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华栋(当代实力派作家)
邱华栋,1969年生于新疆,祖籍河南西峡。16岁开始发表作品,18岁出版第一部小说集,1988年被破格录取到武汉大学中文系。199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在《中华工商时报》工作多年,曾为《青年文学》杂志执行主编,《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共中央直属机关青联委员。 现任第十届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6][7]
邱华栋
男
1969
汉族
中华人民共和国
昌吉回族自治州
武汉大学
作家
中国作协第十届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
人物经历
写作经历邱华栋照片
少年时期在新疆度过。16岁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在中学时就已经开始了文学活动,担任了所在中学“蓝星”文学社的社长。第一篇小说发表在《中学生文学》上。
高中毕业时已经发表了10万字的小说。
1988年因出版小说集《别了,十七岁》而被免试保送进入武汉大学中文系学习。
在高校期间担任武汉大学“浪淘石”文学社社长、“珞珈”诗社社长,并担任《大学生学刊》(铅印)主编,在武汉地区多次主办武汉各高校诗人参加的“珞珈”诗会,并出版小说集《不要惊醒死者》和诗集《从火到水》。三次获得武汉大学“纪念闻一多文学奖”和两次获得了“湖北省大学生科研成果创作”一等奖。
大学毕业以后,继续从事业余文学创作,1993年以来,勤勉写作,迄今已出版有长篇小说《夜晚的诺言》《白昼的消息》《正午的供词》《刺客行》等4部,中短篇小说集《哭泣游戏》《都市新人类》《黑暗河流上的闪光》等11部,诗集《岩石与花朵》、随笔集《私人笔记本》《城市漫步》等7部,合计300余万字。此外,还发表了30万字的新闻作品,获过《中华工商时报》“时报人敬业奖”,还发表了有关当代文学、文艺理论、建筑、电影的评论和对话20余万字。被誉为九十年代“新生代”作家群代表作家之一,和“活跃的实力派作家”之一。部分作品被译为英、日、德、韩等多种文字。获过《上海文学》小说奖、《山花》小说奖等期刊文学奖。
1992年毕业并被分配至北京工作,现为《中华工商时报》文艺部主任助理。
2008年12月邱华栋创作的长篇小说《教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2012年开始担任《人民文学》副主编。
2021年10月16日“大山大海大地:人与世界的相遇——邱华栋《哈瓦那波浪》新书发布会”在十月文学院举办。[5]
聚焦作家作为新生代作家群里的佼佼者,邱华栋在短短数年内,就积聚了大量有影响的作品,自从93年调入《中华工商时报》后,并没有因为从事记者职业而变得浮躁,不仅每周负责的一块版完成得相当出色,而且居然还接二连三地创作出四部长篇小说、十几部中、短篇小说及大量散文、诗作。
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因为快节奏的工作、生活和面对太多的诱惑,往往失去了闭门潜心创作文学作品的耐性。许多颇有文才的年轻记者,就因为耐不住寂寞,只好割舍了曾经梦寐以求的文学梦想,陷入“没完没了的采访、速战速决的报道”这一循环之中。
邱华栋照片
那些年,年轻且并不资深的邱华栋,当然不能幸免这样奔忙的工作流程之外,他要研究选题、然后一个接一个地采写、编发、画版直至校对。在《中华工商时报》那宽敞、开放式的编辑部内,近百名编辑、记者汇集一堂,电话铃声、电话交谈声以及同事相互间的对话,统统地在一个屋檐下回荡。邱华栋的小说集不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的,但是,他每周至少有两天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从地理概念上划分,邱华栋的新家位于远郊。那个幽静的小区内虽然保证了创作的安宁,但加大了居民进城的时间成本。而邱华栋居然在一周的其余五天里,也经常往返于市中心与远郊区。有时,为的甚至就是一般地朋友聚会、吃饭。
