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豆杉(松杉纲红豆杉目的植物)
中国红豆杉,学名Taxus chinensis(Pilger)Rehd.,为红豆杉科红豆杉属乔本植物。红豆杉是第四纪冰川时期孑遗植物,世界珍稀濒危物种。中国红豆杉是中国特有种,我国将其列为一级重点保护植物。 红豆杉在地球上已有几百万年的历史,属于史前植物,非常珍贵,是植物界的活化石。同时,红豆杉也是世界上公认的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
中国红豆杉
植物界
裸子植物门
松杉纲
红豆杉目
紫杉、赤柏松、观音杉等
(Taxus chinensis(Pilger)Rehd
红豆杉科
红豆杉属
中国红豆杉
北半球的温带至热带地区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30m,胸径达1m;树皮灰褐色,裂成条片。大枝开展,1年生枝绿色或淡黄色,秋后变为绿黄色、淡褐色或红褐色,2-3年生枝黄褐色、淡红色或红灰褐色。小枝互生,叶螺旋状着生,基部扭曲排列成两列。叶条形,通常微弯,长1-2.5cm,宽2-2.5mm,边缘微反曲,先端尖或微急尖,下面沿中脉两侧有两条宽灰绿色或黄绿色气孔带,绿色的边带极窄,中脉带上有密生均匀的微小乳头,雌雄异株。珠花单生叶腋,雌珠花的胚珠单生于花轴的顶端,基部托以圆盘状的假种皮。种子扁卵圆形,生于红色肉质的杯状假种皮中,长约5mm,端微有2脊,种脐卵圆形。
生长环境
中国红豆杉喜气候较温暖多雨的地方,为典型的阴性树种,常处于林冠下乔木第二、三层,散生,基本无纯林存在,也极少团块分布,只在排水良好的酸性灰棕壤、黄壤、黄棕壤上良好生长。苗喜阴,忌晒。其种子种皮厚,处于深休眠状态,自然状态下经两冬一夏才能萌发,天然更新能力弱。
分布范围
分布于甘肃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四川等地。华中区多见于海拔1000m的山地落叶阔叶林中,相对集中分布于横断山区和四川盆地周边山地;在广西北部、贵州东部、湖南南部也有分布。
栽培技术
采用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以育苗移栽为主。
种子繁殖(1)采种催芽10月中下旬,果实呈深红色时采收种子。该种子属生理后熟,需要经过1年的湿砂贮藏才能发芽。常采取室外自然变湿砂藏层积法处理种子,以提高发芽率。
(2)选圃整地选择郁闭度在0.6~0.7且无病虫害的湿地松或马尾松成林地作圃地,要求坡度平缓、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在8~9月将林内整理成水平梯面,深挖20~30cm,于11月浅翻细耙。整地时,施入腐熟基肥2000~3000kg/667m2,然后做床,床高15~20cm,宽1.2m,开出播种沟,沟深2cm,沟距20cm。
(3)适时播种一般在早春播种。种子贮藏1年后,有30%裂口现白时,及时筛出种子,放在0.2%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消毒10min,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明水后均匀地播在沟内,粒距5~7cm。播种后,挖取松林下带有菌根并过筛的黄壤土覆盖种子,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度。幼苗期注意遮荫,播种后覆盖稻草以不见土为适宜,苗期搭建荫棚,透光度在60%。然后铺植苔藓护苗,保护苗床不受日晒雨淋,并经常保持土壤疏松、湿润。一般种子岀苗率在70%以上。
幼苗出土后,也不要将苔藓揭去,长期保持在苗床上。苔藓护苗的优点为保护苗床不受雨水溅击和阳光直射,使苗木不受阳光灼伤,避免因茎、叶沾泥形成泥棒而窒息死亡,并且经常保持土壤疏松、湿润,减少中耕除草用工。但覆盖的苔藓要薄,不能太厚,如遇久旱不雨,可用细黄土压住苔藓或用喷雾器喷水保持苗床湿润。
扦插繁殖在树木休眠萌动期,选择砂土、锯末、珍珠岩混合基质作扦插土。选择1~4年生的木质化实生枝,将插条剪为10cm、15cm或30cm长的小段,在剪枝时要求切口平滑,下切口马耳形,2/3以下去叶。选择药剂如ATP、ABTNAA、IBAA等处理插枝后扦插、盖膜。扦插成活率一般在85%以上。苗期注意保暖,搭建低棚遮荫。翌年移栽。扦插苗床要求1m宽,长度适宜,扦插深度3~5cm,行株距10cm×8cm,插后随即喷水。苗床上搭架,用塑料布覆盖,每日喷水2~3次,半月后每日喷水1次。一般地温保持20~30℃,不要强光照射,30~40d即可生根。在此期间,可喷施芸薹素等叶面肥,以促进生长。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中国红豆杉
中国红豆杉树形美观大方,四季常青,果实成熟期红绿相映的颜色搭配令人陶醉,可广泛应用于水土保持、园艺观赏等方面,是新世纪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秀美山川的优良树种,现常用于高档的庭院绿化观赏。研究价值国外,对红豆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紫杉醇的开发和临床试验等方面的研究。1856年,Lucas就从欧洲红豆杉的叶中提取粉末碱性部分taxine。但在之后的一百多年间进展很慢,,直到20世纪60世纪年代光谱技术飞速发展才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此间日本和美国分别从东北红豆杉等分离得到二十多个新的紫杉烷类二萜化合物。1971年美国化学家认值垃等从短枝红豆杉户树皮中分离出高抗癌活性紫杉烷二菇化合物“紫杉醇”。世纪年代美国和欧洲的科学家Wani等从短枝红豆杉树皮中分离出高抗癌活性紫杉烷二萜化合物“紫杉醇”,20世纪80年代美国和欧洲的科学家相继揭示出紫杉醇的抗癌疗效,其独特的作用机理在于:它可以结合于微管蛋白的 亚基的末端的个氨基酸上,通过促进微管双聚体装配,保持微管蛋白稳定,使细胞周期停滞于有丝分裂期,阻止微管解聚,从而抑制癌细胞的有丝分裂。1992年底,美国FDA首先正式批准紫杉醇作为治疗晚期卵巢癌新药Paclitaxael上市。
医药价值中国红豆杉含有紫杉醇。美国国家肿瘤研究所(NCI)统计的临床实验结果表明,紫杉醇对多种癌症亦有显著疗效,总有效率达以上,主要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肺癌、卵巢癌及头颈部癌、软组织癌和消化道癌,被称为“晚期癌症的最后一道防线”,被认为是近十年来发现的一种最有希望的抗癌药物。截至目前,已有英、法、日、意大利、加拿大、瑞典、德国、挪威、瑞士、巴西、中国等多个国家获准紫杉醇用于临床治疗。近来还研究发现紫杉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性痴呆症等都有很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