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温(后梁开国皇帝)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24
朱温
后梁开国皇帝
基本信息
姓名
朱温
别名
朱晃、朱全忠、朱三
出生日期
唐大中六年十月二十一日(公元852年12月5日)
去世日期
后梁乾化二年六月初二(公元912年7月18日)
出生地
宋州砀山县(今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
逝世地
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民族
汉
君王信息
朝代
唐→五代十国
所处时代
唐→五代十国
年号
开平、乾化
在位时长
六年
陵墓
宣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白沙乡朱家岭村)
庙号
太祖
谥号
神武元圣孝皇帝
成就信息
主要成就
灭亡唐朝、建立后梁
朱温最初是布衣,在黄巢起义时加入起义军,随后又归降唐朝。唐末动乱期间,朱温平定秦宗权的叛乱,并和周边割据势力交战,扩张自己的势力,成为唐末最强大的地方势力之一。唐昭宗时期,唐朝中央发生内乱,朱温拥立唐昭宗复位,后来唐昭宗被宦官挟持至凤翔(今陕西省宝鸡市),朱温又攻打凤翔迎回唐昭宗,获得巨大声望。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朱温接受唐哀宗禅位,建立后梁。随后在和晋王李存勖的作战中朱温屡遭失败,最后因皇位接班人的问题被其子朱友珪所杀,享年六十一岁。
朱温的一生因其夺取唐朝政权,且残暴弑杀、荒淫乱伦而名声不佳,但他也将黄巢之变后的河南道及周边区域初步整合到了一起,为结束唐中叶以来的割据局面提供了条件,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客观上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人物生平
早年时期
朱温在唐大中六年十月二十一日(公元852年12月5日)夜生于宋州砀山(今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有两个兄长。朱温少年时父亲便去世了,其母亲带着朱温等孩子寄宿在萧县(今安徽省宿州市萧县)人刘崇的家中。朱温长大后不从事农业生产,以英勇凶悍著称,乡里的人都厌恶他,但刘崇的母亲却看出其非一般人。
参与起义
投入黄巢军队后,朱温于唐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十二月随黄巢攻入长安,并招降了夏州(今陕西省靖边县)节度使诸葛爽。唐中和元年(公元881年),朱温作为先锋攻占了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不久后又在栎阳(今陕西省今西安市阎良区)击退了唐军的进攻,立下了许多战功。中和二年(公元882年),黄巢委任朱温为同州(今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防御使,命其自行攻占同州,于是朱温率军向同州进发并将其攻克。
投降唐朝
