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威特(君主立宪国)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10-18
小编整理:
科威特国,首都科威特城,位于波斯湾西北部的君主立宪国。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科威特的石油总储量940亿桶,居世界第六位,天然气储量为280亿立方米,石油和相关的工业气体为科第一大经济支柱。科威特的气候不利于农业,仅生产少量的椰枣和蔬菜。多数食物靠进口。科威特
君主立宪国
1/2
视频百科 01:21
科威特国(阿拉伯语:دولةالكويت,英语:The State of Kuwait),简称科威特(阿拉伯语:الكويت),是一个位于西亚地区阿拉伯半岛东北部、波斯湾西北部的君主立宪国。在南部与沙特阿拉伯、北部与伊拉克分别接壤。同伊朗隔海相望,该国首都科威特城与该国名称同名。海岸线长290公里。属热带沙漠气候,夏长炎热干燥,最高气温可达51℃,冬短湿润多雨,最低气温可达-6℃。年降水量为22-177毫米。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科威特国
外文名
The State of Kuwait、دولةالكويت、Kuwait
简称
科威特
首都
科威特城
所属地区
亚洲
国庆日
2月25日
官方语言
阿拉伯语
国歌
《科威特国国歌》
主要城市
费尔瓦尼耶市
宗教
伊斯兰教(逊尼派)
政府信息
政体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地理信息
面积
17818平方公里
国土面积
17818 km²
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时区
UTC+3
国际电话区号
+965
国家代码
KWT
国际域名缩写
.kw
人口信息
人口
477.6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官网2021年2月更新显示)
人口密度
239.7人/平方公里(2020年)
物产信息
人均GDP
27000美元(2020年)
GDP
1250亿美元(2020年)
其他信息
人类发展指数
0.760
道路通行方向
靠右驾驶
最大城市
科威特城
人种
阿拉伯人
历史沿革
公元7世纪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科威特城又是其重要港口。
1581年起,哈立德家族统治科威特。
1710年,居住在阿拉伯半岛内志的阿奈扎部落中的萨巴赫家族迁移到科威特,1756年取得统治权,建立了科威特酋长国。
1822年,英国总督从巴士拉迁至科威特。
1871年,科成为奥斯曼帝国巴士拉省的一个县。
1899年,英国强迫科签署了英科秘密协定,英成为科的宗主国。
1939年,科正式沦为英国的保护国。
1954年,科成立了以酋长阿卜杜拉·萨巴赫为首的最高委员会。
1960年,从英国人手里先后接管了司法权和货币管理权。同年9月,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科威特是5个创始成员国之一。
1961年6月19日,科威特宣布独立,1963年5月加入联合国。
1990年8月2日,被伊拉克出兵侵吞,并由此而引发了海湾战争。
1991年3月6日,海湾战争结束,科威特埃米尔贾比尔等政府官员返回科威特本土。
2006年1月29日,科威特国会无异议通过首相萨巴赫出任埃米尔案。6月29日,国民议会大选投票正式举行,科威特女性有史以来首次行使选举和被选举权。
2017年6月2日,联合国大会选举科威特为2018年和2019年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
2021年10月12日公布决议,宣布科威特女性可以参军,目前仅限于军队医疗和后勤服务领域。这是科威特首次允许女性参军。
2022年8月1日下午,科威特内阁首相艾哈迈德·纳瓦夫·萨巴赫向外界公布了科威特新内阁的部分成员名单。科威特国家通讯社的报道显示,已公布的名单中包括国防大臣、外交大臣、石油大臣和教育大臣等重要职位。
