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公案(清代公案小说)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24
小编整理:
《施公案》是清代民间通俗公案小说,早期版本亦称《施公案传》、《施案奇闻》、《百断奇观》,共8卷97回,未著撰人。现存有嘉庆三年(1798)序文,道光四年(1824)刊本,可推知它前八卷九十七回大约成书于乾隆、嘉庆年间。其故事始于说书,后经人加工整理敷演而成为528回的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康熙年间清官施仕伦在黄天霸等江湖侠士辅佐下铲除贪官污吏、破案捕盗的故事。施公案
清代公案小说
《施公案》,清代中期的公案侠义小说,又名《施公案奇闻》《百断奇观》《施案奇闻》,现存有嘉庆二十五年(1820)刊本,未标明撰写人,有十次续书, 共528回, 120余万字。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施公案
别名
施公案奇闻、百断奇观、施案奇闻
作者
佚名
字数
120余万字
主要角色
施仕纶、黄天霸
出版时间
嘉庆二十五年(1820)
语言
中文
章节数
528回
创作年代
约清朝嘉庆年间
公案侠义小说
出版社
厦门文德堂
它是以清朝康熙年间施世纶为原型,博采民间相关传说加以创作而成的小说。以清官和侠士联手查案、惩奸除恶为基本故事模式,描述了施公带领黄天霸等侠客查案判案,惩处贪官污吏,铲除强盗寇贼的故事。
创作背景
清代自乾、嘉以来,政治日渐黑暗,官僚制度丧失了道义和行政活力,统治阶级奢侈腐化,官僚贪赃枉法,赏罚失度,官官相护,军队横行抢掠,百姓的生命安全和财产毫无保障。此时的下层民众渴望清官的出现,以减轻他们的苦难。而一些地方官员和将领拥兵自重,其中有一些恪守纪律,不残害百姓,也有一些人趁乱为非作歹,使社会秩序空前混乱,此时诸如《施公案》这样被说书人传颂的民间故事,体现了下层民众的渴望,而社会的黑暗现实也让统治当局的开明人士与侠客的合作有了必要性,同时草野中也确实存在这样的英雄侠客,结合就形成了如本书中让侠客在清官的统帅下治国平天下的模式。
出版历史
《施公案》正集8卷97回。现存的最早刊本是嘉庆二十五年庚辰(1820)厦门文德堂刊本,题目是《绣像施公案传》,其中记载了嘉庆三年(1798)的序,由此也可以推测《施公案》在嘉庆年间已经成书。成书以后,《施公案》被一续再续,光绪二十九年(1903)已经达到了十续,成为了528回,120余万字的巨著。
内容情节
小说从施仕纶做扬州府江都县令写起,到升任通州仓总督结束,叙述了清官施仕纶带领他手下一班出身绿林又投诚归顺的侠客查案断案的事情。其中大小案件有数百件。除民事案件,如胡翰林登举报父母被杀案,李天成告强人劫货屠伙计, 老贫婆崔氏状告偷茄贼等以外,施仕纶查办的案件主要有三类:第一、铲除恶霸豪强。诸如惩处一方恶霸豪绅私通仆妇并打死其丈夫,窝藏绿林大盗,坐地分赃等案件。第二、擒拿采花大盗。抓捕如莲花院凶僧九黄、一枝桃谢虎等专以盗劫财物、奸淫妇女为事的强徒的案件。第三、剿灭啸聚山林的豪杰好汉。如追查摩天岭寨主余成龙等专门打劫富贵人家、为官赃物,犯上作乱者的案件。
角色介绍
主要人物
人物 | 简介 |
施仕纶 | 人称“施公”,他的主要特点是不畏强权,为官清廉,善于机巧应变,有睿智明察的才能和不畏权贵,为民除害的品格。施仕纶的长相不体面,“长脸,细白麻子,三绺微须,萝菔花左眼,缺贰,凸背,小鸡胸”,还因此得了个外号“施不全”,同时他也有市井小民的狡黠,索御史拿他的残疾寻开心,他便设计让索御史犯欺君之罪(第九十一回),还胆小怕死,被坏人抓住时总是吓得“真魂出窍”。此外,他对待下属也并不威严,手下的侠客不仅敢反驳他的意见,还会拿他寻开心。但在办案时,施仕纶总是不屈不挠,想尽一切办法战胜对手,为民除害 施仕伦的原型是靖海侯施琅之子施世纶,字文贤。