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兰巴南神庙(普兰巴南神庙)
普兰巴南神庙(PrambananTemple),印度教神庙,位于印尼日惹东北16公里。由250座大大小小的陵庙组成,建于公元900年左右,是为埋藏当时国王及王后骨灰而修建的。它是印尼又一个世界著名的历史古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贵产名录。
普兰巴南神庙
PrambananTemple
印度教神庙
位于日惹东北16公里
公元900年
庙
基本简介
普兰巴南神庙
普兰巴南神庙(Prambanan Temple),印度教神庙,位于爪哇日惹东北16公里。拥有8座主殿,周围有250个小型殿。几乎所有的寺庙墙壁上都带有精美的雕刻,讲述了印度教主神之一的毗瑟挐,印度猴神以及其他诸神的传说。尽管它不是印尼最大的寺庙,但是普兰巴南以其美丽和优雅闻名于世界。建于公元900年左右,是为埋藏当时国王及王后骨灰而修建的。它是印尼又一个世界著名的历史古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印尼最宏伟壮丽的印度教寺庙,是世界建筑、雕刻和绘画艺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现正式名称为普兰巴南文化旅游公园。
布局结构
普兰巴南神庙
陵庙群分成两个大院。主院基础较高,院内有16座陵庙,其余均建在一个地势较低的院内。主院内有三座高高耸立的塔形石砌陵庙,南边的为梵天庙,北边的为毗湿努庙,中央的是最受古代印尼人崇拜的大自在天神湿婆庙,塔身高达47米。庙内四壁上均有精美的浮雕,讲述的是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故事。《罗摩衍那》传说
普兰巴南神庙
普兰巴南神庙
《罗摩衍那》史诗以罗摩和妻子悉多的悲欢离合为故事主线,表现了印度古代宫廷和列国之间的斗争;因其间插入了不少神话传说和小故事及描绘自然景色、战斗场面等花费了过多笔墨,故而篇幅宏大。情节大体如下:阿逾陀城国王十车王有3个王后,生有4个儿子,长子罗摩。罗摩通过比武获胜,娶了弥提罗国公主悉多。十车王年迈,决定立罗摩为太子,继承王位。但他的第二个王后受侍女怂恿,竟提出流放罗摩14年和立她的亲生儿子婆罗多为太子的非分要求。由于十车王有诺言在先,必须应允王后的要求。罗摩为使父王不失信义,甘愿流放。悉多为了夫妻之情,十车王的小王后亲生子罗什曼那为了兄弟之谊,都甘愿随同流放。他们3人离开都城不久,十车王即抑郁而死。当时,婆罗多不了解内情,被召回举行父葬和继承王位。他得知真相后亲去森林寻找罗摩,让他继位。但罗摩坚辞不肯,一定要等流放期满再回去。婆罗多只得带回罗摩的鞋子供在王座上,代为摄政。罗摩3人在森林中历尽艰险。楞伽岛十首魔王罗波那劫走悉多,罗摩与猴国结盟,在神猴哈奴曼及猴群相助下,终于战胜魔王,救回悉多。但罗摩怀疑悉多的贞操,使她投火自明。火神从熊熊烈火中托出悉多,证明了她的贞洁。夫妻团圆,流放亦期满。罗摩回国登基为王,阿逾陀城出现太平盛世。但波折又起,罗摩听到民间又传悉多不算贞女,为不违民意,忍痛把怀孕在身的悉多遗弃在恒河岸边。悉多得到蚁垤仙人的救护,住在净修林里,生下一对孪生子。后罗摩举行马祭,蚁垤安排孪生子与罗摩相会,并向罗摩辩明悉多的贞节,但罗摩仍认为无法取信于民。悉多无奈,向大地母亲呼救,说如果自己贞洁无瑕,请大地收容她。顿时大地裂开。悉多纵身投入大地怀抱。最后罗摩兄弟都升入天国,复化为毗湿奴神。