2022年10月13日消息,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在阿斯塔纳举行的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峰会上宣布接纳科威特为成员国。
地理环境
区域位置
科威特全国面积17818平方公里(包括阿拉伯半岛的东北角及其附近的布比延、费莱凯等岛屿)。位于亚洲西部阿拉伯半岛东北部,波斯湾西北岸,西、北与伊拉克为邻,南部与沙特阿拉伯交界,东濒波斯湾,同伊朗隔海相望。水域面积5625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科威特海岸线长290公里。全境为一波状起伏的荒漠,西南部的杜卜迪伯高平原海拔275米,为全国地势最高的地方。北部有山地,西部有莱亚哈丘陵。东北部为冲积平原,其余为沙漠平原,一些丘陵穿插其间。地势西高东低。无常年有水的河流和湖泊。地下水资源丰富,但淡水极少,饮水主要来自伊拉克及淡化海水。有布比延、法拉卡等9个岛屿。
气候特征
科威特属热带沙漠型气候。夏季漫长,常刮西风,干燥,气温45℃,最高52℃,沥青路面80℃;紫外线、紫外线B和红外线水平60%。冬季短暂,最低气温可低至0℃,常刮南风,降雨量108毫米。春夏季多见沙尘暴。
自然资源
科威特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2013年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40亿吨,占世界储量的10.8%,居世界第四位。南部的布尔干油田为世界最大油田之一。天然气储量为1.7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储量的1.1%。石油是科威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民经济的支柱,财政收入90%以上来自石油。其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占出口创汇的95%。1978年产原油11,000万吨(1991年为631.5万吨),为世界主要产油国之一。除开采石油外,现正开采丰富的海底气田。非石油生产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其中包括农、渔业0.4%,制造业13.3%,电气、水0.1%,建筑业2.7%,批发、零售6.3%,餐饮旅馆业0.8%,运输、仓储和通讯4.6%,金融4%,保险0.2%,房地产和商务服务7.3%,社区社会服务22.4%等)。
行政区划
科威特共分六个省(Muhafazat):首都省、哈瓦里省、艾哈迈迪省、法尔瓦尼亚省、贾哈拉省、穆巴拉克·卡比尔省。
科威特行政区划 | ||||||
区名 | 英文 | 首府 | 英文 | 面积(平方公里) | 人口(2013年) | |
1 | 杰赫拉省 | AlJahraGovernorate | 杰赫拉 | AlJahra | 12,750 | 484,502 |
2 | 科威特省 | AlAsimahGovernorate | 科威特市 | KuwaitCity | 175 | 528,094 |
3 | 费尔瓦尼耶省 | AlFarwaniyahGovernorate | 费尔瓦尼耶 | AlFarwaniyah | 204 | 1,056,298 |
4 | 哈瓦利省 | HawalliGovernorate | 哈瓦利 | HawalliDistrict | 85 | 874,812 |
5 | 大穆巴拉克省 | MubarakAl-KabeerGovernorate | 大穆巴拉克 | MubarakAl-Kabeer | 104 | 229,301 |
6 | 艾哈迈迪省 | AlAhmadiGovernorate | 艾哈迈迪 | AlAhmadi | 5,120 | 787,037 |
合计 | 科威特国 | StateofKuwait | 17,818 | 3,965,144 (含海外公民5100人) |
首都
科威特首都科威特城,位于科威特湾南岸,是阿拉伯半岛东岸最重要的深水港,全国政治、经济中心。人口51万(2013)。建于十八世纪初,1938年因本国发现石油城市迅速发展,五十年代建成现代化城市,有石油化工、化肥、食品加工等工业,输出石油、皮革、羊毛等,也是波斯湾沿岸许多小港的转口港,其南有卫星城哈瓦利和萨利米耶。