朱温占据同州后,与河中(今山西省永济县)节度使王重荣交战,被击败数次,于是多次上表请求黄巢派军支援,但因奏疏被伪左军使孟楷隐瞒而没能得到援军。中和二年九月,朱温已得知黄巢的形势变得危急、军队中将领离心离德,断定其将失败,于是与部下商议后,杀掉了黄巢派来的监军使严实后向王重荣投降,王重荣便让其做同华(今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南)节度使。唐僖宗得知后封朱温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并赐名朱全忠以表彰他,此后朱温跟随河中士兵一起作战,所到之处无不获胜。
中和三年(公元883年)三月,朱温被任命为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刺史、宣武(今河南省东部)军节度使并于七月到达宣武。当时汴州附近连年饥荒、百姓贫困,府库中钱财匮乏,军队也难以制约,还遭受着叛军的进攻,朱温的部下都很担忧,但朱温却十分振奋。
这一时期的唐朝中央已经无力管辖地方的节度使,也不再为各地节度使之间的相互攻伐主持公道,造成了各地藩镇无视朝廷、相互侵吞的局面,也为朱温的崛起提供了条件。
平定叛军
中和三年,蔡州(今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节度使秦宗权勾结黄巢部队反叛,率军包围了陈州(今河南省周口市)。于是中和四年(公元884年)朱温带领部队前去解围陈州,击败黄巢的部队,同时占据了陈州。不久后河东(今山西省北部)节度使李克用也率军前来帮助平叛,朱温便和他一起打败黄巢的军队,同时俘虏大批敌军。]同年七月,朱温又击败了接替黄巢为叛军头目的秦宗权的部队。九月唐僖宗升任朱温为检校司徒、同平章事,并封为沛郡侯,食邑一千户。
但秦宗权并没有被完全打败,并在其后趁唐朝衰落占领了河南大片地区。与此同时,朱温也在河南北部割据一方,不断扩展自己的势力。唐光启二年(公元886年)十二月,朱温被授予检校太傅一职,并被改封为吴兴郡王,食邑三千户。秦宗权也在这一年攻占了郑州,因此骄傲起来,而朱温则常常采取奇计击败秦宗权。光启三年(公元887年)二月,朱温因先前抓住了秦宗权的间谍获知其要进攻汴州,派遣将领朱珍去淄州(今山东省淄博市)募兵,朱珍很快便招募了万余士兵,并偷袭青州(今山东省青州市)获得了战马和盔甲,使朱温势力大振。四月朱珍回到汴州,朱温此时断定秦宗权的部队正在休整,便亲自率军突然向其发起进攻,取得大胜。随后朱温乘胜追击,秦宗权的部队纷纷弃城逃走,于是朱温基本取得了河南全部地区。同年五月,朱温受封为检校太尉与淮南节度使。
此后朱温不断向山东、河北等地扩张自己的势力,而秦宗权的部队则发生内乱,唐龙纪元年(公元889年)二月,秦宗权被部下献给朱温,朱温派人将其带到长安献给唐昭宗,随后秦宗权被斩首,至此朱温彻底平定蔡州叛乱,升任为检校太傅兼中书令,获封东平王。朱温通过平定了秦宗权的叛乱,极大扩展了自己的势力,为其之后灭唐奠定了基础。
攻讨周边
唐大顺元年(公元890年),朱温上书并贿赂皇帝身边近臣张浚说服唐昭宗讨伐李克用,唐昭宗同意了朱温的上书,派张浚带兵和朱温一起讨伐李克用。而朱温只派了少量部队和李克用作战,自己以魏博节度使罗弘信不肯借道为由攻打罗弘信,最终使他归降。
原先朱温同秦宗权作战时,割据山东的天平军、泰宁军节度使朱瑄、朱瑾两兄弟曾派兵来支援,取胜后朱温派人用厚礼送二人回去,但二人却用财物将朱温麾下士兵诱惑到自己军中(一说是朱温诬陷他们),且朱温质问时朱瑄的回信很不客气,于是两方便时常互相攻打。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至唐乾宁四年(公元897年),朱温多次派兵进攻朱瑄、朱瑾,结果胜多败少,最终击败二人,获得了山东大部分地区。
