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工学院(北京大学二级学院)
北京大学的工科教育历史悠久,据2020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现设有6个系和近20个研究机构,工学院现有7个本科专业、12个硕士点和13个博士点,有正式教师107人。
北京大学工学院
CollegeofEngineering(COE),PKU
北大工学院
中国北京
力学一级学科
周培源
公立大学
1910年
中国·北京大学燕南园60号
历史沿革
1910年3月,北京大学组织了工学院(当时称工科分科大学),下设土木、矿冶两个系(当时称门)。
1916年,北大工学院经过停办、再建、扩大。
1952年已培养了近5000名学生;其后工学院的师生中陆续有23人(教师12人、毕业生11人)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北大工学院的机械、电机、土木、建筑四个系合并到清华大学,化工系合并到天津大学;北京大学工学院建制取消。同年,在院系体制改革中,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的力学专业应制成立。它是中国第一个力学专业。经过力学系前辈们倡导确立了力学专业的办学方向、力学人才的培养模式;培育了强调基础理论、重视实验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等优良学风;并开拓了湍流研究的学术方向。
1972年,北京大学汉中分校(653分校)力学系成立。
1978年,北京大学汉中分校迁回北京,原校舍由陕西汉中工学院接管。
北京大学工学院
1979年3月24日,北京大学力学系成立。1995年力学系更名为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2005年6月,北大重新组建了工学院。成立了能源与资源工程系、生物医学工程系、先进材料与纳米技术系和工业工程与管理系。
2006年3月,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整体并入北京大学工学院,并改名为力学与空天技术系。同年,北京大学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原名为先进材料与纳米技术系。
2007,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开始招收“先进材料与力学”学科博士。
2010年,工学院成立航空航天工程系。
2011年,先进材料与纳米技术系更改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2020年4月,工学院成立先进制造与机器人系,段慧玲兼任系主任,喻俊志、王勇任副系主任。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 航空航天工程系 |
工业工程与管理系 |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
能源与资源工程系 | 生物医学工程系 |
北京大学工学院大楼位于北京大学燕东园区,与北大物理学院相邻。
项目简介
北京大学工学院大楼规划总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2.7亿元人民币,拟于2008年竣工。建筑内容包括:行政办公室、教研人员办公室、教室、实验室、图书室、报告厅、机房、库房等。它的建成将彻底改善学院的科研基地分散、招生规模受限等不利局面,促进北大工科长期健康扎实的发展,是将北大工学院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工学院的有利保障。
学院概况北京大学工科教育和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半个世纪以前。在北大早期历史上就设有工科专业;1946年(原)北大工学院挂牌成立;1952年由于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北大工科并入其他高校,工学院撤销建制。在此期间,北京大学先后为国家培养了五千余名工程技术骨干。我国许多著名的专家学者,如:钱三强、邓稼先、朱光亚等,都曾毕业或任教于(原)北京大学工学院。他们为新中国工业学科和工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北大工学院现拥有1个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博士点(其中3个为教育部重点学科)、硕士点11个、专业硕士点2个、联合博士生项目2个。学院借鉴国际一流大学工学院在教员队伍、学院结构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成功经验,聚集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教授。他们大多具有数理背景强、理工结合的特点,在先进材料、能源与资源、生物信息、控制理论、湍流的物理机制、工程科学计算、大规模数值模拟、航空航天、管理科学等前沿科学问题的研究及工程应用方面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他们的研究和应用成果在相当程度上代表着国家的水平,部分成果得到国际公认。
面向未来,北京大学工学院将借助北大雄厚的研究基础和综合学科优势,加强跨学科研究,着眼于朝阳工业和国家重大项目,注重与产业的联系,以工程科学为主,建立工程研究的思想库,致力于把北大工学院建设成为国家工程研究和教育的基地、世界水平的工学教育中心、未来工程技术的研发中心、未来工程领导人和企业家的教育培训中心,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科技驱动力,力争在十年内与国际接轨,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课程设置
第一学年不分专业
数学分析(一)、数学分析(二)、线性代数与几何、计算概论(B)、算法与数据结构(B)、概率与数理统计、计算方法、普通物理学及实验、理论力学、普通化学(B)、热动力学、现代工学通论
第二学年以后必修课
理论与应用力学
高等微积分、高等代数、常微分方程、材料力学、数学物理方法、弹性力学、流体力学、力学实验等
工程结构分析
高等微积分、高等代数、常微分方程、材料力学、工程数学、工程流体力学、工程弹性力学、结构力学及其矩阵方法、工程设计初步、力学实验等
能源与资源工程
世界能源与资源通论、普通地质、资源地理、流体力学、传热传质学、渗流物理、应用地球物理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数值模拟、微观经济学等
