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剑楼随笔(三剑楼随笔)
《三剑楼随笔》由查良镛(金庸)、陈文统(梁羽生)、陈凡(百剑堂主)合著。在本书所收的七十余篇随笔中,或谈文史掌故、名人逸事,或评琴棋书画、诗词联谜,或论神话武侠、剧影歌舞,总之,古今中外,无所不谈,而篇篇自成格局,每多神来之笔,此书曾被喻为“新武侠派的历史见证”。
三剑楼随笔
查良镛陈文统陈凡
《大公报》副刊
1956年10月
此书曾被喻为“新武侠派的历史见证”。
八十四篇
在本书所收的七十余篇随笔中,或谈文史掌故、名人逸事,或评琴棋书画、诗词联谜,或论神话武侠、剧影歌舞,总之,古今中外,无所不谈,而篇篇自成格局,每多神来之笔
9787806162415
232 页
12.00
作者简介
四十年前,香港《
大公报
》的三位青年编辑查良镛(金庸)、陈文统(梁羽生)、陈凡(百剑堂主)同写武侠小说,人称文坛三剑客。1956年10月,他们突发奇想:在《大公报》副刊上开设专栏《三剑楼随笔》,三人合写,每人每日一篇,以展现三剑客交会互放的光芒,他们潇洒,隽永的散文彩笔,为三剑楼增辉添色,给新武侠留下一段历史见证。
起源
三剑楼随笔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新派武侠小说(与三、四十年代在中国大陆流行的旧派武侠小说,既有共性却又截然不同)崛起香港(出现时间是台先港后,但因均为独立发展,故鲜有关联),成为港台文坛新兴的宠儿。文坛三剑客当时,香港有三个人称“文坛三剑客”的人,他们均供职于《大公报》,也都写武侠小说。此三人分别是金庸(即查良镛)、梁羽生(即陈文统)和百剑堂主(即陈凡,生于一九一五年,于一九九七年九月二十九曰逝世)。在《大公报》和金庸同编副刊的一位编辑忽发奇想:借“三剑客”的名气,给他们每人开一个专栏,刊载一些散文随笔之类的稿件,定受读者欢迎。主意既出,“三剑客”也即应允,但金庸提议:一人一个专栏“不如三剑侠一起出马,更可以互相壮胆”。之后,香港《大公报》在一九五六年十月二十二曰的副刊——〈大公园〉版上刊登了一段预告:
《三剑楼随笔》“自梁羽生先生的《龙虎斗京华》、《草莽龙蛇传》、《七剑下天山》;金庸先生的《书剑恩仇录》、《碧血剑》;百剑堂主的《风虎云龙传》等武侠小说在本港各报连载后,大受读者欢迎,成为武侠小说中一个新的流派。我们约得这三位作者给《大公报》用另一种笔法撰写散文随笔,日内刊出,敬请读者们注意。——编者”
总共篇数仅隔一日,金庸就首先为这系列写了第一篇随笔。随后在间有跳期的情形下,梁羽生、金庸和百剑堂主三人以不定循环次序,每日一题不限范围地分开刊载的形式各抒己见,直到一九五七年一月三十曰方无疾而终。专栏持续三个多月,共得文八十四篇(每篇之后,均有作者手书签名;篇数中未计入最后一篇由百剑堂主写的结语),每人各写二十八篇。
单行本以《三剑楼随笔》为名的单行本,在一九五七年五月由由香港的文宗出版社出版。与副刊有差异的是:篇目次序略有不同,标题偶有改动;百剑堂主删去自认已失去价值的一篇;若干读者来函收为附录;各篇之末改手书签名为“百”、“羽”、“庸”字样等。其后,还有流通极为有限的台湾风云时代出版公司一九八八年推出的影印本,和上海学林出版社一九九七年的版本,但里面都未加出版说明,也未交代百剑堂主是谁。
评价
小说最讲究的是故事
而社评关注的为时政,比较起来,自由度最大的要属随笔。百剑堂主说:“它是中国文学传统中最方便的样式之一。它可长可短,可记事,可写人。严肃如燃犀烛奸,荒诞如谈狐说鬼,世界之大,沙粒之微,均可信笔写来。它内容不限而形式无拘,它如故友相对而可恣声谈笑。”而金庸在为这个专栏写的第一篇随笔“《相思曲》与小说”中也这样说:“作为一个随笔与散文的专栏,越是没有拘束的漫谈,或许越是轻松可喜。”
主要内容
然而,写此书时的金庸和梁羽生仅发表了其全部著作的一小部分,而且这些在报纸上发表的文章虽说选题随意,但长度受限,还要照顾话题的广泛性、可读性和时效性质,基本上不是为诠释已发武侠小说而写。虽然如此,但它完全可以间接帮助我们来理解新派武侠小说在香港初始阶段,其主要作家在五十年代中期读书和写作时所关心的问题及兴趣等所在,并感受这实为不可多得的大侠见智见情,妙笔生花的性情之作!