拥帝复位
唐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六月,朱温多次上书帮助宰相崔胤稳固了地位,使其把持朝政,但崔胤随后铲除异己、诛杀宦官的行动引起了朝臣的不满。十一月,宦官刘季述囚禁唐昭宗,立太子李裕为皇帝,朱温采纳天平节度副使李振的建议开始准备讨伐作乱者。唐天复元年(公元901年),朱温秘密派人诛杀刘季述等人拥立唐昭宗复位,而唐昭宗复位之后派兵平定了晋州、绛州(均位于今山西南部),将其交给朱温管理。五月,朱温升任护国军节度使、河中尹。
同年十月,唐廷再次动乱,朱温应崔胤请求带兵进京帮助处理朝政,随后宦官韩全诲劫持唐昭宗投奔了凤翔(今陕西省宝鸡市)节度使李茂贞。于是朱温以要求归还皇帝为由开始讨伐李茂贞,李茂贞最初守城不战,朱温先和前来进犯的李克用作战。随后几年朱温数次击败李茂贞的军队并将凤翔城围困起来,天复三年(公元903年)李茂贞最终开城投降并将皇帝归还。唐昭宗对朱温表示十分感激,将自己的玉带赐给了他,回到长安后又下诏封其为守太尉,命其身兼四镇节度使,赐给他“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的尊号,封其为梁王。
经过多年的征战,朱温已经成为唐末最强大的一股势力之一,而其迎接唐昭宗回京的举动也为其获得了巨大的声望,至此他已具备了篡夺唐朝自立为帝的条件。
灭唐建梁
唐天祐元年(公元904年),朱温派人杀掉与其意见不一的大臣,反复劝说唐昭宗前往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唐昭宗启程后,朱温又秘密将其身边二百名侍从全部杀死并用自己的人替换。八月,朱温派人杀害唐昭宗,并假传诏书让辉王李柷(zhù)即位,是为唐哀宗。朱温一直希望唐哀宗迅速禅位给他,其属下蒋玄晖、柳璨等人建议按照魏晋时期权臣篡位的程序进行,但朱温认为这是他们的花言巧语,并不接受。十一月,唐哀宗封朱温为魏王,赐给他许多最高荣耀的礼遇,朱温拒绝了,后来朱温又多次拒绝了朝廷的册封、赏赐。期间朱温去攻打了不服从他的地方军阀,又发动白马驿之祸,将大量朝廷官员诱至滑州(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白马驿杀死并抛尸黄河,几乎铲除了朝廷的文臣势力,使得朝内外无人拥有足够的实力去反对他,之后朱温便逼迫唐哀宗将皇位禅让给他。天祐四年(公元907年)四月,唐哀宗正式禅位给朱温,朱温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朱晃后登基称帝,立国号为大梁,改年号为开平。至此唐朝灭亡,享国二百八十九年,五代十国中的后梁建立。
不敌晋国
朱温即位以前,便和李克用交战不断,其中对于潞州(今山西省长治市)的争夺十分激烈,到了开平元年(公元907年)五月,朱温派重兵围困潞州已经将近两年,并增兵八万前去攻打,梁军没有攻下,便在城外筑墙将潞州围困起来,称为“夹寨”。之后李克用去世,其子李存勖即位为晋王。李存勖用重金征募部队,前来解围,而朱温听闻李克用已死,轻视李存勖,没有增派援军,也没有派出斥候侦察,还多次更换主将。五月初二凌晨,李存勖趁着大雾发动突袭,梁军遭遇大败,几乎全军覆没。朱温听说后哀叹生子当如李存勖。
此后虽然朱温麾下的梁军攻打其他割据势力时能够获胜,但面对晋军却胜少败多,而朱温年老经常患病,且渐渐变得残暴淫乱,沉浸于酒色之中,对外作战渐渐减少,使得原本归附的部分藩镇开始暗中和李存勖联络,最终赵王王熔反叛。后梁乾化元年(公元911年),梁军又在柏乡(今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大败于晋军。乾化二年(公元912年),朱温亲自带兵渡过黄河征讨晋军,而梁军却被晋军不足千人的骑兵袭扰得大乱而逃,之后朱温因为羞愤而病情加重,被迫撤军。
