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馆(北京朝阳区的中央直属事业单位)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24
小编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馆是中国第一座世界最大的文学博物馆。成立于1985年,原址在西三环路万寿寺。新馆坐落于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文学馆路45号,于2000年5月开放。中国现代文学馆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资料中心,集文学展览馆、文学图书馆、文学档案馆以及文学理论研究、文学交流功能于一身。其主要任务是展示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以及重要作家、文学流派的文学成就,以助益于民族文化品位的提升;收集、保管、整理、研究中国现当代作家的著作、手稿、译本、日记、信札、藏书等文学档案资料和有关的著作评论以及现当代文学书籍、期刊等,以助益于先进文化的薪传。中国现代文学馆
北京朝阳区的中央直属事业单位
中国现代文学馆成立于1985年,原址在西三环路万寿寺。新馆坐落于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文学馆路45号,于2000年5月开放。
中国现代文学馆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资料中心,集文学展览馆、文学图书馆、文学档案馆以及文学理论研究、文学交流功能于一身。其主要任务是展示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以及重要作家、文学流派的文学成就,以助益于民族文化品位的提升;收集、保管、整理、研究中国现当代作家的著作、手稿、译本、日记、信札、藏书等文学档案资料和有关的著作评论以及现当代文学书籍、期刊等,以助益于先进文化的薪传。
馆舍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馆是国家级重点文化单位,是中国第一座、也是世界最大的文学博物馆。这里主要展示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以及重要作家、文学流派的文学成就,是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阵地。
历任馆长
杨犁 (第一任馆长) 任职时间:1985-1991
刘麟(副馆长)任职时间:1985-1991
李凖(第二任馆长)任职时间:1991-2000
舒乙(常务副馆长)任职时间:1995-2000
周明(副馆长)任职时间:1995-1999
吴福辉(副馆长)任职时间:1995-1999
刘泽林(副馆长)任职时间:1999-2007
舒乙(第三任馆长)任职时间:2000-2004
陈建功(第四任馆长)任职时间:2004-2013
李荣胜(常务副馆长)任职时间:2004-2009
吴义勤(副馆长、常务副馆长)任职时间:2009-2013
周吉宜(副馆长)任职时间:2007-2009
吴义勤(第五任馆长)任职时间:2013-2016
梁海春(副馆长)任职时间:2012-2018
现任馆领导
李敬泽(第六任馆长)任职时间:2017——
刘方(常务副馆长)任职时间:2018——
梁飞(副馆长)任职时间:2018——
李荣飞(副馆长)任职时间:2019——
历史沿革
1981年10月13日,组建建馆筹备委员会。孔罗荪任主任委员,筹委会委员有:巴金、冰心、胡乔木、周扬、曹禺、艾青、贺敬之、严文井、唐弢、王瑶、冯牧、朱子奇、张僖等,其他成员:李枫、王乃瑾、曹琳、吴福辉。
1982年,在中央和北京市有关部门的协助下,选定北京万寿寺西院作为文学馆临时馆址。同年11月16日“中国现代文学馆筹建处”召开成立会,胡乔木等同志参加并为“筹建处”挂牌。财政拨款150万元作为修缮馆舍和购置基本设备的经费,巴金先生捐款15万元作为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基金。
1985年1月5日在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上,中国现代文学馆正式宣告成立,杨犁任文学馆第一任馆长。同年3月26日举行隆重的开馆典礼,巴金先生亲自主持,胡乔木、王蒙致辞,来自全国各地的二百多位知名作家出席了开馆典礼。
1996年,由于旧馆万寿寺已经承载不下逐年增加的文物、书籍,以及考虑到对书信、手稿的保护程度,希望能够建成独立新馆。在巴金先生的再次积极争取下,国家在朝阳区芍药居地区为文学馆开辟新址,新馆计划得以实施。
1997年底动工,1999年9月底完工,于2000年5月23日新馆开馆。建成之后的文学馆新馆是一座蕴含浓厚文学气息的标志性文化建筑。
2008年,文学馆在原有A座、B座的基础上,再次扩建C座新楼,更加扩大展览和研究的规模。2010年C座建成使用。
2020年11月10日,成为全国文学馆联盟首届理事单位。
展馆新馆
该馆新馆工程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设计,l999年10月落成,位于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小区文学馆路45号,是一座蕴含浓厚文学气息的标志性文学建筑。它是由中国文学泰斗巴金先生、冰心先生等倡建的一组新颖别致的、园林式和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建筑群。现为世界规模最大的文学博物馆和文学资料研究及交流中心。