“我不是一个坐得住的人。”邱华栋称当他写作进行一段时间后,往往会因为电话铃总也没响而有些遗憾“怎么没人找我聊聊呢?那好,我干脆给别人打。”看似心不在焉地创作,却能持续“稳产、高产”,并且质量上乘。这只能证明两点:一、邱华栋的确是天赋过人;二、他能科学、合理地分配、使用时间。
在古今中外大大小小的作家群里,人们听到太多的关于作家们的怪癖和特点,诸如必须夜深人静时方能动笔;非要耗燃一包香烟才算达到创作所必需的动力;以及什么“心情要好的时刻”等等。邱华栋的作息时间非常有规律:12点睡觉、7点起床、跑步一小时、8点写作。如果正值去报社的日子,9点坐班车进城上班,其余日子,从8点开始写直到中午。看新闻、看VCD、听CD都不耽误。没有沾染烟酒的恶习,没有昼伏夜出的嗜好,劳逸结合、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是他得以持续高产的物质保证。
可能是因为没有作家们通常要熬夜的共性,邱华栋的身上也没有时下文人们常有的虚荣和矫情。从装束到谈吐,他都是一个典型记者形象——不修边幅、随意、活跃。从没见过邱华栋把头发梳理的油光可鉴,笔挺的西服里扎一条艳丽的领带。夏日里一件体恤衫,冬天里一条休闲裤。尽管他对于城市现代文明的分析精辟入里,对于青年人与流行、时尚的关系了若指掌,但他绝无为了标榜自己的“新生代作家”特性而把自己沉溺其中。
酒吧是城市年轻人首选的社交场所之一,92年,武汉大学毕业后初到北京时,尚无什么朋友的他也喜欢到酒吧逗留,感受那种现代都市的气氛和情调,甚至他的一些小说就是在那个环境里完成的。(不是构思而是写作)。但现在不成了,当默默无闻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后,他若在任何一家酒吧出现,都会发现有熟人向他打招呼。别说想不受干扰地商谈事情,就是与一群人来玩,也往往要中途离开众人,到其他熟人处礼貌地稍坐片刻。至于埋头写作,自然是天方夜谭了。
不刻意把自己朝时尚上扯,自然就减少了许多虚无缥缈地繁赘。以一种平和的心态与众人交往,就能使自己和对方都处于轻松和愉快的氛围中。在一个文人墨客集中的研讨会上,每个人都力图使自己的声音不同凡响,都在仔细打量、思忖着对方,争取让自己取得精神上的优势。于是,发言冗长而饶舌,卖弄又造作。这个时候,邱华栋的发言一定是非常低调,非常通俗和非常简短的。他有足够的自信支撑,使他不必非在这个场合表现得卓而不群。
然而,邱华栋在作家群里,至少在新生代作家群里的确是鹤立鸡群。他的一系列作品在文学备受冷落的今天,依然保持着骄人的印数和发行量,实在让他的不少同行望尘莫及。当他的《正午的供词》被博库图书网站购买了电子版权后,人们才发现:他还是一位深受年龄层更低的网民们欢迎的青年作家。
敢于直面现实生活,是一个作家起码的良知。在一些作家津津乐道地挖掘封建帝王的秘闻与炮制后宫妃子的“戏说”之际,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却不回避尖锐的社会矛盾。他们用自己独立的眼光和语言,真实传递得出个人的感受与感悟;客观、忠实地描述着今天我们生活着的社会。纵观邱华栋的作品,篇篇都属于现实主义之作,他的作品溢洋着鲜活的生活气息,像年轻人的脉搏一样强烈地波动。
精力充沛的邱华栋,每天要游览大量的报刊和书籍外,(包括刘震云一套四本的《故乡面和花朵》那样的长篇巨著。)还要坚持看当代外国文学的原著。对于同时代的外国同行,邱华栋强烈关注。他可以信手拈来那些出类拔萃的作品,指出他们的风格、特点、流派及优劣。他认为在人类已经进入到互联网时代,如果还不能以一个世界性的角度来关照当代文学的话,他的创作势必受到极大的局限。
其他作品
作品内容邱华栋照片
《挑灯看剑》是邱华栋的一部文集,所收录的,是其阅读外国文学中译本后的一些书评和读后感。所收文章篇幅都不长,多是评论某一外国作家,或其著名作品,或某一作家群体。篇幅不长,才更见作者的功力。由文可知,作者阅读量极大,涉及作家遍及全球各大洲,从拉美到印度,从非洲到日本,更不用提传统的文学大户法英美等,尤为作者谓为“无国界作家”群体,亦在作者的强烈关注之列。视界极高,涉及作家作品涵盖近200年的优秀作品,并能梳理出其发展脉络,甚为不易。作品赏析《挑灯看剑》是邱华栋最近一些年以欣赏和关注的眼光,写下的文化随笔和文化时序,从中可以看出外国文学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和当代作家对外国文学的呼应。尤为难得,作者文笔清新幽默,对于各位巨匠,不是一味褒奖,有喜有恶,有褒有勉,读者读来,当会会声一笑。当然,在翻译文学铺天盖地出版之际,有这样一本书,能让我们按图索骥,找到那些真的的精品,体会文学的精妙与伟大,对我们读者而言,也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