《罗摩衍那》影响
普兰巴南神庙
两千多年以来,《罗摩衍那》的影响有增无减。印度各阶层人物无不熟悉这部史诗中的人物和情节,崇拜其中的英雄;特别是哈奴曼更变成了普通老百姓的崇拜对象,在农村中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他的雕像。有人认为,印度很多地方,特别是在罗摩住过的奥乌德,那种惊人的猕猴崇拜是同哈奴曼紧密相联的。连人民群众嘴里常说的一些谚语,也都能表现出他们对于《罗摩衍那》的熟悉与热爱。宗教信徒力图利用《罗摩衍那》的威名,来宣传自己的教义。政治领袖也利用它宣传自己的主张。至于文艺界更不必说。从迦梨陀娑一直到薄婆菩提都取材于《罗摩衍那》。12世纪,《罗摩衍那》被译成泰米尔文。其后印度南北各种语言都有《罗摩衍那》的仿作或翻译以至改写。1631年前后,杜勒西达斯根据《罗摩衍那》改写的《罗摩事迹之湖》(或译《罗摩功行录》),成为印度教的福音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直到今天,还有不少人在家中朗诵《罗摩衍那》,一些庙宇还利用扩音器播送梵文原文的《罗摩衍那》。根据《罗摩衍那》编写的戏剧到处上演。景点介绍
普兰巴南神庙
普兰巴南寺庙群是现今印度尼西亚境内最大、最美丽的印度教庙宇,是记录印度尼西亚人祖先灿烂文化的载体。普兰巴南寺庙群由240座庙宇组成,大部分已经沦为一堆瓦砾,但一些主要的庙宇在经历了天灾人祸的沧桑变迁后,在人们的努力下得以重建,又焕发出昔日的风采。它位于印度尼西亚日惹城以东17公里处,当你驱车从日惹到苏拉卡尔塔时,你就会直接看到它。普兰巴南寺庙群的名字由其所在的村庄而命名,这个地方在公元8~10世纪时可能是当时爪哇时代的古王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从外观上判断,这些庙宇具有印度教的特征,然而,在同一地区的一些庙宇却有着佛教建筑的特征,如塞武神殿。普兰巴南寺庙共有8个圣殿,其中三个主殿分别祭祀着湿婆、毗湿奴和罗摩这三位印度教中的主神。中心院落里有三个主殿。湿婆殿高为46.5米,里面是湿婆的妻子杜尔加的神像,也是最高的神殿。湿婆殿的北侧是维斯奴庙,南侧是婆罗吸摩庙,前面是楠迪庙。在毗湿奴和婆罗吸摩庙的前面是瓦哈诺庙,阿皮特庙位于北侧,其南侧与庙宇相接。在主广场每一个大门前面的东西两侧有四个克利尔庙;而在主广场的四个角上均各有一个小庙宇。
普兰巴南神庙
普兰巴南寺庙群的创建基本上是模仿了神话中描述的众神居住的 马哈穆罗山,因此各种雕刻和装潢都是按照神仙境界模样完成的。例如,装饰的图案取材于山川、莲花、奇异的动物和人物、仙女等,叶片和枝条弯曲缠绕于各种图案之间,整个图案营造出一个梦幻般的神仙世界。在每一个庙宇中都有雕像,例如大殿上面向东方的湿婆·马哈德瓦雕像、杜尔加雕像和许多在印度教义上知名人物的雕像。在寺庙群的墙壁上完美地雕刻着罗摩衍那罗摩传中的有关印度教的神话故事,现在每到傍晚时分,在普兰巴南寺庙后院的露头舞台上,这些著名的神话故事就会以声势浩大的传统芭蕾舞的形式上演。当地人会告诉你,千万别错过这盛大的演出,尤其是在月圆之夜。传说故事
