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烧伤)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22
烧伤
烧伤是指热液、蒸气、火焰、炽热金属液体或固体,或者电流、强腐蚀物质等,引起的皮肤或黏膜、皮下组织、组织甚至内脏的损伤。烧伤多见于劳动者、学龄前儿童以及老年人,男性多见。烧伤的病因一般都是接触高温、电流或强腐蚀物质等。本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破损、疼痛、红肿或水疱。烧伤患者的治疗首先需要脱离致伤源,继而进行创面清洗、抗感染和抗休克等治疗,大多能自行愈合。深度烧伤因受伤范围大或部位深,后期形成瘢痕,且容易引起休克,出现呼吸暂停、心律不齐等,严重者危及生命。
就诊科室
- 烧伤外科
病因
- 患者烧伤是因为接触了高温、电流、腐蚀性或强辐射等物质,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
- 化学烧伤
- 例如酸、碱、磷等化学物质,接触人皮肤和皮下组织造成损害。
- 热力烧伤
- 热力烧伤是最主要也是最常见的病因。包括火、蒸气、热水、热液、炽热的固体和半固体等对机体造成损伤。
- 电烧伤
- 电流作用于人体表面或深部组织给机体带来伤害。
症状
- 烧伤在临床主要表现为接触高温、电流或强腐蚀物质后,局部皮肤破损、局部疼痛、红肿或水疱等。
检查
- 烧伤患者通过接触致伤因素这一点能较容易诊断,一般不需要其他辅助检查来协助确诊。
诊断
- 医生诊断烧伤,主要依据接触致病因素的病史和典型局部皮肤表现两方面,综合诊断。
- 烧伤患者都有高温、电流或腐蚀性等物质的接触史。
- 患者在临床主要表现为创面局部疼痛、红肿、水疱等。
- 根据损伤程度,将烧伤分为以下等级。
- Ⅰ度烧伤
- 又称红斑性烧伤,仅损伤表皮,局部出现发红、轻微红肿和疼痛,不出现水疱,且不留瘢痕。
- 浅Ⅱ度烧伤
- 又称水疱性烧伤,受伤部位局部红肿,疼痛较剧烈,会出现水疱,水疱内部含有换黄色液体,愈合后短期内有色素沉着,但也不留瘢痕。
- 深Ⅱ度烧伤
- 也称为水疱性烧伤,出现水疱,水疱破裂后可见腐皮,渗出液比较多,疼痛感觉迟钝,会存留瘢痕。
- Ⅲ度烧伤
- 也称为焦痂性烧伤,创面会形成一层坏死的组织,也就是焦痂,颜色为焦黑色、苍白色或黄白色,干燥且质地坚硬,痛觉几乎完全消失,后期留有瘢痕和挛缩畸形。
- Ⅳ度烧伤
- 伤及患者肌肉、骨骼甚至内脏,皮肤表面碳化,呈现出皮革样的改变,变得干燥,或可见创面有坏死的血管网。
鉴别诊断
- 烧伤因其病因的特殊性,与其他疾病鉴别一般不难,但要注意对烧伤原因和烧伤严重程度的鉴别。
- 当患者不能自行鉴别烧伤严重程度时,应当及时去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
治疗
- 烧伤患者的治疗包括院前急救和入院后的进一步处理,总体来说,首先需要脱离致伤源,继而进行创面清洗、抗感染和抗休克等治疗。
院前急救
- 扑灭火焰,或去除致伤物质,及时进行冷疗,可于自来水下冲洗或冰毛巾敷在创面,约0.5~1小时(图1)。
- 用干净的布料进行简单包扎,保护创面,尽量避免涂抹带有颜色的药物。
- 将患者移至通风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 患者出现烦躁、口渴时,可口服含盐饮料,有条件者输液。
危害
- 烧伤患者一般疼痛明显,创面愈合较慢,需多次反复的换药,给患者带来一定精神负担。
- 部分烧伤患者后期局部创面遗留有瘢痕,影响容貌,也可能引发心理疾病。
- 大面积和深度烧伤容易引发烧伤休克,若此时补液不及时、不够充足,可能会危及生命。
- 有些患者伴随烧伤全身感染,如果感染控制不及时,可能会引发脓毒性休克、多器官衰竭,进而危及生命。
- 吸入性损伤可能引发肺部感染、肺水肿甚至是肺不张等并发症。
预后
- 小面积浅度烧伤大多数能够自行愈合,大面积深度烧伤并发症较多,死亡率高。
- 大面积烧伤患者补液不及时,感染控制不佳等,都会影响疾病预后,造成严重并发症如脓毒性休克、器官衰竭等,甚至危及生命。
预防
- 定期检查家用电器和电源,尽可能安装烟雾报警器。
- 家庭使用电暖炉、电暖气等,可以安装防护罩,避免老人和儿童烧烫伤。
- 化学制剂和易燃易爆物品严格管理,合理储存,远离火源。
- 洗浴时先放凉水后放热水,避免淋浴烧烫伤。
- 化学、冶炼等特殊职业岗位的职工严格佩戴防护用品,按规章制度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