27岁任江苏泰州知州,最后做到漕运总督。《骨董三记》里说他"貌甚奇,腿歪、手、足跛、口偏",《清史稿》里称赞他"聪强果决,摧抑豪猾,禁载胥吏。所至有惠政,民号曰'青天'”。施世纶经办的案件,既无久拖不决,更无冤假错案,为官几十载,始终廉己恤民,刚正不阿,勤于政事,深受民众爱戴,曾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第一清官”。《施公案》就是在史料记载与民间传颂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的 |
黄天霸 | 出身响马世家,父亲是金镖黄三太。性格狂傲、偏浅,目中无人,有勇无谋,对功名有强烈追求,是南方四霸之一,曾前去行刺施仕纶,盗走金印。被擒后被施仕纶说服,改名为"施忠",表示对朝廷效忠。他为救施仕纶"大义灭亲",用飞镖打死盟兄武天虬,逼迫濮天雕自刎、二嫂自缢,纵火烧庄。自慰"既为县主,难顾友情。"(第六十五回),后来被康熙召见时卖弄武艺,博得康熙欢心,获得潜运副将一官 |
其他人物
人物 | 简介 |
谢虎 | 采花大盗,被称作“一枝桃”,纵欲淫邪,贪恋酒色,依仗武艺杀人越货,劫掠妇女 |
罗似虎 | 被称作“独虎营恶阎王”,兄长在皇城千岁宫内当总管 |
关升 | 平时欺压百姓,后台强硬,父亲做过本朝的监院 |
黄隆基 | 霸王庄皇粮庄头 |
毛如虎 | 大盗 |
余成龙 | 摩天岭寨主,平时并不劫掠往来过客,专门打劫富贵人家、为官赃物,接济百姓。周遭百姓称"那个大王,为人最好"(第293回 |
七珠 | 奸尼 |
黄三太 | 黄天霸父亲,被称作“金镖” |
武天虬 | 南方四霸之一,黄天霸盟兄 |
濮天雕 | 南方四霸之一,黄天霸盟兄,后来被黄天霸逼迫自 |
贺天保 | 南方四霸之一,绿林出身,投靠施仕纶,后来悲惨死去 |
窦尔墩 | 绿林好汉,有江湖义气思想,后被黄天霸以狡猾的手段骗走 |
朱光祖 | 侠客 |
张桂兰(一枝兰飞来燕) 蔡天化(赛罡风采花魁首) 九黄(莲花院凶僧) 侯七(一撮毛) | 专以盗劫财物、奸淫妇女为事,来去无踪,杀人留记。虽然武艺高强,却是色狼淫棍,为江湖人所不齿,堪称绿林中的败类 |
作品特点
艺术特色
类型 | 简介 |
结构 | 《施公案》为“名臣大吏为中枢,以总领一切豪俊”的侠客助清官模式。它采用了“零聚焦型”叙述视角,把公案小说和侠义故事相结合,形成案由——告状——抓捕——结案的模式结构,使判案故事互相穿插,环环相扣,案中有案,使大小案件既相互独立又前后照应,形成整体的故事网。如开篇写的是“九黄”等案件,办案过程中又穿插了李志顺状告土地,哑巴诉冤等案件 |
语言 | 《施公案》是在民间说唱艺术的影响下成书的,说唱文艺为小说提供了基本的叙事模式,它的语言比较粗糙,拗口别扭,有些纯粹是市井用语,有的过于简朴,有的过于拖沓,但人物对话流利酣畅,具有非常浓郁的民间色彩,如“会会我那得意的人儿去”“就是那猪八戒似的破货”等,语言粗俗,但形象生动,很符合说话人的身份 |
情节 | 《施公案》对清代社会现实的反映相当深刻,小说所描写的案件,摈弃了精怪作祟等内容,也没有描写忠臣和奸臣的斗争,而是深入市井里的刑事案件,部分篇幅还描写了与上层人物有关联的大案,如恶霸豪绅罗似虎、黄隆基、关升欺压百姓的案件 |
人物形象塑造 | 《施公案》取材于现实,角色多保留了原型人物的特点,又按照百姓的看法进行描述,使书中的角色带有世俗的色彩。如施仕纶的主要特点是不畏强权,清正爱民,办案时不屈不挠,但他也有许多常人的特征,比如长相不体面,“长脸,细白麻子……小鸡胸”,还因此得了个外号“施不全”,同时他还胆小怕死,有着市井小民的狡黠 |
但此外,《施公案》的缺点十分明显,除了语言较为拙劣外,破案的方法也比较粗浅,虽然也有取证等环节,但在解释时却常常显得力不从心,破案手法荒诞不经,从鬼神处得到证据,如施公见白水獭能听懂人话并拱爪点头,就认为“这是怨鬼跟随, 附着畜类身形”,凭借这个发现了一具用死尸,并找到凶手李龙池(第四回);又如在坡九黄、七珠案时,施仕纶因为梦见了九只黄雀,七头小猪,就命人去抓捕“九黄七猪”,又如李自顺一案,表面上是施仕纶在调查,结果是嫌疑人自己说出了作案情节。
