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一个世纪(巴金的一个世纪)
《巴金的一个世纪》是2004年1月1日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唐金海、张晓云。
巴金的一个世纪
2004年
中文
四川文艺出版社
637
16
唐金海
平装
1
四川
9787541122019
2004年1月1日
170 元
内容简介
巴金的一个世纪
德高望重的文坛泰斗巴金,刚在上海度过九十岁生日。在这之前,巴金故乡的四川文艺出版社为了如实呈现这位世纪老人一面年的不倦求索的心路历程,决定高规格、高档次精印出版著名巴金研究专家唐金海、张晓云夫妇著述的学术性、普及性兼而备之的《巴金的一个世纪》,这部专著全面、深刻、生动地反映了巴金一百年来的生活、经历和创作。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这部五六十万字的巨卷《巴金的一个世纪》,以著述者踏破铁鞋广泛搜集的丰富史料为依据,再经过深入的理性分析和深入研究,扼要精细而又生动具体地反映了巴金一百年的不倦的探索和追求。当然,作为作家,巴金的一切努力和奋斗,最终都体现在他的作品里。
阅读《巴金的一个世纪》,从第一页第一行细细往后看,巴金的人生足迹清晰可见。我们可以知道:仁爱善良的种子,最早是怎样由宽厚的母亲和朴实的“下人”们播进幼年巴金的心田的;人间还有丑恶、还有凶残、还有贵贱,是怎样被少年巴金发现的,他又怎样在心中思考所见所闻;渐渐步入青年的巴金赶上了五四的时代,他是如何贪婪地吸收几乎各种他认为是先进的思想的;到了法国,卢梭成了巴金的偶像;在此前后,高德曼、妃格念尔等献身理想的女性被巴金视为“精神上的母亲”;克鲁泡特金、巴枯宁让青年巴金觉得热血沸腾,巴金通读了能够到手的他们二位的全部著作,并大量翻译他们的作品;……总之,少年和青年时代的巴金是完完全全地侵润在他心目中的理想和信仰之中的,连中国共产党人的领袖李大钊被执行死刑后,巴金虽不属于李大钊所信仰“主义”的“同志”,他也仍然撰文盛赞李大钊“为信仰而死”的无畏精神;从法国回来后,巴金以旺盛的心志全力投入文学创作,无论条件怎样恶劣,他都可以很快进入创作状态,他甚至能够在炎热的夏天和蚊子不停叮咬时,趴在小木桌上专心写长篇小说;在长途公共汽车上、在航行的客轮上,巴金都能写作,他的大量旅行随笔就是见缝插针挤时间写出来的。
从《巴金的一个世纪》里,我们更可以感受到已经成为著名作家的巴金,是怎样在各种各样的自我煎熬和精神炼狱中苦苦支撑着活过来的。再生之后,垂垂老矣的巴金一身病残,但他却坚韧地用颤抖的手写出皇皇巨著《随想录》,一座二十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高峰奇迹般地诞生了!人们都在遗憾巴金倡议的“‘文革’博物馆”没有像“中国现代文学馆”那样变为现实,但是,巴金的五本《随想录》不正是“‘文革’博物馆”的主体“建筑”吗?读完《巴金的一个世纪》合上书页时,该朝巴金行一个中国传统中的跪礼,向他老人家叩一个头,含着热泪说一声:“巴老,我知道我该怎样活了……”
目录
一九○四年 出 生一九○五年 二 岁一九○六年 三 岁一九○七年 四 岁一九○八年 五 岁一九○九年六 岁一九一○年 七 岁一九一一年 八 岁一九一二年 九 岁一九一三年 十 岁一九一四年 十一岁一九一三年 十岁一九一四年 十一岁一九一五年 十二岁一九一六年 十三岁一九一七年 十四岁一九一八年 十五岁一九一九年 十六岁一九二○年 十七岁……
文摘八月一日 在《民钟》第一卷第九期上发丧《大杉荣年谱》,署名芾甘。本年谱系巴金参考日本《劳働运动大杉追悼号》上刊载的《大杉荣略传》和《Biografo de Sakac OSugi》 写成。九月巴金与三哥李尧林一起升人东南大学附中高三。结识刚入学的新生张光人即胡风。“我比他高两班,但我们在同一个课堂里听过一位老师讲世界史。在学校里他是一个活动分子,在校刊上发表过文章,有点名气,所以我记得他叫张光人。”与神交已久的卢剑波第一次见面。此后常在南北门桥兴高栈、鼓楼吃茶,议沦吋政,交流国内和国际无政府主义运动的信息。从刊登在《民钟》上的俄国社会革命党左派与最高限度派驻外代表司太恩堡君信中知道,俄国民粹党人玛利亚.司皮利多诺瓦的近况,颇为感动:“每想起那个在冰天雪地中度着放逐生活的伟大的女革命家,读到我们这个‘谜之国’的《妇女杂志》上关于她的文章而感到慰安时的心情,我底心也受了大的感动,我觉得我底心更是强健起来了,那么我怎么能不写点东西而献给她以表示我的感激呢?”玛利亚·司皮利多诺瓦是俄国社会革命党人,因反对苏维埃政府缔结布列斯特条约及农民政策,又卷入了一起暗杀活动及暴动事件,被苏维埃非常委员会逮捕。高德曼访问过她,并在国际无政府组织中掀起了援俄在狱党人运动。