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美主义(泛美主义)
泛美主义原意是指要求美洲人民团结起来抵御欧洲殖民主义侵略的主张和运动。1797年,南美解放运动的领导人弗朗西斯科·米兰达(Francisco Miranda)建议成立“大美洲联盟”,以反抗西班牙等欧洲殖民国家的侵略。1826年,在西蒙·玻利瓦尔(Simon Bolivar)的倡议和主持下,美洲许多国家在巴拿马开会,号召成立泛美联盟,保卫自己的独立和主权。美国亨利·克雷从理论上对泛美主义作了阐述。
泛美主义
Pan-Americanism
19世纪初
玻利瓦尔曾建议成立美洲联盟
简介
拉丁美洲各国团结争取民族独立,抵抗欧洲殖民国家侵略的政治主张和运动。
由来
拉美独立运动领袖S.玻利瓦尔曾多次建议成立美洲共和国联盟,并在1826年主持召开了拉美独立国家参加的巴拿马大会,号召各国联合起来保卫各国的独立和主权。美国则于1823年由J.门罗总统发表了不许欧洲国家干涉美洲事务的宣言,即门罗主义。美国提出的“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口号,在客观上对已独立的拉美各国免受欧洲再次侵略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基本内容
泛美主义基本内容是:①美洲各国人民团结、抵抗欧洲殖民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②美洲各国在贸易、经济、社会、政治和军事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③实现泛美团结并成立美洲国家联邦。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对外奉行扩张政策,拉美地区成为美国觊觎的首要目标。经美国国务卿J.G.布莱恩建议,于1889~1890年在华盛顿召开了第一次泛美会议,决定成立美洲共和国国际联盟(1910年改称美洲共和国联盟)及其常设机构美洲共和国商务局,该联盟成为美洲国家组织的前身。从此美国接过泛美团结的口号,利用泛美会议,宣传美洲各国有着共同利益。在加强美洲各国之间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联系下,实现“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的目标,泛美主义则成为美国对拉丁美洲进行侵略扩张的思想武器,这是门罗主义在帝国主义时代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泛美会议开过8次,泛美联盟总干事始终由美国人独占。1948年第9次会议决定改名为美洲国家组织。20世纪后半期,随着形势发展,美国在该组织中的霸主地位已大不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