航空航天工程
空气动力学、飞行器结构力学、航空航天概论、机械设计基础、电路与电子学、自动控制原理、工程热力学、飞行器总体设计、飞行器结构设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航空航天工程专业限选课(至少21学分)、常微分方程、工程数学、电磁学(普通物理)、近代物理(普通物理)、普通物理实验(B)(一)等
选修课各专业均有
微机原理、固体力学进展、流体力学进展、工程材料概论、生物医学工程概论、系统工程概论、系统与控制引论、智能优化算法引论、生物固体力学、生物流体力学、计算流体力学、粘性流体力学、塑性力学、振动理论、断裂力学、弹性板理论、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气体力学、传热传质引论、工业空气动力学、工程塑性力学、工程流变学、经典力学中的数学方法、现代数学引论、力学史、土力学与地基、专业英语、有限元法、计算几何、工程CAD、概率与统计、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图像处理、医学信号与医学图像处理、生物医学传感器、生物信息学算法导论、油气田开发、提高采收率、测井理论与解释、油田化学、地震解释、钻井工程、地面储运工程、石油地质、采油工艺、试井理论、石油仪器仪表、燃烧物理化学入门、燃烧技术、生态环境概论、大气空气动力学、环境污染化学、系统生态学、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水文水资源、地下水动力学、非饱和带水文学、污染物运移与治理等
开设专业
北大工学院目前有六个本科专业: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工程结构分析专业、能源与资源工程专业、航空航天工程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
(理学位):
前三学期学习基础课,此后按“流体力学”、“固体力学”、“一般力学(动力学与控制)”、“计算力学”等专门化方向分流培养并完成毕业论文。毕业后既可继续在这些专门化方向攻读研究生,也可从事各工程科学、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新技术开发工作和教学工作。
工程结构分析专业
(工学位):
不仅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力学、实验及计算机的基础培养,而且着重培养学生有关结构工程的分析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使他们成为以应用与发展计算机技术进行结构设计与分析为专长的人才,毕业后既可以继续读研究。
能源与资源工程专业
(工学位):
前三学期学习基础课,此后根据学生意愿,分到“可再生能源”、“节能技术”、“油气工程技术”、“水资源”、“资源勘探”等专门化方向分流培养并完成毕业论文。毕业后既可继续在这些专门化方向攻读研究生,也可从事可再生能源技术、水资源、能源勘探开发利用等方面的新技术开发和教学工作。
航空航天工程
专业(工学位):
北京大学工学院航空航天工程专业的定位为:“理科基础、工科取向”。从一年级的基础课起,航空航天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就要受到高于工科院校的严格的数学、物理、化学训练,在专业基础课阶段又分别受到严格的流体力学和固体力学基础理论训练。在专业知识培养方面,强调学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而不局限于某个专业领域。依靠北京大学工学院原有的优势学科,在“气动与推进”、“结构与材料”、“控制与导航”三个方向开设一批有特色的专业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及科研需要在其中任选一组专业课程。毕业生可直接进入航空航天部门的科研院所和工程单位工作,也可在航空航天科学与技术、力学等相关专业继续深造。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工学位):
该专业设立于2010年,培养学生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与生物、医学等领域的跨学科训练,能够运用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工程设计等手段解决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相关问题。学生毕业后可在相关领域内继续深造,也可直接进入生物医学工程相关的工程技术、产业或管理部门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或管理工作。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学位):
该专业设立于2010年,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材料科学和工程学科所需的基本的数学、物理学、化学和工程学理论知识,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等方面的专门化知识和实验技能。学生毕业后,可在相关领域继续深造,也可以从事相关专业的科研、教学和应用工作。
师资队伍北京大学工学院有正式教师107人,其中有院士1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50余人,并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3支,教育部“创新群体”2支。
北京大学工学院
学科体系北京大学工学院现设有6个系和近20个研究机构,工学院现有7个本科专业、12个硕士点和13个博士点。学院是中国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在北京大学的教学传统的同时,大力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在培养科学家的同时,加大培养科技工程及产业领袖的力度,并通过联合培养、交流等多种形式。北京大学工学院还开拓了一系列教学科研项目,为学生提供教学平台和对外交流学习的机会。
教学建设
开设学科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力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力学
·国家重点学科:流体力学、固体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能源与资源工程(所属领域:新能源)