国家象征
国旗
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靠旗杆一侧为黑色梯形,右侧自上而下由绿、白、红三色的等宽横条组成。黑色象征打败敌人,绿色代表绿洲,白色代表纯洁,红色象征为祖国流血。还有另一种说法为,黑色象征战场,红色象征未来。
国徽
呈圆形。一只白色的隼展开双翼构成圆周,圆面上有海水、蓝天、白云和行进在海面上的帆船,它象征历史上的科威特。隼的胸前是盾形的国旗图案,圆面上部用阿拉伯文写着“科威特国”。
人口民族
2019年4月,科威特人口443万,其中科威特籍人约占30%。
据阿拉伯时报2014年7月8日报道,依据最新统计数据科威特外籍人口数量达到2,413,081,其中印度人最多,达到762,471人。排在印度之后的是埃及,517,973人;孟加拉国,181,265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官网2021年2月更新显示科威特人口477.6万,其中科威特籍人约占30%。
政治
政体
科威特是君主世袭制酋长国,埃米尔是国家元首兼武装部队最高统帅。一切法律以及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和协定均由埃米尔批准生效。科主张维护民族独立、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发展民族经济,实行高福利制度。海湾战争后,科迅速开始了战后重建工作,加强国防建设,在政府部门和经济机构中逐步推行科威特化。伊拉克战争后,科政府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陆续启动一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萨巴赫家族统治地位牢固,政局相对稳定,安全形势良好。
宪法
1962年11月12日正式颁布宪法。宪法规定,科是一个主权完整、独立的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教为国教,其教义是科立法的基础;埃米尔必须由第七任埃米尔穆巴拉克·萨巴赫后裔世袭;立法权由埃米尔和议会行使,埃米尔有权解散议会和推迟议会会期;行政权由埃米尔、首相和内阁大臣行使;司法权由法院在宪法规定范围内以埃米尔名义行使;王储由埃米尔提名,议会通过;埃米尔任免首相,并根据首相提名任免内阁大臣等。
司法
司法机构隶属于司法部。最高法院院长和总检查长由埃米尔任命,法院以埃米尔名义在宪法范围内行使司法权。
议会
科威特国国民议会于1963年1月23日成立,是立法机构,一院制。主要职能是制定和通过国家的各项法令法规;监督国家财政执行情况;行使各项政治权力。议会通过的法案需经埃米尔批准才能生效,埃米尔有权否决或提请议会复议某项法案,但如议会仍以三分之二的多数通过或在以后某届议会以简单多数通过,该法案则自动生效。议会有权就政府内外政策及有关事务向首相和大臣提出质询,要求其解释有关情况;组成调查委员会对任何事务进行调查;自由表达其观点和看法;通过对大臣投不信任票罢免其职务。议会由50名经全国选举产生的议员和现任大臣组成,每届任期4年。第14届议会于2013年8月选举产生,议长是马尔祖格·加尼姆(MarzouqAl-Ghanim)。
政府
2019年12月17日,科威特第36届政府完成组阁,原副首相兼外交大臣萨巴赫·哈立德·哈马德·萨巴赫(SabahAl-KhalidAl-HamadAl-Sabah)出任首相,其他主要成员包括副首相兼国防大臣艾哈迈德·曼苏尔·艾哈迈德·萨巴赫(AhmadMansourAl-AhmadAl-Sabah),副首相、内政大臣兼内阁事务国务大臣艾奈斯·哈立德·萨利赫(AnasAl-KhalidAl-Saleh),外交大臣艾哈迈德·纳赛尔·穆罕默德·萨巴赫(AhmadNasserAl-MohammadAl-Sabah)。
2021年11月8日,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科威特政府向该国埃米尔(国家元首)提交辞呈。
政党
科禁止一切政党活动。但海湾战争后,在科议会选举中出现了几个主要政治派别:
1、伊斯兰宪章运动:1991年3月成立,为穆斯林兄弟会和传统派组织,掌握许多金融和商业公司,财力雄厚。主张以温和手段促使科成为更遵循伊斯兰法的国家。
