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汉语汉字)
杏,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xìng,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中,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杏”的基本含义为木名,杏树,如杏林;申引含义为杏仁,如杏丹[1]。
杏
skf
fjvv
40609
杏丹
木
xìng
横,竖,撇,捺,竖,横折,横
7笔
上下结构
dr
一级字
基本区U+674F
1234251
上声二十三梗
3
4
ㄒㄧㄥˋ
姓
落叶乔木,叶卵形,花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称“杏儿”、“杏子”,酸甜,可食
字源演变
“杏”字初见于甲骨文,最终逐渐演变成楷书体简化版的“杏”[1][2]。其字源演变图如下:
杏的字源演变图
杏的字源演变图
详细释义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英文 | 例词 | 例句 |
xìng | 名词 | 木名。杏树 | apricot;almond | 杏苑、杏林 | 桃李梅杏,楂梨姜桂。——《礼记·内则》 |
杏花 | apricot flower | 杏雨、杏腮 |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红楼梦》 | ||
杏仁 | apricot kernel | 杏丹、杏酪 |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清明日忆诸弟》 | ||
参考资料[1] |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唐韵》《正韵》何梗切《集韵》《韵会》下梗切,音荇。《说文》果名。《格物丛话》杏实,味香於梅,而酸不及,核与肉自相离。《卢谌·祭法》夏祀用杏。《管子·地员篇》五沃之土,其木宜杏。《文献通考》杏多实不虫,来年秋禾善。
又《周礼·司爟注》夏取枣杏之火。
又《左思·吴都赋·李善注》平仲果,其实如银。一名银杏。
又北杏,地名。《春秋·庄十三年》齐侯会於北杏。
又《神仙传》庐山有杏林,董奉故里。
说文解字【卷六】【木部】杏
果也。从木,可省声。何梗切[1]。
说文解字注
(杏)杏果也。内则。桃李梅杏。从木。向省声。向各本作可。误。今正。莕以杏为声。亦作䓷。从行声。则知杏莕字古皆在十部也。今何梗切。六书故云。唐本曰从木从口[1]。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中国大陆 | 中国台湾 | 中国香港 | 日本 | 韩国 |
参考资料[1] |
1 | 2 | 3 | 4 |
5 | 6 | 7 | |
参考资料 [3] |
隶书-吴昌硕-《吴昌硕书法全集卷一》 | 草书-黄庭坚-《书法大字典》 | 行书-何绍基-《何绍基书法字典》 | 楷书-彭玉雯-《十三经集字摹本》 |
参考资料[4] |
音韵汇集
音韵方言客家话[东莞腔] hen3 [沙头角腔] hen5 [客英字典] hen5 [台湾四县腔] hen5 [梅县腔] hen5 [海陆腔] hen6 [客语拼音字汇] hen4 [陆丰腔] hem6 [宝安腔] hen3粤语 hang6潮州话 hêng6(hĕng) [潮阳]kêng6(khĕng)[1]
韵书集成字形 | 韵书 | 摄 | 声调 | 韵目 | 字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索引 |
杏 | 广韵 | 梗 | 上 | 梗 | 匣 | 开 | 二 | 全浊 | 何梗切 | ɣɐŋ | 316.46 | |
集韵 | 梗 | 上 | 梗 | 匣 | 开 | 二 | 全浊 | 下梗切 | ɣɪaŋ | 420.8.6 | ||
韵略 | 上 | 梗 | 下梗切 | 2.1 | ||||||||
增韵 | 上 | 梗 | 何梗切 | 2.1 | ||||||||
中原 | 去声 | 庚青 | 晓 | 全清 | xiəŋ | 18.1 |
1.“杏”字的详细解释 · 汉典(引用日期:2019-02-16)
2.杏的字源演变 · 查字网(引用日期:2022-02-21)
3.杏字的笔顺 · 汉字屋(引用日期:2022-02-21)
4.杏字书法欣赏 · 书法爱网(引用日期:2022-02-21)
5.杏的音韻方言 · 汉典(引用日期:20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