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静禅林(江东第二禅林)
传说,地藏王在五华山传道时,参禅说经总是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九华山正殿有一只铜铸的狗,被人们称做“犼”,那就是“善听”的原型。当年,杯渡在五华山修建寺庙时,所用的木头,都是从这井里出来的。
隐静禅林
江东第二禅林
安徽芜湖五华山
亚热带季风气候
观音庵
4 km²
简介
隐静禅林
隐静禅林始建于东晋。便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由神僧杯渡所创,到宋代大中祥符年间改为普慧寺,明代洪武初年又改名隐静寺。又被称做了“江东第二禅林”地理位置
隐地处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平铺镇五华山,方圆四平方公里,距离芜湖市中心52公里车程。相传地藏王在寻找修炼佛法的住处时,见此山脉形似五龙戏珠,故起名为“五华山”,地藏王“先主五华,后主九华”把五华山和九华山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两者系称姊妹山。
历史底蕴
隐静寺
距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隐静寺由杯渡禅师亲手创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为他的修佛道场,也因此,五华山又称为“隐静山”。“隐静禅林”是繁昌的古“十景”之一,其在我国的南传佛教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很高的地位,被佛教界和民间奉为“江东第二禅林”,至今,每逢地藏王、观音的生日和圆寂日等重大佛事活动,朝山拜佛的香客骆驿不绝,一天可以达到数千、甚至上万人。李白、张孝祥等历史名人都在五华山留有诗句佳作,相传至今。自杯渡开山建寺以来,隐静山寺不仅因是高僧杯渡的道场,而闻名江东;又因李白等诗篇而传名国内外。加之单传阁“列坐三十五祖,”“盖诸方所未有也”,终使该寺在南传佛教中地位显突。佛教丛林的兴盛,一脉传承,又无不与最早杯渡隐静山道场的影响有关。江东第二禅林(即隐静寺),可视为繁昌佛教的祖庭。又据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九华山志》卷五,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安徽巡抚喻成龙〈重修九华山化城寺碑记〉载:“(化城)寺始于晋隆安之五年(401年),初名九华。唐建中初(约780年)郡守张岩,表请敇赐今额,天竺杯渡禅师所筑也。”宽忍编著《佛教手册》第七章第二节,撰写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地藏菩萨道场九华山时,也称:“此山最早开发于东晋隆安五年(401年),杯渡在此创建化城寺”(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第3版)。由此可见,杯渡不仅是繁昌佛教的开山始祖,也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九华山的开山始祖。萧云从《太平山水图》共集当涂十五图、芜湖十四图、繁昌十三图,加之〈全图〉及〈分注图〉各一,共四十四景图。其中有繁昌隐静山〈五峰图〉一,马仁山〈双桂峰图〉、〈洗砚池图〉各一。萧氏图集有清顺治戊子(1648年)张万选刊刻〈图画小序〉。刊印后,随之传流日本,竟奠定了日本南宗画派的基础。日本南宗从兴起到画派的确立,画家皆以萧画为师范。由此,隐静及马仁等山也借助萧氏画作的流传,早已享誉日本。名人评价