巴金参考高德曼《摧残革命的暴力》《俄国革命之失败》等文章,为《民钟》撰稿。十一月陆续得大哥信和照片,看到老家由于成都城里修马路而进行门面翻修,“翻修的结果,石缸、石狮子、木对联等等都没有了”。三姐四于难产的消息,如五雷轰顶,把他和三哥惊呆了。他们捧着大哥的来信,不忍卒读。然而大哥信中哀婉的言辞,把三姐临终之凄凉形象地展示在他们眼前:“时已_十时半,医院已闭门,母与兄不时为尧彩调药,正十一时,服药甫毕,声息即无,虚脱而死,呜呼痛哉!当即命人到陈府报信,料理衣物,又命人为尧彩净身移正,诸事略备,痛哭不已。此夜大家守至天明,泪眼相对,回视尧彩瘦不盈握,伤心惨目未有如今夜之甚者。……二时入棺,二时半大殓,三时出院,三时半抬至东门外普慈寺暂寄。陈府事事推诿,对尧彩后事极为冷淡,兄当时气极矣!伤心极矣……”此时此刻,三姐温顺亲切的面庞、母亲死后她对弟妹的悉呵护、出嫁时的哀怨和叹息,历历在目……谁能想到,离开老家前和三姐的话别,竟是同胞手足的永诀!一个善良的、年轻美丽的生命又悲惨地消失了,悲伤和愤恨煎熬着他的心。他们又从六叔的来信中获悉,六叔为三姐鸣不平,给陈家送了一副挽联:“临死无言,在生可想。”夜深了,他仰望着天上的点点繁星,默默地把对三姐的爱和怀念深埋在心里。十二岁一月一日在《民钟》第一卷第十期上发表杂文《“欠夹”——布尔雪维克的利刃》,署名芾。这是巴金早期的政治论文。在《民钟》第一卷第十期上发表译作《玛利亚·司皮利多诺瓦的迫害事件》,作者为美高德曼,署芾甘译。在《民钟》第一卷第十期上发表《(玛利亚·司皮利多诺瓦的迫害事件)译者附言》,署名译者。说明该文是从“高德曼女士的《俄国革命之失败》中译出来的”,不是“直译”,有时“加减了一两句”,“意义却一点儿也没有改过”。巴金从报上获悉高德曼将访华的消息,非常兴奋。他的朋友秦抱朴在莫斯科时,认识高德曼。经秦抱朴介绍,他和高德曼开始通信。他对这位“为了信仰而坐过牢,希望革命建立自由”的无政府主义者,甚为崇拜,称她是自己“精神上的母亲”。信中还向她叙述了自己出生在封建旧家庭的苦恼,表达了对无政府主义的追求和信仰。后来,高德曼访华计划未付诸实现,但巴金却收到了她的回信,得到她的鼓励:“你说你是从一个富裕的旧家庭出来的。这没有什么关系,在资产阶级里面也常常产出了活动的革命家来,事实上在我们的运动里,大部分的智的领导者都是这样一类人:他们注意社会问题,并非由于他们自己的困苦境遇,而是因为他们不能够坐视着大众的困苦。……我们并不能自己选择出生的地方,但是以后的生活就可以由我们自己来处理了。我看出来你是有着每个青年叛逆者所有的真挚和热情的。我很喜欢。这种性格如今更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只为了一些小的好处,许多人就会卖掉他们的灵魂——这样的事情到处都有。……我知道在你们那里你和别的一些青年真挚地思索着,行动着,而且深切地爱着我们的美丽的理想,我觉得十分高兴。”巴金收到高德曼的第一封信后,异常兴奋,说高德曼“是第一个使我窥见了安那其主义的美丽的人”。为高德曼的恋人、著名的无政府主义活动家柏克曼写传。柏克曼曾经暗杀美国的一个大资本家,失败后被捕入狱长达十四年之久。他的生平和事迹让巴金十分感动,于是,他应山西早期留日学生景梅九即景定成之约,为景在北京主办的《国风日报》撰写《柏克曼传记》等一系列文章。他的写作进行得很顺利,但高中化学考试得了三十分,是全班最后一名。二月十八日 在《国风日报》副刊《学汇》上开始连载《柏克曼传记》,署名极乐。二月二十日 在《国风日报》副刊《学汇》上发表文章,署名芾甘。认为无政府主义才是民众的希望。二月二十四日 在《国风日报》副刊《学汇》上发表《克龙士达脱暴动记实》,署名芾甘。叙述克龙士达脱暴动的原因、经过和意义,称赞“暴动的伟大价值”,在于“显示民众的巨大觉醒和力量”,“它是永存的”。三月十二日 孙中山逝世。巴金参加了青年学生们的悼念活动,不久,在校园墙报上看到了胡风发表的长诗《死去的太阳》,听到胡风在纪念会上充满感情的朗诵。胡风及其长诗《死去的太阳》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月二十九日 在《国风日报》副刊《学汇》上发表《日本劳动运动社同志的来信》,署名极乐。四月七日 在《国风日报》副刊《学汇》上发表《无政府主义与暴行——无政府主义者暴行的心理》,署名芾甘。认为无政府主义与恐怖主义不同,一般不主张暴行,但提倡“牺牲精神”。五月三十一日 得知上海发生工人大罢工、罢工工人遭英国巡捕屠杀的五卅惨案,与三哥义愤填膺:“我底青年的生命可以牺牲,我底血可以再一次地流到南京路上,然而正义终于是要争回来的。活着给别人做枪靶子这样的命运,我是要反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