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33战斗机(苏联海军的单座双发舰载战斗机)
苏-33战斗机(俄文:Сухой Су-33,英文:Sukhoi Su-33,北约代号:Flanker-D或Sea Flanker,译文:侧卫-D或海侧卫,通称:苏霍伊苏-33),是一架由俄罗斯苏霍伊公司所开发生产的单座多用途舰载机。由于苏-33是由苏-27战斗机所派生出来的舰载机种之一,因此延续了苏-27的北约代号,被称为侧卫D型(Flanker-D)。苏-33于1987年8月17日首次飞行。在战机世代上为第四代战机。 苏-33战斗机在苏-27的基础研制,继承了苏-27家族优异的气动布局,实现了机翼折叠,新设计了增升装置、起落装置和着舰钩等系统,使得飞机在保持优良的作战使用性能条件下,实现了着舰要求的飞行特性。 苏-33战斗机由苏联苏霍伊设计局(现俄罗斯航空制造集团联合体)研制,现为俄罗斯海军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上的主力型号,亦为现役世界上最大的舰载战斗机。
苏-33战斗机
1人
侧卫-D或海侧卫
苏联/俄罗斯
1988年8月31日
舰载空中优势战斗机
21.19米
Su-33 Carrier-based fighter
5.93米
1987年8月17日
9架原型机+约30架现役飞机
苏霍伊苏-33
苏-33UB.
Flanker-D或Sea Flanker
18,400千克(40,600磅)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雅克-38战斗机
20世纪70年代,面对美国航空母舰战斗群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苏联海军在国家与美国争夺全球霸权的需求下,开始装备1143型航空母舰(北约称基辅级)和雅克-38垂直起降战斗机,并要求1143型航母还能同时搭载当时正在研制的最先进固定翼战斗机,还提出了研制大型多用途航空母舰的计划。新发展的航空母舰计划装备采用弹射起飞和拦阻着陆的舰载作战飞机,并为此对米格-23战斗机进行了舰载化的改进。为了进一步提高海军舰载作战飞机的技术和战术性能,苏霍伊设计局在1973年提出了在研制中的T-10(苏-27)的基础上设计更为先进的舰载作战飞机的计划。[1]建造沿革T-10-3,注意此时没有鸭翼
T-10早期设计概念
苏联在之后的发展航空母舰弹射器 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技术困难,短期内无法制造出可以实际应用的弹射器。在弹射器的研制进度严重落后于航空母舰舰体的建造进度的情况下,苏联海军被迫在第1批生产的使用常规舰载机的航空母舰上取消了弹射器设计。苏霍伊设计局根据技术条件发生的变化,开始研究苏-27采用滑跃甲板起飞的可行性。在苏-27生产型1981年4月首飞1年后的1982年,随即开始用T-10-3原型机进行地面滑跃甲板起飞和拦阻着陆的试验。
T-10-3在8月27日从牵引系统上起飞成功,并于8月28号完成从滑跃甲板起飞的试验。首飞的滑跑距离不超过230米,起飞时速达到了232千米,起飞重量为18200千克,如果遇到航空母舰上甲板风的作用,T-10-3可以在142米的距离内完成起飞。这时期的T-10-3与普通的苏-27在外形上基本相同,新生产的T-10-25号原型机在1984年8月开始投入试验工作,1986年,安装鸭翼的T-10-24也开始进行试验,之后又有T-10U-2参加滑跃试飞,但这些样机都在试验中先后坠毁,1985年2月,苏联军事委员会正式向设计局下达了研制苏-27K的命令。[1]
服役历程T-10-K-4,此时安装了鸭翼
苏-33三视图