李白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史可考曾两次来五华山,感叹并作诗“我闻隐静寺,山水多奇踪;岩种朗公橘,门深杯渡松。道人制猛虎,振锡还孤峰;他日南陵下,相期谷口逢”,遗迹碑已毁。历代主要有张孝祥(南宋著名诗人,著有《水调歌头》)、梅尧成(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汤显祖(明著名戏曲家、文学家)、张伯玉(宋文学家)、张佑(唐朝才子、诗人)等文人墨客留恋五华山水风光和佛教文化,并留有许多诗词歌赋,其中,张佑的“松径上登攀,深行烟霭间;合流厨下水,对耸殿前山。润壁鸟音迥,泉源僧步闲;更怜飞一锡,天外与云还“、北宋诗人杨杰的“岩深映碧螺,金鬣(音‘liè’,是五华山金鱼泉独有的鱼种)弄寒波;莫念江湖好,江湖风浪多”和徐持的“鸟归山静人烟寂,树隐溪回石径斜;不是屐声惊犬吠,隔林何处觅僧家”的诗句甚为经典,广为流传。
历史记载
太平府志
据《太平府志》载,隐静寺藏有皇帝“御书百二十轴”,寺后降魔塔有“御赐金经玉鸭碑”,为此,隐静寺专门修建了御书阁收藏这些珍贵文物。历代繁昌县志都收有宋代郭祥正的《重修隐静寺御书阁记》全文。文中说隐静山普慧寺藏有“御书百二十轴”,因“岁久寺圮”,太守与县令在实地察看后,命达观禅师昙颖主持重修事宜,昙颖因病离开后,又由其弟子怀贤禅师继续修葺工作,历时“七八年”才全部完工。郭祥正是当涂人,宋皇祐年间进士,官至朝议大夫,著有《青山集》,这篇记是应一位参与御书阁修建工作,名叫杨绪的人请求而写的。当年的隐静寺能藏有那么多的皇帝御书,并且有太守、县令等地方高官的重视,有达观、怀贤等高僧的驻锡,可想那时隐静寺的确不是一般寺院所能比拟的。人物介绍
杯渡禅师杯渡禅师
杯渡是印度高僧。他是什么时候到中华的,没有确切记载。人们记得杯渡在中华时候的年纪,约莫四十岁左右。他逝世的时候,是在中国南北朝的宋朝第二代皇帝刘义隆的元嘉三年。即公元426年。杯渡的真名叫什么,也没有确切记载。因为他常常将一只木杯浮在水中,自己坐在木杯里,漂行天下,所以人们只叫他“杯渡”。杯渡从印度来到中华,是为了佛教的传播。因为他具有神奇的特点,在中国的佛教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他在中国,实际上是个行脚僧(用步行传播佛教的僧人),到处传播佛教。他随身只带有一支锡仗,一个芦苇编制的圌(船chuan)子和一只木杯,除此以外,没有别的东西。锡仗是和尚行路时护身的武器,也是他背圌子用的“扁担”。圌子是普通盛谷物的器具,江南人叫做小扁子,大约就是他休息打座用的坐垫;木杯虽然不大,却非常神奇,竟是他在水上行走的交通工具。杯渡具有很深的佛法,他不仅自己非常神奇,随身所带的东西也神奇得很。他的生活起居,行动习惯,神秘莫测,喜怒不均。他穿戴褴褛,甚至衣不蔽体。寒冷的冬天常常破冰洗浴;有时竟穿着鞋子上床,有时却赤着脚进入闹市。也不怎么吃斋,与凡人一样,酒肉荤腥,照吃不误。人们请他吃饭,有时应允,有时不允。他的行踪也不一定,有人找他,有时应召,有时不应。因为他还有扶贫济危、除暴抑强的作为,又神秘莫测,人们常常把他当做活佛。他这样的特点,为人们塑造南宋佯狂入世,除暴抑强,扶危济困的济颠和尚,塑造了原形,奠定了基础。地藏比丘 法名地藏(公元630——729年),生于新罗国王族,俗姓金,号乔觉。生而相貌奇特,顶骨耸出特高。臂力甚大,可敌十人。为人心地慈善,颖悟异常,尝自诲曰:“六籍寰中,三清术内,唯第一义,与方寸合。”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十八岁时即被他父王金光兴派遣到唐朝京都长安当宿卫。玄宗李隆基见了他龙心大悦,特地“赐宝帛以宠之”。开元五年,即公元717年,21岁的金守忠受他母亲的急招,回到了新罗国,第二年即瞒着父母来到釜山,隐姓埋名,拜师出家。走上了一条昔日释迦牟尼、达摩,和后来传说的中国顺治皇帝所走的道路。公元719年他渡海来到中国,求法修行。