2、伊斯兰联盟:系什叶派组织,主张采取温和的方式实施伊斯兰法。
3、宪章联盟:由商人富豪组成,多为科工商会会员。
4、民主论坛:1991年3月成立,成员多为知识分子,自称是左派民族主义组织。强调人民权力,反对王室成员垄断内阁职位,但不反对埃米尔世袭制。
5、自由独立派:主张民主、自由和进行民主改革。成员主要是知识分子和文教、新闻界人士。
政要
纳瓦夫·艾哈迈德·贾比尔·萨巴赫:埃米尔。1937年6月,是萨巴赫·艾哈迈德·贾比尔·萨巴赫同父异母的弟弟,曾在国防、内政等部门担任要职多年,从政经验丰富。
谢赫米什阿勒·艾哈迈德·贾比尔·萨巴赫:王储。曾长期在科威特内政系统任职,现担任科威特国民卫队副司令。
萨巴赫·哈立德·哈马德·萨巴赫(SabahAl-KhalidAl-HamadAl-Sabah):首相。1953年出生。曾任社会事务和劳工大臣、新闻大臣。2011年起任外交大臣,2012年2月任副首相兼外交大臣。2014年1月任第一副首相兼外交大臣,2016年12月连任外交大臣。2017年12月任副首相兼外交大臣。2019年11月被任命为首相。2020年12月6日,科威特第16届国民议会选举结果揭晓。根据宪法,首相萨巴赫当日向纳瓦夫提交内阁集体辞呈并获批准。12月8日,萨巴赫再次被任命为首相。2021年1月13日,萨巴赫向纳瓦夫提交了内阁集体辞呈。18日,纳瓦夫批准内阁集体辞职,并要求内阁继续处理紧急事务,直至新内阁产生。24日,纳瓦夫再次任命萨巴赫·哈立德为首相,负责组建新内阁。
经济
综述
石油、天然气工业为国民经济主要支柱,其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占出口收入的92%。近年来,政府在重点发展石油、石化工业的同时,强调发展多元化经济,着力发展金融、贸易、旅游、会展等行业,并提出2035年发展愿景,将科威特建设成为地区商业和金融中心,发挥私营企业在科威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保障人民生活全面均衡发展,实现社会公正。
主要经济数据(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1202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94万美元;经济增长率:8.7%;外贸总额:889亿美元;出口额:552亿美元;进口额:337亿美元;外汇储备:563亿美元;汇率1美元=0.286第纳尔。
主要经济数据(2020年):
国内生产总值:1250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7万美元
经济增长率:-3.8%
外贸总额:636亿美元
出口额:399亿美元
进口额:237亿美元
外汇储备:479亿美元
汇率1美元=0.303第纳尔
工业
科威特政府在重点发展石油、石化工业的同时,强调发展多种经济,减轻对石油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加国外投资。工业以石油开采、冶炼和石油化工为主,其他工业有面粉、建筑材料、食品加工等。科在OPEC中的出口配额为200万桶/日,实际日产量为260万桶。到2011年,科威特的原油日加工能力将从2006年的93万桶大幅提高到140万桶。科威特的主要油田有大布尔干油田,位于科威特东南部。大布尔干油田是世界最大的砂岩油田,也是仅次于加瓦尔油田的世界第二大油田。
2017年原油日产量295.4万桶。
农业
科威特可耕地面积约14182公顷,无土培植面积约156公顷。政府重视发展农业,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5%。以生产蔬菜为主,农牧产品主要依靠进口。渔业资源丰富,盛产大虾、石斑鱼和黄花鱼。年产量在1万吨左右,产值约1300万科威特第纳尔。
外贸
对外贸易在科威特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出口商品主要有石油和化工产品,石油出口占出口总额的95%。进口商品有机械、运输设备、工业制品、粮食和食品等。主要贸易对象是:美国、日本、英国、韩国、意大利、德国、荷兰、新加坡等。
对外援助
