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影(新女性文学代表人物、作家、诗人)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24
虹影
新女性文学代表人物、作家、诗人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虹影
外文名
Hong Ying
原名
陈红英
国籍
性别
女
出生地
重庆
出生日期
1962年09月21日
籍贯
重庆
职业
作家、诗人、导演
毕业院校
轻工业中专学校
北京鲁迅文学院
复旦大学作家班
代表作品
《饥饿的女儿》《K》(《英国情人》)《上海王》
笔名
虹影
虹影出生于长江南岸的重庆贫民窟,母亲是挑妇,养父是船工。后养父双目失明丧失劳动能力,母亲以一人之力撑起八口之家。18岁时虹影知道了自己“私生女”的身份,愤然出走。其凄惨的童年生活为她日后的创作提供了动力和丰富的素材。虹影于1981年开始写诗,1983年2月,发表处女作《组诗》,1988年开始发表小说。1991年移民英国,开始大量创作。先后出版了中短篇小说集《你一直对温柔妥协》《脏手指·瓶盖子》《辣椒式的口红》等多部;散文集《异乡人手记》《谁怕虹影》等,诗集《天堂鸟》《鱼教会鱼歌唱》等。其中《K》(《英国情人》)《饥饿的女儿》等六部长篇被译成30多种文字在欧美、以色列、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和越南等国出版。2021年,由其编剧并导演的电影《月光武士》杀青。
虹影曾获“意大利罗马文学奖”“重庆城市形象推广大使”等多项荣誉,其作品也获得了多项奖项。但她也因有关作品的风波而备受争议,被媒体评为“中国最受争议的作家”。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虹影,1962年9月21日出生于重庆市南岸区的一个贫民窟里,因在存活下来的孩子中排行第六,所以取乳名为小六。由于私生女的身份,虹影受尽家人嫌弃,半岁的时候开始被不断地送人,七岁才接回重庆,结束了在别人家讨日子的生活。文革时期,虹影第一次接触到手抄本小说《一只绣花鞋》,从此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文革”结束后,图书馆开始对外开放借书,虹影因此读了不少文学作品,那时的她特别爱读伯朗特姐妹写的《简·爱》和《呼啸山庄》。虹影18岁生日那天,她从母亲那得知自己私生女的身世,愤然出走。父母的冷淡、邻里的谩骂、困苦的生存境况、暴力和血腥的场景的频繁上演给虹影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创伤。面对这样的困境,虹影选择用文字来抒发自己的压抑孤独的情感,“我上小学的时候就有一个习惯,看到什么都喜欢拿个本子记下来。因为大家都知道我的背景,邻居、同学,身边的人都很少跟我说话、跟我玩。”这为虹影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初入文坛
高考落榜后,虹影被一所轻工业中专学校录取。1981年,虹影开始写诗。1982年中专毕业后,她被安排到重庆一家公司上班。后因生病请长假到中国各地旅游,在旅游的过程中也进行创作,不断在中国各地的杂志发表诗歌、小说和散文,并靠稿费维持生活。于1983年2月发表处女作《组诗》、1988年4月出版诗集《天堂鸟》。1989年2月,虹影来到北京鲁迅文学院上学,之后又被上海复旦大学作家班录取。在1990年底的时候,虹影结识了著名学者赵毅衡,两人有许多共同话题,很快就产生了感情。次年虹影移民英国,和赵毅衡在英国南温布顿教堂举行了婚礼。1991年因《诗与逃命》获得她人生中第一个文学奖项——英国《丝语》时报华人诗歌一等奖。1992年,在台湾一家出版社出版了第一篇长篇小说《背叛之夏》。之后,又在台湾和中国大陆先后出版了七本散文和短篇小说集、四本诗集,并编辑了海外华人作品集在中国大陆出版。
事业高潮
1997年出版的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以私生女身份自我言说,大胆地呈现了她的那些在外人看来是羞耻的经历,其中展现的女性独特的个性和自我身份认同,在当代文坛引起了轰动。同年,《饥饿的女儿》获得了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入选台湾青少年自选教材,并被翻译为29种语言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全球累计销售了500万册,虹影也因《饥饿的女儿》而受到广泛关注。同年,《背叛之夏》被翻成英、荷、日等十五种语言在各国发行,第三部长篇小说《K》也在台湾联合报连载。1999年,《K》出版成书。2002年,《K》因涉嫌侵犯陈西滢、凌叔华的名誉而被告上法庭。同年,虹影和赵毅衡离婚,定居北京。2003年《K》改名为《英国情人》,并修改了一部分内容。