先后到过中国许多地方,最后在九华山的一个山洞里单独开辟了一个无限寂寞的“丛林道场”。地藏于开元十六年(公元729年)七月三十日夜成道,时年九十九岁。旋即召众告别,罔知攸往。但闻山鸣石陨,扣钟嘶哑,跏趺而灭。其尸坐于函中,三年开将入塔,颜貌如生。举起则动骨节,若撼金锁。乃立小浮图于南台,此即地藏生前宴坐之地。这就是九华山建寺之因缘。由斯九华山与普陀山、五台山、峨嵋山齐名,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全国佛教徒朝拜的圣地。地藏比丘被人们认为是地藏菩萨的化身,每年七月三十日,九华山香火鼎盛,深为民众所信仰。地藏王菩萨生日农历七月三十地藏节由来地藏节是一个和地藏菩萨有关的节日,节期在农历七月三十。传说这一天是地藏菩萨的生日,届期僧众、俗众都有相关的仪俗活动,也就形成了节日,就被成为地藏节。在佛教经典中地藏菩萨生在农历七月十五,九十九年后在七月三十入灭,因此七月三十应该是地藏菩萨的涅槃日,而不是诞辰。佛典载,地藏菩萨在过去世中,曾经几度救出自己在地狱受苦的母亲;并在久远劫以来就不断发愿要救度一切罪苦众生尤其是地狱众生。所以这位菩萨同时以“大孝”和“大愿”的德业被佛教广为弘传。也因此被普遍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并且成为了汉传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唐朝来华求法的地藏比丘被认为是地藏菩萨的化身。这位出身新罗王族的僧人所在的安徽九华山也被视为地藏菩萨的应化道场,并因此成为了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千百年来香火鼎盛。按佛教说法,地藏菩萨受释迦牟尼佛的托咐,在释迦寂灭后未来佛弥勒降生前这一段无佛世界里,担当起教化六道众生的重任,其地位相当于“代理佛”。《地藏本愿经》又说,释迦佛召地藏大士,令其永为幽明教主,使世人有亲者,皆得极本荐亲,共登极乐世界,地藏受此重托,遂在佛前立下大誓愿:“为是罪苦六道从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中国佛教寺院中的地藏菩萨形象也很有特点,一般菩萨为头戴宝冠、身披天衣、璎珞装饰的天人相。而地藏菩萨则多为光头或是头戴毗卢冠,身披袈裟的出家僧人之相。一手持锡杖,一手持莲花,或是手持幡幢、宝珠等。观圆法师观圆法师
现任安徽五华山隐静禅林主持芜湖市繁昌县政协常委芜湖市繁昌县佛教协会会长芜湖市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大九华山观音峰念佛堂堂主隐静禅林的僧众能严格要求自己,住持释观圆法师更是能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能自觉带领寺院僧众认真学习党的宗教政策,学习宗教教规、礼仪和佛教学识,树立法制意识,自觉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依法办事,依教规办事,成立了隐静禅林依法活动管理小组,寺院内多处悬挂了《宗教事务条例》和《安徽省宗教事务管理办法》、寺院烧香拜佛仪规、寺院僧尼须知等宣传展板。五华山隐静禅林为丛林寺庙,分上中下三个相对独立的寺院,上下相距3华里,由住持释观圆统一进行管理,多年来,隐静禅林积极开展创建活动,以创建促进各项管理,加强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和教职人员备案管理,落实管理制度,不断提升寺院管理水平,目前,道场管理各项制度齐备,自身建设完善合理,成为我县一处清净庄严的佛门胜地,在我县佛教界发挥了表率作用,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典范。2013年隐静禅林住持释观圆法师被评为芜湖市优秀宗教教职人员。