科威特每年用其国内生产总值的3.8%来援助发展中国家。1961年成立科威特阿拉伯经济发展基金会,代表科政府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财政和技术援助,资助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项目的开发与建设。截至2016年3月底,总资产约167.65亿美元。
文化
宗教
伊斯兰教为国教,居民中95%信奉伊斯兰教,其中约70%属逊尼派,30%为什叶派。
语言
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通用英语。
节日
独立日,6月19日(1961年);
国庆日,2月25日(1950年,系第11代埃米尔登基日);
解放日,2月26日。
饮食
鱼是科威特人的重要生活食用品,祖贝德鱼最受他们的欢迎,并被认为是世界上味道最美的鱼种之一。在科威特,许多家的墙上都挂有祖贝德鱼的画片,他们常以此来引为骄傲。他们很喜欢吃中餐。他们把中餐视为世界上最好的饭菜。他们用餐习惯席地而坐,用手抓饭吃。受外界的影响,很多人也使用起饭桌和椅子来。
科威特人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点:
①注重讲究菜肴色香味美,注重菜肴质高量小。
②口味一般不喜太咸,爱微酸、辣味。
③主食以米饭为主食,也吃蒸饺等面食品。
④副食爱吃牛肉、羊肉、骆驼肉、鸡、鸭、鹅类肉及蛋类;蔬菜喜食西红柿、黄瓜、南瓜、茄子、洋葱、卷心菜、土豆等;调料爱用橄榄油、丁香、豆蔻、郁金粉、芫荽等。
⑤制法对凉拌、烧、炒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然偏爱。
⑥中餐喜爱中国的清真菜及川菜。
⑦菜谱很欣赏酸味泡菜、青炖牛肉、干炒牛肉丝、香酥鸡、清炖鸡、爆荔枝、炸茄夹、云片鸽蛋、琥珀桃仁、清蒸目鱼段、手抓羊肉、烤肉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喜欢喝茶中红茶或绿茶以及咖啡等饮料,凡含酒精的一切饮料均属禁品。
⑨果品喜爱水果中的荔枝、葡萄、香蕉、苹果、柑、桔等;干果爱吃核桃仁、葡萄干、杏仁等。
军事
国防
军事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限:义务兵2年(大学生1年)。埃米尔为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阿里·穆罕默德·阿明为武装部队总参谋长。科平均年军费开支为12亿美元左右,占财政预算的10.3%。海湾战争结束后,由于国防需要和购置大量武器,军费开支超常增加。
截至2016年,科军部队约1.55万人,其中陆军1.1万人,空军2500人,海军2000人;另有准军事部队国民卫队约1万人。截至2018年,科军总兵力为24754人。
海湾战争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10万军队入侵科威特,并于1天内占领科威特全境,科威特埃米尔贾比尔等政府官员逃离科威特。
1991年1月17日,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开始实施“沙漠风暴”计划,开始了“多国部队收复科威特”进程。
1991年2月28日,科威特城已全部被阿拉伯部队控制,多国部队收复科威特基本完成,因此这一天美国总统下达了当日当地时间8时暂时停火的命令,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海湾战争结束。
军事规模
据《世界各国军事年鉴2009》:科威特空军约2500人。飞机129架,其中作战飞机80架、武装直升机32架。
攻击/战斗机:FA-18型39架(F/A-18-C型31架、F/A-18-D型8架),F-1CK(F-lC)/F-1BK(F-lB)“幻影”14架。防暴兼教练机:"图卡诺人"16架以上,"霍克"MK64型11架。运输机:L-100-30型3架、DC-9型1架。直升机:AS-332型4架、SA-330型9架。训练/武装直升机:SA-342型16架。武装直升机:AH-64D型16架。
防空部队编有15个连。
预备役部队2.37万人。
准军事部队国民警卫队0.66万人,编有1个装甲营、1个特种兵营、3个预备役营、1个警察营,装备装甲侦察车20辆、装甲输送车92辆。海岸警卫队500人,装备扫雷艇/船30艘以上、海岸巡逻艇5艘、通用登陆艇3艘。
