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宝玉(《红楼梦》中角色)
甄宝玉,曹雪芹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家住金陵,系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应嘉之子。他与贾宝玉有着相同的外貌和相似的性情,似为贾宝玉的镜中幻影,贾雨村将二人相提并论,评为正邪两赋人格的典型。 但他却有不一样的结局,中举后留在红尘凡间,娶李绮为妻,重振家业,似为贾宝玉另一种假设结局的诠释。如果说贾宝玉是曹雪芹自我人生理想化的产物,那么甄宝玉更接近曹雪芹本来面目。
甄宝玉
Zhen Baoyu
男
《红楼梦》
曹雪芹
角色经历
出身不凡甄宝玉是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应嘉之子,因老太太当作宝贝一样,他又生得白,所以小名就叫宝玉,比贾宝玉略小一岁。甄府显贵,与贾府一样功勋,一样的世袭,一样的起居,或有一二稍盛者。太祖皇帝南巡,贾府只预备接驾一次,独有甄府接驾四次。甄府和贾府既是老亲,又是世交,两家来往极其亲热。
童年淘气甄宝玉自幼淘气异常,天天逃学,父母也不便十分管教。更有几件和贾宝玉相同的痴处:读书时必得两个女孩儿相伴,方能认得字,不然就心里糊涂;他还嘱咐跟他的小厮们万不可唐突了“女儿”二字,但凡要说时,必须先用清水香茶漱了口才可,不然便要烂牙的;平时在外暴虐浮躁,顽劣憨痴,种种异常,但一放了学,进去见了那些女孩儿们,立刻变了一个人似的,温厚和平,聪敏文雅;他父亲也曾狠狠教训过几次,无奈竟不能改,每次挨打痛得受不了时,他便“姐姐”“妹妹”乱叫起来,过后解释道这样可以止痛。
甄宝玉四岁,甄府请了贾雨村做他的家庭教师。但因祖母溺爱不明,常常为了维护孙子而责怪老师和儿子。贾雨村不堪忍受,便从甄府辞职了。
少年遭变甄宝玉画像
甄宝玉十三岁,正月,甄夫人进京。甄府四个女人拜访贾府,说到两个宝玉的奇事。贾宝玉心中疑惑,梦见甄宝玉。次日,王夫人带了贾宝玉去拜望甄夫人。同一时期,甄宝玉大病一场,几乎死过一次,幸喜一个梦境救了他。梦中到了一个类似真如福地的庙宇,进去见了家中女儿的终身判词以及无数女子变鬼怪、变骷髅的幻象。梦醒后开悟,儿时的淘气一概不要,立志功名,实意读书。甄宝玉十四岁,七月底至八月初,贾母八旬大寿,甄府厚礼庆贺。八月十二日,贾府盛传甄府获罪革职抄家。次日,甄府派人转移家产到贾府寄存。此后,甄府门户凋零,人口流散,与贾府失去联系。
青年进取甄宝玉十五岁,开始学着料理家务,并代表家族处理外事,接触各种人物,领略了不少世道人情。更重要的是结交了一些显亲扬名、著书立说的达官贵人、文坛前辈,从他们身上学到了社会上为人处事的道理,并树立了立德立言的理想,四处访师觅友,积极进取。
甄宝玉十八岁,母亲带他造访贾府,见过贾政、王夫人。两个宝玉见面谈人生。因彼此心中早已认对方为知己,初次见面难免拘谨,相互试探。甄宝玉坦言自己的心路历程,以及家族变故对性格的重大影响。贾宝玉越听越烦,二人不欢而散。
附:甄宝玉送玉
甄宝玉不知怎么得到了贾宝玉丢失的通灵宝玉,亲自送回给贾宝玉,助其悟道成仙。(按:这段故事不见于原著,只是探佚学的猜测之词,主要依据是脂本第18回元春省亲点戏第三出《仙缘》处的一条脂批:“《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但依原著神话语境,贾宝玉仙缘理当由一僧一道来结案,似不应牵扯到甄宝玉。再仔细对照原著,发现脂批系由程本后四十回中北静王送玉、贾宝玉丢玉、闲人送玉、甄宝玉贾宝玉相会、和尚送玉这几段化用而来,结果弄巧成拙,所以不予采纳)