该馆占地面积46亩,总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馆的外观以红墙蓝瓦为主,墙外的百花浮雕,各显神韵,体现出百花齐放的意境。馆内的玻璃壁画、主厅油画、园林雕像、石头馆徽等都有别致的安排,整个建筑布局构思巧妙;在建筑上把传统的民族风格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显示了建筑美学的新动向。中国现代文学馆以其独特的文化韵味为北京增添了新的风景。
新馆在总体布局中,将中国传统的中轴对称庭院组合和江南园林建筑的造园手法相结合,并融入了一些彩灯、暗流、涌泉和椭圆形社交广场等西式文化,在绿意缭绕的建筑周围有文学大师们的青铜雕像散落其间,使整个建筑组群的平面和空间活泼多变,极富现代感,又有历史的文学气息。屋顶的设计上更有独到之处:传统的双坡和四坡攒尖的屋面都不到顶,省去了顶尖部分的无用空间,在顶部开辟了各种形状的采光天棚,大大丰富了室内空间和光影变幻;从外部看,更形成了双屋顶脊或三角形屋脊,再结合传统屋脊鼻子,大大丰富了建筑的外部形象。
中国现代文学馆
常设展
馆舍九绝
巴金题字的巨石影壁
在文学馆的正前门,矗立着一座长8米、高2.5米、重达50吨的巨石影壁,巨石为采自山东莱州的樱花石,前后两面均刻有巴金先生的一段话,精辟阐明了中国新文学的使命。正面:“我们有一个多么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作家留下来的杰作,它们支持我们,鼓励我们,使自己变得更善良,更纯洁,对别人更有用。”背面:“我们的新文学是表现我国人民心灵的丰富矿藏,是塑造青年灵魂的工厂,是培养革命战士的学校。我们的新文学是散播火种的文学,我们从它得到温暖,也把火种传给别人。”
二绝 四个馆名
江主席的题字
三绝 百花齐放浮雕
文学馆建筑
四绝 巴金手印门把
文学馆自己发明了一个门把,独出心裁。他们将巴金的手形翻一个石膏模,再设计成一个长方形的铸铜件,正中是巴老的手印,连他手掌上的纹路都清晰可见,旁边有一个他的印章。这款铸铜件被装在每一扇进出文学馆的玻璃大门上,成为文学馆一景。参观者推着巴金手印门把进门,在踏进文学馆大门的第一时间,就开始了与文学巨匠的接触。
文学馆A座大堂正门的两侧,各有一幅长14米、高3.6米的彩色玻璃镶嵌画,用六组画的形式艺术地表现了鲁迅的《祝福》、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白杨礼赞》、巴金的《家》、老舍的《茶馆》和曹禺的《原野》。这六组画各自有一幅主画,两幅副书和六幅背景画。六组彼此相连,形成两堵巨大的画墙,逆光看去,五光十色,十分抢眼。
六绝 作家签名瓷器
文学馆A座大堂中间,竖立着一对巨大的青花瓷瓶,上面有5000余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签名。大瓷瓶有3.5米高,各重1吨多,是在景德镇烧的,每一炉只烧一枚,在烧制过程中,由于难以控制,烧毁了若干枚。作家名字按汉语拼音的顺序排列,观众可以很容易地找到作家的名字。
七绝 大油画
文学馆A座大堂里侧,能看到一个油画厅。油画厅的左右两扇墙面,应用了埃及的彩色浮雕、敦煌的绿黄色基调和现代的叠加技术,再现了中国现代文学名著中的“受难者”和“反抗者”形象。两幅大型壁画各长18米、高2.8米,油画总面积为100平方米,相当于一个巨型长轴。
八绝 作家雕像
作家雕像
九绝 奇石“逗号”
奇石来自房山,体积巨大,像一尾展开的孔雀屏,中心有一个溜溜圆的孔,透空,而且连着一个缺角,像极了一个逗号。中国古典文学没有任何的标点符号。逗号,是现代。逗号,没有完结,一直延续到当代。这是一个天然的文学馆馆徽。
科研情况
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由中国现代文学馆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合编,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之一。《丛刊》创刊于1979年11月,从2005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2011年起改为月刊,并倡导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打通研究,刊发当代文学的研究文章。《丛刊》首任主编由这一学科的奠基人之一王瑶先生担任,第二任由樊骏先生担任,第三任由吴福辉、钱理群共同担任,第四任由吴福辉、温儒敏共同担任,第五任由吴义勤、温儒敏共同担任,现任主编为李敬泽和丁帆。
二、柏杨研究中心
2007年,柏杨先生将自己数十年珍藏的字画、手稿、书刊、实物、资料、音像等11745件文物捐献给中国现代文学馆。同年,柏杨研究中心正式在中国现代文学馆成立,并在馆内设立了“柏杨文库”。
三、中国当代文学年鉴中心
2010年5月13日,“中国当代文学年鉴中心”在中国现代文学馆成立。
四、中国博物馆协会文学专业委员会
馆舍地址
馆藏文物
2020年5月13日数据显示,博物馆藏品数量有700000件,珍惜文物397件。
中国现代文学馆
茅盾故居
茅盾故居隶属于中国现代文学馆,主要负责保护、管理茅盾先生的遗物和故居建筑,故居内的茅盾专题展览常年向公众开放。
茅盾故居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南后圆恩寺胡同13号,西邻南锣鼓巷文化一条街。馆内由一个二进四合院组成,庭院内有两拢花草和一个葡萄架,茅盾半身铜像坐落在庭院正中。三个展厅和会客室组成院落前庭,后庭为起居室兼卧室。茅盾先生就是在这里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7年(1974年—1981年)。
参考资料
[1]
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的通知 · 国家文物局[引用日期2020-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