兵役制度实行义务兵役制,义务兵服役期限2年(大学生1年),预备役期14年。
驻外兵力2005年5月1日,科威特外交大臣穆罕默德说,根据联合国决议,科已决定派部队参加联合国在苏丹南部的维和行动,以维护苏丹的安全与稳定。随后,苏丹政府宣布,科威特计划6月份派遣100至150名士兵参加联合国在苏丹的维和行动。外国驻军美国、英国、德国在科威特驻军约3万人。据科威特媒体2005年12月21日报道,美国军方将把科威特境内的多哈军营交还科方。截至12月20日,美军已将这座军营中三分之二的人员和装备撤往阿里夫坚军营,其余人员和装备将于2006年撤出。
交通
科威特交通运输十分发达。全国公路总长4万公里(2013)。汽车拥有量为96.8万辆,其中私家车80万辆。科威特有一座国际民用机场,两座军用机场。机场起降架次3.3万次/年,客流量370万人次/年,运货量14万吨/年。主要港口是舒威赫港和舒艾巴港。
社会
教育
科威特实行免费教育,全国小学、初中、高中均为四年制。全国现有各类学校1056所,其中公立学校613所,私立学校336所,其余为成人教育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等。在校学生共46万多,教师为3.7万人。教育经费为政府财政预算的10%左右。政府重视扫盲,1982年颁布义务扫盲法,建立了62个扫盲中心,文盲率已不到10%(2013)。
媒体
科威特新闻制度相对开放、自由,报刊多为私营。全国主要有8家日报,其中阿拉伯文报5家:《舆论报》、《政治报》、《火炬报》、《祖国报》和《消息报》;英文报3家:《科威特时报》、《阿拉伯时报》和《每日星报》。有3家官方新闻机构:科威特通讯社、科威特广播电台和科威特电视台。科威特通讯社系国家通讯社,建于1956年10月,1980年起用阿拉伯文、英文向国外发稿。科威特广播电台建于1951年,用阿拉伯语、英语等广播。科威特电视台建于1962年12月,用四个频道播放阿拉伯语和英语节目。1992年起,租用阿拉伯卫星,对外播放本国节目,还通过卫星接收站转播埃及卫星电视节目。
民生
科威特实行高福利制度,免缴个人所得税,享受免费教育和医疗,并提供就业、物价、房租和结婚等补贴。共有公立医院15所,床位4400张,另有卫生中心及私立医院。平均每千人有医生18.3人,护理人员48.5人,床位2.8张。
旅游
科威特城
科威特城(KuwaitCity)是科威特首都,市内到处都是具有伊斯兰风格的高楼大厦,以国家元首办公的剑宫、法蒂玛清真寺、议会大厦、新闻大楼、电报大楼最为著名。
科威特人都是虔诚的穆斯林,在科威特由一个渔民镇发展为一座现代化石油城之后,清真寺也随着摩天大楼如同雨后春笋般兴建起来。最大一座寺是科威特城大寺(TheGrandMosqueofKuwaitCity),位于市中心,建于1994年,装饰精致豪华,可容纳万人礼拜,附属的女子礼拜殿容纳千人。大殿圆顶高43米,有144个采光的窗户,室内72根柱子,21扇大门,外表用大理石和彩色瓷砖,饰以阿拉伯文书法经文,经过六年建成。两个对称的宣礼塔高72米,塔身是叙利亚大理石镶嵌,顶上是黄铜覆盖。大殿的前后左右都是庭院。庭院四周是宽敞的男女净身室、讲经堂、会议厅、教学区和图书馆﹔大寺的墙外是停车场。
白杨宫
在科威特市东南16公里处的椰枣林中,座落着一大片白色的建筑群,它就是科威特国际会议中心——白杨宫。
1987年1月落成的白杨宫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4万平方米,余下的是翠绿的椰枣林和大片的草地。它的主建筑为正方形,由地上两层地下一层组成。底层有专门用于接待国家元首的面积为3000平方米的主客厅。一个有1200个座位的会议厅,会议厅的大舞台上可以同时容纳500名艺术家演出。会议厅配备有自动投票、同声翻译六种语言、闭路电视等各种先进的电子设备。由41间工作室组成的配备有最先进的通讯设备的新闻中心通过闭路电视同主会议厅相连,为各国通讯社和报刊记者们随时观察会议情况提供了方便。
白杨宫的建筑群还包括6组18栋楼的客房,每个套间里都配备有豪华的家俱和现代化防火、通讯等设施。白杨宫落成的第十天就成功地接待了参加的第五次伊斯兰首脑会议的40多个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
国家博物馆