在发展上,统筹安排,目前山顶正殿及其附属殿、食宿房屋已经基本建设完成。计划下期发展重点是中间山腰的观音殿改成扩建工程,规划设计已经通过,土地也办理完成,现正在修建施工便道,积极筹备材料,明年正式开工建设。待山腰大殿建成后,再考虑对山脚的隐静寺大殿进行翻建,以形成整体寺院统一规划,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教风端正,活动有序。隐静禅林目前有僧尼六人,是目前繁昌县寺院中出家僧众最多的,在教风建设上,住持法师能以身作则,潜心修行,平时寺院的管理很严厉,对出现的一些不如法的现象,如极个别僧人偷吸香烟等,都能给予及时严格的批评,责令立即改正错误,拒不悔改的,逐出山门。在安排各项活动中,都能够做到事先通报,与当地镇政府、村委会及时沟通,互相配合,特别是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日观音菩萨节,当天来隐静禅林烧香拜佛的信众可达数万人,我们都按规定,上报到县公安局,县委统战部、县宗教局和镇政府,由公安、交警、县统战部、宗教局及地方政府有关人员现场维护秩序,保证整个活动安全有序进行。热心公益慈善事业,积极服务社会公益慈善是佛教界的优良传统,随着隐静禅林佛教事业的发展,在公益慈善事业上的投入也稳步增长,充分体现了佛教徒“无缘大慈,同体大悲”高尚情操。近些年来,为汶川、玉树等灾区进行了捐款,并多次组织僧众为灾区人民祈福。在当地也逢过年过节率领弟子捐资捐物给当地敬老院、平铺镇困难儿童,多年来一直资助儿童助学活动,2014年还被评为繁昌县阳光爱心志愿者协会优秀会员。地藏与隐静寺
地藏脚印
“先主五华,后住九华
”地藏王菩萨金乔觉原本是新罗国的王族,后来到中国修炼佛法。他刚来之时并没有直接到九华山而是先来到了已经在佛教界名声在外的五华山。而此地地名据说也与地藏王有关,相传是他在寻找修炼佛法的住处时,见此山脉形似五龙戏珠,就起名为“五华山”。尽管地藏王菩萨选定了此地修炼,但最终却“五龙难擎地王尊”,离开了这里。对于他离开五华山的原因,民间有着这样的传说:相传地藏王到五华山时,他坐在一块石头上,觉得此山风水甚好,是块宝地,就打算在此山修行。于是,他环顾四方想数数有多少个山峦。他数来数去只有99个,于是,他长叹一口气,“怎么只有99个,如果有100个成整数就更好了”。这话被在一边休息的放牛娃听到了,他笑了笑说,“师傅,你数错了,你自己身下不还坐着一个吗?加起来不正好是100个”。地藏王恍然大悟,连声说,“是,是,是正好一百”。地藏王感到很惭愧,心想“我连一个放牛娃都不如,怎有脸面在此修行呢?”于是他重新寻找修行之地。不久便来到九华山。还有另一个地藏王离开的传说。据说,地藏王在五华山呆了一段时间后,忽然有一天,他看见远方有九座莲峰高耸,祥云弥散,更适合做修行的道场,于是一脚就踏了过去直奔九华山。在九华山的拜经台可以看到他的一只脚印,而在五华山,也留有一个脚印,和九华山的脚印刚好一左一右。记者果真在半山腰看到了这个“脚印”,它嵌在一块大石上比普通人的一只脚略大,深有两三寸,确实与人的脚印非常相像。实用信息
最佳旅游时间建议旅游时间为每年阳历2-11月。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景区会举办新年祈福游、平安灯会游活动;每年有农历2月19日、6月19、9月19日、7月30日,五华山都会举行盛大的五华山庙会,其中以2月19庙会最为盛大;每年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景区会举办重阳登山游活动;每逢地藏王、观音的生日和圆寂日景区举办重大佛事活动。
旅游线路五华山景区主要分三个部分,佛教历史文化旅游、森林旅游与生态探险旅游。目前,已整修接待游客的主要是佛教历史文化的旅游线路。
风俗禁忌五华山为佛教圣地,游客游玩时要尊重佛教习俗,注意佛教禁忌。
内部交通景区山门(寒塘)设有公交车站,3路公交车每隔20分钟一班(繁昌县客运中心---新林)。