小团圆结局甄宝玉十八岁,父亲蒙恩复职,甄府复兴。二月,贾母病逝。三月,甄应嘉奉旨前往海疆安抚生民,临行前择日拜奠贾母,先拜望贾政,并与贾宝玉见面。七月,海疆靖寇凯旋,甄府议娶李绮。八月,甄宝玉参加乡试。九月发榜,甄宝玉中举。听贾兰提起贾宝玉心迷走失,甄宝玉叹息劝慰。当月,贾府免罪,贾政官复原职,甄应嘉道贺。十月,贾宝玉拜别贾政,回归仙界青埂峰。甄宝玉则留在红尘凡间,与李绮完婚,以科举出身重振家业。
角色形象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睛若秋波。虽怒时而似笑,即瞋视而有情。
面如傅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若笑。天然一段风韵,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
(据原著所述,甄宝玉的外貌与贾宝玉一模一样。所以,书中描写贾宝玉外貌的文字,可原样移用到甄宝玉身上,只少了一块通灵宝玉)
角色评价
书中评价自评
弟少时不知分量,自谓尚可琢磨。岂知家遭消索,数年来更比瓦砾犹残,虽不敢说历尽甘苦,然世道人情略略的领悟了好些。
弟少时也曾深恶那些旧套陈言,只是一年长似一年,家君致仕在家,懒于酬应,委弟接待。后来见过那些大人先生尽都是显亲扬名的人,便是著书立说,无非言忠言孝,自有一番立德立言的事业,方不枉生在圣明之时,也不致负了父亲师长养育教诲之恩,所以把少时那一派迂想痴情渐渐的淘汰了些。
他评
贾雨村:这一个学生,虽是启蒙,却比一个举业的还劳神。说起来更可笑。
这等子弟,必不能守祖父之根基,从师长之规谏的。
贾母:就是大人溺爱的,是他一则生的得人意,二则见人礼数竟比大人行出来的不错,使人见了可爱可怜,背地里所以才纵他一点子。
甄府四个女人:虽然我们宝玉淘气古怪,有时见了人客,规矩礼数更比大人有礼。所以无人见了不爱,只说为什么还打他。殊不知他在家里无法无天,大人想不到的话偏会说,想不到的事他偏要行,所以老爷太太恨的无法。就是弄性,也是小孩子的常情;胡乱花费,这也是公子哥儿的常情;怕上学,也是小孩子的常情:都还治的过来。第一,天生下来这一种刁钻古怪的脾气,如何使得……
包勇:哥儿的脾气也和我家老爷一个样子,也是一味的诚实。从小儿只管和那些姐妹们在一处顽,老爷太太也狠打过几次,他只是不改。
贾宝玉:相貌倒还是一样的。只是言谈间看起来并不知道什么,不过也是个禄蠹。
他说了半天,并没个明心见性之谈,不过说些什么文章经济,又说什么为忠为孝,这样人可不是个禄蠹么!只可惜他也生了这样一个相貌。我想来,有了他,我竟要连我这个相貌都不要了。
薛宝钗:人家这话是正理,做了一个男人原该要立身扬名的。
评点者评价涂瀛
:
太上忘情,其次多情,其次任情,其下矫情,矫情不可问矣。甄宝玉不能为太上之忘情,不失为其次之多情也。自经济文章之说中之,而情矫矣。则甄宝玉者,世俗之伟人,而实贾宝玉之罪人也。罪人则黜之而已矣,故终之以甄宝玉云。姚燮
:
贾宝玉梦见甄宝玉一段文字,可知天下事有假必有真。假者只一,可向实处用笔;真者无穷,须於空中会意。恐以贾滋天下之疑,遂以甄坚天下之信。(第56回)脂砚斋
:
甄家之宝玉乃上半部不写者,故此处极力表明,以遥照贾家之宝玉,凡写贾家之宝玉,则正为真宝玉传影。(甲戌本第2回)陈其泰