建于1957年的科威特国家博物馆曾在1990年伊拉克入侵和占领科威特期间遭到严重破坏,其中大部分珍贵展品被伊军掠走。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后,在联合国干预下,伊拉克归还了部分科威特被掠文物。经修缮整理后,科威特国家博物馆中的“科威特民间遗产”展馆已重新对外开放。该馆的展品内容全面介绍了科威特的古代民俗,以及发现石油之前科威特人的劳作、生活情况。
科威特水塔
科威特水塔坐落在海滨大道边,与埃米尔王宫仅一街之隔。它由三座塔巧妙地组成。主塔高187米,有两个巨型球体;中塔147米,中部也有一球体;小塔113米,是照明塔。
观景台距地面120米。透过弧形玻璃可以俯瞰:著名的埃米尔王宫、海边马利奥特船形大旅馆、碧蓝的波斯湾、壮观的清真寺穹顶、风格各异的建筑群、起降各式飞机的国际机场尽收眼底。观景台是旋转大厅,半小时自转一周。
主塔最大球体上的圆形餐厅直径30多米,有宴会厅和室内花园。在这圆形餐厅的下半部,是一个水深12米、可盛淡水100万加仑的大水箱,旁边中塔的整个球形建筑也是水箱,储水100万加仑。这两个巨大水箱满足了科威特首都居民用水。
萨斯饭店
座落在科威特城海滨的萨斯饭店是世界最大最豪华的木船饭店,为科威特标志性建筑之一。科威特居民以捕鱼和放牧为生,因此科威特人爱用帆形和船型建筑来装饰城市。
科威特科技馆
科威特科技馆坐落在科威特海湾大道旁的科威特科技馆始建于1996年,于2000年落成并对外开放。该馆占地面积28.5万平方米,内设科普大厅、水族馆、陆地生物馆、全景电影厅和娱乐服务设施,是海湾地区最现代化的科普中心。
外交
对外政策
奉行温和平衡的外交政策。致力于维护阿拉伯国家团结和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的协调合作,以维护海湾地区安全稳定。1990年海湾战争后,科威特同美国等西方国家关系更加密切,科境内一直有美军驻扎。同时,科高度重视同其他大国关系。科积极地发展同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合作。科是联合国、阿拉伯国家联盟、海湾合作委员会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成员国,迄今已同120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对外关系
与中国关系
1971年3月22日中科建交。建交以来,两国关系稳步发展。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贯支持科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支持科在解决海湾战争遗留问题上的合理要求。科在人权、涉台、涉藏等问题上给予中方坚定支持。
中科友好合作关系继续巩固和发展。两国保持各层次友好交往。2008年12月,李克强副总理访科。2011年2月,胡锦涛主席特使、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访科并出席科国庆50周年暨解放20周年庆祝活动。2012年10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作为胡锦涛主席特别代表赴科出席亚洲合作对话首次首脑会议。
2009年5月,科威特埃米尔萨巴赫访华。2010年6月,科副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来华出席中国—海合会首轮战略对话。2013年2月,科埃米尔特使尤素福、首相特使、计划和发展事务国务大臣兼议会事务国务大臣罗拉分别访华;9月,科贸易和工业大臣安纳斯作为主宾国代表出席在银川举行的2013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2014年1月,科第一副首相兼外交大臣萨巴赫来华出席中国—海合会第三轮战略对话。6月,科首相贾比尔访华并出席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
2013年,中科双边贸易额为122.5亿美元。2014年上半年,中科双边贸易额58.7亿美元,其中中方出口额16.5亿美元,进口额42.2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3.4%、36.2%,下降5.5%。截至2014年6月底,中国公司在科累计签订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合同额95.5亿美元,完成营业额57.8亿美元。