创作转型
由于《K》的风波事件给虹影的创作留下了很大的阴影,虹影从自传体写作转向了历史虚构类小说写作。虹影分别于2003年、2005年和2006年写了《上海王》《上海之死》《上海魔术师》这3部虚构小说,合称“上海三部曲”,书写了3个女人传奇的上海故事,重新定义了女性的身份。在《上海魔术师》出版这一年,虹影的母亲唐淑辉去世。
2007年,虹影女儿出生。两年后,虹影与英国作家亚当威廉姆斯举办了婚礼。可以说,女儿的到来给她带来了巨大的精神财富,是她又一次创作转型的关键。虹影说:“写完自传小说,是和过去的自己真实对视,在有了女儿后,才真正和过去的生活做了和解。”母亲这个角色使虹影跳出了她和过去之间的关系,开始意识到人生的意义所在。从来不看儿童文学的虹影,于2014年为女儿写下了第一部儿童作品《奥当女孩》。《奥当女孩》与2015年出版的《里娅传奇》、2016年出版的《新月当空》和《马来花开》、2021年出版的《彩虹之心》合称“神奇少年桑桑系列”。
人物作品
文学作品
小说
书名 | 首次出版时间 | 出版社 |
《你一直对温柔妥协》 | 1994年10月 | 新世界出版社 |
《玉米的咒语》 | 1995年8月 | 时代文艺出版社 |
《玄机之桥》 | 1995年8月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双层感觉》 | 1996年2月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六指》 | 1996年10月 | 北京华艺出版社 |
《饥饿的女儿》 | 1997年5月 | 台湾尔雅出版社 |
《十八劫》 | 1998年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女子有行》 | 1998年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K》(《英国情人》) | 1999年5月 | 台湾尔雅出版社 |
《神交者说》 | 2000年4月 | 台湾三民书局 |
《一个流浪女的未来》 | 2001年1月 | 漓江出版社 |
《脏手指·瓶盖子》 | 2001年1月 | 漓江出版社 |
《阿难》 | 2002年4月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火狐虹影》 | 2003年4月 | 远方出版社 |
《孔雀的叫喊》 | 2003年1月 | 知识出版社 |
《上海王》 | 2003年11月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那年纽约咖啡红》 | 2004年1月 | 百花文艺出版社 |
《鹤止步》 | 2004年1月 | 台湾联合文学出版社 |
《绿袖子》 | 2004年8月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康乃馨俱乐部》 | 2005年1月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大师,请小女子说》 | 2005年6月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上海之死》 | 2005年4月 | 山东文艺出版社 |
《萧邦的左手》 | 2005年10月 | 学林出版社 |
《上海魔术师》 | 2006年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我们互相消失》 | 2009年1月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好儿女花》 | 2009年9月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神秘女子》 | 2009年12月 | 中国妇女出版社 |
《那些绝代佳人》 | 2010年1月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小小姑娘》 | 2011年10月 | 译林出版社 |
《当世界变成辣椒》 | 2012年10月 | 中信出版社 |
《罗马》 | 2019年10月 | 重庆出版社 |
《月光武士》 | 2021年7月 | 花城出版社 |
《像风一样活》 | 2022年10月 | 四川文艺出版社 |
散文集
书名 | 首次出版时间 | 出版社 |
