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手段(精神手段)
精神手段是指运用理想、道德、信仰等精神规范和精神力量来约束、调整人们思想行为的领导控制手段。就其作用形式而言,它属于思想教育范畴,就其作用机制和特点而言,它属于非强制性的软约束手段。在领导控制过程中,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中,物质是决定性的,但物质和精神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互相转化,精神对物质有巨大的能动作用。理想、道德、真理一旦为人们所接受,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正如马克思指出的: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实践证朋,信仰、理想、道德、真理等精神力量,对人们行为所起的支配和控制作用,是任何物质力量也不能比拟的。
此外,精神手段的意义还在于,精神或思想是人们行动的先导。“人们行为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换变为他的愿望和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因此,要控制人们的行动,首先需要运用精神规范控制人们的思想或精神。这就是所谓“攻心为上”。
运用原则
正确运用正确运用精神手段,实现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有效控制,这既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发展的实践问题。正确运用精神手段,需要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灌输与疏导相结合;
2、坚持理想教育与现实利益相结合;
3、坚持精神手段与物质手段相结合。
此外,正确地运用精神手段,还必须做到“真,实、新”。
所谓“真”,就是讲真理、说真话,交真心。精神手段的威力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真理的力量。离开了真理,精神手段势必成为一种欺骗,因而它不会对人产生长久的支配作用。所以,运用精神手段征服和控制人心,必须讲真理,说真话,交真心。
所谓“实”,就是一要实事求是,二要讲求实效。一切以实际需要和实际效果为转移,克服形式主义,防止做表面文章。
所谓“新”,就是我们开展思想教育的形式、内容、方法要新,要适应新形势,新对象,有新鲜感,使人们乐于接受。在形式上应该注重生动性、多样性、时代性、娱乐性。力求丰富多采,反映出时代的气息,并尽力使之充满吸引力,使受教育者在无形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共产主义理想情换的陶冶。在内容上要注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使思想教育具有强大的思想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这样才能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