外部交通自驾:
自驾车线路一:从沪渝高速(G50)及京福高速(G020)在繁昌、南陵出口下高速,出收费站右转,沿繁南公路(S216)4.5公里后,左转入湾平公路(X044)7.5公里后,即到达五华山景区主大门(山门广场,待建),全程为沥青路面,路况良好。
自驾车线路二:从G205国道(芜南路)南陵许镇红绿灯右转,到黄墓过漳河大桥,沿三荻公路(X072繁昌方向)12公里(经平铺镇)可达景区山门,路况较好。
景区山门距离主要节点路程:
(1)沪渝(G50)与京福(G020在建)高速繁昌出口:12公里;
(2)芜湖市火车站(汽车站):57公里(经G50);
(3)芜湖市G50芜湖南出口:38公里(经G50);
(4)铜陵市G50铜陵汽车城出口:51公里(经G50);
(5)宣城市G50宣城西出口:61公里(经南陵、318国道);
(6)繁昌县客运中心:19.5公里(经S216);
(7)南陵县客运中心:24公里(经S216);
(8)南陵许镇G205国道:17公里(经三荻公路);
(9)G205与G318交通枢纽:29.5公里(经S216)。
G50沪渝高速公路:南可达皖南地区及武汉、重庆,北可经芜湖与长三角高速网连接,直达上海。
G020京福高速公路(芜湖长江二桥)2017年通车后,北上可达华北公路网和北京,南抵华南公路网和福州。
高铁:
宁安高铁在繁昌县城设有高铁车站,京福高铁在南陵县城设有高铁车站,从五华山出发仅需30分钟内的车程即可以乘坐动车直达北京、上海、福州、合肥、南京、黄山、安庆等地。
飞机:
五华山距离最近机场为九华山国际机场,距离约82公里;距离南京禄口机场约160公里(全高速);距离筹建中的芜宣国际机场约85公里(经318国道、宣城)。
主要景点
五华山
由碧宵峰、桂月峰、紫气峰、行道峰、鸣磬峰五座主峰,以及凤凰峰等三座配峰组成,最高海拔279米。五华山以“峰秀、水清、石怪、洞奇”而著称,山体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2%,其中“五华竹海”面积有一千余亩,蔚为壮观,境内现有“青狮白象”、“地藏王足印”、“神仙洞”、“观音岩”、“金鱼泉”、“猴子洞”、“牛龟朝山”等自然景观,位于山脚的五华水库,水面面积90余亩,容量47万立方米,是小二型水库,她三面环山,赋予了五华山山清水秀的优美景色。隐龙桥隐龙桥
传说,朱洪武造好了南京城墙,带着文武大臣、太子、皇孙到紫金山登高览景,群臣的话使朱元璋心花怒放。“好是好,就怕紫金山上架大炮”一个皇太子脱口而出。朱洪武看了他一眼,令随行赏了他一个桔子。回宫后,马氏娘娘知道了皇儿说出那番话后,又吃了父皇的桔子,毛骨悚然,因为她知道那是“剥皮抽筋”的暗示,有杀身之祸。在千钧一发之际,遵照母后的吩咐,皇太子化装成平民,携带银两,骑上宝马从花园后门逃走。朱洪武得到此消息后,急差御林军追赶,追到新林铺马头街,快到官山头的地方时,皇太子听见阵阵马蹄声,转头见后面旌旗飘飘,烟尘笼地,便弃马前跃,躲到路边一座拱桥下面,这样才得以躲过御林军的追赶。五华山隐静禅林的和尚听到御林军来抄庙屠僧的误传,老和尚为了保护众僧徒的性命,下令放大火自焚庙宇,御林军见五华山庙宇已毁,太子又找不到,回京城交不了差,官差们一合计,于是就地解散,自奔家门。官兵走后,太子出来一打听,“隐静禅林突然间大火冲天,庙宇尽毁,僧尼全逃,一片废墟。”太子欲哭无泪,又回到桥下,一头碰死在桥裆里。太子是龙子龙孙,因此,后人便将这座桥叫做“隐龙桥”。
观音庵(观音岩)观音庵
从前人们都称呼“观音岩”。因为庵堂后墙是碧霄峰的悬崖,观音菩萨的神龛,就是石壁雕刻而来的。关于观音庵,有一个传说……相传在元丰年间有一个书生上京赶考,途中不知路该怎么走,此时,又突降大雨,情急之下,书生跑到一处石崖边躲雨。朦胧间,看到一老妪,便向她询问进京的路,老妪话音刚落,忽见雨停天开,可是老妪却不知去向。书生此时心想:“莫非菩萨显灵?若真如此,请菩萨保佑我金榜题名”。结果,这个书生真的考中了状元,他便还了愿,在石壁上雕刻了几尊菩萨像,我们今天看到的观音菩萨的神龛就是当时雕刻的,也就是著名的江南石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地藏正殿地藏正殿