《异乡人手记》 | 1995年8月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危险年龄》 | 2001年1月 | 漓江出版社 |
《虹影打伞》 | 2003年2月 | 知识出版社 |
《谁怕虹影》 | 2004年9月 | 作家出版社 |
《离别后不顾一切爱你》 | 2006年6月 | 吉林文史出版社 |
《我与卡夫卡的爱情》 | 2006年9月 | 时代文艺出版社 |
《我们的痛苦,我们加糖》 | 2009年5月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自我教育》 | 2013年12月 | 牛津大学出版社 |
诗集
书名 | 首次出版时间 | 出版社 |
《组诗》 | 1983年2月 | 重庆工人出版社 |
《天堂鸟》 | 1988年4月 | 重庆工人出版社 |
《伦敦,危险的幽会》 | 1993年4月 | 中国文联出版社 |
《白色海岸》 | 1998年7月 | 春风文艺出版社 |
《快跑,月食》 | 1999年2月 | 台湾唐山出版社 |
《鱼教会鱼歌唱》 | 2001年1月 | 漓江出版社 |
《沉静的老虎》 | 2007年12月 | 九歌出版社 |
儿童文学
书名 | 首次出版时间 | 出版社 |
《奥当女孩》 | 2014年8月 | 贵州人民出版社 |
《里娅传奇》 | 2015年5月 | 贵州人民出版社 |
《新月当空》 | 2016年3月 | 贵州人民出版社 |
《米米朵拉》 | 2016年4月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马来花开》 | 2016年9月 | 贵州人民出版社 |
《彩虹之心》 | 2021年10月 | 贵州人民出版社 |
导演作品
名称 | 类型 | 时间 |
《月光武士》 | 电影 | 2021年 |
相关作品
名称 | 导演 | 类型 | 改编来源 | 时间 |
《兰心大剧院》 | 娄烨 | 电影 | 《上海之死》 | 2021年 |
创作特点
苦难书写
虹影是个非常有苦难意识的作家,虹影在自我评价中说过“饥饿是我的胎教,苦难是我的启蒙”,虹影早年的苦难经历使她格外关注底层人的苦难挫伤,并且这样的经历也使她常常能将笔触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通过将精神痛苦和身体痛苦交叉来呈现人物的悲剧和苦难的现实。在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生活的苦难、情感的苦难、漂泊的苦难等等,以及她对困境中的人物充满着悲悯和同情。
《上海的魔术师》中的男女主人公兰胡儿和加里都是挣扎于温饱的社会底层人,他们不仅要面对生活带给他们的苦难,还要承受爱情和伦理之间的冲突给他们带来的精神困苦。在故事的最后,虹影都没有把身世之谜浮之于世,这使得男女主人公的内心始终充满疑惑和畏惧、饱受精神上的折磨。
女性书写
作为新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虹影的作品带有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带有“耻感”的童年成长经历使虹影的女性意识渐渐觉醒,她大部分作品都是以女性为主要人物展开故事的,并且在她的笔下的女性往往比男性要多一丝韧性。虹影塑造了很多不同的女性形象,有在困境中挣扎的贫苦女性,有反抗命运的独立女性,又或者是执着追爱的边缘女性。虹影以细致真实的笔触,写出了女性的生命本能,展示了敢于冲破传统的当代女性的觉醒。
《上海王》中的女主人公不是在家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而是在外抛头露面的女戏子,她强大的欲望和力量使她征服她身边的男人们、征服整个上海,成为了“上海王”。虹影赋予了女主人公女性该有的力量,是其女性意识的强烈体现。
自传书写
虹影在她的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和《好儿花女》大胆地暴露了自己的“隐私”和“家丑”,她不仅讲述了自己的故事,还讲述了母亲、养父、生父和兄弟姐妹乃至小辈的故事。在《饥饿的女儿》中,主人公六六就是虹影本人。六六在饥荒之年出生、18岁得知自己“私生女”的身份、爱上自己的历史老师、被生父跟踪等,这些都是虹影本人的人生经历。在《好儿花女》中,以自己的母亲去世为线索,将兄弟姐妹之间的爱恨情仇一一呈现,另外虹影还将自己情感婚姻中两姐妹共侍一夫的三角关系浮出水面。
地域书写