遇弑身亡
乾化二年(公元912年),朱温病情加重,感叹李存勖之强大而自己的儿子不是其对手。朱温的长子朱友裕去世的早,而朱温喜爱养子朱友文,这引起了儿子朱友珪的不满。之后朱温召朱友文来洛阳嘱咐后事,而将朱友珪外任莱州刺史,当时被贬官者事后大多会被赐死,朱友珪因此决心杀死朱温。六月初二晚,朱友珪率领士兵冲入皇宫,朱温被杀,享年六十一岁,后被葬于宣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白沙乡朱家岭村)。
为政举措
政治
朱温在筹划篡位登基称帝前,首先面对的便是政权合法性的问题,而其找到的解决方案便是维护儒家传统,从而为自己增添合法性。因此朱温大量任用文人,还在征战中塑造自己知礼守信的领导者形象。而对于中枢朝廷,他暗中与朝中高官交好,进而取得了朝廷官员的支持。建立后梁后,朱温重视祭祀等儒家传统礼仪,进而提升其政权合法性。
同时朱温也清理了唐朝遗留的腐朽势力,他铲除了唐昭宗身边的宦官集团,结束了自唐朝中叶以来的宦官专权问题,而他发动白马驿之祸杀死文官的行为也客观上将存在了八个世纪的士族门阀彻底清除,自此唐朝遗留的宦官、朝士问题得到解决。此外,朱温废除了唐朝遗留的大量律令并加以重新制定,在一定程度上革除了唐朝的积弊,为其他领域的改革提供辅助作用。
经济
朱温注重发展经济,面对黄巢之乱以来各地凋敝的现状,他任命赵犨、张宗奭(shì)等能臣治理地方,下令对民众减轻赋税,并废除许多苛捐杂税以恢复农业,同时鼓励各地积极开垦田地并招募流民耕种,治下的许多地区得以从战乱中恢复过来,社会也得以安定,使得朱温的军队军饷能够一直供应,这也是其能够屡屡获胜的原因之一。同时朱温恢复了唐朝中断的官吏全俸制,重新给官员发放全额俸禄,此举不仅显示其经济建设工作的成就,也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官员对百姓的盘剥现象。不过到了朱温执政后期,连年的对外战争导致朱温对后来得到地区的整合较为缓慢而低效,最终其统治核心依然只是最初的河南四镇,这也使得他后来税源不足,不得不寻求向淮南地区扩张以寻求财赋。
军事
由于朱温部队最初是由军纪不严的黄巢农民起义军收编而来,因此朱温治军极为严酷,动辄便会杀人,在军中施行许多严苛的管理手段来管理士卒。他规定军中如果将校战死,则他的部下兵卒全都斩首,称为“跋队斩”,并且在军士面部刺字来记录军号,军士逃跑时关口津渡便能把他们捉住送回处死。朱温具有相当的作战指挥能力,他在指挥战斗时能经常使出奇计取胜,这也是其能够一步步扩张自己的势力原因,而且朱温的军队在面对李存勖之外的部队时也总是表现较为强悍,胜多败少。朱温对于唐朝的军事制度也进行了改革,唐朝中叶以后宦官逐渐掌握了中央禁军的大权,并借以干涉国家事务。朱温攻打凤翔迎回唐昭宗时,还迫使李茂贞杀死韩全诲等唐昭宗身边的宦官,随后又多次搜捕、驱逐宦官,最终铲除了宦官势力,并把军权交给谋臣掌握,进一步加强了皇帝对军队的控制,也加强了中央集权。
墓葬信息
后世评价
后世朝代对朱温的评价普遍不高,主要基于其篡夺唐朝的社稷,且荒淫嗜杀。北宋欧阳修认为其大奸大恶,在写《新五代史》时便按照《春秋》的笔法记载其行为以警戒后世。清人王夫之贬抑其为蛇虫一样祸乱社稷的小人,对唐朝没有丝毫功绩却篡夺了其延续三百年的社稷。史学家蔡东藩同样认为其阴险奸诈,以臣弑君篡夺皇位,最后被儿子杀死属于罪有应得。
