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沃兹沃斯·朗费罗(美国男诗人)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24
亨利·沃兹沃斯·朗费罗
美国男诗人
代表作《夜吟》
基本信息
出生日期 | 1807年 |
出生地 | 美国波特兰 |
去世日期 | 1882年 |
国籍 | 美国 |
性别 | 男 |
展开
主要成就
朗费罗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拉近了美国文化萌芽与历史悠久的欧洲文化之间的距离。他翻译的德国、意大利、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文学作品,都表现出他的诗歌特有的直率和真诚,吸引了众多的美国读者。
当批评界盛行严格的现实主义的时期,人们更多地注意到朗费罗的缺点。他被称为“平庸的诗人”。但他恰有这样的天赋——平凡中散发光彩,音乐点缀着平凡。其诗歌的质朴和单纯虽使他深受儿童及一些成年人喜爱,但也常被说成是陈腐和平庸。然而,朗费罗依然以一个有着纯粹、亲切、温文尔雅风格的多才多艺的抒情诗人而获得了不朽的声誉。他的学术成就也令人钦敬。朗费罗对抒情诗这种诗歌形式的出色运用及他对十四行诗的精通使他广受赞誉。
人物生平
写作经历
亨利·沃兹沃斯·朗费罗作品
1842年,朗费罗又一次出国,在返程途中他写了《奴役篇》。尽管朗费罗是一个坚定的废奴主义者,但他写的反对奴隶制度的诗歌却不像约翰·格林立夫·惠蒂埃那样激烈。
《伊凡吉林》(1847年)是朗费罗的三部重要的叙事诗中的第一部,其他的两部分别为《海华沙之歌》(1855年)及《迈尔斯·斯坦迪什的求婚》(1858年)。霍桑为朗费罗提供了《伊凡吉林》一诗的雏形,他给朗费罗讲述了阿卡迪亚人被迫在新婚之时与情人分别的故事。
普利茅斯殖民地是《迈尔斯·斯坦迪什的求婚》诗中故事的发生地。主要人物都有历史原型,但整个故事却是虚构的。布拉夫·迈尔斯·斯坦迪什是一名勇敢的战士,却不擅长于向姑娘求爱。于是他让自己的好朋友约翰·奥尔登代他去向普里西拉·玛伦求婚。约翰·奥尔登的心里也在暗恋着普里西拉·玛伦,所以当姑娘问他:“你为什么不为自己求婚呢?”,约翰·奥尔登慌乱不安。
在写作这三部叙事诗的同时,朗费罗还创作了其他一些作品,如:诗集《海边与炉边》(1850年),其中《航船的建造》一首最引人瞩目。《金色的传说》(1851年),取材于德国古典故事,是一部戏剧性的诗歌。《卡文那》(Kavanagh)(1849年),与《许珀里翁》一样,是一部有自传色彩的长篇故事。
1854年,辞去哈佛大学的教职,以全心投入写作。
尽管诗的影响力日益扩大,然而朗费罗创作的高峰期却已然过去。他的诗集《路畔旅舍的故事》(1863年)中有几首创作于1861年前。这部诗集中有21首叙事诗,模仿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而作,故事的讲述地点换成了马萨诸塞州的一家旅店。其中的《奥拉夫国王传奇》以斯诺里·斯特拉松的一个故事为蓝本。这部书中最著名的故事是《骑手保罗》。
朗费罗1868-69年间的欧洲之旅充满了鲜花和掌声。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都授予他名誉学位,他还受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的接见。他为了缓解丧偶之痛而翻译了但丁的《神曲》(1867年)。译作很出色,但因为太忠实于原文而失却了朗费罗诗歌所特有的音乐特质。
在朗费罗从博多因学院毕业50周年庆典上,他朗诵了诗歌《Morituri Salutamus》(将死的人向您致敬)。
其他作品
时间 | 作品名称 |
1835年 | 《海外朝圣记》 |
1839年 | 《许珀里翁》 |
1839年 | 《夜吟》 |
1841年 | 《歌谣及其他》 |
1842年 | 《奴役篇》 |
展开表格
个人生活
健康状况
1861年发生的灾难,给朗费罗的余生罩上了挥之不去的阴影。当时他的妻子正在熔化火漆,一根燃烧的火柴点燃了她的衣服。尽管朗费罗全力施救,这场火灾无法挽救她的性命,而朗费罗也被严重烧伤。
1882年3月24日,朗费罗死于腹膜炎病。
参考资料
[1]
亨利·沃兹沃斯·朗费罗 《雨天》 · 豆瓣[引用日期2021-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