相传是南朝宋时神僧杯渡所创,到宋代大中祥符年间改为普慧寺,明代洪武初年又改名隐静寺。传说中的杯渡,不知其姓名,因“常乘木杯渡水”,故称为杯渡。在民间传说中,杯渡是一个与济公有些相似的神僧,他“不甚持斋,饮酒噉肉”,“不修细行,神力卓越”。相传其建寺时所需要的木、米、盐、酱等都是从五华山的泉池中所出,并且“取之不竭”,可见他的神力。禅寺修好后,至今木池里仍然能隐约看到飘着的半截木头,只是再也取不出来了。但是,我们从李白《送通禅师还南陵隐静寺》看出,隐静寺形成肯定早于南朝,不然晋代高僧道朗怎么会去岩上种“橘”还有一说,隐静寺是“杯渡禅师栖隐地”,也就是杯渡的道场,新版《繁昌县志》采信这一观点,现代考古也验证了这一说法。东汉末年(222年),精通汉文、梵文等多国语言的西域大月支(氏)人支谦从洛阳来到吴地,在建邺传授佛教,翻译佛经,这是佛教最早在吴地传播。近年来,在繁昌境内多次发现三国和晋代的佛像砖石,表明当时佛教在江南一带已很兴盛。五华山开发过程中,曾挖掘出大量的残砖断瓦,据文物部门考证,许多出自南朝,说明那时的隐静寺已初具规模。因此,我们说五华山佛教文化,应该起源于晋,成名于南朝,特别是神僧杯渡的驻锡,使五华山隐静寺声名远扬,并在唐宋时期达到巅峰。传说当时从山门朱到隐静寺,沿途近10华里,庙宇林立,香火旺盛。
千年古道千年古道
1800年的历史沧桑,1800年的风雨洗礼,铸就了今日的千年古道,这条道途上曾留下过众多佛教高僧的足迹,史料记载的有杯渡禅师、地藏王菩萨、法海和尚、名尼、圆满大师、朗公、妙义禅师等。明末清初著名姑熟派画家萧云从《太平山水图》中有一幅《五峰山图》,在画家的笔下,五华山怪石磷峋,悬崖绝壁,其实现实中的五华山并不险峻,五华山并不以自然风光著称,五华山的魅力,主要在于以李白、苏东坡、梅尧臣、张孝祥、范成大为代表的文人墨客留下的千古诗篇,在于以杯渡、达观、怀贤等一代又一代高僧开创的佛教文化,在于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游击队浴血奋战的光辉历史,在于以建文帝、暹罗太子为典型的流传至今的美丽传说,漫步于五华山古道之上,远处的寺庙隐约可见。竹海竹海
隐静竹海面积约1000多亩,进入这里,四周是一片绿色的海洋,毛竹、楠竹、紫竹各具其点,竞相蓬勃。在这竹的海洋,树的浓荫里,整个山体显得郁郁葱葱,令人兴趣盎然,流连忘返。竹类植物四季青翠、挺拔雄劲、潇洒脱俗、婀娜多姿、虚心有节、不畏霜雪,具有多方面的观赏特性。根据竹子之地下茎有散生、丛生和混生型之分,及地上竹子有大、中、小型之别;还有青、黄、绿、紫、麻之色;更有方、圆、异之类。在圆林造景艺术中可以形成疏密有致,别具一格的景致,或与其它植物,或与山、石、水等相配成景,无不相宜。在竹的海洋里畅游,你会深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妙境……自然奇观
趺座坪
传说,地藏王在五华山传道时,参禅说经总是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日子久了,竟将这块石头磨得光滑如镜。地藏王到九华山去后,僧尼们在这块石头上建筑了地藏王佛塔,又建筑了一堂大庙,把佛塔保护起来,这座庙堂,就叫做“正殿”。
仙人靠背石
过了正殿以后,路边有一块竖起的岩石,形状酷似人们常用的靠椅。这便是当年地藏王经常休息的地方,地藏王在这块石头上留下了一个侧身坐姿的印迹。据说,经常在它上面休息,可以强身健体。
龙王井
龙王井又名“凤凰泉”。在正殿后西北边的山脊上。山顶上有水,而且水源宏大终年不断,不能说不又是一处奇观。目前,正殿里吃、用水,都从这里引进。井旁有庙,名叫龙王庙,传说此井与长江相通,如是才有“龙王井”之称。
响水洞