主题思想
《施公案》受儒家伦理影响深远,其中的某些案子判得虽然不合法度,却合乎人情。孝子、义夫、贞女、烈妇等维护人伦道德,因报父母、妻子、丈夫之仇而触犯法律,施仕纶不仅会赦免他们,还会加以赞赏,比如朱氏报杀夫之仇,施仕纶查明真相后,不仅没有追究朱氏,反而赐她“侠烈流芳”的牌匾。不仅如此,《施公案》还能突破传统封建礼教,表现出对妇女的同情。如李自顺用银子试探妻子一案,施公称李自顺“不念糟糠之妻,反起疑心”,并对其进行了惩罚。
但除此之外,《施公案》受当时社会影响,还有大量直接宣扬正道人伦的语言,忠君色彩浓厚,有“俗言为臣要忠,为子要孝(《施公案》第六回)”之说,表现出忠于满清政府的奴才思想。如写施公面见康熙时, 康熙让他坐在垫子上 。 施公叩首谢恩,却不敢坐下,还是一条腿跪在垫子上,用腿垫着屁股。而黄天霸也是为了得到功名,害死了两位盟兄。被康熙召见时卖弄武艺,以博得康熙欢心,获得潜运副将一官。
另外,《施公案》还把解除百姓苦难的理想寄托到侠客身上,清官与侠客的关系不再是低层次的物质满足关系,而是为共同的政治目标,爱国忠君、维护的是国家的强盛和社会的安定。如施仕纶面对来刺杀他的黄天霸,首先是以纲常大义感化他。此外,他还时时以富贵功名来劝解诸位侠士,让他们归为己用。
作品争议
武润婷的《中国长篇白话小说发展研究》中认为,《施公案》会站在下层百姓的立场看问题。而段春旭在《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续书研究》中却写到,《施公案》忠君色彩浓厚,清官的目的是维护王朝统治,而为民爱民思想则相对淡化,如施仕纶劝黄天霸“尽忠岂能顾众(第三十七回)”,邓绍基1964年发表的《清代公案小说的思想倾向———以〈施公案〉、〈彭公案〉和〈三侠五义〉为例兼论“清官”和“侠义”实质》中也认为其没有替人民群众主持公道, 反而是在替最高封建统治者扫除一切反对者。
作品影响
相关评价
学术界普遍认为,《施公案》是公案侠义小说成型的标志性作品。武润婷(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理事,山东省近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曾说:"鸦片战争前夕,我国古代小说的两个流派——侠义小说和公案小说开始合流,产生了侠义公案小说。其开山之作是《施公案》",它在中国侠义公案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对其后的《三侠五义》《彭公案》等影响甚大。
衍生作品
电视剧《施公奇案》描述清朝康熙时代的清官施世纶的办案过程,播出272 集。2013年7月31日开播的《新施公案》讲述了施仕伦在康熙23年任江苏泰州知府期间,在师爷白杨、发妻表妹柳青衣、捕头杜康和捕快丁忠、丁孝等的协助下, 寻获离奇失踪的十三皇子胤祥,揭露了鳌拜之后德南等人的阴谋, 并与胤祥结下不解之缘,又连破由郡王尔齐身世引发的连环血案以及理郡王府强夺“风水宝地”致死人命案的故事。
作品评价
人物 | 出处 | 评价 |
鲁迅 | 《中国小说史略》 | 道光十八 (1838) , 有《施公案》八卷九十七回, 一名《百断奇观》记康熙时施仕纶 (当作世纶) 为泰州知州至漕运总督时行事, 文意俱拙, 略如明人之《包公案》,而稍加曲折, 一案或亘数回;且断案之外, 又有遇险, 已为侠义小说先导 |
郑振铎 | 《文学大纲》 | 今人无不知有黄天霸者,既无不知有施公案也 |
云德 | 《审美的视角》 | 于《施公案》也是这样,我们对它没有过高的估计,也并不认为它就不值一提。它在内容上有糟粕也有精华,在艺术上有不足也有特长……尤其是在它的艺术形式上。还是有一定的借鉴价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