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出自《论语·述而》)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7-19
小编整理:
这句话是出自《论语·述而》,是孔子的一句名言,常常被用来激励人们。它表达了君子和小人之间的不同,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而小人则常常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这句话的意义在于,它强调了人的心境和态度的重要性。君子能够保持坦荡荡的心态,不计较得失,不患得患失,因此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而小人则常常为了一些小事情而计较得失,容易陷入烦恼和焦虑。 这句话的点评可以是:君子心胸开阔,心态平和,小人则常常为得失而焦虑。这也是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学习的态度,要学会放下一些小事情,不要让它们影响我们的心情和情绪。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出自《论语·述而》
出自《论语·述而》,是自古以来人们所熟知的一句名言。许多人常常将此写成条幅,悬于室中,以激励自己。可以翻译成为,孔子认为,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小人则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拼音
jūn zǐ tǎn dàng dàng ,xiǎo rén cháng qī qī
出处
《论语·述而》
释义
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类型
名言
学派
儒家学派
荡
清除,洗涤
坦荡荡
心胸宽广、开阔
长戚戚
斤斤计较
作者
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
内容释义
原文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汉语拼音
jūn zǐ tǎn dàng dàng ,xiǎo rén cháng qī qī 。
注意:长读“cháng”,不能读“zhǎng”。
译文
孔子说:“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注释
荡:清除,洗涤。坦荡:形容率真无杂念,心神安宁的样子。
评析
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坦荡之人不为事扰,面无惧色依度而行;戚戚之人踱于事,瞻于事,形容枯槁于事,变坏于事。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是自古以来人们所熟知的一句名言。许多人常常将此写成条幅,悬于室中,以激励自己。
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弟子编撰。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全面解读
君子按照天地的规律要求自己,所以舒适安宁。小人则被外物所奴役,求名逐利,常常忧虑算计。
可以看出君子是修自身的,通过自然的规律去约束要求自己,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而小人因不修自己,而是向外求名逐利,不断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以满足自己的私欲。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易经》)”君子是自立自强的。而要求别人为自己做什么,历来为古人所不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真正勇敢的人是能够不断审视和面对自己的人。“吾一日三省吾身”(出自《论语》)。而小人则是通过攫取别人的劳动而达到自己私欲的目的。这也正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君子用道来约束和要求自己。那么什么是道呢?“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可见天地间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道”的。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可见这种道还是为善的。如果君子能够不断按照这种道来要求自己,以企达天人合一之境界。那么君子和小人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他们的得失也是不可以放在一起比较的了。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说的就是这种差距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