:
宝玉一梦,真玉假玉,是一是二,迷离恍惚,令人寻味无穷。是作者对面着想,醒读者耳目处。书中全部线索,只在此数段也。有假必有真。假者只可向实处用笔,真者无穷,须于空中会意,恐以贾滋天下之疑,遂以甄坚天下之信。命意措词,俱极惨淡经营。醒后用镜中影子一点,可见只是一人也。(第56回)其他评价胡适:《红楼梦》是一部隐去真事的自叙:里面的甄、贾两宝玉,即是曹雪芹自己的化身。
俞平伯:甄宝玉自然是宝玉的影子,并非实有其人;但何必设这样一个若有若无的人,这不但我们不解,即从前人也以为不可解。
甄与贾红楼梦
如同《西游记》有两个悟空,《水浒传》有两个李逵,《红楼梦》也有两个宝玉,其中甄宝玉只相当于六耳猕猴、李鬼变出的假悟空、假李逵。在《红楼梦》神话体系中,衔玉而诞的是贾宝玉,不是甄宝玉;木石前盟的一方是石,石自然是假宝玉(贾宝玉),不是真宝玉(甄宝玉);甄宝玉的梦境无一僧一道点化,无甄士隐、贾雨村见证,那座庙也不是太虚幻境或真如福地。所以,甄宝玉无神话来历。甄与贾的关系,原著点睛云:“那是你梦迷了。你揉眼细瞧,是镜子里照的你的影儿”,“自然先躺下照着影儿玩来着,一时合上眼,自然是胡梦颠倒的;不然,如何叫起自己的名字来呢?”由此观之,甄宝玉是贾宝玉的镜中幻影。
小说又让甄宝玉和甄府从镜子里面走出来,与贾府交接。甄宝玉议娶李绮,似乎李绮又进入甄府的世界充当了类似宝钗的角色。这种天马行空的艺术构思,增添了小说的艺术魅力、吸引力、开放性和玄味儿。
出处考证
《红楼梦》中的两个宝玉都以曹雪芹为原型,贾宝玉侧重虚构,甄宝玉侧重写实。
小说里甄府接驾四次,不是人人可以随便有的机会,像贾府、王府就只能接驾一次,现实中只有曹寅做了二十年江宁织造,才赶上了这场盛事,接驾四次;甄府比贾府有一二稍盛者,现实中曹家之显贵亦稍盛小说中的贾府;甄府在南京,更可以同曹家的繁华旧梦对等;甄府大姑娘和二姑娘嫁到北京,曹寅两个女儿也嫁到北京成为王妃;甄府送给贾府的礼单上有上用妆缎、蟒缎、杂色缎、各色纱、宫绸及宫用各色缎纱绸绫这些高档丝织品,显示了曹家数十年织造生涯本色;甄府送给贾母八旬大寿的围屏上有大红缎子缂丝“满床笏”图案,对应甄士隐《好了歌注》“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以及端午节打醮时在神前拈的第二本戏《满床笏》,用以感慨曹家盛衰;甄宝玉父亲甄应嘉谐音“真应嘉”,表字友忠,官名“体仁”,在官场上“一味的真心待人,反倒招出事来”,符合曹雪芹嗣父曹頫事实。
甄宝玉十四岁遭遇抄家,与雍正六年(1728)抄家时曹雪芹年龄相符。抄家后,甄府子孙流散,失去消息。现实中曹雪芹一家迁回北京后,同样孤立无援,连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等基本物质生活都失去了保障,曹雪芹更是备尝艰辛。
曹雪芹的好友敦诚、敦敏兄弟诗云“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当时虎门数晨夕,西窗剪烛风雨昏”,提到曹雪芹初到北京的那几年一度勤奋读书,在科举仕途的正路上辛苦跋涉,并多方干谒朝中权贵,这些都与小说中的甄宝玉自述吻合。二敦诗云“燕市狂歌悲遇合”,曹雪芹半世潦倒,蹉跎不遇,甄宝玉中举正是他在写作中为自己寻求到的一点慰藉。
1.寻迹:《红楼梦》中的《西厢记》 · 今日头条(引用日期:202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