2015年,中科双边贸易额为113亿美元。其中中方出口额38亿美元,进口额75亿美元,分别同比下降16%、增长10%、下降25%。截至2014年底,中国公司在科累计签订工程承包合同额98.5亿美元,完成营业额60.5亿美元。
1997年,向中国订购了27辆PLZ45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2016年西方媒体《外交家》报道称,中国最新研制的AH-4型155毫米超轻型榴弹炮已经得到了中东富国的订单,报道推测这一买家是已经熟练掌握中国自行榴弹炮的科威特。而这次购买AH-4型155毫米超轻型榴弹炮,刷新了中国牵引榴弹炮二十年来的外销订单数额最高记录。
同海湾合作委员会的关系
科威特同海湾合作委员会各国均保持友好合作关系,加强同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是科威特对外关系的重点。自1981年5月成立以来,科威特在该组织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同各国的关系不断得到加强和发展,双方高层往来不断,经常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看法,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1995年11月埃米尔贾比尔访问沙特,同沙国王法赫德就双边陆地和海上边界达成原则协议。
同美国的关系
科美关系十分密切,双方髙层往来不断。科威特独立前,美国在科威特设有领事馆。1961年6月科美建交,其后双边关系发展顺利。1990年8月科威特被伊拉克吞并后,美国领导多国部队于1991年2月解放了科威特。1991年9月19日科美签订了一项为期十年的安全合作协定,美国成为科威特战略盟友,承诺保护科威特的国家安全。1994年10月,伊拉克在科伊边境集结部队,美国迅速向海湾派兵,缓解了科伊边境紧张局势。
同欧洲及日本的关系
西方各国及日本同科威特保持着长期合作关系。1990年8月伊拉克吞并科威特后,有关各国参加了解放科威特的多国部队,支持科威特的独立解放。
科威特与英国关系密切,两国领导人和政府官员互访频繁。1992年2月’双方签署了为期十年的《安全谅解备忘录》。科威特在英国有巨额投资。
日本在海湾战争中为多国部队支付了130亿美元的军费开支,为科威特战后重建提供了大量贷款。日本为科威特主要贸易伙伴,是科威特原油及石油产品的第一大买主,并向科威特出口电器、机械、纺织品及其它日用品,是科威特第四大进口货源国。科威特埃米尔于2012年3月访问日本。
同俄罗斯的关系
1963年与前苏联建交,是与前苏联建交最早的海湾国家。苏联解体后,科威特与俄罗斯继续保持正常关系。
与伊拉克关系
历史上,科威特曾是奥斯曼帝国巴士拉省下属的一个县。1961年6月19日,科威特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宣布独立。然而,伊科之间矛盾一直存在,伊拉克一直强调科威特是“伊拉克整体的一部分”,并试图与其合并,遭到科威特的反对。1963年伊拉克再次爆发革命,上台的复兴党政府承认科威特独立,两国政府签署了伊科边界协议,但科伊之间仍有160公里长的边界尚未划定。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萨达姆政权派兵入侵科威特,并宣布科威特为其第19个省,由此引发了震惊世界的海湾危机。1991年1月17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出兵科威特,海湾战争爆发。
1994年11月,伊拉克正式承认科威特的主权和边界。
2002年3月底,贝鲁特召开的阿拉伯首脑会议上,伊科外长举行了两国自海湾危机以来的首次直接会晤。伊外长宣布,伊科已达成一项协议,并明确表示伊将永远不再入侵科威特。萨达姆政权倒台后,科威特不仅支持国际社会取消对伊的经济制裁,而且积极参与伊战后经济重建。但科威特多次表示不向伊派遣军队。2002年6月28日,驻伊联军当局正式向伊临时政府移交权力,科政府立即宣布恢复与伊拉克的外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