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成立于2011年7月1日,张旭东教授担任首任名誉院长,甘阳、刘小枫、王绍光、崔之元、王希、罗岗、蔡翔等兼职教授组成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作为重庆大学直属的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机构,具有相对独立的运行权利,实行学校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并设有专门的学术委员会。 高研院下设六个研究中心,各中心以工作坊、课题组、研讨班、系列学术会议、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等多种方式展开学术活动,培养青年学术人才、建设大学文科队伍、探索通识教育的路径与内容,组织关于重庆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以及转型时期重要问题的讨论。[1]
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2011年
重庆
吴德银
高等研究院
张瑾
机构设置
高研院、博雅学院党总支:
总支书记:吴德银
统战委员:张瑾
宣传与青年委员:李东
纪检和工会委员:钱锋
组织委员:薛育余
行政设置:
名誉院长:张旭东
学术副院长:张瑾
行政副院长
院长办公室
院长(行政)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
研究生办公室主任:潘林
学术委员会:
张旭东、甘阳、刘小枫、王绍光、崔之元、王希、王晓明、蔡翔、强世功、罗岗、周永明、姚洋、陈忠林
专门委员会:
学术活动委员会、制度建设委员会、招聘工作委员会、本科教学委员会、研究生教学委员会、图书资料委员会
研究中心:
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史学研究中心、哲学研究中心、古典学研究中心、政经法研究中心、人类学研究中心
发展目标
张旭东介绍,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将以建立跨学科研究中心的方式来聚集学术能量。在人文科学方面,则围绕"经典阐释"、城市文化研究、"长江流域文明"等核心议题展开协同研究和讨论。最终,以中心为"点"带动院系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线"和"面"。在社会科学方面,开展以"重庆经验"为参照系的有关制度、区域研究(regional studies/area studies)、都市化、全球化/本土化方面的课题探讨。
在未来三至五年里,除策划系列高端"重庆讲座"外,还计划在高研院框架内组建古典学研究中心、世界史研究中心、政治哲学研究中心、哲学系/社会思想委员会、批判法学研究中心、城市文化研究中心、批评理论中心(ICCT-CQU)、政府系、文学系等学系及学术研究机构。同时,构建全校的通识教育体系。高等研究院对重庆大学建设综合性、研究性大学具有重大意义,具有四大特点。一是集中资源,举全校之力办文科。二是起点高,通过聘请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到重庆讲学、交流,提升了重大文科的办学实力。三是另辟蹊径,以容量大、跨学科为中心,快速凝聚一批一流学者,建立起高端的跨学科研究机制。四是以点带面,以人文社会学科的点带动常规的单独学科的面。通过开展交流学者计划引进人才,定期举办公开的、形式灵活的学术活动,并邀请重大和大学联盟的师生参加,营造人文社科思想氛围,使高等研究院成为观念、思想、学术、知识的孵化器。
借助于北京大学与重庆大学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及重庆大学联盟和重庆大学自身的学科优势,高研院兼职教授将于2012年开始逐步招收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
第一任教授
1、甘阳:哲学,中山大学通识教育总监、博雅学院院长、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
2、崔之元:政治学,清华大学教授;
3、刘小枫:哲学,人民大学教授;
4、王绍光:政治学,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系主任、讲座教授;清华大学长江讲座教授;
5、罗岗:文学,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6、王希:历史学,宾州印第安纳大学历史系教授;
7、强世功:法学,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副部长,法学院教授、副院长;
8、蔡翔:文学,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当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中心
史学研究中心简介:致力于建立常规史学学科以外,结合地域特性、史料优势,借鉴、关注前沿热点问题、理论方法,致力于打造富有重庆特色的史学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重庆城市史、抗战与重庆、美国史、公共史学、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中心主持:王希(教授)、张瑾(教授)
其他成员:敖依昌、钱锋、李娜、李放春、陈晔、郭畑、张华、董涛、慕容浩、于留振
哲学研究中心简介:致力于中西古典哲学之重新解释、政治哲学问题研究以及中西思想道路的当代对话,同时跟踪关注当代中西方各主要思潮的前沿领域。
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西方古典政治哲学、当代西方主要思潮、中西方哲学比较研究
中心主持:甘阳(教授)、刘小枫(教授)
其他成员:张文涛:、李为学、唐杰、何祥迪、田探
人类学研究中心简介:旨在为重庆大学人文社科学科建设和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发展增添一个平台,研究探索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现象和经验,以国际化的视野推进中国人类学的发展。
主要研究方向:人类学理论与方法、人类学与全球化、中国西南人类学
中心主持:周永明(教授)、彭文斌(教授)
其他成员:张楠、代启福、梁文静、孙旭
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简介:致力于推行大文学理念,不仅要求在比较视野下打破文学研究的民族国家界限,推动文学的区域研究与全球视野的互动,扩展传统的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分类,同时也要求拓宽传统文学研究的边界,将文学视作众多文化现象之一,使之与文化研究相结合。由此,不仅传统的纯文学理论将转变为关于艺术与文化的哲学性与理论性思考,传统的民族国家文学之间的比较研究也将让位于全球性的和跨区域视野下的文学与文化研究。
在大文学理念下,本中心强调文学与文化研究的跨学科性与批判性,通过将文学、文化、美学、语言学的基础性研究与历史学、政治经济学、文化社会学、人类学、视觉文化、电影研究等的结合,对“文学”和“文化”问题进行哲学性的和理论性的反思,从而探讨那些使得文学与文化关系始终处于历史变动过程中的复杂因素。只有通过历史考察、文本分析和理论批判等多个层面的工作实现与社会科学的联合,文学才能真正成为人文视野中的全球性研究,也才能真正被视作对理解社会构成的界定及其历史变动不可或缺的机制。
主要研究方向: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与文化、文艺理论与方法、批判理论、当代中国城乡文化
中心主持:张旭东(教授)、罗岗(教授)、王晓明(教授)、蔡翔(教授)
其他成员:贾雯鹤、龚泽军、刘扬、刘海军、刘琼、刘书刚、彭磊、金浪、彭文良、袁敏、潘家恩、李广益、万曼璐、郑圣勋、张峰、张 伟
古典学研究中心简介:立足于中国古典文明的现代处境,研究、疏解、诠释中西古典文明传世经典,以促进对中西方文明的深度认识。
主要研究方向:古典政治哲学、中国历代经典的现代解释、西方历代经典的翻译和解释
中心主持:刘小枫(教授)
其他成员:黄瑞成、罗晓颖、陈绪波
政经法研究中心简介:致力于从国家基本制度创新、政府与社会互动的高度,多学科交叉研究中国和世界的法律与经济问题。
主要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与比较政治学、批判法学与法经济学、宪法理论与国家基本制度研究、国际关系理论与新兴国家研究
中心主持:王绍光(教授)、崔之元(教授)、强世功(教授)、姚洋(教授)
其他成员:田雷、陈颀、孙力舟、潘妮妮、李振
大型论坛
高研院计划从2012年起,筹建年度大型论坛:重庆论坛。在“创新与多样性”的总标题下,论坛提出“从世界看重庆,从重庆看世界”的口号,介入有关文化、价值、思想、制度、社会、经济、城市建设、区域研究、国际关系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和讨论。重庆论坛在组织和学术内涵上既是高研院常规学术活动的年度总结,也是重庆市和西南地区、全国乃至国际范围的高端学术思想交流平台。它的自我定位是同“北京论坛”、“上海论坛”鼎足而立、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自身学术价值取向的国内三大论坛之一。
1.院长致辞 · 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引用日期:2022-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