1986年,开始正式使用带前翼的T-10-2 4和双座型T-10-Y2进行工厂试验。除了进行从滑跃甲板起飞的试验外,还初步进行了弹射器的试验,为后续采用弹射起飞方式进行了前期准备。1987年夏天,苏-27K的原型机T-10K-1制造完成,没有采用折叠机翼,半年后,第二架原型机T-10K-2也制造完毕,并采用了折叠翼,1988年8月25日,T-10K-1改装成折叠翼。1989年9月,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当时称“第比利斯”号)开始试航前,苏-27K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全部的设计和试验工作,并对飞机起飞、着舰、空中加油和机翼折叠等技术进行了相当充分的试验。1989年10月27日,维克多·普加乔夫驾驶T-10K-2飞临库兹涅佐夫号,进行模拟接近、降落、低高度进场、降落后拉起的试验动作。1989年11月1日,苏-27K首次在航 空母舰上着舰,随后共青城飞机制造厂开始根据要求批量生产苏-27K,同年还开始设计用于训练飞行员的舰载型教练机苏-27KU,完成总体设计后,T-10K-4被选作苏-27KU的改造原型机,由于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苏-27K最终仅生产了24架。俄罗斯之后将苏-27K命名为苏-33,1993年开始交付的首批苏-33舰载战斗机,组建了俄罗斯海军第一支先进舰载机作战部队,使俄罗斯海军首次具有了可以和美国海军舰载机在质量和战斗力上相抗衡的海上空中作战力量。[1]
技术特点
机型结构T-10-K-20
苏-33的机身结构与苏-27基本相同,都 由前机身、中央翼和后机身组成。为了满足舰载机采用拦阻方式着舰时所需要承受的5g纵向过载,对苏-33机身主要承力结构进行了加强。前起落架支柱直接与机身主承力结构联接,加强了前起落架的结构强度,并且改用了双前轮。主起落架直接联接在机身侧面的尾梁上,通过加强的结构和液压减振系统,使主起落架可以承受在舰上拦阻着陆时6~7米/秒的下沉率。尾钩组件安装在强化的中央桁梁上,为保证飞机在大迎角状态下在舰上起降的安全性,缩短了尾锥的长度。机翼部分改动比较大,苏-33增加了主翼的面积,并且把苏-27后缘半翼展的整体式襟副翼改为机翼内侧的2块双开缝增升襟翼,在机翼靠近翼尖部分设置有副翼。
通过增加的双开缝增升襟翼,提高了苏-33的机翼升力。在外翼内侧的2块双开缝增升襟翼之间的位置上安装有机翼折叠机构,通过折叠机构把外翼分为固定翼段和可折叠机翼2部分,通过布置在机翼折叠机构开缝处后段的液压做动筒控制机翼的打开和折叠。苏-33从后期的原型机开始就增加了可动的前翼结构,苏-33新增加的前翼设计十分出色,前翼的偏转角度为+7°~-70°,只能同向偏转而不能差动,前翼与主翼安装在相同平面上。通过加装的前翼和使用数字化电传操纵系统,使苏-33的纵向安定度放宽到15%平均气动弦长,比苏-27的5%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小型的前翼与边条共同作用可以形成一个可控涡系,提高飞机的俯仰操纵性能。
苏-33鸭翼特写
通过增加的前翼形成的可控涡 流的作用,把苏-33的升力系数在苏-275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近0.2(意味着短距起降能力有所提高)。苏-33的垂直安定面高度比苏-27略有增加,提高了飞机的方向安定性,使苏-33在侧风条件下的起降性能有所提高。水平尾翼布置位置和结构与苏-27相同,为了保证舰上使用对空间的限制,水平尾翼在与主翼折叠处相同的位置也设置有折叠机构,可以在舰上与主翼一起折叠起来,主翼和尾翼折叠后的宽度相同,减少了苏-33在航空母舰甲板上所占的面积,相应增加了甲板上的飞机容量。航电系统苏-33剖视图
苏-33的雷达和主要电子系统与苏-27基本 相同,雷达采用了苏-27的N001雷达的改进型,与苏-27S使用的雷达相比,提高了雷达对水面目标的探测能力。在对空作战中可以使用中距离空空导弹进行拦截作战或者使用短距离导弹进行空中格斗,在对海上目标作战时可以控制Kh-41导弹对驱逐舰以上规格的水面目标进行攻击。苏-33的光电探测装置与苏-27采用同样的结构,因为机头左侧安装了伸缩空中加油管,苏-33的光电探测装置偏向右侧。由光电二极管组成的红外接收系统可以探测距离60千米内的尾后目标,对目标迎头发现距离不超过20千米。激光测距仪的最大有效作用距离为7千米。苏-33的座舱
