角F2.8-5.6, 4X长焦F4.8-9.5)但更严重的问题在下面:
V1和7440都是1/3ev可调,光圈至少有十级以上可调,而W1的镜头光圈只有两级可调,在广角端只有F2.8和F5.6,长焦端也只有F5.2和F10!这甚至还不如sony的玩具机F88,那个东西好歹可以调三级!
如果都像W1这样搞,手动机不如改名叫骗子机好了。
结论:光圈级数要注意,尤其是手动机。
试机
上面分别谈了最大光圈,最小光圈和光圈级数的因素。实际上试机时候测试相机的光圈很简单,调到光圈优先模式,分别在广角端,中焦段和长焦端测试一下光圈的选择范围即可知道此相机的光圈水平。
如果你买的是傻瓜机,没有光圈优先模式,那也没什么关系因为这种情况下意味着你本来对摄影手调的要求不高一般家用DC的光圈范围是够用的。
一点题外话:
在消费机里面,仅以光圈而论,我感兴趣的只有三类头
一是F717上的F2.0/F2.4-F8,人像之王(canon G系列的F2.0/F3.0-F8勉强也算)
二是FZ10/20上的全程F2.8-F8,偷拍之王
三是奥林巴斯C4000的全程F2.8-F11(这个是3X,和FZ10的12X不一样),全能之王以及C5050的F1.8-F8,光圈之王(广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