·本科专业:理论与应用力学、工程结构分析、能源与资源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筹)、工业设计(筹)、工程管理(筹)、海洋工程与技术(筹)
·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力学、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博士点11个:流体力学、固体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工程力学、力学系统与控制、生物力学与生物医学、能源与资源工程、先进材料与力学、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航空航天工程
·硕士点12个:生物医学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流体力学、固体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工程力学、力学系统与控制、生物力学与生物医学、能源动力与资源工程、先进材料与力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航空航天工程
·专业硕士2个:工程硕士(国际药物工程管理硕士项目)、工程管理硕士(能源与资源工程管理方向、工业工程管理方向)
“生物医学工程博士”、“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项目:北京大学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2010年4月27日在京正式签署联合培养博士项目的协议。这是中美两国大学首次联合培养博士。该项目下的博士生毕业后,学位证书由北京大学和佐治亚理工学院共同颁发。联合培养的专业包括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联合博士项目共设立两个校区,分别为:北京校区(北京大学)和亚特兰大校区(佐治亚理工学院)。每学年,两校区各招收联合博士生20名(生物医学工程专业10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10名)。联合博士项目学制为5年,学生在其主校区完成大部分课程及科研工作;同时,必须在第二校区完成至少一年的科研工作(通常在入学第三年)。所有联合博士生在北京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同时注册。
人才培养北京大学是中国最好的综合性大学,学科齐全,多元化的校园,最适合人才的成长。北京大学工学院在教育方面秉承北京大学厚基础的特色,重视数理化以及力学和计算机的基础教育。我们的培养理念是:
·坚实的理论基础·视野开阔、勇于创新·热爱祖国、忠于事业·综合素质强、全面发展
北大工学院学生在“挑战杯”上
北京大学工学院从2006年起招收工学类的本科生。学生入学后前三学期不分专业,第四学期可在学院的本科专业中选择。学生在充分认识自己的特长后,可以选择更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工学院的学生不仅可以在学院内自主选修一定数量的课程,还有机会在全校范围内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课程。为了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我院鼓励中、高年级学生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活动,受导师的直接指导。学院非常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我院学生在学校每年一次的挑战杯科技竞赛中已连续第七年进入团体前三名。我院还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大学的教授、学者以及大公司的成功人士前来举办讲座。
北京大学是全国中学生心目中的圣殿。每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文理科前十名的学生中有70%报考北大,国际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奥赛金牌得主中的大部分也被保送进入北大学习。在北大工学院学习,就是与国内最优秀的学生同窗,共渡美好的大学时光,共建难忘的同学情谊。
北京大学工学院
2011年5月29日下午,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决赛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圆满落幕。由北京大学工学院学生刘玄、未志杰、李想、张永宾、吴天昊组成的Polyman代表队夺得大赛一等奖,由刘广宇、陈志杰、王启晨、虞渊、章生冬组成的团队获得优秀奖,龚斌老师荣获优秀指导老师奖。大赛历时近两个月,涉及石油工程类专业研究的各个领域,组委会向参赛小组提供某油田区块的基础数据,要求完成包括油藏工程、钻井完井工程、采油工程和地面工程等部分的整套或其中某一部分的设计方案。我院参赛选手结合专业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身特长,从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本次大赛共有来自全国16所高校的421组队伍报名,209组队伍提交有效报告,经过来自15所高校92名专家的三轮初审和现场答辩,共产生特等奖1组、一等奖4组、二等奖6组、三等奖9组、优秀奖60组、成功参赛奖129组、优秀指导教师20名、优秀组织奖5个。发展
北京大学工学院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正在面向全世界招聘顶尖人才。计划在未来5至10年内,北京大学工学院将拥有150名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教授。
在硬件设施方面,学校将为工学院新建两栋教学和办公楼,总面积达40000平方米。
北京大学工学院
在管理模式上将与国际接轨,工学院实行院长负责制,在学校统一规划和授权下,享有独立的人事权、财务权和学术管理权。工学院也将不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力争达到教学、科研、应用一体化。
未来的北京大学工学院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热忱地欢迎你的到来。用你的智慧和才干,来共同推动工学院的发展,让北大能为你而骄傲!
