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位于非洲与阿拉伯半岛间的海域)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7-12
小编整理:
红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海洋,它位于非洲东北部和阿拉伯半岛之间,是印度洋的陆间海,也是东非大裂谷的北部延伸。红海的长度约为2250公里,最宽处为355公里,面积达到438,000平方公里。 红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之一,这主要是因为红海位于热带地区,温度较高,而且没有太多的淡水输入来降低其盐度。此外,红海也是一个重要的石油运输通道,因为它通过苏伊士运河与地中海相连,并通过曼德海峡与亚丁湾相连。 红海底部属于海洋性的硅酸盐土壤,这意味着它的底部土壤富含硅酸盐矿物质。这些硅酸盐矿物质对于海洋生态系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们是许多海洋生物的基本营养物质。 总的来说,红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海洋,它不仅在地理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生态和经济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红海
位于非洲与阿拉伯半岛间的海域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红海
外文名
Red Sea
地理位置
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之间的狭长海域
地理信息
平均深度
490米
最深深度
2211米
其他信息
海域面积
43.8万平方千米
水温
26℃-30℃
平均盐度
3.6%
主要邻国
阿拉伯,也门,埃及,苏丹,约旦
名称来源
红海是直接由希腊文、拉丁文、阿拉伯文翻译过来的。红海多数并不呈红色,但偶尔会季节性地出现大片红色藻类。这提供了其名称的一个可能的来源。另一些学者认为,“红”来源于其相对于命名者的方位(许多民族都有以颜色指代方向的传统),指南方或者西方。
此名称的来源,解释甚多。其一是用海水的颜色来解释红海的名字。这种解释又分为三种观点:有的说红海里有许多色泽鲜艳的贝壳,因而使水色深红;有的认为红海近岸的浅海地带有大量黄中黄红的珊瑚沙,使得海水变红;还有的说红海是世界上温度最高的海,适宜生物的繁衍,所以表层海水中大量繁殖着一种红色海藻,使得海水略呈红色,因而得名红海。
其二是认为红海两岸岩石的色泽是红海得名的原因。远古时代,由于交通工具和技术条件的制约,人们只能驾船在近岸航行。当时人们发现红海两岸特别是非洲沿岸,是一片绵延不断的红黄色岩壁,这些红黄色岩壁将太阳光反射到海上,使海上也红光闪烁,红海因此而得名。
其三是将红海的得名与气候联系在一起。红海海面上常有来自非洲大沙漠的风,送来一股股炎热的气流和红黄色的尘雾,使天色变暗,海而呈暗红色,所以称为红海。
历史变迁
地理特征
红海两岸陡峭壁立,岸滨多珊瑚礁,天然良港较少。
北纬16°以南,因珊瑚礁海岸的大面积增长,使可以通航的航道十分狭窄,某些港口设施受到阻碍。在曼德海峡,要靠爆破和挖泥两种方式来打开航道。
海底环境
红海海盆为亚非大裂谷的一部分,长约2100千米。按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理论,认为红海和亚丁湾是海洋的雏形。红海底部确属海洋性的硅镁层岩石,在海底轴部也有如大洋中脊的水平错断的长裂缝,并被破裂带连接起来。
非洲大陆与阿拉伯半岛开始分离在2000万年前的中新世,还在以每年1厘米的速度继续扩张。红海两岸陡峭壁立,岸滨多珊瑚礁,天然良港较少。整个红海平均深度558米,最大深度2514米。
红海两岸没有大河流入,在通往大洋的水路上,有石林及水下岩岭,大洋里稍淡的海水难以进来,红海中较咸的海水也难以流出去。科学家还在海底深处发现了大面积的“热洞”。大量岩浆沿着地壳的裂隙涌到海底,岩浆加热了周围的岩石和海水,出现了深层海水的水温比表层还高的奇特现象。热气腾腾的深层海水泛到海面加速了蒸发,使盐的浓度越来越高。
环境特点
气候
红海地处北回归线高压带控制的范围,腹背由于北非和阿拉伯半岛热带沙漠气候的影响,且受东西两侧热带沙漠夹峙,气候终年干热,降水稀少,尘埃弥漫,水面温度较高。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终年高温。红海的气候是由两个季风季节组成,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季风是由陆地和海洋的温差造成。
降水量少,蒸发量却很高,盐度为4.1%,年蒸发量为2000毫米,超过降水量,两岸无常年河流注入。夏季表层水温超过30℃。夏天平均表面温度为北边26℃,南边30℃,总平均温度为22℃,红海和周边地区的降雨量很低,每年只有30mm,一般以雷暴,沙尘暴的形式下雨,低降雨和欠缺淡水注入造成每年2050毫米的净蒸发和高盐度。海水多呈蓝绿色,局部地区因红色海藻生长茂盛而呈红棕色,红海一称即源于此。
水温
地球海洋表面的年平均水温是17℃,而红海的表层水温8月可达27℃-32℃,即使是200米以下的深水,也可达到约21℃。在红海深海盆中,水温竟高达60℃。海底扩张使地壳出现了裂缝,岩浆沿裂缝不断上涌,海底岩石就被加热,所以海水底部水温较高。年蒸发量高,由亚丁湾通过曼德海峡东部水道流入的海水来弥补。是世界上水温和含盐量最高的海域。
洋流
因为气候的原因,使得红海水面比周围海域的水面要低,使得表层洋流向红海流动;海底因为盐度高,密度大,压强大,所以底层洋流是红海海水向周围海域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