总目录
正传之前的闲话(百剑堂主)56.10.23
《相思曲》与小说 (金庸) 56.10.24
凌未风·易兰珠·牛虻(梁羽生)56.10.25
鲁迅与副刊(百剑堂主)56.10.26
看李克玲的画 (金庸) 56.10.27
才华绝代纳兰词(梁羽生)56.10.28
阿飞·太阳族·十四K党(百剑堂主)56.10.30
钱学森夫妇的文章 (金庸) 56.10.31
闲话杨朱一局棋(梁羽生)56.11.1
忽见风云读此书——纳塞尔的革命哲学(百剑堂主)56.11.2
费明仪和她的歌 (金庸) 56.11.3
翩翩浊世佳公子,富贵功名总等闲——再谈容若的词(梁羽生)56.11.4
我想玛丽莲·梦露(百剑堂主)56.11.6
围棋杂谈 (金庸) 56.11.7
纳兰容若的武艺(梁羽生)56.11.8
人非草木话《诗经》(百剑堂主)56.11.9
顾梁汾赋“赎命词”(金庸) 56.11.10
谈杨官璘的残棋(梁羽生)56.11.11
“诗”与情(百剑堂主)56.11.13
快乐与庄严——法国影人谈中国人 (金庸) 56.11.14
精研中国学问的外国人——谈各国汉学家在巴黎的会议(梁羽生)56.11.15
有关《诗经》的种种——兼答读者(百剑堂主)56.11.16
郭子仪的故事 (金庸) 56.11.17
香港翻版书之怪现象(梁羽生)56.11.18
乾亨行·杨衢云(百剑堂主)56.11.20
代宗·沈后·升平公主 (金庸) 56.11.21
梦的化装(梁羽生)56.11.22
风雷巨笔话“南乔”(百剑堂主)56.11.23
马援见汉光武 (金庸) 56.11.24
黄粱梦醒已三生(梁羽生)56.11.25
取销例假述“乌龙”(百剑堂主)56.11.26
马援与二徵王 (金庸) 56.11.28
围棋圣手吴清源(梁羽生)56.11.29
老《大公报》的闲评(百剑堂主)56.11.30
《无比敌》有什么意义 (金庸) 56.12.1
怪梦不怪(梁羽生)56.12.2
陆铿其人(百剑堂主)56.12.4
《无比敌》有什么好处 (金庸) 56.12.5
辩才无碍说玄奘(梁羽生)56.12.6
吟诗作对之类(百剑堂主)56.12.7
历史性的一局棋 (金庸) 56.12.8
闲话怪联(梁羽生)56.12.9
马坚先生谈猪(百剑堂主)56.12.11
也谈对联 (金庸) 56.12.12
棋坛历史开新页——写在全国象棋大比赛之前(梁羽生)56.12.13
裁笺倍忆寄书人(百剑堂主)56.12.14
月下老人祠的签词 (金庸) 56.12.15
从香港小说谈到阮郎的《格罗珊》(梁羽生)56.12.16
不亦快哉!(百剑堂主)56.12.18
舞蹈杂谈 (金庸) 56.12.19
剩挥热泪哭萧红(梁羽生)56.12.20
不爱白脸假斯文(百剑堂主)56.12.21
书的“续集”(金庸) 56.12.22
纵谈南北棋坛——并预测全国象棋比赛的名次(梁羽生)56.12.23
好歌善舞的广东人(百剑堂主)56.12.25
圣诞节杂感 (金庸) 56.12.26
谈陈凡的几首旧诗(梁羽生)56.12.27
马思聪喜得佳琴(百剑堂主)56.12.28
谈各国象棋 (金庸) 56.12.29
永久佳话在棋坛——谈何顺安“历史性的一局棋”(梁羽生)56.12.30
黄宾虹的题画诗(百剑堂主)57.1.1
谈棋手的实力——敬答何鲁荫先生(梁羽生)57.1.3
从“小梅的梦”谈起 (金庸) 57.1.4
云鬟玉腿马师曾(百剑堂主)57.1.5
爱之神的神话(梁羽生)57.1.6
民歌中的讥刺 (金庸) 57.1.8
广东人与中国电影(百剑堂主)57.1.9
水仙花的故事(梁羽生)57.1.10
最近的三台京戏 (金庸) 57.1.11
齐白石之诗(百剑堂主)57.1.12
世界最长的史诗(梁羽生)57.1.13
摄影杂谈 (金庸) 57.1.15
巴金论粤片五星——吴楚帆、白燕、红线女、张活游、周志诚(百剑堂主)57.1.16
数学与逻辑(梁羽生)57.1.17
从一位女明星谈起 (金庸) 57.1.18
再记齐白石之诗(百剑堂主)57.1.19
杀父娶母情义综(梁羽生)57.1.20
圆周率的推算 (金庸) 57.1.22
傅青主不“武”而“侠”(百剑堂主)57.1.23
读苏联的小说(梁羽生)57.1.24
谈谜语 (金庸) 57.1.25
郁达夫主要的一面——美人香草闲情赋 岂是《离骚》屈宋心(百剑堂主)57.1.26
一部嘲讽武侠小说的小说(梁羽生)57.1.27
“大国者下流” (金庸) 57.1.29
歇歇手 加加油——《三剑楼随笔》跋(百剑堂主)5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