现代学者研究朱温时在对其荒淫残暴的行为进行批评的同时,也注重研究其身上的积极方面,学者李志文指出评价朱温时应当从其建立后梁为界按两个方面来看待,在这之前他确实英明睿智、善用人才,最终功成名就,而在建立后梁后他冷血阴暗、荒淫乱伦的一面便渐渐暴露出来,导致梁朝急剧滑坡。学者李志文同时指出朱温的行为客观上顺应了当时百姓希望统一的愿望,顺应了历史趋势,具有积极意义。学者伍纯初同样指出朱温经过三十年战争将黄巢之变后的河南道及周边区域初步整合到了一起,为结束唐中叶以来的割据状态作了前期的准备,客观上具有积极意义。学者孔令彬更是认为朱温作为地主阶级新兴势力的代表,在革除唐朝积弊、恢复经济方面具有突出的历史进步作用,而其背叛齐、唐政权与个人的暴虐荒淫则是相对次要的方面。
人物典故
上源驿之变
唐中和四年(公元884年),朱温曾和李克用一起击败了秦宗权的部队,但在晚上朱温设宴款待李克用时,李克用表现得十分放纵,让朱温十分不满。夜里朱温派兵包围驿站并放火,企图杀掉李克用,但李克用逃脱了,此事史称“上源驿之变”。此后二人间的仇恨便结下了,之后两方一直派兵相互攻击。
厌恶谄媚
暴虐弑杀
朱温的残暴好杀是其饱受争议的原因之一。朱温弑杀唐昭宗后不久,便派人将唐昭宗后代请来饮酒,之后全部勒死抛尸,唐哀宗禅位给朱温后也被其毒死。已归顺朱温的王师范、王重师等人也因曾经反叛的经历而被其诛杀全族。
后梁军在柏乡战败后朱温变得更加急躁易怒,常因小过失而杀害大臣,以至于最后随从官员担心其随意杀人而不敢前来,朱温便将最后到达的官员全部杀死。此外朱温率军打仗时也对枣强(今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等城进行屠城。
好色成性
荒淫好色也是朱温受到后世指责、争议的另一个原因。朱温的妻子张皇后在世时朱温对其十分尊敬,但其去世后,朱温渐渐沉浸于声色歌舞,甚至召儿子们的妻子进宫侍奉他。朱温也曾多次奸淫下属的家人,他与杨崇本的妻子通奸,致使杨崇本反叛;后来朱温在张宗奭家避暑时将其家中妇女几乎全部奸淫,因此险些被张宗奭的儿子杀掉,但张宗奭阻止了他。
报应不爽
朱温派枢密使蒋玄晖带领龙武牙官史太等人前去杀害唐昭宗时,唐昭宗刚醉酒,见状急忙起来,穿着单衣绕柱逃跑,最终被史太追上杀死。而朱友珪前去杀朱温时,朱温发现后同样绕柱逃跑,最终被追上杀死,死时情景和唐昭宗相似。而朱温作为臣子弑杀君主,最后也被儿子弑杀,同样被认为是报应。
人物关系
父母
父亲:朱诚,朱温称帝后追封为烈祖文穆皇帝。
兄长
朱存,朱温次兄,在和朱温攻打黄巢时战死,后被追封为朗王。
妻妾
陈氏,宋州人,被封为昭仪,之后于开平三年剃度为尼。
李氏,曾在屋中房梁断裂时将生病的朱温拉走,被封为昭容。
儿子
朱友裕,朱温长子,朱温篡唐前夕去世,后被追封郴王。
朱友贞,朱温第三子,被封为均王。朱友珪弑父自立后,朱友贞发动兵变废掉朱友珪,自立为帝,即后梁末帝。
朱友璋,朱温第五子,被封为福王。
朱友雍,朱温第六子,被封为贺王。
朱友徽,朱温第七子,被封为建王。
义子
朱友恭,原名李彦威。朱温弑杀唐昭宗后将罪责推给了他,于是朱友恭被赐自尽。
朱友文,原名康勤,被封为博王。
朱友谦,原名朱简,朱温称帝后封其为冀王,朱友贞登基后投奔李存勖。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五代史通俗演义》中的朱温佯装对皇帝恭顺,实则残暴好色,为人贪婪,后来毒杀唐哀宗篡位建梁。到了晚年的朱温仍然滥杀、好色,最后被其子朱友珪当面命人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