当然,普兰巴南寺庙群也拥有自己的神话传说,这就是广为流传的拉腊·琼河格兰的故事,说的是在一天夜里同时修建了上千座庙宇,到了第二天早晨,仅仅有999座完工,其中就包括普兰巴南寺庙群。人们根据普兰巴南寺庙奢侈的建筑及其装饰风格,推测其大约为公元10世纪左右爪哇中部的建筑风格的后期产物。但直到今天,人们还没有找到能够揭示这些建筑是谁、在什么时候建造的精确证据。根据已经发现的碑铭,人们推测这些庙宇是由公元8~9世纪的拉卡伊·皮卡丹王朝修建的。
地方饮食
印尼风味小吃种类很多,主要有煎香蕉、糯米团、鱼肉丸、炒米饭及各种烤制糕点。印尼人还喜欢吃凉拌什锦菜和什锦黄饭。什锦菜的做法是:先将喜欢吃的蔬菜洗净,切好后用各种佐料拌在一起,佐料以花生酱为主,这是印尼的大众菜。什锦黄饭的做法是:把姜黄洗净,然后在礤床上搓成末,对水榨出浓汁,加上椰汁、香茅草和小桔叶。将大米洗净,然后放入上述汁叶煮熟,出锅后即成黄米饭。吃时,饭上盖以肉丝、鸡蛋丝、炸黄豆和炸红葱等。印尼人视黄色为吉祥的象征,故黄米饭成为礼饭,在婚礼和祭祀上必不可少。印尼的饮食文化已趋国际化。在首都雅加达,世界各国的风味菜肴,如中国菜、欧式菜、泰国菜、越南菜、日本菜、朝鲜菜、印度菜,应有尽有。尤其是中国菜,印尼较大一点的城镇都开设有中国餐馆,游客走到哪里,都不必担心吃不到中国菜肴。中国餐馆中,粤菜、川菜、湖南菜、上海菜、山东菜餐馆都有,但粤菜餐馆最多。中国餐馆供应的甲鱼汤,价格比中国便宜许多,很受华人喜爱。印尼菜与大多数东南亚国家的菜肴相似,口味较重,菜肴中常加入椰浆及胡椒、丁香、豆寇、咖喱等各种香料调味,餐桌上常备有辣椒酱。印尼各地菜肴中,最典型的是巴东菜,以油炸及辣味重而闻名,喜欢吃辣的游客不妨试一试。
印尼人大都信伊斯兰教,他们不吃猪肉,而是以牛羊肉为主。巴厘人正相反,他们信印度教,不食牛肉,而以吃鸡肉、猪肉为主。印尼最常见的菜肴有杂拌什锦菜(gado一gado)、烤羊肉串(sate,即沙嗲)、烤鱼(ikanpanggang)、烤牛肉(sapipang-gang)、烤羊肉(kambingpanggang)等。汤则常用牛肉汤(sotosapi)、羊肉汤(sotokambing)和鸡肉汤(sotoayam)。因天气热,印尼人一般不喜欢吃热饭、热菜,不喝很烫的汤。饭后有喝咖啡或茶的习惯,喝时一般都加糖。印尼人都习惯喝红茶,不少人也开始喜欢喝茉莉花茶和绿茶。印尼人喜欢吃甜食,餐后点心品种较多,常见的有炸香蕉及用米粉、糯米粉、面粉、木薯粉、豆粉加椰蓉、糖等制做的各种糕点。东部地区的糕点则常用沙莪粉制作。此外,印尼人也常用香蕉干、炸香蕉片招待客人。
住宿条件
印尼各大城市四星以上的大饭店,其设备和服务都达到世界水准,但房价较高,五星级饭店的普通客房收费都在200美元上下。二三星级的旅馆,设备齐全,清洁舒适,房价要比大饭店低许多,普通客房每晚收费在三四十美元至八九十美元之间。日惹消费相对较低,最具代表性的饭店是ambarrukmopalace饭店。在中央车站附近,有许多价格较低的旅馆可供住宿。
相关词条
印尼 | 日惹 | 罗摩衍那 | 楠迪庙 |
武神殿 | 克利尔庙 | 罗摩 | 瓦哈诺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