毕业前景
保研情况
美好的前程从工学院起步工学院大多数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以2010届毕业生为例,61%在国内继续深造,25%赴境外或香港地区深造,14%直接就业。航空航天研究所
在职教育
工学院从成立开始就从高起点出发,立足于尖端科技、交叉学科,着眼于未来工程科学和新技术的发展方向,面向国家迫切需要及关系国家中长远经济发展的科学与技术研发。因此,北大工学院的发展不片面追求规模,而是以培育核心创造能力为中心,有所为、有所不为,优中求精。同时,学院采用与国际接轨的院长负责制,实行“教授治学,民主治院”。
主要在职继续教育项目:
·北京大学《卓越管理与创新经营EMBA高级研修班》
·北京大学《华商CEO创新经营》研修班
·北京大学《新城镇*新思维--城市经营与管理》高级研修班
·北京大学《智慧城市与商界领袖》高级研修班
·北京大学《首席产业投资人(LP)与科技创新》进修项目
内外合作
自成立以来,工学院先后与维也纳技术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工学院、哥伦比亚工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康奈尔大学、GeorgiaInstituteofTechnology、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瑞士联邦理工大学(洛桑)、瑞典皇家工程院、美国南加州大学、美国天主教大学、美国GIT/Emory大学、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技术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日本立命馆大学、泰国朱拉隆宫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韩国首尔国立大学、日本山形大学、台湾成功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
同时,工学院还与美国Apple公司、空中客车(Airbus)、斯伦贝谢公司(Schlumberger)、AxcelisTechnologies、Schlumberger技术(北京)公司、斯伦贝谢公司、埃克森美孚公司、施耐德电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等进行了合作。
军训
在国内,北京大学工学院绍兴技术研究院、无锡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区(B-Park)北大工学院精密医疗仪器研发中心、北京大学工学院与天津钢铁有限公司共建“过程节能与资源再利用”联合研发基地、北京大学——山西新能源新工业产业化中心等产、学、研基地已经建成或投入使用。北京大学工学院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五院)总装与环境工程部双方同意筹建总环部和北大工学院联合实验室;合作重点在动力学和空间碎片这两个领域中开展,空间碎片专题由龚自正教授(总环部)和刘凯欣教授(北大)负责组织,动力学专题由樊世超副主任(总环部)和陈璞教授(北大)负责组织;针对动力学和空间碎片这两个专题共同申请国家的项目;根据总环部提出在动力学和碎片方向急需解决的问题,确定开展研究的具体课题,共同进行研究。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装与环境工程部,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从事空间飞行器总装、空间环境和力学环境以及可靠性试验、空间飞行器环境模拟设备和环境试验方法研究、空间飞行器用电子元器件质量保证以及小型总装测试的专业性机构。拥有国内最大最先进的大型空间环境模拟设备及系列配套的中小型热真空容器,无油超真空设备,还有系列电动振动台和液压振动台,声学试验设备,爆炸分离试验装置,小型、中型和大型离心机,冲击试验台。为各类卫星零部件和整星进行振动、噪声、模态等动力学试验。能为各类卫星进行整星热控制和热真空试验。是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空间技术研制生产中心。
北大工学院还成立了北大清洁能源研究院,先后组织了中美生物能源与生物技术研讨会、中美碳捕集与封存国际研讨会等国际会议,力争在新能源领域取得突破。
中德国际合作交流项目
2010年7月3日,大运集团向北京大学捐赠仪式暨北京大学工学院大运工程技术研究所签约揭牌仪式在北大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举行。新建立的大运工程技术研究所将紧密对接国家重大工程技术项目与大运投资有限公司需要,按照动态规划、分步骤实施的原则,逐步开展汽车、摩托车、电动车的控制系统、动力系统、电池、新材料、元器件等领域先进技术的研究,并接受大运投资有限公司的委托进行相关的产业化技术的开发。2011年5月,北大水中心与德国海德堡大学合作进行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德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基于环境示踪剂和数值模拟耦合方法的华北平原地下水补给率研究”在北京平原区全面开展地下水取样工作。德国海德堡大学WernerAeschbach-Hertig教授率领的科研队伍与北京大学水资源研究中心的研究小组一起在北京平原区,对门头沟-丰台-大兴-通州沿线进行浅层、深层地下水采样工作。采集样品将通过室内分析测试14C、CFCs、SF6、惰性气体等环境示踪剂含量,判断北京地区地下水年龄的分布状况以及地下水补给过程,为地下水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011年5月12日成功大学是位于南台湾的学术科研重镇,在工程领域、材料科学领域居于领先地位,特别是成大工程领域在世界排名第14位。在此之前一天,北京大学工学院与成功大学工学院已经签订了协议,商定将推进两所学院的师生交换与学术交流。