桂月峰与行道峰之间,有一处低矮的小山,叫灰山头。山上有一个深不可测的洞穴,洞中流水潺潺,终年不绝。若扔进石块,如敲打锣鼓之声;对洞嚷叫,声音雄浑悦耳,环绕飘渺,人们不知道它的深远。因此,叫做响水洞。每到黄昏薄暮,成群结队的蝙蝠像潮水般往外喷飞。此情此境,格外令人惊讶。
宿猿洞
又称白猿洞、猴子洞。在桂月峰西北的悬崖绝壁之间。是群猴啸聚嬉戏之地,山鹰展翅亮嗓之所。如果有艺高胆大者,或者借据攀高工具,可以攀附入洞。那样,一定会猎奇更多,增添无上的雄浑之气。
喷银泉
宿猿洞下有一眼泉水,无论是旱是涝的时节,泉水喷涌不绝。这里喷出来的泉水晶莹剔透,无尘无染,像是雪白的银子,又是喷涌不歇,所以被叫做“喷银泉”。
归虎洞
又称老虎洞。在天锅宕的头锅与二锅之间。洞外怪石嶙峋,荆棘丛生,藤蔓交织,遮天蔽日;山深廖静,很少有人的足迹所涉及。
神仙洞府
桂月峰西侧比较低平的山峰,叫做“行道峰”。行道峰虽然并不险峻,却有个“神仙洞府”。这个洞穴位于行道峰的西侧,里面形似房屋,从前桂月峰下的西庵僧人僧伽,常在这石洞里坐禅修道。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有人在这里躲避战祸。可见里面的环境是很适宜人类居住的。
西山石壁
龙王井西南,有陡峭的石壁,高十多米,有三四百多米长。其酷似刀斧所削,如天石嵌空,又有如屏风、如牌坊、如屋、如船之形状,险者摇摇欲坠,稳者有磐石之安。身历其境,虽有惊心动魄之感,更有旷目舒怀之意。据史料记载,这里曾经有座寺庙,名叫“石壁寺”,具体位置、寺庙的规模,现在已经无从查考了。
览江坨
顺着龙王井往南,走在石壁以东的山道上,渐渐高攀,走过一千多米的山脊后,则攀上了五华山的主峰——碧霄峰的山顶了。这里叫做望江坨。从望江坨上鸟瞰五华山全景,以及周围的众山,都如丘如笠,使人具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晴朗的天气,举目远眺,二十里外的长江,像无尽的带子一样,蜿蜒而来,又蜿蜒而去,甚为壮观。看着这么壮丽的景色,您将心旷神怡,遐想联翩。这里曾经有座观音庵,也早被历史湮没了。
天锅宕
游览了望江坨,我们还得从原路回来,再从观音庵出发往西北,来到紫气峰上。紫气峰顶下来一点的山脉,叫做“龙山”,天锅宕就生在这里,所以有“青龙顶天锅”的说法。这里有三个大天锅宕,从下至上依次排列。最东边的称做三宕,中间的称做二宕,最西边的,也就是最上面的,称着三宕。三当最大,约两三亩面积。相传,当年寺庙多,僧尼也多,这三口锅都为庙里所用。后来发生了炊烧的小和尚失足掉进锅里,被煮化了,让同伴们吃掉了。这是佛门的悲剧,犯了佛门的大忌,这三口锅都飞走了,其中一口飞到了南陵县城北的宝塔上去了,这里只留下了三个天锅“宕”。
桂月观旭
在桂月峰上,早上看旭日喷彩,中午可以进入白猿洞探奇;晚上欣赏朗月清辉,都会别有一番风味。
站在桂月峰上,俯瞰山光水色,众山像是浓妆艳抹的舞女,阿娜起舞,无限妩媚;五华水库像是一颗明珠相嵌在绿色的海洋里,映着阳光或者月色,波光粼粼,格外耀眼夺目。此时,我们必定会想起当年杯渡禅师,在朗朗月光之下,趺坐在丹桂树下参禅,是何等的肃穆清雅!从前,这里有座寺庙,叫做“西庵”,可惜如今也看不见了。
上马石
上马石,是当时和尚们骑马来往山门和朝山的人上马回程踏脚用的石头,现在这石头依然存在。而这里已经是一个不算小的自然村了,率属于五华行政村管理。这个自然村的村名,就叫做“上马石”。
石头和尚
隐静寺与观音庵之间的半山上,有一自然耸立的天然岩石,酷似站立诵经的和尚。被人们称为石头和尚。相传,是古代隐静寺里一位得道的和尚诵经时化身在这里了。
马塘冲
从山门朱沿山路往五华山来,一里多路便是马塘冲了。这里曾经是人们上隐静寺朝山牧马与饮水的地方。原来是个行政村,现在并入了五华行政村。
正殿前的石壁
地藏王从朝鲜来时,随身带着一条狗,他为其取名叫“善听”。他成佛以后,这条狗被叫做“地听”(据《西游记》)。九华山正殿有一只铜铸的狗,被人们称做“犼”,那就是“善听”的原型。
