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佛路(迎佛路)
正文
唐蕃古道也叫馒头岭(古)驿道,今天的214国道,是1300年前的进藏之路唐蕃古道就是唐朝和吐蕃之间的交通大道,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条非常著名的道路,也是唐代以来中原内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尔、印度等国的必经之路。著名的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王松赞干布走的就是这条大道。它的形成和畅通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这条大道的起点是唐王朝的国都长安(今陕西西安),终点是吐蕃都城逻些(今西藏拉萨),跨越今陕西、甘肃、青海和西藏4个省区,全长约3000公里,其中一半以上路段在青海境内。
唐蕃古道有“丝绸南路”之称,是藏汉友好的见证,是唐朝与吐蕃之间的贸易往来要道,是中国古代三大通道之一,是中国七大奇迹,是一条承载汉藏交好、科技文化传播的“文化运河”。唐蕃古道“像一条长虹,将藏汉人民紧紧连在一起” 。唐蕃古道在西藏被称为“迎佛路”。
藏汉友好的见证
千百年来,唐蕃古道作为祖国内地通往
西南边陲的大道,像是一条情谊缠绵的纽带,联结着藏汉人民友好团结的感情。这段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时,因为早在那时,中原通往青海、西藏的大道就已基本形成。
由唐都长安通向“世界屋脊”的“唐蕃古道”,熟悉的人并不多。文成公主,应当是中原人踏勘唐蕃古道的第一人。
公元七世纪中期,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十分敬慕唐王朝的强大兴盛与中原汉族的灿烂文化,为了加强吐蕃与唐王朝的关系,公元634年,松赞干布派使臣前往大唐国都长安,拜见当时大唐皇帝唐太宗,并请求联姻和好。
唐初,对中原王朝造成威胁的不仅有来自北方草原的突厥,还有西南的吐蕃与吐谷浑。这些游牧民族都占据着马背上的优势,来去迅速,如同秦汉时期的匈奴,屡屡侵犯中原,这便是史书所称的“边患”。唐蕃松潘交战,虽未让吐蕃得逞,但却让唐太宗看清刚从青藏高原崛起的吐蕃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与其兵戎交恶,不如联姻较好,“一女子可顶甲兵十万,何乐不为!”
唐蕃古道“迎佛路”唐蕃古
当时,吐蕃的情况是,松赞干布荡平群雄,统一雪域高原,又弃山南而迁逻些(今拉萨),虽占据天地之利,但新朝初立,百废待兴,需交好邦国,稳定图强。他首先向隔喜马拉雅山相邻的泥婆罗国(今尼泊尔)求婚通好,迎娶尺尊公主入藏。接着,他又向唐王朝求娶公主,尽管不顺利,还发生松潘之战,但不打不相识,唐军衣甲鲜明,唐境田畴相望,这种文明气象使松赞干布十分向往,他不屈不挠,又派大臣携带5000两黄金,大批牛羊骏马到唐王朝再次求婚。这次以大臣禄东赞为首的求婚使者在长安城中受到盛情接待,唐太宗应允将皇室宗女文成公主嫁予吐蕃王子松赞干布,这样就成就了一桩汉藏交好流传千年的盛举。公元641年,唐太宗派员专人护送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文成公主沿唐蕃古道进藏途中,不仅播下了汉藏友好的种子,也揭开了唐蕃古道历史上非常重要而又影响深远的第一页。之后,公元709年,唐中宗景龙三年,应吐蕃之请,唐王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往吐蕃,从而成为唐蕃古道上的又一桩盛事。
此后,唐朝与吐蕃间使臣不断。据《全唐书》记载,仅唐太宗贞观元年之后的两百余年间,藏汉民族沿着唐蕃古道密切交往,唐蕃使臣相互往来就多达142次。
贸易往来的频繁,让唐蕃古道迅速兴盛起来,并很快成为一条站驿相连、使臣仆仆、商贾云集的交通大道。至今在古道经过的许多地方,仍然矗立着人们曾经修建的驿站、城池、村舍和古寺,遗留着人们世代创造的灿烂文化遗存,传颂着数不清的反映藏汉人民友好往来的动人佳话。