这些合作项目与基地建设为北京大学工学院的教师、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也为科学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后盾。
学生工作
北京大学设有多种奖学金、助学金和助学贷款。我院2001-2004年度有194名学生获得奖学金,264人获得奖励;2002-2006年度有122人获得助学金;2000-2005年度获得助学贷款的学生达104人。
该院设有专门的学生工作办公室,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团委书记和主管教学的副院长组成,负责学生的管理、教育与服务等方面工作。自2004年起,我院还为本科生配备了导师,每个导师辅导8~9名学生。他们热情关心学生的全面成长,组织安排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与国情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养成勤奋认真、团结向上的风气,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和敬业精神。
美好前程
北京大学工学院的本科毕业生,具有坚实的数学、力学、物理基础,具有一定的工程知识和实验的能力,更具有特色的是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原理和应用知识,受到编制程序、计算机绘图、数据处理等训练。因此,我们的毕业生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工作中,从提出科学简化模型到理论上解决问题或用数学方法算出结果,都表现出了敢于攻关,善于解决问题的优秀素质。我院约65%的本科毕业生经免试或考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其它毕业生进入国内外其他大学或研究机构、工业部门与高新技术领域从事与力学、工程科学和计算机应用等相关领域的工作或学习。
随着工学院的迅速发展与完善,我们相信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北大工学院毕业生的身影活跃在国内外的各行各业之中。坚实的数理基础、求实的学术风格、灵巧的动手能力、善于解决问题的优秀素质……这一切将为北大工学院的毕业生们造就令人瞩目的、美好的前程。
北京大学工学院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国家重点实验室: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家湿地保护与修复技术中心、高能量密度物理数值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城市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与管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先进电池材料理论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智能康复技术研究中心、磁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科研成就北京大学工学院共负责和参与各类项目10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00余项。2018年在研科研项目510余项,含多项973、863、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NSFC重点项目、NSFC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NSFC创新群体、NSFC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工信部重大科技攻关、科技部支撑计划及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和重大专项等重要项目或课题。近几年学院人均科研经费和SCI论文均居全校前列。
学术交流全面深入开展合作交流是北大工学院建设国际一流工学院的基本方针之一。自重新组建以来,工学院积极开展与国内外优秀院校的富有成效的合作,与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院校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代表性的项目包括:
·北京大学-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美国埃默里大学“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博士培养项目,以及北京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联合博士培养项目(目前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在全国仅批准设立了这两个联合博士培养项目);
