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氏囊(法氏囊)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22
法氏囊
基本信息
中文名 | 法氏囊 |
外文名 | Bursa of Fabricius |
拼音 | fa shi nang |
别名 | 腔上囊 |
位置 | 泄殖腔后上方 |
所属系统 | 淋巴系统 |
意思 | 鸟类特有结构,位于泄殖腔后上方 |
收起
结构
法氏囊采用石蜡切片、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分别对健康10月龄非洲鸵鸟和45日龄固始鸡法氏囊解剖学和组织学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非洲鸵鸟法氏囊覆盖于泄殖道和粪道后段的背侧,呈圆形囊状穹窿, 不形成真正的囊, 没有蒂。鸵鸟法氏囊黏膜面密集地分布着肉眼可见的小米粒状淋巴滤泡。显微镜下, 鸵鸟法氏囊淋巴滤泡依附小梁单个分布, 凸出于囊腔形成结节, 且淋巴滤泡由外围的髓质、中央的皮质及二者之间的一层皮—髓边界细胞组成, 黏膜上皮为复层柱状上皮, 移行至淋巴滤泡转为单层细胞; 单个淋巴滤泡面积: 背侧壁<颅侧壁<腹侧壁(P<0.01, P<0.05); 淋巴滤泡数目: 腹侧壁<背侧壁<颅侧壁(P<0.01); 淋巴滤泡皮质面积: 背侧壁<颅侧壁(P<0.05)。非洲鸵鸟与鸡的法氏囊在结构上有明显差异, 其背侧壁、腹侧壁及颅侧壁在形态学上也存在差异, 且腹侧壁的独特结构说明了其为消化道到法氏囊的过渡。
功能
传染性
病毒特性
流行病学
3-6周龄的鸡最易感染,病鸡为主要传染源,其排泄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毒,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垫料、用具、人员等间接传播。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感染后3天出现伤亡,5-7天达到最高峰。发病鸡自身免疫感染程度不一,伤亡率不等。有混合感染的,还有可能提高伤亡率。
临床症状
表现为伏地闭眼昏睡,羽毛蓬松,颈肩部羽毛逆立(竖起)。排白色水样稀粪。个别鸡粪便带血,这是法氏囊出血经一短管流入泄殖腔所致。由于不饮而频频排出白色水样稀粪,导致脱水,表现为脚爪与皮肤干枯。常有不明显的震颤现象,即伏地昏睡中轻微发抖。在明显发病之前,即进入人昏睡状态之前,偶尔有个别鸡掉头啄自己的肛门,这叫能是法氏囊痛痒的缘故。发病早中期体温升高,达43℃,临死前体温降低,仅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