唐蕃古道是横贯我国西部,跨越举世闻名的“世界屋脊”,联通我国西南的友好邻邦的“黄金路”,故亦有“丝绸南路”之称。唐蕃古道被称为中国古代三大通道之一,是藏汉友好的见证,是唐朝与吐蕃之间的贸易往来要道,是中国七大奇迹,更是一条承载汉藏交好、科技文化传播的“文化运河”。至今在古道经过的许多地方,仍然矗立着人们曾经修建的驿站、城池、村舍和古寺庙,遗留着人们时代创造的灿烂文化。有研究者这样说:“它像一条长虹,将藏汉人民紧紧连在一起。”是汉藏友好的历史见证,被誉为是民族团结的《千年平安路》。
从文化运河到青藏铁路
十几个世纪以来,唐蕃古道一直是内地进出西藏的一条主要通道。一批批马帮、牦牛驮队把内地的茶叶、盐巴、织品等西藏人民喜爱的商品运往高原,再
青藏铁路
把高原的草药、牲畜运往内地。从古到今,人们都梦想着改变雪域高原的交通状况。然而,直到上世纪中叶,连接西藏与内地的,依然是这条“羊肠小道猴子路,云梯溜索独木桥”的唐蕃古道,依然是人背畜驮的原始运输方式。
从1953年起,被人们视为畏途的唐蕃古道上,出现了成千上万的筑路大军。随后,从西宁,经格尔木,至拉萨,一条全长1937公里的宽敞大道覆盖了唐蕃古道。1954年12月,青藏公路与全长2413公里的川藏公路同时通车拉萨,结束了西藏没有公路的历史。
建成后的青藏公路被称为“世界屋脊上的苏伊士运河”,担负着80%以上的进藏物资的运输。半个世纪来,国家投入巨资,相继建成青藏、川藏、新藏、滇藏、中尼等15条干线公路,到西藏的国内国际航线也相继开辟。
2006年7月1日,青藏高原再一次见证了一次伟大的穿越——现代化的列车穿过巍巍昆仑、翻越唐古拉山、掠过羌塘草原,驶向高原古城拉萨。
有人对唐蕃古道的变迁作了这样的比喻:青藏公路使西藏人民大步进入社会主义;格(尔木)拉(萨)输油管道为西藏的发展提供了“口粮”,经济发展有了保障;兰(州)西(宁)拉(萨)光缆为西藏装上了“千里眼”、“顺风耳”,使世界屋脊与整个世界连在一起。而青藏铁路就像一个助推器,推动西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大步前行。
青藏铁路的开通,使得西藏与内地的联系更加紧密,藏汉一家、民族相亲的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美丽玉树演绎爱满人间
青海玉树自古是连接西藏、四川地区及青海省会西宁的交通要道,是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唐蕃古道有一半以上路段在青海境内。
玉树的藏语意为“遗址”,相传为格萨尔王建立领国的地方,再加上古老神秘的藏传佛教传说以及充满激情的康巴歌舞,被人们称为“最后的天堂”。每年的巴塘草原赛马会上美丽的藏族姑娘和伟岸的藏族小伙子会告诉你他们的家乡有多美。
据《中国国家地理》记载,到玉树看寺院不能不看大日如来佛殿(原名文成公主庙),因为迄今为止,在藏民心目中文成公主还是度母的化身。大日如来佛殿位于从古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至吐蕃逻些(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唐蕃古道上。这条古道记载了1300多年来汉藏交流的文化足迹,在西藏被称为“迎佛路”,是中国古代三大通道之一。
提及发生地震的青海玉树,虽然距离西安有1600多公里,但在陕西人的心中,玉树离陕西很近很近,玉树是陕西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这一切的牵肠挂肚不但因为玉树是“西安最美女孩”熊宁当时去青海救灾的主要地点,也因为玉树的8.9万常住人口中有众多的陕西人在那里成家立业。
2008年年初,29岁的熊宁从朋友口中得知青海玉树州等地遭遇雪灾后,动员一些企业为青海灾区募捐。当年3月份,熊宁和丈夫黄晨等不远千里,把募捐到的救灾物资发放到了灾区群众的手中。在那里,他们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然而在行至玛多县境内时发生车祸,她不幸身亡。熊宁去世后,玉树县隆宝镇牧几乎家家都留着熊宁的照片。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大地震发生后,人们无不把目光转向玉树,社会各界迅速参与到救援当中。灾难超越了地域与时空,在无法抗拒的大自然面前,只有爱才是我们得以永恒的力量。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唐蕃古道上演绎着一个民族的绵绵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