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经(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经,1957年10月10日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化学海洋学与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2年张经从南京大学毕业后到山东海洋学院海洋地质系学习;1985年获得山东海洋学院硕士学位;1988年获得皮埃尔和玛丽居里大学博士学位后进入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1990年回国后进入青岛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任教,先后担任副教授、教授;1999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批特聘教授,并在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经主要教学和研究工作集中在对河口、陆架和边缘海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探索方面。
张经
男
1957-10-10
中国
内蒙古自治区
南京大学,法国皮埃尔和玛丽居里大学
教学科研工作者
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教授
人物经历
张经 工作 访问
1978年10月,张经进入南京大学地质系地球化学专业学习。1982年3月,张经从南京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毕业后到山东海洋学院(2002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质系学习。
1985年3月,张经从山东海洋学院毕业,获得硕士学位。同年11月前往法国皮埃尔和玛丽居里大学(即巴黎第六大学,2018年更名为索邦大学)同位素生物地球化学实验室学习。
1988年5月,张经从皮埃尔和玛丽居里大学毕业,获得博士学位。同年6月在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至1990年9月)。
1990年9月,张经回国后,进入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任教,先后担任副教授、教授(至2005年6月)。
1995年3月,张经作为研究员,前往英国利物浦大学海洋学实验室工作(至1996年3月)。同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1996年,张经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1998年2月,张经作为客座教授,前往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化学系工作(至1999年2月)。
1999年,张经应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批特聘教授,并在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
2000年,张经被评为优秀学科带头人。
2006年5月,张经作为访问教授,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地球、大气与行星科学系工作(至2006年11月)。
2007年,张经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领衔的研究组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创新研究群体,研究方向为高浑浊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的陆-海相互作用[1]。
2013年7月,张经参与国家公派高级研究学者放学项目,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展访学合作研究(至2014年1月)。
2014年4月,张经赴德国代尔门霍斯特汉萨科学研究院开展五个月项目“与微量元素有机结合的配体的分离测定”研究工作(至2014年8月)。[2]
2018年,张经进入上海交通大学海洋研究院工作,担任教授。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张经的研究包括:在陆-海相互作用框架下痕量元素与生源要素的循环与再生,不同界面附近物质的迁移和转化机制;化学物质通过大气向边缘海的输送通量和时、空变化,气源物质与近海初级生产过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边缘海的生源要素与痕量元素的收支模式,深入地分析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内在变化特点对外部驱动的响应。
张经在系统地研究中国河口中痕量元素与生源要素的行为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浑浊河口的生物地球化学理论与物质循环模式。剖析了痕量元素与生源要素通过大气沉降向中国海的输运特点,发现了它与初级生产过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诊断大气沉降对西北太平洋边缘海的影响提供了一个参比体系。发展了边缘海的生源要素收支模式,揭示了中国海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内在驱动机制和变化的特点[3]。
• 学术论著
截至2007年,张经发表研究论文300余篇,撰写、主编中英文专著、研究生教材7部;成果中近百篇为SCI收录,被他人引用逾700次[1]。
• 科研项目
起止时间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项目编号 | 职务 |
2011-2015 | 多重压力下近海生态系统可持续产出与适应性管理的科学基础 | 国家科技部973计划项目 | 2011CB409800 | 主持 |
高浊度河口及其临近海域的陆-海相互作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项目 | 40721004和40121064 | 主持 | |
2009-2012 | 陆源污染物与近海动力过程对琼东沿岸珊瑚礁的影响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项目 | 44100690 | 主持 |
2009-2011 | 风气候引起的河流入海物质的变化对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印国际合作项目 | 40911140421 | 主持 |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西太平洋珊瑚礁体系的影响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合作项目 | 主持 |
• 课程教学
张经在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设研究生课程《化学海洋学》[2],在上海交通大学海洋研究院讲授《化学海洋学与无机痕量分析》课程。
• 团队建设
2018年3月,张经带领五位研究生张晓慧、王尧、马煜曦、张怡雪、唐玥搭乘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所“实验3号”科考船,由广州新洲码头基地启航,赴东印度洋海域执行“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东印度洋共享航次”科考任务。张经团队的任务是痕量元素表层及剖面采样、溶解态铅的含量、铅在该海域的分布、行为的因素及其源、汇分析[4]。
荣誉表彰时间 | 荣誉表彰 |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 |
上海市首批领军人才 | |
2007年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1993-2008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西太平洋分会(即:UNESCO/IOC WESTPAC Sub-Commission)中“物质通过大气向海洋的输送”研究计划的负责人 |
2008-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西太平洋分会(即:UNESCO/IOC WESTPAC Sub-Commission)中“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珊瑚礁的影响”研究计划的负责人 |
1999-2004 | IOC/SCOR(即:Scientific Committee on Ocean Research)-GEOHAB(即:Global Ecology and Oceanography of Harmful Algal Blooms)科学指导委员会成员 |
2004-2009 | SCOR/IGBP(即:International Geosphere-Biosphere Programme)-IMBER(即:Integrated Marine Biogeochemistry and Ecosystem Research)科学指导委员会成员 |
2006-2009 | SCOR-128工作组(即:Natural and Human-Induced Hypoxia and Consequences for Coastal Areas)组长 |
人物评价
张经院士是中国化学海洋学和海洋生物地球化学领域中的优秀学科带头人之一[2]。张经在IGBP-IMBER中担任科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委员会中任基础建设咨询委员会成员;在国际海洋科学指导委员会中担任第128工作组“近海缺氧问题”的负责人等,为中国在这一领域与世界前沿接轨做出了突出成绩[2]。 (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评)
1.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及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选介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引用日期:2019-01-08)
2.张经 院士 教授 ·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引用日期:2019-01-06)
3.院士名单与简介 > 全体院士名单 张经 · 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引用日期:2018-08-18)
4.“实验3号”来鸿:张经院士研究团队航行东印度洋上 · 华东师范大学(引用日期:2019-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