对于虹影来说,巴蜀文化不仅影响了她的性格,还影响了她的创作。虹影生于重庆、长于重庆,她独特的底层生活经验、有关重庆的生命记忆给她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重庆的民俗文化是她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重庆人爱打牌、端午节用五彩线挂身上辟邪后抛江。另外,她的重庆作品中也不乏重庆方言的写作,如“耍假秤”“洗刷”等重庆词汇。
人物关系
关系 | 姓名 | 简述 |
母亲 | 唐淑辉 | 2006年10月25日去世 |
第一任丈夫 | 赵毅衡 | 1991年两人于英国结婚,2002年离婚 |
第二任丈夫 | 艾德姆 | 2009年8月22日,两人在威尼斯举行了婚礼 |
女儿 | 瑟珀 | 2007年出生 |
奖项荣誉
个人荣誉
奖项荣誉 | 获奖年份 |
新浪网投票评选为“最有人气的作家” | 2000年 |
华图商报评选为“十大女作家之一” | 2001年 |
《南方周末》评为2002年“是非“人物 | 2002年 |
意大利罗马文学奖 | 2005年 |
重庆城市形象推广大使 | 2009年 |
作品荣誉
获奖作品 | 奖项荣誉 | 时间 |
《诗与逃命》 | 英国华人一等奖 | 1991年 |
《琴声》 | 台湾《联合报》新诗奖 | 1992年 |
《冬之恐怖》 | 台湾《创世记》诗刊40年诗优选奖 | 1994年 |
《脏手指·瓶盖子》 | 纽约《特尔菲卡(Trafika)》“中国最优秀短篇小说奖” | 1994年 |
《六指》 | 台湾《中央日报》小说奖 | 1995年 |
《蛋黄蛋白》 | 台湾《中央日报》小说奖 | 1996年 |
《飞翔》 | 台湾《联合报》小说奖 | 1996年 |
《饥饿的女儿》 | 中国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 | 1997年 |
《K》(《英国情人》) | 英国《独立报》评选为年度十大好书之一 | 2002年 |
《好儿花女》 | 《亚洲周刊》全球中文十大小说奖 | 2009年 |
人物影响
在华人作家中,由诗人转变成小说家,虹影并不是第一人,但她却是最会讲故事、转型最成功的作家。虹影的作品内容丰富、风格多变、题材广泛,享誉海内外。“在欧洲,Bloomsbury这个老牌的出版业巨子主推虹影,把虹影的书放在文学巨匠伍尔芙和玛格丽特·杜拉斯同一书架上——这也是迄今为止任何一个中国内地作家都未享受过的殊荣。”此外,她的六部长篇被译成30多种文字在欧美、以色列、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和越南等国出版。部分作品还被改编成影视剧,如《上海之死》被娄烨改编为电影《兰心大剧院》等等。
人物风波
《K》(英国情人)事件
2001年,已故著名作家凌叔华的女儿陈小滢以“用淫秽的手法杜撰情节毁坏父母及子女名誉”将小说《K》的作者虹影告上法庭,以及要求《作家》杂志和《四川青年报》终止《K》的出版发行或刊载。2002年12月,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虹影败诉。虹影坚持认为《K》是小说,除了朱利安,书中没用真人的名字,许多情节是文学的想象。在一审结果刚出的时候虹影当即向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该案于2003年7月15日开庭二审。二审双方庭外和解,虹影作出让步,愿意公开在《作家》杂志上致歉,对于原告花在官司上的高额诉讼费和律师费,愿意补偿8万元。法院的裁决书容许《K》改名为《英国情人》,原告先人的名字身份等改过后还可出版,法院也不判决侵害名誉权。
2004年7月26日,《绿袖子》作品讨论会结束后,有评论家指出,该书有抄袭法国著名作家杜拉斯的《广岛之恋》之嫌,并拿毕淑敏、虹影、林白、海男等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女作家的长相说事。虹影就这段法律之外的“口水官司”,向媒体投诉这些评论家,事后这些评论家也作出了回应,认为虹影是个好作家。
2005年1月10日,南方某都市报在“2004文化年鉴”中提到:“虹影小说《绿袖子》被指出小说的叙事方式等都可以看出法国著名女作家杜拉斯《广岛之恋》的影子,完全是它的翻版,被指为‘抄袭’。”虹影认为:该报犯了诬蔑罪,并请律师史玉生提出法律追究。
人物争议
2002年,虹影被新浪网等电子媒体评为“中国最受争议的作家”。虹影因《饥饿的女儿》中“一女二嫁”和《K》的侵犯“先人”名誉权两场闹得沸沸扬扬的官司而渐渐被人们所知,在她的作品中常有对主人公的身体及性生活的描写,以及大胆暴露的那些传统意义上的“隐私”和“家丑”。新闻媒体曾评价她为“脂粉阵里的英雄”“文字魔女”“官司作家”;对她有粗俗了解的人也只留下了“个性张扬”“言论大胆”和满身“是非”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