出版图书- 城市漫步
- 黑暗河流上的闪光
- 教授
- 私人笔记本
- 哈瓦那波浪[5]
- 挑灯看剑
- 夜晚的诺言
- 正午的供词
- 哭泣游戏
获得荣誉
获奖时间 | 作品名称 | 奖项名称 |
2018年10月13日 | 《云柜》 | 获得第5届郁达夫小说奖短篇小说提名奖 |
2020年12月 | 《北京传》[3] | 荣获2020收获文学榜(长篇非虚构榜)第五名 |
2021年1月29日 | 《普罗旺斯晚霞》 | 获得第七届《芳草》文学女评委奖——最佳叙事奖 |
2021年9月 | 《唯有大海不悲伤》[4] | 首届十月“美丽中国”生态文学奖(入围) |
个人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2021年1月6日 | 入选“名人堂·2020年度人文榜”之“十大作家” |
2021年1月16日 | 凭借《北京传》荣登“《扬子江文学评论》2020年度文学排行榜”散文类,排名第6位[1] |
三次获得武汉大学“纪念闻一多文学奖” | |
两次获得了“湖北省大学生科研成果创作”一等奖 | |
获过《中华工商时报》“时报人敬业奖” |
社会任职
现为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共中央直属机关青联委员,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
2021年1月,担任第三届丰子恺散文奖终评委员会副主任。
2021年12月,邱华栋当选为中国作协第十届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书记处书记。[6][7]
人物事件
2008年12月邱华栋创作的长篇小说《教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小说讲述了一个活跃在现代社会中的经济学教授声色犬马的生活。邱华栋说,尽管此前国内有多部以教授为题材的作品,但小说在深度上和广度上都不够,要么是丑化和滑稽化教授,要么就是描绘他们的一些鸡零狗碎的生活。他这部小说的落脚点在人性上,希望写出主人公更为复杂的内心和现实处境,而没有做过多的道德批判。
此前,邱华栋的作品多为描写都市前沿的人群和前沿的生活。对于此次“华丽转身”瞄准教授群体,邱华栋解释说,其实这并非他的什么转身,而是他写作的一种自然延伸。“我一直关注中国社会出现的新阶层和中产阶层。书写教授的生存状态,和我多年以来写过的艺术家、电影导演、媒体人等群体是一脉相承的。”邱华栋说,引发他写作这部小说的缘由,是他很不满当代一些经济学家的观点和生活状态,“我觉得,现在的某些经济学家就像是现代社会的巫师一样,今天说房价要永远涨下去,明天说股市要跌到1000点。而且,无论他们说什么,都有人信。这些人是不是在为一些特殊的利益集团服务?是不是在为跨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间资本说话?谁在为穷人说话?我在小说中塑造了一个经济学教授的形象,目的就是想把现代社会‘巫师’的生存状态呈现出来。”
1.《扬子江文学评论》年度榜公布,胡学文、迟子建等作家上榜_文化课_澎湃新闻-The Paper · 澎湃新闻-The Paper(引用日期:2021-01-17)
2.邱华栋:行走在虚构与历史间 · 今日头条(引用日期:2021-4-28)
3.邱华栋《北京传》:为城市立传 · 今日头条(引用日期:2021-4-28)
4.首届十月“美丽中国”生态文学奖本周六将揭晓 · 中国作家网(引用日期:2021-09-09)
5.走向高山大海的生态写作 邱华栋《哈瓦那波浪》在京发布 · 人民网(引用日期:2021-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