·Globex项目是北京大学工学院和多所世界知名大学工学院之间达成的关于学生交换学习和合作研究的项目。此项目旨在加深北大工学院与其它多所世界著名大学工学院之间的合作关系,为优秀的工科学生和教师提供一个很好的全球教育交流和研究交流的实践平台。目前共有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斯坦福大学、特拉华大学、马里兰大学、多伦多大学、横滨国立大学、香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加州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智利国家科学技术研究委员会(CONICYT)等来自7个国家(地区)的12所高校(机构)加入此项目。Globex项目形式包括“Globex教育”以及“Globex设计”。通过与斯坦福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外名校、以及与波音、斯伦贝谢等国际知名企业联合设立的“跨文化设计”(Cross-CultureDesign)、“顶点设计”(CapstoneDesign)等项目,促进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学生的相互理解和交流,推动了学生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融合;
·与美国南加州大学Viterbi工学院合作的i-Podium及世界课堂为各种可能的国际教育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学院每年举办超过100场的高水平学术报告会,让学院的师生能及时了解世界科技动态及零距离体验世界级大师的风范;
工学院每年派出教员150余人次出国(境)参加高水平国际会议,进行科研合作研究等;
工学院也是海外高校、知名企业及学生十分关注的学院,自2005年以来,学院已接待不同国家和地区来访的代表团100余个,其中包括多家国际知名高校与企业代表团。
研究方向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湍流和复杂流动基础理论
·复杂控制系统的分析与综合
·飞行器导航与控制
·飞行器控制系统仿真
·先进工程与科学计算
·新型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原理
·复杂流动的实验、计算与工程应用
·复杂智能系统与航空航天结构的动力学与控制
·飞行器控制
能源与资源工程系
·新型能源开发与利用
·可再生能源
·水资源研究
·能源、资源计算与模拟
·温室气体的控制与利用
·油气田开发技术
·资源高效与循环利用
·食品生物技术
生物医学工程系
·生物力学和生物复杂性
·细胞与分子生物工程
·医疗器械
·数学与计算生物医学
·生物医学图像与信息处理
·生物医用材料
·生物功能分子与系统工程
·生物界面和功能材料
·生物医学建模与仿真
·细胞力学与微纳米技术
·生物信息学
·医学信号和图像技术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纳米材料与器件
·生物材料与器械-LBMD
·环境与能源材料
·智能、光电材料
·材料计算与模拟
·材料表征与测试
·磁电复合材料
·纳米力学、纳米电子、生物医学工程和数码人
工业工程与管理系
·药物信息与工程研究
·工业工程与科技管理
·质量控制和可靠性分析
·物流技术与供应链管理
航空航天工程系
·新型飞行器设计
·航空航天通信和控制
·航空航天材料与结构
·内外流空气动力学
·航空航天推进技术
成立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现代工业技术愈加处于关键地位。北京大学原有的学科设置偏向文、理、医等学科,在基础学科教学、科研实力占据国内首屈一指地位的同时,面向现代工业技术的工程学科未得到充分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与国家需求、经济建设相结合,创造自主知识产权,实现工业兴国战略,帮助北京大学基础学科研究成果进行产业化转化,为祖国的建设服务,就成了摆在北京大学面前的一项重要使命;另一方面,北京大学要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在未来尖端新技术的前沿学科和交叉学科占有一席之地,学科完备十分重要。这些需求,就要求北京大学大力发展工程学科。
北京大学在人文、社会、理学、医学等诸方面都有极深厚的实力。建设世界一流的工学院,既可以加强北大的工科文化,又能切实促进国家高科技、新技术的发展,为营造创新型社会做出贡献。
北京大学在工程技术人员培养、应用科学研究及技术开发等方面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从学院的条件和国家发展形势来看,北京大学有条件组建起点较高的新的工学院的模式,使之成为完备的研究型大学。2005年2月,北京大学校长办公会议决定利用自身强大的理科、医科以及人文科学的综合学科优势,重新创建工学院。
北京大学工学院的建立从一开始就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工学院看齐,跳出现行的办学体制之外进行设计,本着建立世界一流大学这个总目标,从教员队伍、学院结构、管理体制、课程设置等方面直接引进国际一流大学工学院的成功经验,希望在十年内建成同国际接轨的世界一流的工学院。
领导团队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院长 | 段慧玲 |
副院长 | 陈正、宋洁、王启宁、席建忠、邹如强 |
书记 | 孙智利 |
副书记 | 张婧、夏定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