苏-33上采用的头盔瞄准具是通过头 盔上表面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和座舱内的光敏元件进行定位。瞄准具为单目简单光环式,只能显示简单的瞄准和锁定信号。机上红外格斗导弹导引头可以随动于头盔瞄准具,采用头盔瞄准具扩大了苏-33在近距离格斗时的导弹离轴发射范围。机上还增装了与航空母舰配套的自动着舰引导装置,通过这套装置可以保证苏-33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在自动引导装置的引导下采用自动或者半自动的方式将飞机降落到航空母舰相应位置的一个直径9米的着舰区内,自动引导装置提高了苏-33着舰的安全性和在恶劣条件下的全天候作战能力。电子对抗苏-33翼尖吊舱特写
苏-33的电子对抗设备主要由SPO-15L M全向雷达告警接收机控制的主动于扰机和诱饵弹投放器组成。全向雷达告警接收机可在360°范围内探测大部分频率上的脉冲雷达和频率捷变雷达,在座舱内显示辐射信号的类型并且由飞行员控制投放诱饵弹,机上采用的主动干扰机和在机翼翼尖处外挂的主动式电子干扰吊舱,可用连续波或者脉冲的方式进行杂波干扰和地形反射干扰。如果在担负伴随干扰任务时,机翼下的挂点还可以挂装吊舱式电磁干扰系统。苏-33座舱显示系统比苏-27有所改进,换装了改进型的平视显示器,可以显示导航、瞄准、飞行姿态信息和雷达/红外探测系统的信号。尾椎及着舰钩特写
座舱内部的飞行仪表仍然 是常规仪表,右上角的单色多功能显示器可以显示雷达和红外系统得到的信号图形。总体上看,苏-33的显示系统和人机工程设计方面与苏-27相差不大。在飞行控制系统和飞行性能方面,苏-33采用了四余度数字式电传操纵系统代替苏-27S上采用的模拟式系统。数字式电传操纵系统和前翼的使用使苏-33的敏捷性有所提高,飞机操纵更加轻巧灵活,解决了苏-27模拟电传系统中存在的滞后现象。这意味着,苏-33的空战能力较苏-27大为提高。武器系统翼下火箭弹吊舱
原来苏-33外挂载荷虽然达到了6500千克,但 在航空母舰上采用滑跃甲板起飞的最大重量应该只是略超过26吨,如果海上气候条件恶劣的时候起飞重量还要降低。如果以26吨的起飞重量来计算,苏-33在带有60%燃料的条件下,只能外挂2000千克左右的载荷,这个重量只能是基本空战所用的8枚空对空导弹的重量。另外在对海作战中,虽然可以使用Kh-41反舰导弹,不过以苏-33的挂点强度和对飞机起飞性能的影响程度看,也只能在苏-33机身进气道之间的挂点带1枚导弹,其他对地(海)攻击武器的使用也都要受到外挂的限制。机腹中轴线下的导弹
苏-33在执行舰队防空作战任务时主要依靠导弹武器系统进行空中作战,在空对空导弹方面,苏-33可以使用R-27中距离空对空导弹和R-73近距离格斗空对空导弹,由于不能使用R-77,使得苏-33的中远程空战能力不如F/A-18E/F等西方新型舰载战斗机。在对海攻击武器方面,苏-33可以使用新型的Kh-41大型超音速反舰导弹。最大射程可达250千米的Kh-41是海军著名的3M-80超音速导弹的空射改进型,具有很强的突防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大装药量的弹头单发命中就可以对大型军舰造成严重破坏。苏-33还可以使用各种口径的火箭弹和航空炸弹。此外,苏-33安装有1门带弹150发的30毫米GSh-301航炮。性能数据
苏-33战斗机参考数据 | |
乘员 | 1人 |
长度 | 21.19米 |
翼展 | 14.7米(折叠后为7.4米) |
高度 | 5.93米 |
机翼面积 | 67.84平方米 |
武器系统 | |
主要武器 | 外挂架:12个 空对空导弹:R-27R1(ER1)、R-27T1(ET1)、P-73E火箭弹:С-8КОМ, С-8ОМ, С-8БМ,С-13Т,C-13OF,C-25-OFM-PU炸弹:50,100,250,500公斤级别 集束炸弹:RBK-500 |
辅助武器 | 1门30mm Gsh-301机炮 |
服役事件
2016年11月15日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 绍伊古表示,在叙作战行动启用搭载苏-33战机的“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航空母舰,以打击恐怖分子,这在俄罗斯海军史上尚属首次。
2016年12月3日,据俄国防部透露,俄海军一架苏-33舰载战机在着舰时,因阻拦索突发故障,战机意外坠入海中,飞行员成功逃生。
1.俄文:Су-33 Историческая справка(引用日期:2018-11-12)