有一天,地藏王正在他的经堂讲解佛经,忽然,听到山神土地向他耳旁说道:“法师,您的善听向南去了。”地藏王听了怕这畜生要去惹弄是非,便起身向南追去。由于他有些匆忙,下脚过重,踩塌了山脊。以至形成了现在从正殿到芝麻地西南一侧,大约三百米长的悬崖绝壁。因为石壁像刀削似的陡峭,看起来蔚为壮观。
其它景点
朗公桔朗公桔
“朗公桔”是晋代(265—420年之间)高僧道朗亲手所植。清代仍然繁茂,后渐灭,至今仅留有数株尚存。此树如果移植他处,则必定枯槁。属神奇树种之一。杯渡松杯渡松
隐静寺门前的两棵“杯渡松”,又叫“新罗五叶松”,是朝鲜的树种,由东晋时期杯渡祖师亲手所植。它生长得“曲屈如虬蠖”,如果扳折它,它则摇头晃枝。年代久远以后,长得非常茂盛高大,清代诗人闵其景描述说:龙蝺双锁梵门幽,老干纡盘杯渡留。佛果不随凡种播,苍凉时挂白云头。可见它不同于普通松树。
牛龟朝佛牛龟朝佛
地藏王在五华山讲解佛经,感动着四方生灵。远在大湖的大乌龟知道了这件事,也决心要来聆听。这天,它半夜三更就动了身,往正殿爬来。它费了周身的力气,总算爬到了正殿跟前,已经听得见殿里钟响鼓鸣,不禁高兴的想着:“我终于能听到地藏王的宝经了。 ”山下住着一户姓金的人家,家中有头耕牛,听说地藏王在山上讲经,早就想来聆听,因此,一有机会总是往正殿上跑。可是,这些天主人金家农事很忙,天天要它耕田耙地,它急得像猫抓心似的不安。这天金家小子正在用它耙地,忽然觉得内急,将牛停在了地头,到隐蔽的地方方便去了。这耕牛歇了下来,以为得到了有利的机会,不顾肩上还背着铁耙,急急忙忙地向正殿奔来。在快到正殿时,它听到了钟鼓鸣响,兴奋异常,只顾抬头奔跑,没有顾及脚下,更没有在意还有正在往正殿赶来的乌龟。无意之下,一脚踏在了乌龟背上,因为赶路,脚步踏的很实,竟将灵龟的头踩得翘了起来。从此,乌龟就化成了石头,翘着龟头,背上留下了深深的耕牛的脚印,停留在路当中。金家小子方便过后发现跑掉了耕牛,联系它老是想上正殿的行为,料想它肯定上正殿听经来了。于是直接往正殿找来。快到正殿的路上,见一只大乌龟的背上有一只深深的牛脚洞,又见这乌龟头翘在路上,就知道是他的耕牛所为。于是,他将正在静听佛经的耕牛牵了出来,训斥道:“你这个孽畜,有什么德性配来听经?那乌龟好不容易爬到这里,想来也是为了听经,是个有灵性的乌龟。竟被你一脚踏死,你残暴无德,还听什么佛经!”说着举起鞭子,狠狠地抽打着耕牛。耕牛负痛不过,挣掉金家小子手中的鼻绳,拖着铁耙,在五华山上狂奔起来。把好端端的五华山的山体,到处都耙得深深的耙齿切口。如今离正殿不远的路中,翘着的乌龟头,被人们称为“灵龟石”,那灵龟的身上还有一个深深的牛脚洞;而五华山的山体上,到处都是铁耙耙出的裂开的切口,就是这个由来,因为这用牛的小子姓金,所以,后来人们都说“金人鞭金牛,金牛拖金耙,踩死了灵龟;还拖着金耙,划开了五华山上的石头”。青狮白象青狮白象
地藏王菩萨来五华山修炼佛法后,如来佛祖非常器重他,命青狮元帅、白象将军亲自为地藏王当护卫神。青狮白象深感责任重大,便一左一右,密切地注视着一切,不让任何妖魔越雷池一步,确保地藏王坐禅空间,纯化归真。金鱼泉金鱼泉
观音庵后面有一处水井,迎接着高山上的泉水,终年不断。井中有成群结队的小鱼,叫做金鬣鱼。从古代便有传说,改革开放前已经绝迹,寺庙重新修建后又重新出现。人们都说,这是五华山重新走向兴旺的预兆。这种小鱼虽然很小,却非常神奇,它只能在这一个地方生活,若移至别的地方,无论如何也养不活。曾经有人把它用小瓶装着,送到安徽省生物研究所研究,却也没有研究出名堂来。此鱼仅二寸来长,体型线状,鳍鳞灿黄,阳光照射,金光点点;人们欣赏它时,它依然神态自若,摇尾畅游,让人爽心悦目。宋朝人杨杰曾做诗咏诵今鬣鱼道:“岩深映碧罗,金鬣弄寒波;莫念江湖好,江湖风浪多”。当年,杯渡在五华山修建寺庙时,所用的木头,都是从这井里出来的。所以这井也叫“木池”,寺庙修筑完工后,总管师傅无意中说:“木头够了。”这井中就再也没有木头出来了。如今的人只要没有介意,还能看到水井中漂浮着半节木头;可是,要是用心地察看,便看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