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脊椎动物化石(古脊椎动物化石)
榆社县为河湖相沉积盆地,四周群山环绕,中以丘陵山地为主,最高海拔1901米,最低海报961米,浊漳河纵贯县境,山水相间,风景美丽,1961年,国务院确定榆社县境为“古脊椎动物化石重点化石保护区”。榆社县以蕴藏丰富的三迭纪晚第三纪哺乳动物化石闻名于世,古脊椎动物化石数量众多,门类齐全,地层连续时间长外为世界地质古生物分布之罕见,素有((p甫乳动物化石宝库”、“经石之乡”的美誉。是世界上著名的晚第三纪和“维拉方”期哺乳动物化石产地之一。在哺乳动物化石研究方面上有特殊的地位。
古脊椎动物化石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Fossil
榆社县
300余种
分布
榆社古生物化石分布于两组地层岩层,即距今约2亿年的中生代三迭世二马营组和距今600—100万年间的榆社群。榆社县地层又细划分为马会组、高庄组、麻则沟组和海眼组。
榆社县现已发现哺乳动物化石300余种,主要发布于浊漳河两岸,分布区域地跨东经112、41,6”一113、04,3”;北纬36、55,4”一37、13,2”;分布面积达1100平方公里,占到全县总面积的60%以上。包括榆社县9个乡(镇)300余个行政村,东至箕城镇东汇村,南至郝北镇赵家村,西至云竹镇向阳村,北至社城镇南社村。以云竹盆地、泥河盆地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种类最多。
古脊椎动物化石
从榆社化石的成因分布、现存的状况以及数量大、种类多看,它代表着距今600—100万年哺乳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极高的考古、科研价值,它是世界上少有的、非常珍贵的自然遗产。因此,榆社化石不仅是属于榆社的,属于中国的,它更是属于世界的,属于全人类的。
年代划分
榆社境内古脊椎动物化石,按地理年代大体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产自马会、高庄和麻则沟组的化石,可收做华北三趾马动物群(距今600—250万年);另一部分产自海眼组,可叫做华北真马动物群(距今250—100万年)。它代表着距今700—100万年地球历史的重要阶段,是代表地球历史重要阶段的重要典型。
榆社化石发掘考察活动已有很长的历史,从1918年开始就先后有瑞典、法国、前苏联、美国、法国、英国、芳兰等国的专家、学者来榆社考察研究古生物化石,并在国内外多家刊物上发表论文专著。新中国成立后,中科院有关专家、学者积极研究榆社化石并发表上百篇论著。其中,最为重要的专著有孙艾铃、杨钟健分别1963年在中国古生物志新丙种专刊发表的《中国的肯氏兽类》和1964年发表的《中国的假鳄类》,有邱占祥所著的《中国露西尼和维拉方期的狗化石》(1987年发表于慕尼黑地学专刊)。1988年,王太明、贾文亮合著《榆社一一哺乳动物化石宝库》文稿,发表于山西文物工作通讯专刊等。
现状
目前,我国现存有考古研究价值和保存较好的化石馆只有山西榆社、山东山旺、内蒙二联、四川自贡国家,榆社化石与其它三处比较具有门类全、数量多,分布面积大,馆藏丰富,跨越历史年代长等突出方面。现除榆社化石馆藏有500余件外,在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标本馆藏有榆社化石500件,在于津自然博物馆藏有榆社化石300件,在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还收藏着相当规模的一批标本计500件以上。此外,瑞典、瑞士等国也藏有部分榆社化石,目前,埋藏在地下的不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