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麦草(禾本科偃麦草属植物)
偃麦草(拉丁文名:Elytrigia repens (L.) Nevski.)为禾本科、偃麦草属植物,生于山谷草甸及平原绿洲,产新疆、甘肃、青海、西藏等省区。苏联、蒙古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欧洲。 偃麦草原产欧洲南部和小亚细亚,在北美西部温暖地带有较多地种植。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从世界各地搜集了一些堰麦草种子,已开始在北方及东部沿海盐碱上上种植。
偃麦草
禾本目(Poales)
Elytrigia repens
植物界
小麦族 Trib. Triticeae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传统系统]
百合纲 Liliopsida [Cronquist系统]
鸭跖草亚纲 Commelinidae [Cronquist系统]
查干-苏乐
禾本科 Gramineae [Cronquist系统]
早熟禾亚科 SubFam. Pooideae
偃麦草属 Elytrigia
偃麦草
(L.) Desv. ex B. D. Jacks.
甘肃,河北,黑龙江,内蒙古,青海,四川,山东,新疆,西藏,云南
Elymus repens (L.) Gould
形态特征
偃麦草
多年生,具横走的根茎。秆直立,光滑无毛,绿色或被白霜,具3-5节,高40-80厘米。叶鞘光滑无毛,而基部分蘖叶鞘具向下柔毛;叶舌短小,长约0.5毫米;叶耳膜质,细小;叶片扁平,上面粗糙或疏生柔毛,下面光滑,长10-20厘米,宽5-10毫米。穗状花序直立,长10-18厘米,宽8-15毫米;穗轴节间长10-15毫米,基部者长达30毫米,光滑而仅于棱边具短刺毛;小穗含5-7(10)小花,长10-18毫米,宽6-10毫米;小穗轴节间长约1.5毫米,无毛;颖披针形,具5-7脉,光滑无毛,有时脉间粗糙,边缘膜质,长10-15毫米(连同长1-2毫米的尖头);外稃长圆状披针形,具5-7脉,顶端渐尖,具短尖头,芒长约2毫米,基盘钝圆,第一外稃长约12毫米;内稃稍短于外稃,具2脊,脊上生短刺毛;花药黄色,长约5毫米。花、果期6-8月。偃麦草
偃麦草
生长环境
生态特征:偃麦草抗寒性较强,不耐夏季高温,在北京高温于早的夏季常生长不良。堰麦草适宜冷凉较干旱的气候,在年降雨量为360—400mm的地区可以生长。它也较耐湿,可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带生长。也常生长在盐碱化草甸和滨海盐碱地上,因之,它最突出的优点是能够在其他作物不能忍耐的中度和重度盐碱地上生长的牧草。
主要价值
偃麦草
尽管堰麦草茎叶较粗糙,其适口性仍然很好,尤其早春晚秋营养生长期更是如此。晒制干草如掌握好刈割时期,亦可保证饲用和营养价值,牛、羊均喜食。抽穗期采样分析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如表12—l和表12—2。生长特性
据试验,堰麦草可以在含盐量0.6%的盐土地上全部成活,在0.4%以下含盐量的盐士中可以获得较好的产草量。总之,堰麦草是耐寒、耐旱、耐湿又耐盐碱的牧草之一,在我国黄淮海盐碱地上及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有广泛的利用前景。堰麦草在北京种植,3月下旬返青,5月中旬拔节,6月下旬扣觎,8月11旬种子成熟,是生育期最长而成熟期最晚的草种之一。生育期140一150天,全年生长期270天左右。堰麦草种子成熟时易脱落,应在蜡熟时及时收获。惬麦草种子较大,容易种植,在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下出苗较快,幼苗生长旺盛,适宜单播。其草场在收种后和晚秋可以用来放枚,夏末可以刈割.晒制干草。为了保证草的质量,应在抽穗期XO割。北京地区一般一年可刈割3次,鲜革产量22.5—37.5/ha,产干草7.5—12.0t/ha。堰麦草在北京种植,种子产量不高,一般为150—225kg/ha,而且质量较差,主要原因是北京7—8月份正值雨季,不利于堰麦草开花授粉结实。
堰麦草容易种植,播前将土地翻耕平整,在适宜的土壤墒情条件下,可春播也可秋播,而以秋播为宜。东北地区可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北京地区可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播种。播种量每公顷15—22.5kg,条播行距20—30cm,播深3—4cm,播后覆土镇压,苗期注意清除杂草,有条件时在秋末或早春施人氮磷肥料,可提高产草量和改善草的品质。
相关种类
长穗偃麦草Elytrigia elongata (Host) Nevski
中间偃麦草Elytrigia intermedia (Host) Nevski
脆轴偃麦草Elytrigia juncea (L.) Nevski
偃麦草Elytrigia repens (L.) Nevski
硬叶偃麦草Elytrigia smithii (Rydb.) Nevski
毛偃麦草Elytrigia trichophora (Link) Nevs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