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B5(无色或微黄色的粘稠液体)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23
维生素B5
无色或微黄色的粘稠液体
基本信息
中文名 | 维生素b5 |
别名 | 泛酸、3-吡啶羧酸酰胺 |
外观 | 无色或微黄色粘稠液体 |
分子量 | 219.23 |
CAS号 | 79-83-4 |
展开
性质与功能
性质
维生素B5的化学式为C9H17NO5,有旋光性,仅D型([α]=+37.5°)有生物活性。消旋维生素B5具有吸湿性和静电吸附性;纯游离维生素B5是一种淡黄色粘稠的油状物,具酸性,易溶于水和乙醇,不溶于苯和氯仿。维生素B5在酸、碱、光及热等条件下都不稳定。
维生素B5几乎存在于所有的活细胞中,在原核生物、真菌、霉菌和植物的细胞内可以通过酶促反应合成。生物体还可以通过依赖Na的多维生素转运体(SMVT,又称泛酸透酶)将维生素B5转运到细胞内。
功能
泛酸的生物合成
生物合成途径
维生素B5是由α-酮异戊酸和L-天冬氨酸两种物质经过四步酶促反应生成。最后在泛酸合成酶的催化下由ATP 提供能量连接β-Ala 和泛解酸生成维生素B5。利用E. coli泛酸缺陷型菌株证明了泛酸的生物合成途径是L-Val 生物合成的分支。因此如果微生物失去合成L-Val、β-Ala或半胱氨酸的能力也将无法合成维生素B5。
虽然细胞膜对外源性维生素B5无通透性,但是在泛酸透酶的帮助下可以将细胞外的维生素B5转运到细胞内,因此高等动物可以直接利用体外已有的维生素B5。此外自然界中, 在动物的体液或细胞液中也含有维生素B5的高级同系物被称为“高泛酸”。它是由泛解酸和4- 氨基丁酸生成的,4-氨基丁酸主要是在Glu脱羧酶(EC 4.1.115)催化作用下由L-Glu脱羧生成。
生物合成酶系
4.泛酸合成酶(EC 6.3.2.1)。泛酸合成酶(PanC)是panC 基因的表达产物,它是维生素B5生物合成途径的最后一个关键酶,催化泛解酸与β-Ala 结合形成维生素B5。
食物来源
吸收机制
盈缺影响
人体内缺乏维生素B5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会出现四肢神经疼综合征,这种病症主要表现为脚趾麻木,脚有烧灼性疼痛感,走路摇晃不定。
维生素B5
分析方法
维生素B5的分析方法包括微生物法、实脸动物法、放射免疫法以及化学法。分析材料的复杂性、多样性阻碍了化学法的发展。雏鸡生长法被广泛用于测定结合形式和游离形式的维生素B5。放免法以及白动荧光分析技术已成功地用于维生素B5测定。
维生素B5的微生物法测定法使用较广泛,但测定前必须使维生素B5从辅酶形式中游离出来。由于方法不得当,过去用徽生物法测定的饲料中维生素B5含量的数值普遍偏低。使维生素B5从结合形式中游离出来的方法包括: (1) 用肠磷酸酶裂解磷酸键,(2) 用鸽子或鸡肝脏中的酶裂解琉基乙胺和泛酸之间的化学键。不能用水解法释放游离维生素B5,这将导致维生素的破坏。许多微生物可以用来测定维生素B5,其中胚芽乳杆菌(阿拉伯糖乳酸杆菌)应用最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